超声刀的消毒方法:河南政府千万收购腾尔牧业万元转卖雨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22:37:06

河南政府千万收购腾尔牧业万元转卖雨润

2011-05-03 01:55:25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有11591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转发到微博(26)

雨润在湖北、安徽、河南的收购及在建项目调查后发现,许多收购和在建工程目前进展缓慢,远没有当初设想的美好。快速扩张与已有项目进展缓慢,已让地方政府感到失望。

河南腾尔牧业:政府千万收购万元转卖雨润

雨润高速扩张阴影:巨额补贴之谜

近日,在港上市的雨润食品(HK,01068)发布的财报显示,2010年公司获得政府补贴7.13亿港元,负商誉1.86亿港元;分别较上年增长67%和56%。两者占净利润的32.9%。而公司财报亦显示,未来数年公司仍将执行扩张政策。据《每日经济新闻》不完全统计,公司2010年到2011年4月雨润集团(含雨润食品)签约项目近600亿元。

那么,给雨润食品带来巨大负商誉和巨额补贴的收购项目目前进展如何呢?雨润集团的生猪养殖是否已形成 “气候”?4月初,《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奔赴四川、河南、安徽、湖北等地展开实地调查。

自2007年以来,雨润食品获得政府补贴和负商誉合计约19.069亿港元,占2007年~2010年合计净利润64.7亿港元的29.47%。反观另一行业龙头双汇发展,2007年~2010年,只获得政府补贴6579万元人民币。

雨润食品为何能获得这么高的补贴和负商誉呢?用雨润食品祝义材的话来说就是:“倒闭国有企业的潜在价值,与新兴民营企业所拥有的市场资源、经营策略以及对市场的把握,可以很好地嫁接。”这些 “倒闭国企的潜大价值”之一——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值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这是负商誉之所以如此巨大的原因。另外,有些地方政府为“引凤”,对雨润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补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配套资金”。(负商誉:与商誉相对,它是购买企业投资成本低于被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但《每日经济新闻》对雨润在湖北、安徽、河南的收购及在建项目调查后发现,许多收购和在建工程目前进展缓慢,远没有当初设想的美好。快速扩张与已有项目进展缓慢,已让地方政府感到失望。

调查样本①:腾尔牧业

万元收购资产贡献负商誉1.19亿港元

雨润食品2009年年报显示,以1万元收购的腾尔牧业给公司贡献了负商誉1.19亿港元。那么,腾尔牧业原来是家什么企业?为什么会被雨润收购?记者赴河南调查。

政府高价收购后贱卖

公开资料显示,位于河南省扶沟县的腾尔牧业是由原施达牧业有限公司于2006年2月与香港中亨集团合资经营的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总投资1.2亿元。主要经营肉牛养殖育肥、屠宰加工、销售。

腾尔牧业称其肉牛育肥基地占地300亩,有3000个标准畜位;肉牛屠宰加工区占地80亩,有1000平方米综合办公楼;8000平方米屠宰加工、冷冻车间,有符合欧盟标准的肉牛屠宰、分割生产线,拟建污水综合治理沼气发电工程6600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达6000万元。

4月下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腾尔牧业,工厂值班人员对记者表示,雨润2009年初就接管了腾尔牧业,“留下来100来工人,现在仍在生产。”但记者看到,整个厂区分外冷清,围墙所圈地块中大部分闲置。

在腾尔牧业原来的大门上,扶沟雨润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扶沟雨润)的招牌赫然入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扶沟县工商局查证获知,扶沟雨润成立于2009年4月9日,注册资金1000万元,法人代表为俞章礼,由雨润食品下属南京雨润食品有限公司和马鞍山雨润食品有限公司分别出资90%、10%。

一份签署于2009年3月12日的“合同书”显示,扶沟县政府同腾尔牧业签署合同,由扶沟县政府收购后者资产,包括其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收购价为1619万元,“分五年予以付清(不计算利息)。”

上述合同书还约定,腾尔牧业(土地证面积)因其土地遗留问题欠付88户农民的补偿款,由扶沟县政府按原征地时补偿款708.2945万元一次性支付到固城乡政府。

值得玩味的是,雨润食品早暗布棋局。在2009年1月8日,雨润食品旗下南京雨润食品有限公司与扶沟县政府签署协议,约定扶沟县政府根据协议的条件及约定出让腾尔牧业的土地、房产、设备、设施等资产及无形资产,价款总额为人民币1万元整。

雨润指出,该1万元“经双方协商确定,转让价款在全部资产交接完毕,并为雨润新企业办理完成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屋产权证书并交付后由雨润支付”。

扶沟雨润两年后仍没有扩建

上述协议书注明:转让资产具体包括但不限于腾尔牧业生产区内的全部生产经营性用地,约为380亩;厂房、地上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地上附着物;机械设备、供电供水等设备设施;企业档案、法律性文件等。

同时,扶沟县政府承诺负责为雨润办理完毕转让资产的权属变更登记手续。雨润方面要求,土地使用权为工业出让用地,使用年限到2055年,扶沟县政府应该在协议生效后九十日内,负责将变更后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产权证书办理到雨润新企业名下。

而扶沟县政府承担的其他风险与责任远比雨润多。

而雨润方面,除支付1万元收购款外,再需以该次收购的资产为载体,在扶沟县注册资本金不低于1000万元的新公司。此外,优先招收当地工人,优先收购当地原材料。扶沟县的目的很明确,在协议中其提出,雨润要投资1亿元以上对原企业进行改造、扩建和恢复生产,项目投产后在资源保证的前提下,3~4年内达到设计产能,年产值在5亿元左右。

扶沟雨润的2009年报表显示,其主营业务收入仅约725.5万元,亏损约105.4万元。现在,两年过去后,扶沟雨润也未有大规模的扩大再生产。

河南省发改委公示显示,扶沟雨润牛肉物流冷链项目2011年1月才经历复核,计划建设起止年限为2011年1月至2011年11月,总投资86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在厂区内新建2000吨冷库一座和6货位全封闭 “门对门”冷鲜品发货平台与3000平方米发货广场;购置螺旋式制冷压缩机、冷冻机、贮氨器、低压循环桶、排液桶、冷却器、油分离器、集油器、氨阀门等设备以及冷链分拣、调配等软硬件设备。

但记者在4月的走访中,仍未看到扶沟雨润有开展施工。扶沟县委宣传部新闻科负责人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推荐前往扶沟县发改委采访该事,但官员多当面婉拒了这一采访请求。扶沟县商务局负责雨润项目的招商办主任姜志军也表示不愿意就此接受采访。

调查样本②:福鑫肉业

仅卖1万元 当地官员称“是盘活,不是收购”

财报显示,2010年5月14日,雨润食品以11000港元 (约合1万元人民币),“通过河南省南乐县政府与个别人士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收购福鑫肉业全部股权”。福鑫肉业被收购前的账面值为4200.8万港元,收购确认的评估价为9356.8万港元。此笔交易使雨润食品获得9355.7万港元负商誉。

南乐县地处河南省东北部,为濮阳市下属一贫困县。

南乐县相关官员称,福鑫肉业在当地原是省市县重点扶持企业。公开资料显示,福鑫肉业成立于2003年5月,总投资5500万元,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年屠宰能力8万头育肥牛,产值3亿元,是一家集肉牛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是冀鲁豫三省交界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现代化清真肉类加工企业,2005年被列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

屠宰车间空无一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辗转赶到福鑫肉业所在地——南乐县福堪乡,福鑫肉业位于福堪乡政府以南一公里处的公路旁,孤零零地占据着近60亩农田。

记者看到,福鑫肉业的招牌已被卸去,正门上换上了“南乐福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乐福润)的金字,大门后的平地被挖开,废弃着瓦砾,堆放着泥沙;屠宰车间里一个人也没有,灰尘深积;3层楼高的办公楼刚刷完墙漆;整个厂区仅剩约20人的施工队在清理。

福堪乡政府办公室人士透露,福鑫肉业原来由于牛源不足,屠宰车间生产线运转起来“成本比较高”。

雨润食品4月20日发布的2010年财报“业务合并”一栏中,雨润食品特别标注出福鑫肉业。但南乐县工商局注册登记股官员表示,福鑫肉业的营业执照早在2010年11月就被吊销了。

工商登记材料显示,2010年11月25日,南乐县工商局发出编号乐工商罚决字(2010)第240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指出,南乐县工商局2010年10月21日对福鑫肉业等企业逾期年检一案立案调查,指称福鑫肉业在南乐县工商局发布限期年检公告后60日内仍不办理年检或注销手续,南乐县工商局由此吊销了福鑫肉业的营业执照。

上述吊销事宜并未在雨润食品财报中披露。南乐县工商局提供的工商登记还显示,直至被吊销,福鑫肉业的股东仍保留为5名自然人股东,在财报中宣称“收购福鑫肉业全部股权”的雨润食品并未进入福鑫肉业。南乐县畜牧局局长吕海生及南乐福润人士解释称,雨润接手福鑫肉业后,重新注册了新公司,即南乐福润。

南乐官员:“说收购不恰当”

工商登记显示,南乐福润成立于2010年6月11日,注册资金1000万元,法人代表俞章礼,俞也是雨润食品执行董事,由雨润食品下属南京雨润食品有限公司、马鞍山雨润食品有限公司参与出资。南乐福润已实际占用及接管了福鑫肉业原有土地、厂房及设备,1.1万港元就此换取了近亿资产。

但南乐县福堪乡办公室人士表示:“雨润来投资,不叫收购,叫盘活,是租用,给点租金就好了,不是说东西就都是雨润的了。”

南乐县工商局主管注册登记的副局长郭晓波表示,收购福鑫肉业,这个说话不够恰当。他曾参与福鑫肉业与雨润投资的相关会议,“县里一直就想着怎么盘活福鑫肉业,招商引资找来了雨润,却是以税抵购。”他指出,协调会议上提到的是,福鑫肉业的设备和厂房等全部让雨润 “白用”,“雨润新厂交的税,什么时候交够福鑫肉业的资产价值,什么时候给它(指雨润)。”

南乐县畜牧局一位不愿具名的负责人向记者更详细地解释了这桩交易,“基本属于政府把原来那个企业买下来,然后交给雨润运作。”他指出,当初想让雨润直接把福鑫肉业买下来,但雨润认为一次性投入太大。南乐县只好选择先将福鑫肉业买下来,提供给雨润使用经营,此前福鑫肉业已经做过评估,如此就由南乐县政府给予收购价款。

不过,南乐县政府要求分期支付收购价款,“不是立马给原来的投资方,而是用几年时间逐步给它。”

南乐县政府这笔收购价款来源于雨润日后上缴的税款。“福鑫肉业的厂房、设备,雨润可以使用,一旦开工就肯定要上缴税款,上缴部分政府就要返还给福鑫肉业原投资方,用税款去补那笔收购。”

雨润接手福鑫肉业已近一年,再生产进展缓慢。该官员表示,“政府在其中许诺了,雨润也在进行整修,就肯定要生产。”

调查样本③:雨润巴东

屠宰量不到规划的一成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简单梳理雨润在湖北的投资路径后发现,自2006年至今短短几年里,雨润先后与巴东等湖北省内十几个地方政府签有投资协议,其中大多为生猪屠宰项目。但现实情况并不像当初规划的那般美好。

4月下旬,记者在雨润最早投资地之一的鄂西巴东实地调查发现,由于上游生猪供应不足,雨润在当地的实际屠宰规模仅为最初设计的十分之一左右,承诺的养殖项目则被搁置了近3年。

雨润旗下的巴东百顺养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巴东百顺)号称整个鄂西恩施规模最大的生猪养殖场。公开资料显示,巴东百顺是由雨润集团恒兴肉类食品公司投资3000万元兴建的,属巴东县重点服务企业,“2007年,巴东县政府与雨润集团达成协议,在巴东建一个5万头规模的生猪养殖场。”

虽然协议签订已近4年,可当地村民在自己被征用的土地上依然没有看到一头猪的影子。在四面环山的一块空地上,巴东百顺养殖场大门紧闭,围墙内的荒草丛生,只有几座简易的养殖棚,棚内均是空荡荡一片。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找到了一位自称是雨润方面的陈姓男子。据他介绍,各种原因导致了工程延期3年,“养猪起码要等到明年”,具体什么时间尚不得而知。

根据规划,拥有5万头生猪养殖规模的巴东百顺原是山下一家名为巴东恒兴肉类食品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巴东恒兴)的配套企业。和巴东百顺一样,在恩施自治州赫赫有名的巴东恒兴也是雨润在该地投资的一家专门从事生猪屠宰的加工企业,“项目设计规模为年屠宰生猪120万头,第一期为年屠宰加工生猪50万头,实现年销售4亿元,实现利税3000万元。”

但是,从当地政府部门退休后任巴东恒兴外协经理的孙德记对记者坦言:“我们原来规划的年屠宰量是120万头,后来减少到50万头,现在实际年屠宰量连这个数字也达不到。”据他提供的资料显示,2010年巴东恒兴屠宰加工生猪107228头,实现销售收入12593万元,上缴税收81万元。

一方面是旗下屠宰企业产能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是当年规划的养殖项目迟迟未能成为现实。对此,雨润方面负责人的解释是,由于征地过程中出现一些变故。也有舆论分析认为,这正是雨润模式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有地方政府的补贴诱惑,大肆扩张屠宰规模;另一方面却不重视养殖,上游生猪生产规模跟不上,仅依赖外购,将对其产生极大压力。”

 

提及雨润旗下两家企业的实际情况,熟知雨润巴东项目的畜牧局长余生安显得有点不那么高兴。

“这个是县政府在2006年招商引资的一个项目,原本设计的屠宰规模是120万头,可一直到现在还是没能把它做大。”余生安说。而对于当年雨润雄心勃勃的5万头养殖项目,他表示:“我们县里先期有一定的投资,现在搞了3年多也还没有搞起来。”

巴东县畜牧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当时和县政府是有签订协议的,说是要搞120万头的规模,目前一头都还没有养起来。那么大的企业应该有钱,我们每次跑过去谈,他们总是说会搞起来,可一年又一年,就这么拖到现在。” 

雨润养猪之安徽调查:补贴很丰满 项目很骨感

雨润高速扩张阴影:养猪真相调查

今年“3·15”被曝光的瘦肉精事件将双汇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也让公众对生猪安全的关注进入空前状态。就在此时,另一行业巨头——雨润集团主席祝义材3月29日在公司业绩说明会上宣布:“集团不参与养猪业务。”

尽管目前这条消息已在网络上消失,但还是给公众留下了印象。有读者向《每日经济新闻》来电表示:“雨润早就在养猪了,而且规模很大,为何现在说不参与了呢?”当记者把这个疑问抛向一位券商食品研究员时,她也感到一头雾水。

为此,本报记者于4月上旬分赴安徽等地实地调查,试图揭开雨润养猪的真相。

调查·安徽太和

雨润种猪基地:200亩土地闲了三年

4月初,《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奔赴江苏雨润食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雨润集团)旗下的阜阳福润养殖有限公司 “太和县五万头种猪项目基地”展开调查。

荒凉的野草有一人多高,厂内荒芜土地面积多达200余亩,至今却未出栏1头种猪——望着村口广袤麦田间那个巨大而空旷的养猪场,安徽省太和县旧县镇于庙村64岁的王海(化名)老人叹了口气。

太和县官员提供的 《太和县五万头种猪养殖项目协议书》显示,2007年7月,雨润集团就与该县政府签署了协议:雨润集团租赁土地500亩,租赁期为20年,雨润集团投资1.5亿元。这500亩土地,头5年租金500元/亩,政府承担90%,雨润承担10%。

根据协议,雨润集团将在当地建设年出栏种猪5万头项目,工程于2008年11月左右完工。不过,记者了解到的实际情况是,该工程至今未全面完工。

猪场近半土地空置

4月2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阜阳福润养殖有限公司太和县养猪场看到,只有十多排厂房建好,其他厂房则只起了地基,或者尚在盖顶。此外,十几排在建的厂房中,只有一台大型建筑机械操作,其余有30多名工人施工。

厂房西北角的饲养员告诉记者,这里有500多头种母猪,还有一些种公猪。记者在巨大的厂房内走了一圈发现,有近一半土地空置,厂房北面长起一人多高的荒草。在厂房中部,还能看到收割后枯烂的玉米秸秆。据当地村民介绍,有人在这地里种了玉米。

“你看那些荒地,最少200多亩吧,荒了怪可惜的。”走进于庙村、范庙村,许多村民纷纷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在雨润没有租用之前,这些土地使用权大多属于这两个村,看着猪场内荒凉的土地,他们多次要求种小麦、玉米等粮食,但遭到拒绝。

“与其这么闲置,不如让我们种地。”有村民提出。有人还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可种一季小麦和一季玉米,每年可产出价值1500斤的粮食,按4年计算,这块地可以产出价值300万斤粮食。

阜阳福润养殖有限公司内部一位技术人员向记者表示,这个猪场以前一直在建设,自去年7月开始养猪的,当时引进约600头种母猪,之后自繁自养,现在有种猪600头左右,肉猪3400多头。

太和县一位官员表示:“该养猪场确有600头种猪,但目前没有种猪出栏。”

工程建设严重滞后

太和县政府引进雨润种猪养殖项目,本想为当地提供大量的优质种猪。《太和县五万头种猪养殖项目协议书》中有这样的条款:“太和县养殖户购买种猪,按市场的同等价格优惠20%。”业内人士称,由于优良种猪需要从国外购买,这对于普通农户来讲,是一个较大难题,种猪场如果每年有5万头优良种进入阜阳,对农户发展养猪业的促进作用将非常大。

太和县畜牧局一位官员向记者提供一份 《阜阳福润养殖有限公司太和种猪场简介》并表示,这是该公司上交的汇报材料。据资料显示,该项目已投入0.4亿元,项目完成后,年出栏3万头种猪及育肥猪。

对比雨润协议书和上述汇报材料,可以发现巨大的差异:合同中表示每年出栏5万头种猪,可至今未流入市场1头;合同中表示投资建设1.5亿,现在只投产0.4亿;合同中原本在2008年11月完工的工程,到2011年4月还未完工。据当地一位官员透露,工程之所以这么缓慢,是因为雨润集团“资金不到位”。

工程如此缓慢,已引起了阜阳市政府官员的重视。去年5月,阜阳市政府官员曾专程到太和种猪养殖基地调研时指出,“项目签约已3年,但工程建设严重滞后,土地长期闲置,引起当地群众强烈不满和社会各界质疑,养殖项目的拖延实施,制约了双方许多新的合作。”

600头种母猪按2000头补贴?

据 《太和县五万头种猪养殖项目协议书》显示,500亩土地的租金,雨润集团每年每亩只承担50元,也就说每年只需支付土地租金2.5万元。与此同时,雨润集团还可以获得一系列优惠政策。

一份 《太和县关于执行财建[2010]464号文件情况的总结报告》显示:奖励资金一项包括引进良种猪2000头,每头补贴200元,计40万元。而在其后附页中,“阜阳福润太和万头种猪场”存栏的数量赫然变为 “2000头种母猪”,且其品种均优良种猪。

记者从阜阳工商局调取的“阜阳福润养殖有限公司”档案资料显示,公司经营范围为畜禽养殖与销售,注册资本为500万元,法人代表为祝义材,其中,江苏雨润食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出资400万元,南京雨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出资100万元。

阜阳福润养殖有限公司母种猪的数量为600头,为何到财政补贴时变为了2000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太和县、阜阳市两级财政局,多位官员均表示,不方便透露雨润项目的财政补贴情况。

调查·安徽萧县

猪场建好已一年 投产仍无时间表

4月4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安徽萧县永堌镇前进村。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远远就看到了这座抢眼的养殖场——厂房正门写着 “萧县沃得利养殖有限公司”。不过,站在厂房外,却听不到一声猪叫,也闻不到任何异味。

厂房建好 养猪“遥遥无期”

站在厂房外两米多高的大坝上,厂房内景物尽入眼底:只见干净的猪栏,而没见到一头生猪;还有空置的少许土地,鸟儿在空置的荒地里飞来飞去,发出清脆的叫声。

厂房一名保安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早在去年,厂房就已建设好。过去几个月,一直未见任何生猪进来,目前厂房内没有饲养过一头生猪,倒是引来了不少推销饲料的人员。“据说,下月(5月)就将引进来自国外的优良种猪,但是谁也不知道具体日期。”

据萧县政府官方网站公开报道,雨润集团萧县沃得利养殖有限公司是由雨润集团投资注册,位于安徽萧县永堌镇,占地151亩,以种猪养殖为主业。该公司原计划总投资1.8亿元,建成后,每年可出栏祖母代种猪2万头,部分种猪还将出口国外,每年可实现产值近5亿元,实现利税8000余万元。

“这个厂所占的田地,都是来自永堌镇前进村。”前进村70岁的老人张华(化名)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他家有2.1亩地,被养猪场租用。类似的还有约80户农户的150多亩田地、土地被前进村委会租给了雨润集团。

张华拿出一份前进村民委员会与他签订的土地租赁 《协议书》,协议书显示:租赁日期从2009年6月20日至2039年6月20日,租金为每年每亩900元,由前进村支付给农户。

张华认为,租赁时间过长,30年后土地租金肯定高于900元。

“一年前就听说养猪了,到现在还没开始养。”永堌镇前进村村支书刘祥坤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证实,早在去年四五月份,就听养猪场里的人说猪进来了,但是一直拖延。

刚开始听说村里大规模建养猪场时,刘祥坤非常高兴,当时村民都在讨论建厂的好处:第一、村里的玉米有销路了,可以为养猪场供给饲料;第二、村里不少人可以不必远赴上海等地打工了,可以到猪场打工;第三、村民可以就近在猪场内买优良猪仔了,养到200斤,雨润集团再来收购。

可是,养猪场一直不养猪,让不少村民很失落。“签协议时,谈得很好,说一年内建成,拉动就业,带动当地养猪业发展,”张华回忆说,“到现在快两年了也没投产。”

协议书:补贴超1000万元

萧县一位地方官员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供了四份核心协议书,协议书上的内容显示:萧县沃得利养殖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为祝义材,养殖场建好后,能从县政府获得1000万元的补贴。此外,猪场投产后两年内,县政府还会继续为养殖场申请省、国家补贴。

其中,一份2008年9月由安徽省萧县人民政府与江苏雨润食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的 《新建800~1000头原种猪场项目协议书》显示:该项目由雨润集团投资1.2亿至1.7亿,占地151亩,项目建设期一年。项目工地150亩由萧县政府提供,项目选址为萧县永堌镇。

萧县政府官方网站公开披露:2009年8月1日,雨润集团在项目奠基仪式上高调宣称该项目为 “雨润集团万头种猪建设项目”,每年可出栏祖母代种猪2万头。

据悉,上述项目会让雨润集团得到一系列优惠政策,其中包括县政府奖励雨润集团1000万元无偿补贴资金。资金分4次到位:“原种猪场开工10日后内支付400万元;第二次在项目主体建筑封顶后的10日内支付400万元;第三次在项目设备安装完工时支付100万元;第四次100万元在项目建成后3个月内支付。”

而在《新建800~1000头原种猪场项目协议书》的第6条优惠政策显示:“甲方(安徽萧县人民政府)在投产后两年,以本项目争取的上级政府部门支持的无偿资金,可用于弥补甲方对乙方 (雨润集团)的补贴(奖励),多于1000万元的部分甲乙双方按三七开分成。”

此外,协议书中规定的优惠政策还有:萧县人民政府协助雨润集团积极争取各级政府产业化、新农村建设、现代化农业建设的项目资金和补贴;该种猪场养殖项目享受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享受国家、安徽省、苏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优惠政策。

相关回应

补贴雨润1000万?多部门避谈

“对于雨润这样的投资企业,我们主要是给予用地上的支持。”萧县畜牧局一位负责人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会根据国家政策,申请补贴。4月末,畜牧局正在向国家申请200万~300万元的财政补贴。

谈起雨润永堌镇的养猪场项目,萧县畜牧局一位负责人表示,不清楚县政府签订的具体协议。他同时否认了协议中“县政府给予萧县沃得利养殖有限公司1000万元无偿补贴”的说法,称“地方政府穷,哪有钱补贴企业”。

不过,他表示,他们特别关注萧县沃得利养殖有限公司的发展。该公司已经投资七八千万,他们去年6月份就开始试运行,同年12月,该项目正式运营。猪场打算从荷兰引进优良种猪——曾祖代母猪,这种猪两三万元一头,对改良农村种猪有很大推动作用。

“听说本月(4月)末进猪。”这位负责人表示,本来去年五六月就该进猪了,可能是与荷兰的公司谈判较难,拖延了一年。

那么,协议上的这笔1000万元补贴到底有没有划给萧县沃得利养殖有限公司呢?

4月7日,萧县财政局农财股一位官员对记者介绍,对生猪养殖达到一定规模的养殖户,县里每年向省、国家申请补贴,大概有200多万元,都发给养殖农户,一般一个养殖小区10万元左右,这些都是小额资金。

“沃得利养殖公司是县政府与雨润集团合作的大项目,一般不会从我们这里走(流程)的。如果沃得利养殖公司有获得补贴,一般是大额资金,从县财政预算划走的。”这位官员分析说。

随后,该官员陪同记者来到预算股办公室,预算股的一位官员听到 “萧县沃得利养殖有限公司”这个项目的补贴情况就表示:“有这个项目,县预算有专项拨款。”不过,在向县政府相关领导拨打了几个电话之后,他却不愿告诉记者具体的拨款数目。此后,记者多次与他电话联系,其均表示“在外地出差”。

记者在一份由萧县永堌镇前进村村民委员委会、萧县沃得利养殖有限公司、萧县人民政府、萧县永堌镇政府四方共同签订的土地《租赁协议》上看到,代表县政府签字的为萧县一位副县长。而当记者找到这位县长时,他表示:“不能给你介绍,不方便透露。”

雨润往事

配套资金难倒贫困县河南南乐争夺雨润落败

“说到(雨润)生猪屠宰厂,如果就单纯的土地无偿提供和税费减免问题,这个项目我们肯定不会让它走。”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畜牧局一位官员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仍然感到遗憾。

让南乐县“败走”的,是雨润食品通过子公司于2010年1月将一号称“年屠宰200万头生猪”的建设项目落子清丰。南乐官员认为,导致它落败的根源在于南乐县 “真的太穷”,县财政拿不出雨润要求的“3000万~4000万元配套资金”。

记者走访发现,雨润在多地的投资都会向当地政府提出配套资金的要求,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建厂,政府出一部分钱。

清丰县政府称,去年1月22日,江苏雨润集团副总裁葛玉琪和清丰县政府县长郭岩松签订投资2.5亿元、建设年屠宰200万头生猪的建设项目。

清丰县政协副主席、畜牧局局长赵怀欣目前是雨润项目的责任领导,“清丰是2009年夏天开始与雨润接触的,这里是养殖大县,但常年靠猪贩子买卖,于是只得成立畜牧引资小组,主动走出去招商。”濮阳当地官员表示,实际上,当时的走出去,是由濮阳市层面牵头的,清丰、南乐都在里面。2009年10月后,雨润考察、接洽了清丰和南乐。

南乐县一位曾参与招商的官员指出,当时想让雨润在南乐建生猪屠宰厂,“雨润来后,提了一些条件,在洽谈过程中,双方有些条件没谈妥,最终雨润把项目投在了清丰。”

记者查询清丰县工商登记获悉,上述清丰项目具体由清丰福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丰福润)运作,其成立于2010年4月13日,法人代表为俞章礼,注册资金1000万元,雨润食品下辖的南京雨润食品有限公司出资900万元,其另一子公司——马鞍山雨润食品有限公司出资100万元。

清丰县招商局一位副局长表示,清丰县县委书记、县长“亲自登门招商”以及良好的协调、服务机制帮助清丰获得投资项目。

至于雨润清丰项目所获其他优惠,赵怀欣表示,清丰县对雨润项目实行“三免两减半”、检疫费按最低标准征收等。“投产以后,县里要给它争取省农业重点企业名号,争取资金,钱多少不知道,这就看上面了。”

南乐县畜牧局一位官员则向记者明确表示,南乐失去雨润屠宰厂投资的关键原因就在于“配套资金”问题上,土地肯定无偿提供,但除了税费减免外,“它(雨润)还要县财政提供配套资金。”

配套资金原指政府出资用于城市建设配套的资金,地方配套资金则是指除中央投资的资金以外的其他配套资金。

上述官员指出,雨润要求的配套资金与上述含义神似,并不是指周边基础设施建设,而是厂房等基本建设,“比如雨润建这个企业需要投资8000万元,政府要拿出3000万元,企业出5000万元。”这其中,政府的3000万元就被认为是配套资金。

这实际上就是政府和企业一起出资,配套资金的比例与规模没有定论,但地方政府一般不会在投资企业中享有相应股份。

该官员表示,关键是配套资金太多,南乐拿不出来,“雨润要南乐出3000万~4000万元,而且要直接从县财政拨钱出来。”

这笔配套资金对于国家级贫困县南乐来说,是一笔巨额资金。“南乐是个穷县,比清丰还穷,河南2009年100多个县里,财政收入两个不超亿元的里面就有南乐。”

 

前述南乐县畜牧局官员表示,屠宰厂投资的项目没有谈妥,于是后来就跟雨润谈把河南福鑫清真肉业有限公司交给其盘活的项目,“企业盘活,雨润也要配套资金。”最终的结果是,雨润食品在2010年5月14日以现价11000港元的代价,“通过河南省南乐县政府与个别人士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收购福鑫肉业全部股权。”

而据雨润食品披露,福鑫肉业收购确认的评估价为9356.8万港元,据此计算,雨润食品即获得9355.7万港元的负商誉。

就在该畜牧局官员接受记者采访的几天前,“雨润又来了一次,说要搞肉鸡加工,土地由政府无偿提供,再给它配套多少多少钱。” 

辉县宁丰之变:神秘自然人与雨润的亿元交易

挂羊头,卖的却是狗肉。

河南省新乡市下辖的辉县市,雨润早在2008年11月就已与当地政府签约投资3.8亿元,建设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冷鲜肉项目。按最初的计划,它早应投产,但时至2011年4月中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走访时,雨润辉县项目仍在建设中。

更蹊跷的是,本约定由雨润出面并注册的当地项目企业,实际却是由两名“神秘”的安徽人出资,从设立至2010年,这两名自然人由1000万元增资至1.3亿元。

他们享受着当地政府无偿提供的土地,他们先后将所有事项交由4人打理,投资、操作该项目企业亿元资金的人当中,不乏“80后”的身影。直到2010年下半年,他们将该项目企业卖给了雨润食品(01068,HK)旗下的南京雨润食品有限公司、马鞍山雨润食品有限公司。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辉县市政府人士称对自然人与雨润的亿元交易无从知晓,因而“无法解释”。

现场:延后1年仍未竣工

辉县市北云门镇纸坊村,辉县市宁丰肉类加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辉县宁丰)坐落路旁。崭新的厂区大门紧闭,大门一边的墙上印着“雨润集团”的金色大字,正对大门的是一栋刚落成尚未启用的两层办公楼,玻璃墙面上的“雨润集团”标识和“饲喂瘦肉精就是犯罪”标语十分醒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于2011年4月进入辉县宁丰厂区,偌大的工厂至今仍未开始生产。依据指示牌,辉县宁丰厂区分为屠宰车间、办公楼、宿舍楼、食堂、浴室、收货区、冷鲜肉发货区、污水处理站、仓库、待宰圈、化渍车间、水泵房、锅炉房、氨机房和配电房等。

记者看到,辉县宁丰的主要建筑屠宰车间的外墙已完成装饰,部分设备也已安放就位,但车间仍在装修中,布满灰尘。

据现场走访,辉县宁丰上述建筑和设施几乎全部聚集在厂区一侧,厂区被中间一条道路一分为二,道路另一边仍是一片黄土,巨大的废坑坐落其中,占去了厂区二分之一,仅角落一隅有小规模施工。

这是雨润2008年就已签约的一个项目。

辉县市政府网站信息显示,2008年11月21日,江苏雨润集团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冷鲜肉项目签字仪式在辉县举行,辉县市市长王学胜与江苏雨润集团副总裁葛玉琪出席签字仪式并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书。

该介绍指出,雨润集团生猪屠宰项目具体地址为北云门镇,合作协议签订后,双方即开始各项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在6个月内完成整体工程设计,力争于2009年5月左右开工建设,生猪屠宰项目建设期为自开工之日起12个月左右。新企业自投产之日起3年内,主营业务力争达到设计生产能力、销售收入约40亿元、利税约9000万元的规模。

照此计算,上述项目应于2010年5月前后完工。

辉县市委另在一份调查回函中指出,辉县市与江苏雨润集团达成的合作协议中确定,江苏雨润集团在辉县市投资3.8亿元,建设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冷鲜肉项目,并于2009年1月8日在辉县市注册了 “辉县宁丰”。项目由河南省二建公司承建,于2009年9月动工建设。

在这份调查回函中,辉县市委预计辉县宁丰于2010年8月底建成,9月份试生产。辉县市委还提到,“雨润集团对该项目的进展给予了肯定,集团副总裁来辉县检查项目建设时说,该项目进展迅速,在集团同期开工的20余个项目中名列前茅。”

辉县市政府信息显示,辉县宁丰竣工暨开业庆典仪式曾于2010年12月21日举行。但实际上,时至2011年4月,辉县宁丰仍未生产。

股东:神秘自然人亿元交易

除了进展缓慢,辉县宁丰的股东变更也颇多蹊跷。《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工商登记信息发现,辉县宁丰确于2009年1月8日成立,但出资人并不是雨润,而是两名自然人。辉县宁丰注册资金1000万元,其中,朱信出资600万元,方芳出资400万元,法人代表为朱信。

身份证信息显示,朱信为安徽省桐城市人,生于1978年;方芳为安徽省安庆人,为“80后”。更蹊跷的是,辉县宁丰设立之初,朱信和方芳就将事宜全权委托给江苏省高淳县人徐玉新,2009年下半年,项目又被转交给黑龙江人丁新民。

一份时间为2010年5月26日的“辉县宁丰股东会决议”显示,辉县宁丰从当日起增资至1.3亿元。

辉县宁丰仍为朱信和方芳掌控,其中,朱信在增资中认缴注册资本7200万元,加上原有600万元,增资后累计出资7800万元,仍占60%股份;方芳增资4800万元,仍占40%股份。这次重大变更中,朱信和方芳仍然没有现身,而是交由一名叫沈杰的人办理。

身份信息显示,沈杰,1983年生人,地址为杭州浙江工程学院经贸与管理学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问题前往负责招商雨润的辉县市畜牧局,该局人士表示:“个人出资的问题,我们这边也不知道原因。”

辉县宁丰股东会决议信息显示,朱信和方芳是在2008年12月12日的股东会上决定出资及出资比例的。当时距离雨润和辉县签约之后不久。

朱信和方芳从一开始就享受了168亩土地的优惠。《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得的一份辉县市北云门镇政府于2008年12月31日出具的《产权证明》显示,“辉县宁丰的经营场所由北云门镇政府无偿提供,地址位于北云门镇纸坊村,租赁期自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0日。产权属于北云门镇政府所有,因房产证在办理,房产证暂时不能提供,租赁期间如因房屋产权发生纠纷,则责任由北云门镇政府承担。”

2009年1月8日,在辉县市委称江苏雨润集团在辉县投资3.8亿元并注册“辉县宁丰”这一天,实际上是朱信和方芳两名自然人创建了辉县宁丰。

雨润:土地优惠配套资金给了谁

由于雨润的名气,辉县给予了辉县宁丰诸多便利与优惠。据当地的《大河报》报道,辉县官方曾表示,为引进雨润,政府作了很大牺牲。“土地是零地价,政府前期投入三四千万,3年免税收(地税),农业加工就没有国税。包括检疫费也免了。”

辉县市委宣传部新闻科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政府与雨润签约、最终却由自然人出资的问题,“还是去问雨润最恰当”。面对记者关于优惠、配套资金给了谁、流向何处的问题,该负责人表示政府方面难以回答。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证,神秘自然人最终选择在2010年9月21日与雨润食品进行亿元交易。注册资金1.3亿元的辉县宁丰由此前朱信、方芳分别出资60%和40%变更为雨润食品旗下子公司南京雨润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雨润)、马鞍山雨润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鞍山雨润)各持股60%、40%。

这一次,朱信和方芳的委托人又换成了生于1981年的武汉市武昌区人孙丞。两份签署于2010年8月19日的“辉县宁丰股权转让协议”显示,朱信将其在辉县宁丰的60%股权(7800万元出资)以7800万元转让给南京雨润,方芳将其在辉县宁丰5200万元出资原价转让给马鞍山雨润。

辉县宁丰于2010年8月20日召开股东会,同意选举祝义材、祝义亮、俞章礼为董事,该3人同时是雨润食品执行董事。这笔1.3亿元的转让交易,并未在雨润食品财报中披露。

为了解事情的缘由,《每日经济新闻》记者4月底联络了雨润食品相关负责人,并在采访提纲中提出疑问:雨润食品2008年与辉县政府签约3.8亿元投资冷鲜肉项目,为何最后出资的是两名自然人而不是公司?2010年公司以1.3亿元收购辉县宁丰100%股权,作为上市公司为何没有公告?按公司一贯操作手法,此时收购将得不到相应的配套资金,为何还要收购?但截至昨日(5月2日),雨润食品仍没有就此作出回复。

辉县宁丰大事记

 

·2008年11月21日,雨润集团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冷鲜肉项目签字仪式举行。

·2008年12月12日,自然人朱信和方芳决定出资及出资比例。

·2009年1月8日,“辉县宁丰”注册。朱信出资600万元,方芳出资400万元。

·2010年5月26日,辉县宁丰增资至1.3亿元。朱信和方芳各增资7200万元和4800万元,各占股份60%和40%。

·2010年9月21日,朱信、方芳将股权转让给南京雨润和马鞍山雨润。

·2010年12月21日,辉县宁丰举行竣工暨开业庆典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