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芮剧照:官员自认弱势,是撒娇?还是颠倒是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4:20:04


刘洪波:官员自认弱势,说到底其实是一个问题,就是下层官员要看上层官员的脸色,上层官员的愉快程度,直接决定了下层官员及其所领有之地的命运。

 

   45.1%的党政干部自认弱势群体,这个数据去年底已经公布过了。公布这个数据的时候,好多人进行调侃,说官员自认弱势,是撒娇,是颠倒是非。
  那时,我写过一篇文章,虽未明说,其实是并不认为官员自认弱势群体属于撒娇和颠倒是非。近半数官员是“自认”弱势,不等于他们真的在社会上处于弱势。我甚至理解官员自认弱势有其道理。

  官场有严格的层级结构,官大一级,压死泰山。民众面前,官风威武;大官面前,小官震恐,以官场之宽广,免于诚惶诚恐者能有几人?人格被纳入权力结构,便难得自如伸展,产生“无处诉苦”的幽怨,实在正常。
  那时,我只是看到了“近半数官员自认弱势”的数据,并没有知道在官员眼中,有哪些事情使他们感到了弱势。刚刚在网上看到《半月谈》杂志上的报道,主要是以公务接待为材料,披露了一些官场苦衷,“不少官员尤其是基层干部过得并不轻松”。


  
  公务接待,看上去是很潇洒的,迎迎送送,吃吃喝喝,有时还唱唱跳跳,甚至搂搂抱抱。然而,实际上,鞍前马后,又累得很。身体遭罪,时间和精力都牵扯其中。检查考查,一个乡镇一年可多达90多项次,乡镇官员一年有150天至300天在应酬之中。想想都是头大的事情,但又不能不这样,因为“既怕人来,更怕人不来”。
  人来了,很累;人不来,很慌。要政策,要扶持,要项目,都不能不接待开路。一个舆论叫好的悲剧是四川巴中市白庙乡,公布所有接待账目,结果接待减少了一半,同时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也基本不再有回音。这个悲剧,可以证明公务接待的巨大功能。
  公务接待有如此功能,当然是因为被接待者拥有比接待方更大的权力。项目、资金、政策,被接待的人掌握了;接待方的工作是否合格,被接待方也掌握了。接待有差池,损失是可能不可估量;接待做得好,成果也不可限量。


  
  谁掌握评价权,谁掌握资源配置权,谁掌握官员任用权,谁就是公务接待的贵宾。在无微不至的接待中,无论参观接待,检查接待,本质上都异化为行贿受贿和权力寻租行为,这种行贿受贿还经过了柔性化的漂白处理,已“合法”到不被视为行贿受贿了。接待方对拥有评价权、资源配置权和官员任用权的被接待方行贿,而拥有这些权力的人则很自然地接受贿赂。被接待者,有的是千方百计请来的,有的是自己主动“下基层”来的。有些有地方官员的个人目的,有些是为了本地和本单位利益。  
  当然,哪怕公务接待确实使官员产生了弱势感,这也类似于行贿者的弱势。行贿者相对于受贿者是弱势,但通过“示弱”、“示好”行为,还是获得了回报,不管是地方和单位得利,还是个人得到肯定,都是收益。而且公务接待还有兄弟地方和单位的“转转会”,今日你来参观,明天我去考察,相互学习,增进友谊,随便拉个名目,就像好亲戚那样,走得很热络。你来我往,礼敬有加,绝不亏待,绝不马虎,这就更是相互制造福利了。


  
  官员自认弱势,说到底其实是一个问题,就是下层官员要看上层官员的脸色,上层官员的愉快程度,直接决定了下层官员及其所领有之地的命运。简单来说,如果官员及其工作的评价权在其治理境域内的民众手中,社会的资源配置权得到公开和公平的行使,官员的任用权取决于民众,我们即使不能说可以消除公务接待之祸,至少可以使这个问题大大减少。
  另外,上官脸色与愉快度,不只体现于接待之中,在官场所有场合,简直是无所不在。正是上官威风与上官恩宠差别巨大,而且无处不体现,使得下官产生了弱势感,至于民众则在层级结构中,处在最底层,那就是彻彻底底的弱势“屁民”。
  颠倒一下,如果“还权于民”,则民众之弱势能够得到很大扭转,官员因民众同意而获得位置,也必然使其产生有力量、有基础的感觉,他在民众面前弱势,而不必总是在上官面前弱势。而民众是不需要他去鞍前马后服侍检查组、参观团的。上官多威风,民众少权利,症结在此,再要想别的什么治理方法,都是假热闹。
                          20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