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新世纪图文: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政策理论-国家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与实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49:43
国家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与实践 来源: 作者:郝 俊 焦同战 发布时间:2010-03-22 17:13 浏览量:299 国家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与实践 郝 俊,焦同战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系,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摘 要: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水平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国家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实践进行了研究,具体从专业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改革以及科研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对高职院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随着创建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工作的不断深入,怎样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是关系到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保障。加快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已成为高职教育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 核心课程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形成了以《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等为专业核心课程,以专兼教师构成的教学团队。这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工学结合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实习实训、科研、师资建设等方面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不断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形成了“求真、务实、协作、高效、和谐”的团队作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结合实践,分别从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及科研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论述。 一、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专业核心课程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可以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推动课程在整体上的提升。同时,专业核心课程是整个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教学团队进行改革建设的主要阵地。 (一)核心课程组成 团队坚持以核心课程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核心课程建设也促进了团队的健康发展。专业核心课程对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成为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核心课程教学团队本着 “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 的核心理念,解构了原有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并进行了重构,重构后的核心课程包括:《结构计算与应用》、《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地基基础施工》、《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砌筑工程施工》、《防水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钢结构加工安装》等课程。 在原课程体系解构前,其中《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测量》和《建筑施工技术》三门课程为自治区级精品课,《建筑抗震》、《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建筑结构CAD》、《建筑结构》和《建筑工程质量验收与事故分析》五门课程为院级精品课。重构后的核心课程《建筑工程测量技术》、《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分别被评为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测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国家级精品课。 (二)专业核心课程的实施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以“校企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发展”为宗旨,以“工学结合、职业教学”为教育理念,进行团队成员分工协作,结合专业特点,深入企业、行业进行调查,聘请企业行业专家进行职业岗位分析,解构原有的课程体系,重构新的职业理念的课程体系。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重点专业,带动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岩土工程施工与管理、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 以行动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教学设计,通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如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以《结构计算与应用》课程为例,将“框架结构设计”作为项目,按照实际工作流程,将其划分为9个典型工作任务,再对每个典型工作任务细化为若干个任务单元,在教师主讲真实工程设计的方法和任务后,以任务单的形式给学生分组并布置设计任务,教师提供主要参考书目和资料,而任务主要由学生来完成,同时由教师进行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后要提交设计成果,包括计算书和设计图纸,最后实施教学考核评价。(见表1)     表1框架结构设计课程开发典型工作任务 序号 典型工作任务 任务单元 1 熟悉建筑图纸 1 建筑的建设地点; 2 建筑总高度的确定; 3 建筑的使用功能; 4 建筑的做法; 5 结构体系的初步选择。 2 如何对本工程进行抗震设防 1 结构体系的确定; 2 基本设防烈度的确定; 3 结构的抗震设防烈度; 4 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 5 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3 结构方案布置 1 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估算; 2 框架梁的布置要求; 3 框架柱的布置要求; 4 剪力墙的布置要求; 5 楼板、次梁的布置。 4 技术讨论 1 凹凸不规则(平面不规则); 2 楼板局部不连续(平面不规则); 3 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竖向不规则)。 5 结构计算和理性判断 1 结构抗侧移刚度计算; 2 竖向荷载内力计算; 3 水平荷载内力计算; 4 内力组合与内力调整; 5 构件截面计算。 6 施工图绘制 1 CAD图纸绘制(教师评价) 7 补充构造要求 1 框架梁的构造; 2 框架柱的构造; 3 剪力墙的构造; 4 节点及连梁的构造。 8 图纸审核 1 框架梁平面表示; 2 框架柱平面表示; 3 剪力墙平面表示; 4 结构说明及檐口。 9 技术交底 1 周期、位移及位移比的判别; 2 扭转不规则(平面不规则); 3 侧向刚度不规则(竖向不规则); 4 楼层承载力突变(竖向不规则)。 (学生互评)   二、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直接关系着教学团队建设质量的高低,是教学团队建设的基础。所以进行师资队伍建设要从建设目标、组成结构、规章制度等方面入手,还要注重专兼职教师队伍和双师队伍的建设。 (一)建设目标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建筑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格的实际出发,追踪吸收建筑技术最新发展成果,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策略,树立“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 的核心理念,坚持以核心课程建设为中心,围绕课程开发、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教材建设、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构建,努力探索建筑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新模式,不断提升团队的教学、科研能力及技术服务能力,促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积极培养输送施工一线技术与管理岗位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二)团队组成结构及特点 1999年学院升格为普通高等职业院校,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逐步建设了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目前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由7名成员组成,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其中4人为专任教师(占团队57%),3人为兼职教师(占团队43%);职称学历优势明显,“双师”素质高,其中本科学历4人,研究生学历3人。 团队成员全部既具备执业资格证书又具有 “双师”素质,同时也都有企业经历和专业特长。成员所长互补、工程实践经验丰富,既热衷教育教学,又潜心钻研专业技术。 (三)建设途径及成果 1.提出“双元双优”多级梯度教学团队建设模式 通过培养和遴选,分别形成优秀的教师职业人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队伍,由优秀的专兼教师组成多级梯度教学团队。 2、提升专任教师职教能力和加强“双师”队伍建设 通过派选专任教师学习国内外先进职教理念和先进职教方法并在教学中全面实践,提升其职教能力;通过参加行业考证培训,提高其考证能力。每年派出3—5名专任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到建筑企业顶岗实践,把握行业和市场的最新动态,更新专业知识。以优秀教师为核心,实现“老、中、青”相结合,开展“传、帮、带”活动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技巧。 “双师”培养建设成果显著。教学团队建设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形成了“双元双优”教学团队,以核心课程团队建设为引领,辐射和带动其它课程和教学团队的建设,从而提升了整体教学质量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本专业55名专任教师通过职教能力测评,35名教师获得行业注册执业资格证书,4名教师获得德国INWENT培训证书,60名兼职教师业务能力强,行业实践经验丰富,热心于教育事业。 3、建立了兼职教师人才库 本专业通过行业协会、企业主管部门牵线搭桥,利用专业指导委员会、校外实训基地和行业考证培训等平台,逐渐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目前兼职教师,数量稳定,结构合理,覆盖了行业相关岗位,而且从业经验丰富,行业资源也丰富。 4、建立了教学团队各项规章制度 在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的带动下,教学团队努力参与职业院校建设,广泛参与国内外教育教学培训与学习,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不断完善教学团队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团队运行机制,例如《教学团队管理办法》、《教学团队专任教师职责》、《教学团队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提高了团队的工作效率。在教学实施和运行过程中,建立了专兼教师各项规章制度,促使兼职教师参加教材编写,设计项目活动载体和实习实训项目。根据工程应用新成果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修订,使之融入行业发展新要素。在授课方面,专兼教师共同打造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工学交替和顶岗实践进行指导,使其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得以快速提升。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是本专业建设的重点,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较成熟的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一)“2+0.5+0.5”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施基本思路 以行动为导向的“2+0.5+0.5”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高职三年学制中,以职业任务和行动过程为导向,建立2年在校学习基础知识及专业理论知识(包括课程理论知识及相应的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技能训练,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专项能力),0.5学年的综合实训(注重学生实务能力培养,包括理论深化和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0.5学年的针对性顶岗实训(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种能力,三个阶段,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实现了高职人才培养时间和内涵的高度统一。 (二)“2+0.5+0.5”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开发过程 1.课程开发的原则 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需要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结合学院自身特点和地区建筑行业发展趋势,依据情境性、科学性、人本性三原则,根据职业特点和典型工作任务在内容上进行重新排序,开发适合本地区本行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达到系统性、实践性、普适性、多元性和发展性。 2.课程开发的流程 为了准确定位适合内蒙古地区(面向西部地区)建筑类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在组织人员进行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通过对目前建筑行业、企业、毕业学生信息的反馈,并进行多方面深入广泛的社会调研,结合现有建筑行业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和人才结构分布状况,了解建筑市场人员需求状况和职业能力需求,并对此进行岗位需求分析。由学院教学委员会组织企业人员来制定职业能力标准,对于每种职业能力,由核心课程教学团队找出并论证典型工作任务,学院教学委员会对其进行论证和修订,最终提出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包括课程门数、课程排序),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完成从职业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换,由学院教学委员会审阅并提出意见,核心课程教学团队最终完善新的课程方案。 3.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使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与课程建设相适应,改变传统的“试卷+试验+平时成绩”的片面的考核评价方式,建立了“三方联评”、“四项综评”的综合评价考核体系。“三方联评”是指由学生自评互评、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三方所形成的评价方式。四项综评包括基础知识评价、专业技能评价、身体健康评价、职业道德评价,形成了四个方面所含权重不同的评价方式,每个方面又量化为二级评价指标(图1所示)。 4.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机制 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结合“2+0.5+0.5”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将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真正落到实处,争取学院的政策支持,不断与企业共同就校企合作模式进行研究。在校企合作方面,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双赢”的目标,深化校企合作体制,建立可靠的运行机制,保障校企合作的可行性和稳定性(保障机制的建立见图2)。 同时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也与学校内部管理部门协调,完善校内各项教学保障措施,使工学结合“2+0.5+0.5”人才培养模式得到有效的实施。      图1人才培养模式考核评价体系   图2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机制     四、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 无论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还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最终还要与教学相结合,这样必然带来新的教学改革。 (一)教学改革及特色 本教学团队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为依据,对专业教学方法手段、核心课程方案与标准、教材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考核评价体系等进行全面改革,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特色 基于对内蒙古地区建筑业行业发展动态,以服务西部经济建设为重点,以市场就业为导向,教学团队通过对建筑行业的社会调查,分析建筑业职业岗位需求情况,解构了原有的学科体系并重构了基于行动为导向的新的课程体系,开发了基于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实践性课程设计,通过对具体任务的设置以及校内外实训、实习和实践活动,模拟再现了“职业情境”,并且结合已经成功实施多年的“2+0.5+0.5”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形成了实践性与职业性的专业特色。同时开发了基于“2+0.5+0.5”人才培养模式下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设计、能力评价体系等。 2.核心课程特色  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发了新的实践性强的核心课程方案。使课程教学目标、内容、要求和评价都突出了职业能力,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以企业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发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进行教学单元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并且强化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同时进行了课程资源和网络教学环境建设,改革课程评价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境建设等。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使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3.教学资源特色 优化了教学资源结构,实现资源共享,节约教学资源成本。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扩大校企合作的领域,实现资源互补,共赢的局面。同时,积极拓展了校际教学资源的互补与共享。实训室在闲置时间,安排其他相关院校进行实训。对于我院无法实训的项目,也可到其他院校实训。网络教学资源实现校际共享,开拓了教学资源的网络共享。 通过骨干教师讲学、师资培训、共享实训条件和教学资源等方式,与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兴安职业学院、乌兰察布职业学院、乌海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进行同类专业交流与合作,带动兄弟院校相关专业课程共同发展。深化与蒙古国欧铁勒汗建筑学院的交流合作关系,提供师资培训、技术支持。 4.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校企合作,不断改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条件,实现教学、生产、技术研发、培训服务、技能鉴定等多项功能一体化的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在建设过程中,把岗位安全、文明施工、节能、环保等内容以文字、图片、多媒体等形式融入到各个实习实训车间,体现企业文化,营造岗位职业素质教育氛围。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断融合校企文化,形成人才互动,实验室互动,技术研发合作等项目,达到“互利互惠、实现双赢”的良好局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已与苏中建设集团、内蒙古造价站、呼和浩特市建委、内蒙古第二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规划设计院、内蒙古工大设计院等30多家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校企资源共享。 5.制度创新 建立了多项新的教学质量保证制度。如建立“三方联评”、“四项综评”的多元化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在校企合作专兼教师方面,创建了专兼结合的组织方式,校企合作的人事政策,专兼结合的管理制度,专兼结合“三优二补”激励体制,专兼教师业绩考评制度,专兼教师经费使用制度和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保障。这些新制度的建立,有力的保障了教学质量。在实施中不断的进行完善,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管理制度体系。 (二)特色教材建设 按照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了以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为主线,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新型职业教育校本教材。追踪新的科技进步和先进的教学改革成果,不断开发建设特色教材,成功开发了专业核心课程校本教材。与国家规划教材同步建设,撰写具有时代要求、高水平的特色职业教材。撰写的部分教材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1世纪建筑工程系列规划教材、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训练推荐教材等。团队成员主编或参编《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建筑结构》、《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建筑防水工程施工》、《建筑施工内业管理》、《建筑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实训指导》、《建筑工程基础(一)》等数十本教材。这些教材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同类院校。 五、以科研促进专业建设,发挥社会服务功能 (一)以科研促进专业建设 近5年来,教学团队承担和完成了自治区级课题10项。团队成员承担了多项自治区和国家级教学科研课题以及自然科学研究课题,在国家级、省级期刊上公开发表教学及科研论文20余篇,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产学研——一体化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制创新的研究》等,其中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三等奖2项,自治区级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院级教学成果奖20项。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院级精品课5门。 3部教材被评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8部教材被列为高职高专建筑工程系列规划教材,一些教学与技术成果已在地区同类院校和企业中开展实施。     由于这些科研成果的确立,形成了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龙头,带动建筑工程测量专业、岩土工程施工与管理专业和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 (二)实现育人价值,提升服务水平 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在改革创新课程教学的同时,积极实现育人的社会价值。组织团队参与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希望工程活动;筹建了校园“鲁班文化”广场;对口支援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内蒙古机电职业学院等地区同类院校建设;参与地区职业技术与技能培训(监理工程师培训、建造师培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等)。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不断开拓新的合作领域,包括人才互动,实验室互动,技术研发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与苏中建设集团、内蒙古造价站、内蒙古第二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第三建筑有限公司、内蒙古瑞博监理公司等30多家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并且同企业合作创办了学院首个助学基金会——“蒙亚伟”助学基金会。 团队成员积极开展企业技术咨询服务,完成了内蒙古农行大厦工程设计、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教学楼工程设计、内蒙古体育馆技术咨询等多项区内重点工程项目的技术服务。研发了《水质混凝土隔离剂的生产方法》(证书号:第168024号)专利,已经在内蒙古地区的众多建筑工程项目中逐渐推广使用,该产品先后在内蒙古6号楼、海天花园、祥和购物中心、审计厅住宅楼、东方广场及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教学楼、新食堂等工程的混凝土主体工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未来三年,本团队将进一步完善教学团队的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并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专业其他课程的建设,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进一步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实现与企业深度合作、产学研有机融合,为自治区建筑和安装企业培养工程施工、管理、监理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并在西部地区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王清连等.职业教育社会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郝俊(1961-).男,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主任,教授,学士。 焦同战(1975-),男,山东鄄城人,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助教,工学硕士。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政策理论-国家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与实践 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 协同教学模式下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 联想与限制 - 综合造型设计基础教学团队的个人空间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Powered... 关于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20110223 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 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创新——廉政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交流会综述 建筑工程技术特色专业汇报 波浪理论教学课程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课程申报网 作文教学上的理论建树与实践突破 学科教学中创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 信息技术整合于语文学科教学应用的理论与实践 《中学历史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转帖)--奇文轩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 建筑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工程冬季施工规程 - 绿色建筑施工与监理 - 能源世界-建... 《惩罚理论与惩罚实践》通识课程大纲(书目) | 惩罚理论与惩罚实践· 通识课程(陈颀讲授)... 波浪理论经典教学课程 《建筑工程估价课程实训》教学要求及教学安排 《建筑工程估价课程实训》教学要求及教学安排 网络课程中学习支持的研究与与实践 - 远程教育 - 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网 实践 教学课程 体系设计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