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薇 团中央:东莞书记“性都偏见论”,也是一种偏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7:09:07


作为全国首位参加“微访谈”的市委书记,刘志庚的这个举动自然很受欢迎。但是他对某些关涉东莞敏感问题提问的答复,愚以为颇有可商榷之处。

网友提问:刘书记你好!不知你最近是否有留意到“爱老婆禁止去东莞”、“东莞是垃圾城市”之类的网络骂战,如果有人当面向你提出“东莞是性都”、“东莞是文化沙漠”,你怎么回应?

刘志庚:很多没有来过东莞的人都对东莞存有偏见或成见,但是来到这里的人大部分都说东莞比较好或者很好,这是事实。我们接触了很多高层、中层和基层的朋友,他们在来东莞之前就说东莞比较黄,但来了以后,就都不这么说了。其实,外界的误解对我们来说也是鞭策,这说明大家非常关注东莞、关心东莞,这是好事。不过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则说明我们的城市形象宣传推广工作力度还不够。

“性都”一词,极具贬义,由网友直接抛给市委书记,书记不接这个“火球”当属情衷可解。但是拒绝是一回事,这个“贬义”的城市定义是否符合东莞实情却是另一回事。刘志庚如何圆这个场呢?他首先认为这是外地人的“偏见或成见”,进而不无自豪地宣称“到这里的人大部分都说东莞比较好或者很好”,同时还加了他的朋友们的佐证:“他们在来东莞之前就说东莞比较黄,但来了以后,就都不这么说了。”

东莞是不是“性都”?当然不能因为坊间有这么个提法就信以为真跟着起哄,但也不必因为市委书记尊口辟谣或者他的几个朋友予以否认,我们就俯首盲从——那是要看更深层的实际情况的。那么东莞这方面的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呢——

首先,东莞桑拿洗浴与非法色情服务之发达,在珠三角乃至全国闻名遐迩,早已是各种有形或无形的信息渠道传递给公众的“事实”。“十万小姐赴岭南,百万嫖客下东莞”,“镇镇都有夜总会、村村都有桑拿浴”,长安镇因“人肉市场”而出名,被称为“ISO”的“莞式服务”流传各地,就连省部级领导去东莞也经常收到招嫖短信,以至于官方推出狠招:酒店发招嫖短信立即查封!但“东莞短信”至今连绵不绝。

其次,从近一两年来自东莞的“涉性”新闻,也可窥见其色情业在国内所处的地位。诸如“流浪老人绘制扫黄地图提供警方办案”、“东莞民警绳牵卖淫女戴手铐赤脚游街”、“优秀教师网络小说《在东莞》(又名《80后——睡在东莞》)因涉嫌损害东莞形象遭跨省拘捕”、“东莞发廊没有理发工具一律查封”、“东莞成立为艾滋病高危人群性行为进行干预的‘高干队’”,新近更有“东莞色情业借扫黄涨价”……这些新闻几乎无一不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轩然大波,鞭挞与反思如潮,从中分明折射东莞这个城市色情泛滥与猖獗的程度,已经不容掩盖和回避。

事实上,包括东莞在内的主流舆论对当地色情存在的严峻状况一直是认账的,并且认真分析成因,寻找各种对策。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东莞经济发达,酒店娱乐场所多,外来人口多,色情行业滋生及依存度高,所以容易泛滥,打击起来也比较难。而市委书记刘志庚本人早前也承认色情问题严重,下令要严厉打击。文化专家吴祚来先生还撰文建议引进法国“红磨坊”发展模式,将其改造成有中国地方特色的东南亚情色之都,指出东莞应该发展的不是色情产业,而是情色文化,甚至中国传统社会里的青楼文化,也比现在的沐浴桑拿,文化品位高出许多。

至此,我们虽然不一定非得给东莞帖上“性都”的标签,但是说它“很黄”、“很色情”,并且在全国范围内也算得上首屈一指,已经到了非矫治和破解不可的程度,怕是靠谱的。而刘志庚书记谓之为外地人的“偏见”,便显得缺少了支撑和分量,颇像“偏见之偏见”了。

其实从刘志庚在一个考察团会议上突然强调扫黄工作时的一番话,可以发见一些端倪,他说,“扫黄要高调进行,绝不能让外界认为东莞是黄色地带”,虽然对于扫黄态度强硬,但他认为“不能矫枉过正,各镇不能太过分、扫荡式搜查每间娱乐场所”(出自南都周刊报道)。众所周知,黄色文化有其复杂的社会背景,分配不公、贫富悬殊即是其中之一要因,这些需要拿到更大范围来解决的深层问题,恐怕刘志庚也是心有余裕而力所不殆,因此他只好在严峻的现实情景中,最大限度地推广他不无自相矛盾的思维章法。除此之外,他又能如何呢?

但刘志庚“微访谈”中的另一句话是很给力的,“幸福还是不幸福,不能我们说了算,最终的标准还是老百姓的评价。”——幸福如此,“性都”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