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书法鉴别:别错过冬病 哮喘过敏性鼻炎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47:29

别错过冬病夏治最佳期 哮喘过敏性鼻炎等

       俗话说“冬病夏治”,夏季热浪滚滚,而这恰恰是治疗一些“冬病”的最佳时机。国家名中医、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教授郭振武提示说,每年冬病夏治的时机宜选择在三伏天的一个多月内,大约在每年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个时期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时候。 那么哪些病可以冬病夏治,郭振武教授介绍,阳气不足、肺气虚弱及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的疾病均可采用冬病夏治的办法,具体而言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关节炎、虚寒性胃痛、腰痛、肩周炎、颈椎病及免疫功能低下等。

      为什么冬病要夏治?

    郭教授介绍,人们患病后就要进行治疗,但治疗过程中有及时与适时之分。最佳的治疗时间就是根据疾病的性质、外界昼夜季节变化、人体气血阴阳的盛衰变化选择时间来进行治疗。  比如,一般发热的病人上午较轻、下午较重,因为上午太阳升起,体内阳气升腾,正气克制病邪,到了中午阳气最盛,而到了下午随着日落阳气衰减,正气不能压制病邪,邪气上升,所以下午病情开始加重。因此,一般急性热性疾病最佳治疗时间是上午。而一些慢性病则要根据一年季节变化和体内气血阴阳盛衰的不同选择最佳时间进行治疗。冬季一些疾病的形成,外因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人的体质状态,遭受寒邪侵犯的人往往机体阳气不足,寒邪积久不散更伤阳气,导致内寒。所以说冬病多以寒邪侵入为外因,以患者体质的阳气不足为内因。    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可针对个体体质不同,通过药物扶助人体的阳气,纠正虚寒体质,使气血流行通畅,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而到了冬季则可以减轻发病或者彻底根治,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哪些病最适合冬病夏治

      哮喘冬病夏治法:贴敷    冬病夏治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三伏”天、“三九”天穴位贴敷治疗哮喘这一治疗方法。 咳喘病的发生与“痰邪”阻塞气道,影响了肺的正常功能有关。夏季,到了“夏至”的时候,太阳直射在地球北回归线上,日照时间最长。到了“数伏”天,是地球蓄积热量最多的时候,天气也就到了最热的时候,这时候体内阳气最盛,毛孔开张,大量排汗泻热。中医认为肺与皮毛相表里,这时选用助阳开窍、祛湿化痰的药物,选择与肺脏有关的穴位,经过经络透达脏腑,把“痰邪”从潜伏之处驱除体外,发于体表,由汗而解,以根除病原。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咳喘多是由于呼吸道存在慢性炎症,由呼吸道急性感染而诱发。呼吸道感染与呼吸道免疫球蛋白的水平有关。如呼吸道免疫球蛋白水平偏低,病人就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而“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方法确实能提高呼吸道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和调节免疫的作用,这就是“数伏”天穴位贴敷治疗咳喘病的有效根本原理。

    治疗方法:可采用中药贴敷定喘,肺俞,膏肓、膻中,天突几大穴位,从夏季“三伏”第一伏第一天开始,每隔十天治疗一次,连用三次;冬季从“三九”第一天开始,每隔九天治疗一次,连用三次。

    成人贴敷30分钟至2小时后取下,儿童贴敷30分钟至1小时后取下。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成人或儿童都要坚持连续三年以上治疗。另外,两岁以下儿童,孕妇禁用。皮肤过敏,癍痕体质禁用。贴敷时局部会有灼热、痛、痒感,如灼痛难忍,贴敷30分钟即可取下。一定要按规定时间取下,时间过长会引起局部皮肤起水泡,取下两个小时后即可洗澡。如局部皮肤起水泡后,禁止抓挠,洗澡,禁止在局部涂抹其他药物。 过敏性鼻炎冬病夏治法:脊柱贴敷     过敏性鼻炎好发于春秋两季,说它是冬病,这是因为患者为虚寒体质,多怕冷,遇冷发病,尤其是气候突变时明显,临床为多清涕、鼻痒、喷嚏、鼻黏膜水肿、苍白等寒症,该病以寒、虚为特点。治疗方法:鼻居面部正中,属阳明之官,为阳中之阳,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性最甚的季节,同气相求,此时人体腠理疏松,经络开放,血流畅通,而脊柱为督脉运行之经,统辖全身阳脉,阳气皆归于此,这时在该处相关穴位采用冬病夏治的贴敷治疗,可起事半功倍的作用,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从根本上改善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等疾病的症状。

      寒性肠胃病冬病夏治法:温灸

    有慢性寒性肠胃病的患者,在夏季不要贪凉,不要待在过冷的空调房间,更不能将电风扇或空调冷风直接吹到肚子上,夜睡时一定要用毛巾盖肚子,不让肚子尤其是肚脐受寒,在饮食上不要过食生冷,不要吃冷饮,适当多吃姜汤,来鼓舞人体阳气。

    可内服中药来补阳。寒性肠胃病患者,在夏季时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温补脾肾的中药,最能鼓舞人体的阳气,脾肾阳气充,运化功能正常,气机调畅,肠胃病即愈,可选用附子理中汤、真人养脏汤、四神丸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自古以来中医学家和民间有“生姜治百病”之说。生姜对胃痛亦有缓解或止痛作用,用生姜一两烧汤服解后可迅速缓解胃部受寒引起的疼痛。当然,更重要的是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少食生冷、辛辣之品。

    治疗方法:温灸可调阳气,治疗寒性肠胃病。可将艾灸条每次一支,点燃对准穴位神阕、气海、关元三个穴位,灸完为止,每日一次,十天为一疗程。 (神阕穴在腹部、脐中央;气海穴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关元穴在下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

      风湿冬病夏治法:热瓦灸

    中医认为风湿性关节炎属痹证范畴,主要由于腠理空疏、卫阳不固,风、寒、湿邪气乘虚而入,以致

    气血不和、经络阻滞而成。

    炎夏治疗风湿病有三大优点。首先夏季气温虽高,人体气血也值旺盛之际,此时可借药力除湿散寒,祛风活络,便于养阴助阳,扶正祛邪;其次,夏季病体易受外邪侵袭,经中药熏蒸、针刀医治,可保护病痛部位免受外邪入侵,同时也易于药物透皮吸收,借纯阳之热,协同药力将风寒湿邪驱之体外,以穷病源;再次易于养血益气,补肾填髓,以求标本同治的效应。

    治疗方法:伏天把瓦块放在阳光下晒至发烫。在可耐受的情况下,将瓦块贴于筋骨痛部位,每天半小时,以不烫伤皮肤为度。也可在疼痛部位作艾柱灸。

    也可以三伏天打伏针,疏通经络气血,达到“通则不痛”的作用,使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关节痛还可以用温经散寒的中药煎汤热敷关节,热敷能使局部皮肤充血,改善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