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台湾 澳亚卫视:陈奎德:王小波:自由而幽默的文学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2:45:45

陈奎德:王小波:自由而幽默的文学魂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陈寅恪热”为契机,在中国学术界与思想界,自由主义浮出水面,并很快成为主导性倾向。这一精神氛围,并不局限于学院高墙之内,而是泛化到了整个知识界。在部分作家和文化人的自然流露的精神状态里,也能感受到其潜移默化的踪迹。自那时至今,自由主义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当代中国的文化精神。

  “王小波现象”就是这种当代中国文化思潮的一个范例。

  1997年,作家兼学者王小波遽然逝世,以此为契机,他的著作在知识界引起的反响,反映出了这种新的自由派的精神氛围。王小波其人1980年代曾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后回国,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后来辞去了“铁饭碗”,作了自由撰稿人。他写了一些别人不敢写也不会写的东西,汪洋恣肆,我行我素,嬉笑怒骂,弃绝媚骨。他于1997年4月11日突然病逝于北京,成为中国文坛的一大损失。他的作品”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首发式及作品研讨会于5月13日(他的45岁生日)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在知识界引发了大量话题。

  王小波文如其人,是自由和轻松的,不戴面具;充满智慧,富於幽默感。

  他的幽默,在一定程度上舒缓了共产中国社会中长期紧绷的发条。在人们会心一笑之际,留下了一块沉思默想的领域。虽然,那一笑,往往隽永而苦涩,粘着几许泪水。

  在其妻李银河心目中,王小波是一位自由思想家。自由人文主义的立场贯穿在他的整个人格和思想之中。王小波特别爱引证罗素(BertrandRussell。他与这位左翼自由主义哲学家,虽然相隔很大的时空距离,却常常遥相呼应,气味相投,多有共鸣。他特别崇尚宽容、理性和人的良知,痛诋一切霸道的、不讲理的、教条独断的东西。

  王小波放弃在中国体制内的稳定、刻板、被约束的生活方式,选择了脱离单位的自由撰稿人身份。在当年,跨出这一步是需要相当勇气的。这不仅意味着放弃稳定的经济收入,同时也意味着放弃体制内的"话语权",选择成为一个没有单位的独立的"自由派",选择成为一个精神上的流浪汉。当年,他的选择鲜少为人理解,被人敬而远之,甚至侧目以视,和者甚寡。而今天,这种生活方式在中国知识界已经逐步获得认同,获得传播,广有市场,这一点,倘王小波在天之灵有知,作为先驱,当油然而生“吾道不孤”之欣慰感吧。

  王小波是一位缄默少言的人,同时也是一言既出,语惊四座的人。他解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