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秀英与秋菊:农业科技专家王庆煌 “泥腿子”院长的三个十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35:34
农业科技专家王庆煌
“泥腿子”院长的三个十年
本报记者 陈伟光
《 人民日报 》( 2011年05月02日   04 版)
“您就是‘泥腿子’院长?”
见到温文尔雅、老成持重的王庆煌,记者很难联想起“泥腿子”三个字。
“这是媒体朋友总结提炼出来的称号。”王庆煌说,“‘泥腿子’是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共同符号。在我身上自然也传承着这种精神,‘泥腿子精神’,也就是勤奋朴实、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精神。”
1984年,21岁的王庆煌从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毕业,主动放弃留院工作的舒适环境,到地处偏僻、条件艰苦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简称香饮所)工作。
27年来,王庆煌从一名普通科研人员成长为香饮所所长、热科院院长,一步一个脚印,10年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一种境界……
开辟一片芳香天地
香草兰是名贵的热带香料植物,被誉为“食品香料之王”。上世纪80年代,国际市场上香草兰商品干豆荚每公斤价格高达100多美元,而国内对香草兰的人工栽培及其配套技术研究仍是一片空白。
海南省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从斯里兰卡引进了香草兰,但种了20多年,引进的香草兰既不开花,也不结荚。1984年,刚刚走出校门的王庆煌,进入香草兰栽培技术课题组。
香草兰花朵结构特殊,自然状态下授粉成功率不到1%。为弄清香草兰人工授粉规律,王庆煌把被子抱到香草兰基地,不分昼夜地观察。夜里,他枕边放个小闹钟,每隔一小时起来观察一次,记录不同时间段、不同方法人工授粉的成功率。经过3年的摸索,王庆煌终于发现了香草兰人工授粉的最佳时间是每天上午6时半至11时,并且发明了简易授粉方法——签拨手压法,授粉成功率达95%以上。
解决人工授粉技术难题后,王庆煌接下来要攻克的是香草兰规模化种植问题。又经过6年时间的试验摸索,王庆煌首创了香草兰人工荫棚栽培模式,年产干豆荚达639公斤/公顷,超过世界香草兰主产国300至405公斤/公顷的水平。
创新科研转化模式
“没有粮食不行,没有橡胶不行,没有香料却无伤大局。”热科院机关党委书记马子龙介绍,以前在热科院有这么一种说法。在热科院所属科研单位中,香饮所相对不太受重视,又地处荒郊僻乡,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没有坚韧的意志很难坚守下来。
1994年,而立之年的王庆煌担起香饮所所长的重任。“那时候真难啊!”跟着王庆煌留下来的邬华松回忆说,科研经费少得可怜,职工工资只发70%,生活设施破旧简陋,人心思动,分配来的大学生不辞而别。但王庆煌意志坚定,经常给大家鼓劲打气。
“不能等靠要,自己想办法。”王庆煌想过搞技术有偿指导、技术承包,想过与投资商合作成立公司,都因各种条件制约没法有效实施。调整思路,眼睛向内:香饮所600多亩基地,1000多种植物资源,加以修整,搞个植物园如何?
想法虽好,没钱咋办?自己动手。拔草责任区,一家一块;修路责任段,一户一段;青年突击队,所长任队长。就这样,干了3年,硬是干出个4A级景区。到1998年,兴隆热带植物园有了可观收入。王庆煌决定,收入的30%反哺科研,30%用于基础建设,40%用于员工福利。香饮所从此走上良性运行轨道。
如今,兴隆热带植物园成为海南最著名的景区之一,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左右,经营收入达2000多万元。
创建一流农科中心
王庆煌在成功的道路上继续前进,人生的舞台愈来愈宽,肩上的担子愈来愈重。2005年,刚过不惑之年的王庆煌受命担任中国热科院院长。
王庆煌给自己、也给热科院制定了更高的目标:创建世界一流的热带农业科技中心;建设热带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合作、成果转化、科技服务基地;在天然橡胶、热带果树、热带能源作物、热带畜牧四个领域,实现理论创新和重大技术突破,提升我国热带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热带植物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向下,根扎得特别深,是为了吸取养分;向上,拼命生长,是为了争夺阳光。”王庆煌说,从多年的植物研究中明白一个简朴的道理:无论人生还是事业,看准了,就把根深深扎下去,才能有所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