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蒙天野:趨勢大師陶冬預告 一個你不能不知的經濟巨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6:15:16

趨勢大師陶冬預告 一個你不能不知的經濟巨變

2011/03 月號

今周刊

路易斯拐點

經濟趨勢大師陶冬博士提醒,請注意「路易斯拐點」,這是一個你不能不懂的經濟學名詞。

它將是未來10年影響中國經濟最深遠,也是影響世界經濟最重要的變動之一。陶冬從一根油條,窺見全中國正在經歷翻天覆地的無聲轉變。它是一場人口結構上的大變局,是危,也是機!

撰文/周岐原、吳美慧 研究員/陳兆芬

一根油條,預告了全球與中國經濟將進行一次大調整!

「每次出差到上海,我最喜歡到上海浦東的香格里拉酒店吃早餐。那裡的早餐,有5、600種之多,即使種類這麼多,每次我去都會吃上一根油條,它讓我重溫兒時的記憶,吃完之後,覺得很滿足。」

「不過,這一次我去,卻讓我很失望,因為一堆油條是炸老的,想要請服務生現炸,他卻不願意。這種服務態度讓我很不愉快,我向餐飲服務部經理反映,答案更令人吃驚。經理說,『實在很抱歉,我們的人事流動率高達70%,這還是我們大幅加薪70%後的流動率。』勞工不足、流動率太高,以至於影響到飯店的服務品質。」

連上海知名的五星級飯店,都深受缺工所苦,讓陶冬驚覺中國經濟正劇烈且快速地變化中。應《今周刊》邀訪來台發表「從全球經濟發展看中國經濟的大轉型」演講的瑞士信貸亞洲區董事總經理陶冬,對台下1000多位聽眾說了這樣一個故事,是關於自己出差上海的用餐經驗。聽眾無不好奇:只是一根油條,對觀察中國經濟能有什麼啟示?

這一根油條的故事,陶冬不只是在應《今周刊》邀請發表演講時,賣力地傳達著,在不同國家演講的場合,或是與各國銀行的VIP客戶私密會議中,他也不斷訴說著「油條」的故事。他藉由簡單的油條經驗,傳遞中國工資提高、經濟結構改變,將會如同「蝴蝶效應」一般,影響到全球經濟的訊息。

除了「油條」的故事外,陶冬更高分貝提醒:「請記住『路易斯拐點』這個詞彙,這將是未來10年影響中國經濟最深遠,也是影響世界經濟最重要的變動之一。」

路易斯拐點是什麼?這個經濟學上的名詞,又將如何影響中國,甚至是全球經濟?答案,必須先從人民幣匯率說起。

為加工出口業撐開的保護傘,如今正一把一把地快速收起

去年6月19日,人民幣重新實施浮動匯率,短短幾個月時間,人民幣匯率就從金融海嘯時「釘死」的6.82兌1美元,一路升值到6.58。在此同時,中國的31個省市,也陸續修法提高最低工資,平均幅度達23%。貨幣升值、為勞工加薪,過去中國為加工出口業撐開的保護傘,如今正一把一把地快速收起。

「北京的態度變了,」陶冬說,當人民幣被各國逼迫升值,中國想出的解套方式,就是為勞工加薪來紓解升值的壓力。

他解釋,中國若讓人民幣升值,很可能迫使廠商為降低成本,出走到其他國家設廠;相形之下,立法為勞工大幅加薪,也會提高企業的出口成本,等於變相讓匯率升值,「讓工人受惠,把錢留在自己口袋裡。」

在這種政策指導思惟下,北京、江蘇、重慶等6個省市,今年初再立法為勞工加薪。陶冬估計,今年底以前,31個行政區可能還會出現另一輪加薪潮。

面對政府引導工資提高,中國的企業倒是樂見其成。中國最大飲料商之一的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后對於不斷持續提高工資的看法是,「企業賺錢讓員工分享有什麼不對」?在去年專訪他時,他就大膽預言,「工資上漲一倍肯定是會來的」。對照他的預期,香格里拉酒店的薪水調幅顯然還不夠。

工資提高,成本不是也會增加?對這個問題,宗慶后一點也不擔心,他說,「工人的薪水提高,購買力增加,自然就會多買娃哈哈的產品,這有什麼不好?」

看來,中國工資上漲,中國企業心裡早有準備,而且心中預期的漲幅,早就定得高高的。

中國勞動市場2014年  進入「路易斯拐點」

只是,當薪水調高、鄉村城鎮化後,出現了大多數企業當初沒有料到的「勞工轉移」現象。

對來自內地與農村的農民工來說,中國各地大幅調薪的結果是:家鄉的薪資水準和東南沿海地區大幅拉近。

陶冬分析,近年來中國當局對內陸地區的基礎投資明顯提升,加上工作機會增加,在實質獲利相對提高下,農民工紛紛留在家鄉附近地區就業,自然導致區域分配的勞動力重新洗牌,而沿海工人越來越少,也是可想而知的結果。

但在區域勞動力分布重新調整時,陶冬認為,也有一股更大的趨勢正在醞釀中。依照聯合國推測,中國勞動力將在2017年進入負成長。儘管目前中國的勞動供給仍然大於需求,稱不上勞工短缺,但陶冬估計,受到人口政策影響,中國的勞工數量將從14年時開始減少,比聯合國估計更早。而且隨著內需消費爆炸式攀升,將有更多勞工轉向其他產業發展,缺工總數將加大。他估計到了17年,中國的缺工人數將達到1760萬人。

對比總數多達8億的中國勞工,缺工1000多萬人,其實並不高。但陶冬提醒,1760萬名勞工相當於美國勞工總數的11%、日本勞工總數的25%,或是德國勞工總數的40%。「若以全球視野來看,這個數字就非常巨大」。陶冬認為,這是中國內需新的動力,也是新的商機。

正由於中國內需擴大,服務業加速發展,以及城鎮化全面鋪展開來,陶冬預估,中國的勞動市場會提前從一四年進入實質性短缺狀況,鄉村多餘的勞動力不足以供給城鎮勞動力的需求,這時,就會出現「路易斯拐點」。當「路易斯拐點」現象出現,會產生怎樣的變化?

陶冬分析,就業市場改變,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意味著中國作為世界加工廠的黃金時代,已經開始褪色,中國以出口為導向的成長模式,差不多走到盡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也認為,雖然路易斯拐點出現的確切時機還無法確定,然而中國勞動力已經不再如前幾年「無限供給」,卻是不爭的事實。當工資節節高升、原本「便宜」的勞動力不再便宜,就預言著中國長久以來享受的「人口紅利」,已經步入尾聲。更重要的是,中國長達7、8年的通縮時期,已經徹底結束。

從「世界工廠」角色,轉型成為「世界市場」,6大改變即將發生

陶冬說,從國際角度上來看,製造業模式可能會面臨一次全面性的調整,而過去10年全球的低通貨膨脹,也會遇到衝擊。

而從投資角度來看,路易斯拐點意味著什麼?根據過往經驗,陶冬大膽估計,6大改變將伴隨而來。

第一、從過往新興國家的經驗,路易斯拐點之後,最低工資無一例外的,會出現一次持續性的飛漲,且低端消費市場迅速擴張,這種情形肯定會在中國出現。

第二、工資上漲將常態化,帶來通貨膨脹結構性上揚。而且這一輪通貨膨脹之後,CPI(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回檔估計有限,因此中度的通貨膨脹會持續存在,估計未來10年,通貨膨脹指數將維持在4%到5%之間,並進而引發全球性通膨。

第三、工資增加,使得住房需求和家居改善的需求增加。陶冬認為,除了對房地產需求提高外,因為蓋房子衍生出來的建材供應商、原料供應商,甚至是家具供應商的受益程度,會比房地產與土地開發商來得大。

第四、工資提高,各工廠為降低成本,生產線的機械化、自動化程度會明顯提高,設備業會因此受惠。更重要的是,在工廠往內地遷移時,不只是簡單的地理上的轉移,也將伴隨資本投入的增加。

第五、在中國投資的外資,因為工資改變,投資結構也出現變化。對成本敏感的製造商的投資比重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主攻中國內需的海外品牌、服務業,會大量的流入中國。

陶冬舉例,來自海外的福斯和豐田汽車,已經在中國賣出比本土市場更多的汽車,這個現象,代表著龐大消費實力的集結。「這是第一個五億消費大軍造成的結果,下一個5億消費群體,如今正在成型」。

第六、製造產業鏈將重新洗牌。以中國作為生產基地的生產供應鏈,會因為工資成本提高而逐步瓦解,甚至出走。中國不再是製造業龍頭,這些出走的外資,甚至是中資企業,將成為其他工資成本較低的新興國家搶奪的對象.


什麼是「路易斯拐點」?

路易斯拐點(Lewis turningpoint)是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ArthurLewis於1950年代提出。論點指出,發展中國家的2、3級產業不發達,農村存在大量剩餘勞動力,務農收入低,城鎮工作的收入略高,大批農民因此湧入城鎮,而在農村勞動力耗盡後,城市勞工市場需要大幅加薪才能請到新工人。這個時點就稱為「路易斯拐點」。

中國經濟大轉型

路易斯拐點到來,勞動力供應面臨大缺口

陶冬預估,中國的勞動力會提前在2014年出現實質性短缺,進入工資大幅上揚的「路易斯拐點」,甚至在2017年面臨1760萬人的勞力缺口。這意味著中國憑藉低廉勞力的世界加工廠成長模式,差不多走到盡頭;而隨著勞工薪資大幅上漲,人民所得提升,中國將從世界工廠轉型為世界市場,此經濟結構的巨變,也將對全球經濟帶來深遠影響。

【陶冬大預言】

路易斯拐點之後的  6大經濟趨勢

1.中國低階消費大增

工資持續上漲,將帶動低階消費(非奢侈品消費)大增

2.通膨長期化

中國工資持續上漲,通膨將成為長期化現象,未來10年CPI通貨膨脹指數將維持4?5%,並進而引發全球性通膨

3.改裝住房需求強勁

添購住宅之後,中國消費者對住房及家居環境的改善需求大增,帶動裝潢與建材產業榮景

4.自動化及設備投資增加

中國勞動力供給日益減少,企業大幅提高自動化及設備支出,相關產業充滿商機

5.中國外資結構出現變化

對成本敏感的製造商選擇遷廠,但是主攻中國內需的海外品牌與服務供應商將大量流入,品牌與服務商機大增

6.製造產業鏈重組

勞動成本過高導致中國不再扮演世界工廠的角色,各國搶奪流出中國的訂單,全球製造業分布版圖重新洗牌

陶冬看歐美經濟  美將持續量化寬鬆,小心歐債風暴

當中國走到勞力變化的關鍵轉折,陶冬認為,全球經濟成長此時也暗藏變數。例如歐美對量化寬鬆政策的後續動作,就很可能不同調。以美國而言,他預期量化寬鬆政策將會持續。去年第4季,美國的GDP總額已超過上次景氣循環高峰,代表國內經濟由復甦轉為擴張,在此情況下,為何聯準會仍不退出量化寬鬆?

「因為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把退出量化寬鬆的時機,與就業多寡連在一起,」陶冬說,「但美國的就業是結構性缺陷,沒那麼快改善。」

陶冬將美國每月公告的非農就業人數分成個別行業後,發現醫療、教育、金融、零售業的就業人數全都上升;惟有建築和製造業工人大幅減少。而這兩個分類的最大來源,就是至今還沒復甦的房地產和汽車業。陶冬認為,在房地產業和汽車業全面復甦之前,柏南克將不會退出量化寬鬆政策。

此外,美國國債乏人問津,更是量化寬鬆必須維持的關鍵。若從最近10年期美國國債殖利率明顯上升的現象觀察,當無人願意承接美國國債,聯準會又撤守市場,將造成嚴重後果。「一旦國債垮了,後果將比雷曼倒閉嚴重100倍。因為所有銀行的壓箱底(本錢)都是國債。」陶冬指出,這使得量化寬鬆無法立刻結束,當第2階段量化寬鬆於今年6月到期後,很可能出現第3波,就是這個原因。

此外,由於美國消費者信心強勁復甦,帶動電子業為主的出口訂單全面上揚,在短期之內,新興市場國家中表現最佳的,將是亞洲的出口強國。因此台灣今年的經濟前景,可能相當不錯。

相對於堅守量化寬鬆政策的美國,陶冬認為歐洲央行可能在今後兩季開始收緊銀根,需要特別注意「歐豬5國」的債務危機,今年很可能重新上演。「小心政策失誤對市場帶來的風險,」陶冬分析,去年第1季末歐豬5國陸續出現集資需求時,也是市場信心最低迷的時刻。今年第2季,歐豬五國又將出現集資需求,屆時歐盟和各國政府的應變能力,將決定市場是否被空頭風暴再次席捲。

評估問題嚴重性時,他認為,占歐洲GDP份量吃重的德國和法國,才是整個歐盟運作的中心,即使歐豬五國的GDP全數加起來,也不過是德國的7成,還排不上主角;加上歐盟推出7500億歐元的「歐盟穩定基金」,足以支撐歐豬5國財政至2013年,因此歐債問題將只是短期風暴,長期而言,並無礙歐洲整體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