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国防园:世界气象组织:2010年可能成160年来最热一年 - 真光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2:52:11

世界气象组织:2010年可能成160年来最热一年

 

本报讯(记者王硕)据中国气象局消息,12月2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在坎昆气候变化大会上发布2010年全球气候状况声明,称2010年“几乎肯定”是185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之一。
  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的平均气温高于另外两个最热年份——1998年和2005年,但最终排名要等到明年年初所有数据汇总后才能确定。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米歇尔·雅罗表示,截至11月份,今年的平均气温比1961至1990年同期的平均气温高0.55℃;过去1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961至1990年高0.46℃,是历史最热10年。
  13.1℃创京城60年同日最高温
  本报讯(记者王硕)昨天上午,北京分外“暖和”,中午11点时的气温达到了13.1℃。据中国天气网介绍,这是自1951年以来,北京12月5日最高气温的最高值。但市气象台专家表示,单拿出一日与历史同期进行比较,意义不大。
  度过了一个暖和的周六之后,昨天上午,北京继续升温。昨天上午8点,气温还在2.6℃;9点就升至7.5℃;到了11点,北京城区的气温达到了13.1℃,不少穿羽绒服的市民都敞开了衣襟。据中国气象网介绍,这是自1951年以来12月5日当天最高气温的最高值。
  对此,市气象台专家表示,气象学上的比较通常都是一个时间段内的,单独拿出一天进行历史同日比较,意义不是很大。
  据气象台资料显示,中午12点后,城区风力开始加大,平均在4级左右,其中四惠地区风力达到5级。受风力影响,城区气温回落至12.6℃。预计今天的气温仍将继续下降,最高气温将降至5℃左右。

      相关新闻:今年系全球最热一年 千年极寒说法遭质疑 扬子晚报

     “千年极寒”成“浮云”?
  南京35天来只下了一场雨,下月初又要重回17℃以上,又暖又燥的天气还将持续
  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一直到本月的月底,全省大部分地区都将维持着晴好无雨的天气。回顾整个11月,南京仅仅在11月14日迎来了一场雨,11月中下旬的温度比常年同期都要偏高,南京今年不仅入冬迟,天气也是异常干燥。昨天国家气象旱涝监测显示,包括江苏在内的我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气象干旱。而同时国外也有监测显示,今年1至10月是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这不禁让人怀疑,之前传言的“千年极寒”是否会成为“浮云”?
  暖
  从“千年极寒”到“最热一年”
  秋天冷得早,冬季冷暖难捉摸
  昨天,南京的最高温度蹿到了18℃。未来三天,全省大部分地区仍是以这样的晴好天气为主。根据气象台的预报,除了今天白天温度略有下降外,下月初期温度就会迅速回升,南京的最高温度将回升至17℃以上。
  11月就要接近尾声了,可是中午在街头还能看见穿单衣的年轻人。据统计,南方的气温均较往年偏高。不少市民都清晰地记得,去年11月中旬,南京已经迎来了第一场大雪;而目前看来,今年11月南京入冬基本上算是告吹了。
  上个月,有国外研究者称今年可能是“千年极寒”,此消息被国内媒体转载后,引起了轩然大波;加上从9月下旬开始,冷空气就提前发动攻势,南京于中秋节当天就迈入秋季,很多人开始“囤”过冬用品,棉衣羽绒服也纷纷上市。可是到了11月中旬之后,南京的天气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冷下来,这几天甚至还能看到蚊子,让人对千年极寒的说法开始产生怀疑。根据中央气象台的统计,北方大部地区以及江淮、江南北部和东南部、华南、西南地区南部近十天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以上,东北部分地区偏高4~6℃。
  近期,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网站发布的消息,2010年10月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第八热的10月。1至10月全球海陆平均温度为14.73℃,与1998年同期并列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至10月!
  但同时,有消息称,拉尼娜现象对海洋温度的影响依然明显,赤道太平洋的中部和东部的海温低于常年。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气候预测中心的预测,拉尼娜将会继续加强,并至少会持续到北半球2011年春季。气象专家表示,尽管10月之前的气温偏高,但是仍不得不考虑拉尼娜对于整个大气环流带来的影响,北半球寒冷的几率偏高,所以今年冬天究竟是“极寒”还是“极暖”,变得越来越难以预测。
  燥
  南京11月只下了一场雨
  我省大部分地区出现旱情
  与之相关的是,少雨高温,我国部分地区气象干旱露头。全国气象旱涝监测显示,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江南南部、华南中西部等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其中,山东中部、广西西南部、江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区达到重旱或特旱级别。据统计,截至11月26日,除东北、新疆北部、西藏中部、四川中部,全国其他大部地区近三十天累计降水均较常年同期偏少50%~100%。
  根据江苏省气象台对旱情的动态监测,目前我省大部分地区出现旱情,淮北及江淮之间东北部地区出现较重气象干旱。9月中旬以来,我省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连云港、徐州、新沂等地达到或接近历史同期最低值。南京本月只出现过一次有效降水,天气异常干燥。11月14日,气象部门两次开展飞机作业的人工增雨,初步缓解了沿江、江淮旱情。
  11月份,南京仅有14日下了场雨,这也是南京自10月25日以来,唯一一场像样的雨,这也是到今天为止,南京35天来唯一的一场雨。持续少雨,不仅让人感到口干舌燥,天空也总是灰蒙蒙的,空气质量总难以达标。
  中央气象台专家分析说,降水稀少主要是因为缺少暖湿气流。只有冷暖空气共同影响才会有降水出现,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目前,成带状分布的副热带高压势力强盛,位置偏西,阻挡了南海和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向我国输送。由于短期内这样的大气环流形势并不会发生彻底的改变,所以未来一段时间,南京干燥少雨的局面仍将维持。根据中央气象台中长期预报,12月3-6日,将有一股强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届时这场冷空气会不会给江苏带来雨雪,还请大家关注最新发布的天气预报。 本报记者 于丹丹
  气象干旱:气象干旱指持续的不正常的干燥天气导致缺水,而引起严重水文不平衡。最明显的表现是降雨量持续低于某一正常值。

      相关新闻:极寒还是暖冬?气象局:千年极寒不大可能

  还没有入冬,就有人提出了今年是“千年极寒”的说法。现已进入11月末,仍然暖意浓浓。昨日,记者从气象部门获悉,今年我市遭遇“千年极寒”天气的可能性基本不大。 气象局:千年极寒不大可能
  昨日上午,记者联系淄博气象台,对于目前连续晴暖天气,气象局专家告诉记者:“今年的冬天显然来得要晚一些,而且就目前来看,冷空气势力相对较弱,也就造成了温度迟迟不下降。另一方面,没有降水也是温度偏高的原因之一,近段时间天气干燥,没有降水,如果有降雨或者降雪,温度也将会迅速走低,但由于北方冷空气势力较弱,温度不低,降雪的可能性也不大,因此才造成了现在的晴暖天气。”
  至于“千年极寒”的说法,气象局专家也特意说明:“前段时间国家气象总局已经对这一说法进行了辟谣,这只能代表个别人对所掌握数据的一种推测。淄博市历史最低温大概在零下21℃左右,从目前这个情况来看,要低于这个温度可能性就不大,更谈不上千年极寒了。”

        相关新闻:世界气象组织指出“欧洲千年极寒”说法缺少科学依据

  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克拉尔·努里斯(女)22日在瑞士日内瓦的联合国欧洲总部万国宫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近期盛传的欧洲将在今冬出现“千年极寒”的传言纯属猜测,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这是世界气象组织作为权威机构首次对传言做出公开回应。
  努里斯首先表明了世界气象组织对传言的立场。她说:“对于有关欧洲将经历千年一遇的寒冬,或者将进入新的冰河世纪的传言,世界气象组织想指出的是,这一猜测缺少权威的科学依据支持。现有的长期天气预报数据不能得出欧洲将遭遇严寒的结论。”
  在回答媒体提出的为何世界气象组织迟迟没有回应这一传言的问题时,努里斯解释说:“这一传言在中国和俄罗斯传播很广泛,但是欧洲的气象学家却没有发表过此类言论,所以世界气象组织此前没有做出过正式回应。这一传言最早来自一位意大利的核物理学家,言论被波兰的一家报纸刊载,以后通过博客等方式广泛传播。世界气象组织不愿去深究消息源,我们只想作出澄清的是,这一说法纯属猜测。”

        相关新闻:俄罗斯气象专家认为“千年极寒”说夸大其词

  就目前俄媒体普遍提及的“千年极寒”说,俄罗斯气象学家表达了不同观点,他们认为这一说法缺乏科学根据,与气象部门的预报也不吻合。尽管今冬气温要比往年冬天的平均气温低,但其寒冷程度甚至还比不上去年冬天,因此“千年极寒”说未免有些夸大其词。
  近来,许多俄罗斯媒体报道说,波兰气象学家认为欧洲今冬将遭遇千年以来的最冷冬天,墨西哥湾流(洋流的一种)变冷是引发这一“千年极寒”的“罪魁祸首”。因为过去的五年中,为欧洲冬天带来温暖的墨西哥湾流的运动速度减缓了一半,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除了引起极寒,这股世界第一大海洋暖流将会消失,那时整个欧洲都将进入冰河世纪。这一说法在俄部分民众中造成恐慌,由于担心市政工程无法保障供暖,一些人开始抢购电暖器。
  不过,俄罗斯水文气象和环境监测局全球气候和生态研究所所长、俄科学院院士尤里·伊兹拉埃尔并不赞同这种说法:“墨西哥湾流变冷在理论上是可能的,因此这一问题曾经备受关注,但关于它变冷的观点并没有得到证实。只有当整个格陵兰岛都融化了,才会出现湾流变冷的现象,而目前情况远非如此。”
  针对有人认为今年4月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故引发墨西哥湾流变缓的说法,伊兹拉埃尔认为,从地质意义上来说,这场灾难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俄罗斯科学院石油和天然气问题研究所所长阿纳托利·德米特里耶夫斯基认为,洋流的温度变化是正常现象,数百年前曾发生过这样的情况:由于地球寒冷,北美大陆形成了巨大的冰川,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冰川开始融化,于是在大湖地区汇集了大量的寒冷淡水,后来流到大西洋与温暖的咸水汇合。一些人据此推测,从那时起墨西哥湾流开始变冷,而湾流经过的沿岸地区此后变得凉爽,“就算如此,我也并不认为这将带来什么致命的损害”。
  俄罗斯水利气象中心主任罗曼·维尔凡德说,“千年极寒”说与气象部门的正式预告并不吻合,“没有任何一家专业气象杂志发表了类似的预测,而媒体却接连不断地说欧洲气象学家预告今冬将遭遇千年最冷的天气,这一切无疑显得很可笑”。
  本月13日莫斯科地区迎来初雪,不过随后气温很快回升。维尔凡德认为,与90年代初以来普遍的暖冬天气相比,今年冬天无疑要寒冷得多,到时候将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俄罗斯寒冬”。尽管如此,与去年冬天相比,今年冬天仍然要暖和一些。就莫斯科地区的天气而言,最冷的天气将是一月份,届时有5到6天的气温将达到零下二三十摄氏度。

        相关新闻:山东或遭遇“千年极寒” 拉尼娜带来超低温

  “千年极寒”或袭山东
  “今年冬天欧洲或现千年一遇寒冬,中国恐难幸免。”日前,北半球“千年极寒”或袭中国的消息经媒体报道后,牵动了不少人的神经。山东人的神经同样为此牵动。从昨天开始,一股强冷空气开始席卷包括我省在内的大部分地区,部分地区降幅达20℃,东北、内蒙古等地在18日以后有可能以闪电速度向冬天过渡。再遇“拉尼娜”年,中国难免千年极寒的消息似乎正在一点点被印证。
  这样,中国东北、华北、西北“三北”地区将在这轮寒潮中首当其冲,山东亦难幸免。
  高温极端天气
  引发极寒猜想
  今年夏天,罕见的高温袭击北半球,从美东、欧洲到亚洲,都经历了有气象记录130年来最热的夏天。中国在这轮高温中未能幸免,7月,我国大部地区遇热浪高温天气,高温范围达今年以来最大,15个省市为此发布了高温黄色预警,40多度的高温屡见不鲜。网络上,“持续高温”成了网友们讨论最多的话题,有的网友调侃自己是被高温煎烤的热带鱼,有的网友嚷嚷着要发高温补贴,还有的网友没钱买空调,只好跪求降温妙招……“宁可在空调房里哭,也不在电风扇下笑”、“全城热恋”等一批新的流行语由此诞生。
  骄阳炙烤下的齐鲁大地同样“热情似火”。7月6日我省高温实况监测显示,全省共有46个站超过历史1970年以来同期最高气温极值,其中德州陵县41℃领跑全省,省会济南最高39.3℃,8月初,高温历史记录被刷新。
  不只是高温,其他极端气候在这一年里同样肆虐。全球方面,年初的韩国首尔即遭遇了自1937年有记录以来积雪最厚的一次大规模降雪。一个月后,暴风雪袭击了美国东海岸中大西洋地区。美国首都华盛顿一带雪情最重,积雪厚度达76厘米,为近百年来之最。干旱则袭击了越南和我国广西、贵州等地。红河水位创下1902年以来的最低纪录,我国西南五省市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则致众多农田绝产,人畜饮水困难。接下来,暴雨以及由此衍生的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一直伴随我们走到了深秋。山东亦未能在这多灾多难的一年中独善其身:5月28-30日,青岛、东营、烟台、潍坊、日照、临沂、滨州7市16个县(市、区)遭受风雹灾害;因持续遭受暴雨袭击,8月的聊城、德州等8市33个县(市、区)和6个开发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部分河段出现重大险情……
  气象专家表示,造成今年极端天气、气象灾害频发的原因其实非常复杂,不过最直接原因则是大气环流的异常。据中央气象台分析,出现如此高温的天气,就是受到了“拉尼娜”的干扰,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而一旦“拉尼娜”现象出现,热夏之后就极有可能伴随冷冬的出现。
  根据气象监测显示,今年7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到拉尼娜状态,这将有可能维持并发展成一次拉尼娜事件,从而导致今年冬天出现低温严寒天气。
  近60年来拉尼娜事件影响同样表明,拉尼娜事件发生后,我国一部分地区秋雨偏多、冬季全国大部以降水偏少为主,气温偏低。由于拉尼娜现象还在发展,可能会成为一次拉尼娜事件,因此今年冬天有可能出现低温现象。
  山东近年低温达-23.8℃
  日前,欧洲气象学家们对今年欧洲的低温极值做出了相应预测。
  科学家指出,这些地区这个冬天可能会出现超低温的极端天气。波兰科学家指出,这种极端天气形态的出现,是在“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导致来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活动速度减缓所致。这股暖流近几年来,不能发挥中和极地南下冷空气的作用,而且一旦墨西哥湾暖流完全停止活动,欧洲将进入新的冰河世纪。目前,俄罗斯中部部分地区已出现低于同一季节均温的气温。俄罗斯水文气象中心稍早前预测,当地冬天最冷的月份将出现在2011年1月,温度将低至零下25℃。俄罗斯政府现在已经未雨绸缪制定紧急计划,在异常寒冬到来时对幼儿园、学校、医院等设施加强保护。俄罗斯政府已经下令要求社会工作人员和警方随时待命,对流浪人员进行安置,防止出现有人冻死街头的现象。英国气象局也表示,苏格兰9月25日测得零下4.4℃,是英国近30年来最寒冷的9月夜晚,未来恐怕要再面临一个类似北极的寒冬。曾准确预测今年酷热夏季的英国独立气候预测机构“积极天气解决方案”的预报说,英国今年冬天会出现猛烈暴风雪,情况将持续到明年1到2月,低温将接近去年苏格兰冬天测得的零下22.3℃的纪录,暴风雪随时将瘫痪当地交通。
  山东经历了一个“难忘的”夏天之后,如果迎来寒冬,其极值又会是多少?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12月,泰山观测站曾观测到-23.8℃的极低温,这创下了山东近年来低温极值。建国以来,类似低温在山东并不鲜见。据了解,1957年1月21日,零下21.7℃的低温出现在山东滕州市;1979年,山东庆云县最低温为零下20.7℃;2000年,陵县观测数据显示,其最低温为零下18.3℃。
  国家气象局:今冬可能酷似1999年
  在中国,一般来说,“拉尼娜”现象会使冬季气温比正常情况低。今年是“拉尼娜”年,拉尼娜现象很有可能于10月份开始,在冬季加强并持续。
  中国海洋学家认为,中国在1998年遭受的特大洪涝灾害是由“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和长江流域生态恶化两大成因共同引起的。2008年年初中国南方雪灾也与“拉尼娜”现象密切相关。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今年8月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曾表示,就目前气候状况来看,今年冬天有可能出现低温现象。她的论断来自此前我国前期天气气候极端异常所带来的气象灾害:入汛以来,华南、江南地区连遭14轮暴雨袭击;7月,北方地区连遭5轮暴雨袭击,渭河、辽河、松花江出现严重汛情;北方多地高温突破历史极值,南方多地高温持续超历史同期;特别是8月8日凌晨,甘肃省舟曲县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都表明当前我国天气气候的异常。这与1998年比较相似,5月,厄尔尼诺现象结束;7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拉尼娜”状态,有可能维持并发展成一次“拉尼娜”事件。她解释,今年冬季很可能与1999年相似,在“拉尼娜”事件发生年的冬季,中国出现了明显的冬季低温,届时全国不仅降水偏少,冬季也将会异常寒冷,大部分地区可能会出现罕见的霜冻灾害。
  长期从事大气方面的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任保华这两天也关注到了“千年极寒”这一问题。尽管无法确定这次“极寒”是不是能称之为“千年一遇”,但任保华分析说,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局部地区也会出现极端严寒的天气。
  是否会极寒,预测难度大
  由于极寒预测时间跨度较大,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本报接触的多位气象专家均出言谨慎。
  “很难预料。虽然欧洲气象专家在对今年世界极端天气研究后,得出了‘千年极寒’的结论,但这并不等于中国就一定会遭遇这种极端气候。”山东省气象台一位专家告诉记者,虽然现在根据长期的气象积累和研究,可以对气象做出一些预测,但毕竟“天有不测风云”,因此“不可能做出百分百精准的预测”。
  基于此,省气象台专家亦不愿对“我省即将可能遭遇的低温及最低温发生地”做出判断。“而且哪怕是今年真的遭遇了一天的千年最低温,这也不等于遭遇了千年极寒冬天。”省气象局专家强调说。
  省气象台另一位专家同样相当谨慎,在他看来,“今年的气候问题并不是很异常,若不是带来的灾害有点大,在往年其实根本不会那么关注。”提及“千年极寒”问题,他甚至笑言:“如果真的遭遇千年极寒,那不等于是可能要遭遇‘后天’了么。”他表示,一般情况下很难预测这种时间跨度较大的气候现象,毕竟气候预测的难度摆在那里,而且气象变化没有固定规律可循,不是一成不变的。
  千年极寒 不是趋势预报
  四川省气候中心专家表示,欧美国家不做10天以上的天气预报,而对天气研究的科研机构会根据数学模型或天气模式来研究天气,因此,关于今年冬季的这份预测,应该是国外科研机构的一份科研成果,而非正式对公众发布的趋势预报。专家介绍,就中国的天气预报而言,不会预报出创历史极值的天气,因为最终的预报结果不会直接采用天气模式运算的结果,而是结合该地区历史上出现的情况和预报员本身的经验综合之后进行预报。

        相关新闻:申城入冬待下月 极寒or暖冬无定论

  尽管气温开始下跌,北风吹在脸上感觉凉飕飕,然而这股冷空气带来的影响依然十分有限。昨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但雪并未降临,不少市民甚至反映,家中仍有蚊虫飞舞,不胜其烦。
  由于体感和季节的转换之间出现了差距,人们开始猜测今冬是否会出现暖冬。晨报记者昨日采访时获悉,今年秋季,本市气温状态总体正常,今冬是极寒还是偏暖,目前尚无法定论。
  本月预计不会入冬
  这一次,冷空气的注意力仍在北方,当它的势力扑至本市时,影响力已十分有限。昨天白天,本市的风力比前几天明显增大,但光照不错,徐家汇最高气温为15.4℃,寒意没有想像中的那么明显。
  据了解,深秋时节,出现这种降温完全正常。市气象局首席服务官满莉萍说,和之前的多股冷空气相仿,这次的冷空气主力在北方,主要影响淮河以北地区,来到长江中下游时,只是让昨天的最高气温比前一天下降了3℃左右。而在这股北风中,枝头落叶进一步挥洒,缤纷秋景正与眼下这个季节相吻合。
  此外,气象专家表示,所谓“小雪”节气,对于不同地区来说有不同的意义。很多时候,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华北地区将有降雪。但在长江中下游,很多地区还徘徊在入冬的门槛。而且,就申城而言,深秋降水少,空气干燥,体感上不易感觉到寒冷。
  专家介绍说,本市要真正迎来强冷空气,往往要到12月左右,那时候也是本市入冬的集中期。资料记载,本市平均入冬日为11月28日,但在2000年后,除了去年之外都在12月上旬。从目前的情况看,本月不会入冬。
  记者还了解到,此次降温过后,预计本周三、周四又有一次冷空气扩散影响本市,届时气温将再次下降,周五、周六早晨的最低气温8℃,郊区则更低。
  今冬或现阶段性低温
  问题在于,小雪节气的到来,似乎已成为人们的“心理暗示”:“为何小雪节气不见雪?”“都小雪了,怎么还没有入冬的样子?”类似的问题出现在网友的微博、MSN签名档中。与此同时,前段时间关于“千年极寒”的讨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当人们将内心的防寒意识普遍提高之后却发现,现实并没有那么“极寒”。
  至于今年冬天偏暖还是偏冷,目前的预测结果依然是“总体处于正常范围内,但不排除出现阶段性低温”,平均气温是否达到“暖冬”的标准目前也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