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塑料防护网:罗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课程申报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2:56:23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理念与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服务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理念。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结合起来,体现现代教育中的双主体追求。
正确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特征,明确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充分理解理想信念对人生特别是大学生成长阶段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内涵和意义,自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信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贡献力量,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全面把握理想转变为现实的条件,在实现共同理想奋斗的过程中努力实现个人理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成长的意义。
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本章的难点。
【教学方法及手段】
本章内容的教学以指导学生探究为主,教师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任务,充分利用录像、图片、图表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以丰富、直观、感性资料和生动的现实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和探究。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教师讲解与学生提问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做好课堂设计,熟悉教学内容,熟悉教学内容与多媒体课件的衔接,准备好各类教学资料和所准备提问的问题。
【教学时数】
6课时
【任务设计】
1、布置学生阅读流沙河的《理想之歌》,并思考:这首诗反映了什么?
2、理想和信念对人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请用你自己搜集事迹材料说明这个
问题。
3、结合你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近期理想和长远理想。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导入方式之一: 现实生活切入。大学生的精神状况。(两个转变:从中学到大学,从大学到社会)
导入方式之二:情感切入。(流沙河的理想之歌)
导入方式之三:影视背景资料切入。
理想(流沙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是珍珠,一颗缀联着一颗;/
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
古照今,今照古,先辈照子孙。//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与天相吻的弧线,/
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
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
理想使你头白依然天真。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而更多地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
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
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身,/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果;/理想抽芽,揄扬必有浓阴;/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提问] 这首诗反映了什么?
[教师小结]这首诗反映的正是不同的时代,人们的向往和追求不一样。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说:“共产主义是一盘土豆烧牛肉的好菜”,而我国人民心目中的共产主义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些今天听起来使人发笑的理想;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理想”对于我们大家来说,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有理想”在 “四有”新人的要求中是排在第一位的要求。有无理想,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富于理想,是有价值人生的前提。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理想并之奋斗的人生,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1、理想的含义
“理想”一词,最早来源于希腊语"ideaI",意思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古代,理想被称为“志”,也叫志向,正如孔子所说:“三军可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他说的“志”指的就是理想,“立志”就是立理想。
现代社会对理想的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可以这样说,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就不会有正确的理想。人们对自身现状的永不满足、对美好未来的不追求,是理想形成的动力源泉。
理想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一定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产物。人们在从事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及改造自身的活动时,总是带着一定的主观倾向和要求,抱着一定的动机和目的。这种主观要求、动机目的,都是围绕着一个总的奋斗目标,它不仅指导着人们的实践活动。对实践的成败起着重大作用,同时也对人们改造世界起着重大的影响。
理想与空想、幻想有着严格的区别。空想虽然也是对未来的想象和向往,但缺乏客观和现实的基础,纯粹是人们二种主观的臆想,它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缺少现实的依据,因而是无法实现的。幻想与空想不同。幻想有两种:一种是完全不切实际的想象,带有病态和妄想性质,另一种是科学幻想,这种幻想在现实中,存在一定的依据,但不充分,在当时条件下没有实现的可能。随着时代的演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条件具备后,就有可能成为现实。如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在古代是神话和幻想;但在今天,人类登上月球,大海造出良田,高空臭氧层的空洞逐步得到控制;古代的很多幻想在今天成为了现实,在现实生活中,幻想也不都是消极的,有些积极的幻想能把光明的末来和美好的前景展示到人们面前,鼓舞人们为追求幸福的明天而奋斗。
2、理想的特征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概括出以下几个特征)
(1)实践性。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指人们对未来社会的追求目标。但理想是在人类社会实践中产生的,人的理想不能脱离社会现实,脱离了社会理实的理想就会变成虚无缥纱的空想和幻想。实践是从现实到达理想彼岸的桥粱和纽带,理想可以通过实践转化为现实。
(2)时代性。理想作为一种意识,一种精神现象,总是植根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在科学技术十分落后的古代,人们梦想过许多东西,如千里眼、顺风耳等,这对当时的人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而现在己经变为现实。几千年来,人们都在梦想着,过上小康生活,这个梦想在今天也已变成了现实。
(3)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不同的阶级从自身的社会地位和根本利益出发,会有不同的目标和追求。在阶级社会里,一个人对未来的、理想的向往和追求都是从他们所处的阶级地位出发的,代表着本阶级的利益,受到本阶级的影响和制约。
(4)超前性。理想来源于现实,它是人们在对现实认识、概括和总结的基础土,以观念的形式形成的一种对未来的理性预想和追求,是对现实生活的超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总会对现状有所不满足,并设想和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今天的现实”,是昨天的理想;“明天的现实”,就是今天的理想。因此,理想不是眼前的现实,而是未来的现实,是需要通过努力奋斗才能实现的现实。
(5)可能性。理想不是凭空产生的、无法实现的臆想和空想,而是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经过努力能够在将来变成现实的合乎规律的想象。(学生说说理想与幻想的区别)
[教师小结]人生需要树立理想;但理想的确立必须是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否则就是空想,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对理想的追求也要脚踏实地,立足现实,超越现实,立足平凡,超越平凡。
3、理想的类型
理想作为高于现实的奋斗目标和一种社会意识,它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贯穿于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理想是多层次和多方面的。
(1)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理想可分为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等。
凡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理想都是科学的理想,反之则是非科学的或者错误的理想。凡是与祖国的繁荣、人类的幸福、社会的进步相符合的理想是崇高理想,反之则是一般理想。
(2)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理想可分为长远理想、中期理想和近期理想。
长远的伟大的理想往往带有终生的性质,近期的具体的理想则带有规划的性质。例如,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在20世纪申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理想和在幻世纪头奶辟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理想,就分别是我们的长远理想,中期理想和近期理想。
(3)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理想可分为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社会理想是社会大多数成员或集团的共同理想。人是社会的人,人的生存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社会,任何人实现自己的抱负和追求,都要以社会为载体。因此,各个时代的人都会提出自己的社会理想,社会理想的内容也会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在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最高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个人理想是指单个社会成员对未来生活、事业、人格等的向往和追求。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必须与社会的利益与需要相一致,才可能变为现实,个人要根据社会和事业的需要来不断修改,充实却发展自己的理想。在当代,有志青年应当把自身的个人理想自觉地与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有所作为。鲁迅早年留学日本学习医学,但后来他发现中国的问题除了人身体上的病痛之外,更严重的还在于精神的愚昧和麻木,必须拯救民的灵魂,才能国拯救中国,所以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弃医从文的道路。
(4)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理想可分为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
1)社会政治理想,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方面对于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社会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这种理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阶级性的色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阶级和政治集团有着不同的社会政治理想。作为一个当代的大学生,不仅应该有美好的个人理想,更要自觉地确立起正确的社会政治理想,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政治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理想自从提出来后,从理论到实践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正在不断地由理想向现实迈进。
2)道德理想,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所向往的理想人格,是一定社会的做人的楷模和标准,是个人对道德规范和理想人格的向往和追求,道德理想在人生理想中居于较高层次,是人们对道德修养方面内在目标的追求,具有明显的超功利特征。
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十分注重理想人格的培养。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申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以优秀模范人物为榜样,做一个有道德之人 。
3)职业理想,是人们对末来职业的选择及工作业绩的向往与追求。职业理想在人生理想带处于重要地位,常常能影响人的一生走向和获得成就的大小。职业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出视而产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变迁的。在职业分工日益具体化、就业岗位越来越多样化的现代社会,职业理想最重要的表现不在于选取某一种最理想的工作,而在于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要将其作为一种事业来对待,并努力争取达到理想的境界。只要从事为社会所需要、为人民所需要的工作,并努力把它做好,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他人,就是在职业方面有理想有抱负的表现。
4)生活理想,是人们对自身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家庭生活等的向往与追求。它包括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道路、追求什么样的物质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等一些具体的目标,如衣食住行、爱情婚姻家庭等。尽管生活理想处于人生理想的初级层次,但它是其他理想赖以确立的基础。对美好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乃至美满家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既是人的本性所决定的,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重要内容。大学生还没有为社会创造财富,在生活上更应该注重勤俭节约,不要盲目攀比和盲目消费。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步树立起正确的生活理想。
人生理想的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其中,社会政治理想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处于理想的核心地位,它决定和制约着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同时社会政治理想也不能离开其他三个方面而存在。因此,当一个人的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与社会政治理想发生矛盾时,前三者应自觉服从后者。
(二)信念的涵义与特征
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
1、信念的涵义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产生在某种认识的基础上,但强调的不是认识的正确性,而是情感的倾向性和意志的坚定性,从本质上说,信念表达的是一种态度,突出的是“信”,表现的是一种信任的态度。即便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但只要人们相信,就会有信念的确立。所以,信念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科学信念是以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受到检验和完善,进而成为对理想的支持,成为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1)信念与信仰。信仰和信念都是人的精神支柱,信仰是人们对于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信仰与信念有区别,信仰不是一般的信念,而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一般来说,信仰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虚幻的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的盲目相信和狂热崇拜;另一种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思想见解或理论主张的坚信不疑、身体力行。后着就是我们所主张的信仰。
[案例材料]布鲁诺的信仰
布鲁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为了捍卫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被宗教裁判所处以火刑。他说:“高加索的冰川,也不会冷却我心头的火焰,即使像塞尔维特那样被烧死也不反悔。”他还说:“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在临刑前,他向围观的人们庄严地宣布:“黑暗即将过去,黎明即将来临,真理终将战胜邪恶!”高呼着“火,不能征服我,来来的世界会了解我,会知道我的价值。”布鲁诺为了自己的信仰而献身,被世人誉为反教会、反经院哲学的无畏战士,捍卫真理的殉道者。
(2)信念与认识。信念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信念一旦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但是,一定的思想或事物成为一个人的信念,需要有明确的认知和强烈的情感。信念以一定的认识为基础,这种认识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即使是错误的认识,只要自己相信,就有信念确立。
2、信念的特征
(1)信念的稳定性。人的某种信念一且形成,哪怕条件再艰难,环境再恶劣,也难以改变。因为它以一定的社会认识为基础,出于认同而内化为信念,经历了情感的深入,不仅具有了理智上的坚信不移,而且得到了情感上的强烈支持。信念具有远比一般认识更高的稳定性,而且会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
[案例]
在一次追捕行动中,有一位年轻的警察被歹徒用冲锋枪射中左眼和右腿膝盖。3个月后,当他从医院里出来时,完全变了样:一个曾经高大魁梧、双目炯炯有神的英俊小伙子,成为一个又跛又瞎的残疾人。
鉴于他的功绩,纽约市政府和其他一些社会组织授予他许多勋章和锦旗。一位记者采访他,问道:“你以后将如何面对所遭受到的厄运呢?”这位警察说:“我只知道歹徒现在还没有被抓获,我要亲手抓住他!”从那以后,他不顾别人的劝阻,参与了抓捕那个歹徒的行动。他几乎跑遍了整个美国,甚至有一次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线索,独自一人乘飞机去了欧洲。
许多年后,那个歹徒终于被抓获了,那个年轻的警察在抓捕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庆功会上,他再次成为英雄,许多媒体报道了他的事迹,称赞他是最勇敢、最坚强的人。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之后不久,他却在卧室里割腕自杀了。在他的遗书中,人们读到了关于他自杀的原因:“这些年来,让我活下来的信念就是抓住凶手……现在,伤害我的凶手被判刑了,我的仇恨被化解,生存的信念也随之消失了。面对自己的伤残,我从来没有这样绝望过……”
[讨论]
是什么动力使身残的警察坚持到抓住凶手?
这个警察最后为什么走上自杀的绝路?
[教师总结]自杀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它反映了信念所特有的稳定性。同时也表明,信念一旦确立就会使人强烈追求了,并将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大学生确立信念时必须持十分严肃和慎重的态度。每一种信念的改变都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冲击,甚至使人完全变成另一种人,信念的动摇和瓦解,也往往造成人的精神崩溃。这同时也说明了树立科学的信念是极为重要的。
当然,信念的稳定性也不是绝对的。科学的信念必然会随着客观实际的改变而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调整和完善,在现实不断变化的考验中变得更加稳定、更加坚强。
(2)信念的多样性。正如理想是多种多样的一样,信念也是多样化的。信念的多样性,不仅表现在不同的人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信念 (如有人认为“读书无用”,有人却认为“开卷有益”),而且表现在同一个人在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会产生不同的信念,比如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学业和生活等各个方面。
(3)信念的共通性。信念的共通性表现在一定的社会中。就是人们各自的信念有共通之处,从而形成社会的共同信念。如: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志青年都怀抱着献身抗战的信念。信念的共通性还表现在同一个人的不同信念之间常常具有内在联系,并形成有机构成的信念体系。其中:高层次的信念决定着低层次的信念,低层次的信念服从于高层次的信念,高层次的信念往往代表了一个人的基本社会信仰。
道不同不相为谋,道合须志同。信念相同或相近的人们之间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强烈的信任感,相反,信念不同甚至背道而驰者,必然会有分歧和矛盾,情感上也会疏远,总之,在我们的社会实践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与信念的关系更为密切。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也是信念,信念也是理想。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所以,在我们日常的语境中,会把两者合在一起形成了“理想信念”这样一个综合性的新概念。这里的理想信念统一,就是强调要把理想坚定到信念的程度,坚定到信仰的程度。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就是引航的灯塔和前进的风帆。没有理想信念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小船,会在生活的波浪中随处漂泊,甚至会沉没于急流之中。
(一)理想信念的作用,
人生在世,离不开对物质的依赖,也离不开理想和信念。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对人生的实践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前进动力和精神支柱。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使有限的生命充满意义,必须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坚定正确的方向,俄国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认为:理想是指路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生活。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的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一个人是否理智、是否成熟的根本不"就标志,在于他是否已经确立了自己终生的奋斗目标。理想对于一个人如何选择人生道路具有决定性意义。没有理想的青春是灰色的,没有理想的行为是盲目的,没有理想的生活是乏味的。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一个人有了目标就是有了一个牢固的根据和基础。古往今来,无数事实证明,人有了正确的人生理想,就会因为确定的奋斗目标,而且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困难挫折中,甚至暂时失败时也能充满信心并坚信胜利;反之,失去理想的人生就如同无舵的小舟,或随波逐流,或触礁搁浅。当人们走到生命的终点而回首反顾的时候,每每都有切肤之感:强者与弱者,奋起和沉沦之间其实就是有无理想和信念的差别,一切强者都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起,,一切弱者都是因为失去了生活的目标而沉沦。
[案例]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个小村庄,它靠在一块1.5平方公里的绿洲旁,从这儿走出沙漠,一般需要三昼夜的时间,可是在1926年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沙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意离开这块贫瘠的地方,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肯·莱文作为英国皇家学院的院士,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里的人问其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是一样的: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要转回到这个地才来。为了证实这种说法的真伪,他做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
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去呢?肯·莱文非常纳闷。于是,他雇了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准备了能用半个月的水,牵着两匹骆驼,肯·菜文收起指南针等设备,只拄着一根木棍跟在后面。10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800英里的路程。在第11天的早晨,一块绿洲出现在眼前,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这一次,肯·菜文终于明白: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极星。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他会走出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状。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圆上千公里,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肯·莱文在离开比塞尔村时,带了一个叫阿古特尔的青年,这个青年就是上次和他合作的人。他告诉这个青年,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最亮的星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古特尔照着去做,三天之后,果然走到了沙漠的边缘。
现在,比塞尔已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阿古特尔因此成为比塞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竖在小城的中央,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人生理想形成以后,就会变成人们自觉行为的动机,使人们在行动中产生一种强烈的意志和情感,这种意志和情感来自对人生理想的信念,是人们进行有目的的实践活动的一种强大的力量源泉,也是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前进的动力。一个人有了坚定的正确的理想信念,就会以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业、创造奇迹。为了对理想的动力作用有更具体的理解,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故事。
[案例]带妹妹求学12年的洪战辉
在湖南怀化学院的校园内,每天早上都有一位20多岁的男生,用自行车把一个10多岁的小女孩送到石门小学,晚上再接回到他们的住处——湖南怀化学院男生宿舍楼下的楼梯间。这位男生就是2003年从河南省西华县考入湖南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的洪战辉,而那个个女孩就是洪战辉的妹妹。但是,这个妹妹和洪战辉并没有血缘关系,是洪战辉的父亲捡来的弃婴。由于母亲离家出走,父亲犯有间歇性精神病,这个捡来的妹妹是由他一手带大的。从洪战辉读高中时,他就一直把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心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如今已经照顾了12年。
洪战辉的事迹一经报道,立即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郑州晚报》联合新浪网的调查中,洪战辉已经被多数人视为社会道德好榜样。“CCTV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委员会,把洪战辉评为2005年感动中国十位人物之一。
[提问]洪战辉为什么能够12年如一日的带着捡来的妹妹求学?
[教师总结]伟大的行动源自伟大的理想。洪战辉的仁爱精神、自强不息显然都来自他对于人生责任的不懈坚守。正是因为坚定理想的存在,使得他拥有无穷无尽的奋斗动力。
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的热情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对于一个人来说,其一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万事如意的。在现实人生中,当人们遭遇特别困难或重大打击,或是陷入绝境时,如果没有一种力量作支撑,人就会垮下来。而理想信念正是在这种时候起着精神支柱的作用,支撑着人们的精神和意志,不为巨大的困难和打击所压倒,帮助人们在困难和逆境中振作起来,战胜艰难险隘。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立志撰与华夏史,在蒙受奇耻大辱的人生逆境中,经历13年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他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阙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他们的成功,都是来自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所产生的精神力量,这正是人们事业成功的动力。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人生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辅相成的统一过程。理想信念作为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拥有理想信念是人的自觉存在与发展的表现,能够充实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一方面,它可以使人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统一起来,在人的内心世界形成一个健康有序的系统,保持心灵的充实和安宁,避免内心世界的空虚和迷茫,另一方面,它引导着人们不断地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不断地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塑造高尚的人格。马克思说过:“人是能思想的存在。”“真正的人=思维着的人的精神。”莎士比亚也说过:“一个人在他的生命盛年,只知道吃吃睡睡,他还算什么东西,简直不过是头牲畜。”可见,正是因为有了理想信念才使人成为真正的人。无数的事例表明,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信念越坚定,精神境界和人格就会越高尚。
[案例]爱心大使丛飞
丛飞是一个普通公民,他始终怀有这样一个理想,让读不起书的孩子背起书包继续读书。为了这个理想,他在10年的时间里用300多万元资助了178个贫困学生读书,为此欠下17万元的外债,身患重病后也无钱医治。他本来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名气和歌喉过上令人羡慕的富裕生活。然而,为了那178个贫困山区的孩子,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10年来,他一直过着清贫的日子,出门靠自行车代步,午饭常以两个面包一杯白开水应付。他一家三口住的那间50多平方米的公寓房,至今还欠着银行20多万元的贷款。他没有储蓄存款,家里唯一的存折还是5年前用于银行扣购房按揭及水电费而开的。然而,就是这个唯一的存折,还时常出现“赤字”,每到春秋两季学校开学前后,他将所有的钱都为那178个孩子交了学费,使银行的供楼贷款时常一连两三个月扣不到钱。他把自己的一切都无私地奉献给了社会,直到胃癌晚期依然牵挂着贫困山区的孩子,将大家捐助给他的医疗费拿出来给孩子们交学费。在病榻上,他多次向家人表露心愿:“如果我死了,将我的眼角膜等有用器官移植给有需要的病人,将遗体捐献给医院做医学研究,让我为社会再做最后一次奉献。”
[讨论]为什么丛飞能够这样无怨无悔地全心付出?
(二)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能点燃人生的激情,激发人们的才智,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向往。确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在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目标中,有理想被放在突出的位置,“做什么人”,是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面对的人生课题,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才能解答好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
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大学时期,同学们普遍面临一系列人生的课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知识才能的丰富、工作和交友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总的原则和方向,这就要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为什么学习”的问题,是与 “走什么路”、 “做什么人”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身成才而发奋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同学们不论以后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使理想信念之花结出丰硕的成才之果。
一个人在成长道路上,一定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如何对待困难和挫折,往往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相强大力量,理想信念越坚定,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就越坚定。当代大学生一定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应对挑战的坚强意志。
(三)青年时期是确立理想的关键阶段
从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化发展的过程看,青年大学生处于人生成长率十分关键又十分重要的时期,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阶段。一方面,从人的生理、心理、情感和社会需求四个方面来衡量人的一生,这四条曲线的峰值都出现在大学阶段。青年人血气方刚,精力旺盛,对未来充满信心;青年人没有什么顾虑和包袱,有很少的过去和很多的未来。因此,理想虽不专属于青年,但对理想情有独钟却是青年人的一大特点。另一方面,青年时期又是思想变化最快的时期,许多东西都没有定型,思想观念还不牢固,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具有相当的不确定因素,起伏性大和可塑性强,是青年的又一个重要特点。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青年接受科学理论的教育和先进文化的熏陶,就能够建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能选择正确的人生理想,确立正确的人生道路;反之,如果错误的,不健康的东西先入为主地影响着青年的思想,就会对青年的人生目标和道路的选择产生消极的影响,甚至贻误青年的一生。因此,青年时期是确立人生理想的关键时期。青年大学生应在如金似玉的花样年华时期,认真学习,刻苦锻炼,树雄心,立壮志,摈弃平庸,追求崇高,把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做一个具有崇高的理想目标和价值追求的人,一个无愧于我们伟大时代的人。
综观古今,可以说,凡是有建树、有作为、有贡献的人,大都是在青少年时期就立下志向,发奋进取,其中有不少人在青少年时期就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被誉为“发明大王”的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由于家境贫寒,几乎没有进过正规学校,他从小立下大志,“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11岁时,他一边替人赶马车,一边顽强的学习,29岁时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31岁时发明了电灯,给人类带来了“世界之光”。英国科学家牛顿,22岁便发明了微积分,23岁就开始研究 “万有引力定律”问题, 24岁研究光的三棱折射原理,27岁成为剑桥大学教授。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26岁时创立了“光的量子学说”和 “狭义相对论”,37岁时提出了“广义相对论”。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30岁设计了金属型飞艇,成为人造卫星的奠基人。雅典科学家诺贝尔34岁发明了硝酸甘油炸药,对现代工业发展傲出了巨大贡献。美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分别在30岁和34岁时,推翻了被物理学家奉为全科玉律的 “宇宙守恒定律”,所取得的成就被科学界公认为。可以和爱因斯坦打破牛顿力学 《万能论》相媲美。中国数学家陈景润在上初中时,就想到“数学是什么事也少不了它的”,立志在数学方面为祖国做贡献。正是这个志向,鼓舞着他埋头苦干十几年,取得在 “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世界领先的成就。《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30岁,恩格斯28岁;毛泽东参加创建中国共产党时28岁;周恩来16岁时就立志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陈延年牺牲时年仅28岁,陈乔年牺牲时年仅27岁。
列举上述典型事例,并不是要求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而是想强调理想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为社会做出贡献是何等的重要。青春似金,时不我待。在人生的重要时期,我们每一个有作为的青年,都应做出郑重的抉择。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课程导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自私的,有限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千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永恒地发挥作用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以上这段话选自马克思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名人名言]
只有同这个世界结合起来,我们的理想才能结出果实,脱离这个世界,理想就不结果实。——罗素
[讨论]理想只能是革命的吗?今天在许多年轻大学生看来,理想不再只意味着革命和斗争,理想也可以是享受人生之快乐。在座的同学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师生互动)理想的核心内容是社会政治理想。我国的社会政治理想从总体上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二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理想。
共同理想,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种共同理想,既有振兴中华的社会理想的内容,又有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道德理想内容,还包括了以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的内容。
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马克思主义信念是科学信念的代表。马克思主义信念与共产主义信念在实质上是一致的。邓小平曾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这个理想。”
(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马克思主义是最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恩格斯走上历史舞台的时候,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发展,其内在矛盾也开始彻底地暴露和展现出来。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全面继承了西方文化中最具价值的科学精神,同时也批判地吸收了以往人类一切重要的思想成果,特别是同时代人的思想精华。马克思与恩格斯在研究人类向何处去时,发现了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在研究资产阶级向何处去时,发现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创造了剩余价值学说;在研究无产阶级向何处去时,发现了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创造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这三大研究、三大发现、三大创造,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指出了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勾画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马克思主义正是依据对资本主义社会所作的最确切、最严密和最深刻的研究,借助于充分掌握以往的科学所提供的全部知识而证实的科学结论。
(二)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普遍真理。三百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思想能够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博大精深,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武装了一代又一代国际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更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在1999年,英国广播公司举办的千年最伟大思想家评选结果揭晓,马克思位居榜首。这既证明了马克思个人的人格魅力,也再次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之树长青。马克思主义依然是照耀21世纪人类前行的灯塔,引导着历史的发展趋向。
(三)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经典的名言鲜明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基本特征。一个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一无所知的人是不会确立马克思主义信念的。要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就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晓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要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系统学习和研究,才能被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思想所吸引、所折服,从而坚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科学性和实现的必然性。
[讨论]分析“共产主义空想论”,请同学们一起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近年来,一些大学生对理想问题存在着片面和模糊的看法:
A说:“共产主义没有经过时间的检验,可望而不可即,太渺茫了。”
B说:“在社会主义阶段宣传共产主义理想,脱离实际。”
C说:“发展市场经济就是“一切向钱看”,讲共产主义理想太空洞还是讲实惠为好。”
[教师总结]不能在彻底否定现实中具体构想未来社会,不能以抽象的理性原则和道德规定来理解崇高理想,不能把阶级斗争视为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不能忽视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 “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给黑暗中前行的人们点燃了火把,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确立,并不是平坦的,需要不断地去斗争去创造。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有志青年,应该确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坚持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统一,脚踏实地投身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中,为我们民族和人类的未来做出无愧于自己和时代的伟大贡献。
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是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总结我们党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提出来的,是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成果,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表现在“三个坚定”上。
(一)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中国共产党人把追求中华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国家富强力作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成为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领导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奋发图强,经过艰辛探索,艰苦奋斗,开创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使中国沿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取得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辉煌成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表明她是值得充分信任的,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领导作用表明她是值得充分信任的,中国共产党勇于坚持真理、纠正错误的精神表明她是值得充分信任的。
(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20世纪50年代,中国成功进行了社会生义改造,选择了社会主义,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50多年的历史昭示我们,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的必然趋势,是国内外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客观上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把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优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20多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明显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光明大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的选择。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的道路,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已经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获得了强大生机。我们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马克思说,只有为同时代的人的完美而工作的人,才能使自己也趋向完美。当代大学生要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的远大志向,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谱写壮丽的青春。
实现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必经阶段,远大理想是共同理想的终极目标。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最高理想,它的实现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生产力不发达的阶段,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阶段,实现共产主义还只是少数先进分子的理想追求,要求大多数人做到这一点是不切实际的。但大学生中的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应该追求更高的目标,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确立了理想,就要有实现理想、把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渴望。怎样实现理想?实践是使理想变成现实的桥梁和纽带。所以,青年大学生只有通过永不停息的实践活动,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人生贵立志,巴斯德说:“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这是一定的规律。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人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个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你的努力的结果。”
“志向”具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确立一个目标和方向;一是以顽强的意志去追求它。可见,“志向”一方面是确立理想信念,就是“立志”,另一方面是要为理想的实现努力拼搏。
(一)立志当高远
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人生不仅贵立志,而且志当存高远。志有高远和低下之分。把个人的立志同祖国的命运、人民的幸福和时代的要求结合起来,这样所立之志为高远之志。只为个人的前途相幸福而立的志为低下之志。高远之志,有着深厚的时代使命感、责任感。它来源于对祖国历史的现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而又正确的分析,来源于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当代大学生应立志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立这种志就是高远之志。
(二)立志做大事
立志做大事有助于青年人自我完善。做大事不是借大事扬名,而是需要大智慧、大度量、吃大苦,因此,做大事能磨炼一个人的心智和情怀。年轻人立志做大事,有利于开阔眼界、磨炼意志、增长智慧。立志做大事有助于青年人处理好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之间的关系,只有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符时,个人理想才有得以实现的空间。今天的大学生只有把自己的个人理想与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才能赢得足够的个人发展空间。
(三)立志须躬行
千里之行,始手足下。实现理想的历程,应当从高处着眼,于细微处着手。没有踏踏实实的付出,再美的理想也只是空中楼阁。躬行,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具体的行动。躬行,不仅仅表现为行动,更需要智慧的指引——看当前的智慧,看未来的智慧;做事的智慧,做人的智慧。因此,大学生在学习中一定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只有原则而没有方法,一定要专业知识与社会知识相结合,即会做事,更会做人。
把理想束之高阁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大学生不仅要立志,立大志,更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为理想的实现踏踏实实地学习,踏踏实实地锻炼,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理想的目标前进。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一)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理想的实现必然有一个过程:观察、分析现实——设立目标——为实现目标作准备——主客观条件的改变可能引起目标的调整——落实计划、克服种种困难——实现理想。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是对一个人的人格、能力的综合考验,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花费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尤其在社会理想的实现中,更是如此。
(二)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名人名言]
(1)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2)幸运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并非没存希望。——培根
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无论是个体,还是集体,都要经历顺境与逆境的双重考验。如果没有正确对待的态度,无论顺境、逆境都容易让人做出错误判断。
迎高潮而快上,乘顺风而勇进,这是身处顺境的学问,是善于抓住机遇不断丰富与完善自己的方式;处低谷而力争,受磨难而奋进,这是身处逆境的学问,是将压力变成动力之所为。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其作用的结果都取决于当事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人格品质——顺境时淡然,逆境时坦然。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美好的理想只有通过实践变为现实才有意义,才不会流于空想、幻想。
(一)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实现人生理想,需要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创造理想向现实转变的条件。理想与现实是一对矛盾,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理想与现实常常是有矛盾和差距的。理想来源于现实,但理想不等于现实,现实孕育着理想,是理想的基础。科学的理想是集中了现实中美的、善的、好的、有前途的东西加以整合而形成的,是现实的升华。另一方面,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因为现实中不仅存在着真善美的因素,是转化为理想的基础,而且过去的理想许多都已经成为今天的现实,那么,今天的理想同样可以成为明天的现实。
面对现实,立足现实,追求美好,向往明天,是我们处理理想和现实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在理想与现实关系的问题上,我们要防止两种误区:一种是用理想否定现实。作为个人,我们谁也无法选择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我们也不能用“明天”的标准衡量今天的现实,对现实这也看不惯,那也感觉不舒服,认为现实一无是处,坐而论道,空发议论。另一种是用现实否定理想,因为现实中还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方面,认为理想是空想,想了也是白想,对现实毫无作用,放弃了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正是由于社会生活中还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缺陷,是理想所要解决和完善的,我们的理想才有意义、才有价值。爱因斯坦说:“不管时代潮流和社会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自己的高贵品质,超脱时代与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
(二)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我们不仅需要远大的理想,而且要树立起坚定的信念。对自己所选择的理想坚定不移,坚信不疑。信念坚定者,顺境中能抵制名利、享乐的诱惑,逆境中能耐受寂寞、穷困的折磨。而信念脆弱者,在人生奋斗的道路上,随处都可能走上放弃理想的岔路。
(三)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实践是理想之舟,是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根本途径。理想必须付诸实践才能成为现实,才有实际意义。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就意味着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考察时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材料]
从田间小路上走出的大科学家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袁隆平
2001年2月1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家主席江泽民亲自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证书和500万元奖金颁发给被冠以“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
2001年2月19日,湖南人民政府召开表彰大会,从北京载誉归来被誉为“功勋科学家”的袁隆平再登领奖台,从省长手中接过荣誉称号证书和300万元奖金。
袁隆平事业的无形资产评估达1008亿人民币!从1974年开始大面积推广他所培育成功的杂交水稻至今,全国累计种植杂交水稻2.3亿公顷,增产3.5亿吨,到目前为止,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8%,每年增产的水稻能养活6千万人口。于是,他赢得了一个又一个桂冠:杂交水稻之父、功勋科学家、申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特等发明奖发明者以及联合国粮食组织授予他的“粮食安全保证荣誉奖”。
其实,这位给人类带来福音的科学家,并不是从天而降的天才,而是从泥泞的乡间小路上走来,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辉煌。
第一志愿是农大
袁隆平祖籍江西德安,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袁兴烈毕业于东南大学中文系。在县高等小学任校长,母亲华静高中毕业后留校当教师。
1930年9月,袁隆平诞生了,他在兄弟中排行老二,在他出生第二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童年的他是在战火硝烟的惊恐中长大的。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升级,大举向内地扩张。次年,袁隆平祖籍的房屋被日军炮火炸毁。从此,全家人骨肉分离,各奔东西。是年秋天、无家可归的袁隆平跟随父母踏上了一条艰难的漂泊之路。国无宁日,家无宁日。袁隆平跟随父母从江西到湖北到湖南到四川,在颠沛流离中读完了中小学。1948年,袁隆平高中毕业后面临着人生的选择。报文科,将来当记者、当作家。报理科,将来当工程师、当科学家。报农学院,将来当园艺师、中国的米丘林。他心中有无数个梦想。
理想五彩缤纷,前途五彩缤纷,在五彩缤纷中他选择了农学院。听说袁隆平决定报考农学院;父亲大惑不解,他怎么也想不出儿子为什么选择了这么一个没有出息的专业。学农,一辈子和黄土神和农民打交通,能有什么出息?“隆平,你要慎重的选择,这关系到你一辈子的命运,学而优则仕。上学才能够做官,做官才能锦农美食。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到了你爷爷才开始读书,你的爷爷因为读了书,官至县令,改变了他的命运。你的爸爸读了书,虽然官阶不高,每月也有俸禄。读书人读书,大都是为了跳出‘农门’,你为什么偏偏要读了书再回‘农门'呢?爸爸希望你能上名牌大学,填报一个有出息的志愿。”父亲望子成龙,希望他能秉承父业,光宗耀祖。袁隆平懂得父亲的苦口婆心和良苦用心。他不能理解的是爸爸为什么认定学农没有出息。芸芸众生,谁能不吃粮食?中国是农业大国,如果没有农民,如果土地上长不出粮食,如何养活这么多的生灵?他饱尝过饥饿的痛苦,他忘不了逃难路上亲眼看到的饥饿的情景。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业啊!“爸,我想好了,决定报考农学院”。他给父亲一 个肯定的答复。
袁隆平如此执著的选择,缘起于他童年一个绿色的梦想;小学三年级,他第一次看电影,片子是卓别林主演的《摩登时代》,银幕上那个童话般的世界深深地吸引住了他那颗童心。一天,老师带同学们参观园艺场,他如同进入一个 “摩登时代”:满园鲜花争妍,瓜果飘香。花儿为什么会有五颜六色?树上为什么能结出各种各样的果实?小草为什么冬天会枯死春天还会发芽?他用好奇的目光探寻这大自然的奥秘。从那时起,他幼小的心灵里就播下一颗理想的种子:长大了当中国的米丘林,在神奇的土地上耕耘。
“隆平,爸爸的意见要认真考虑,最后还要你自己选择。”颇有家庭民主作风的父亲把最后选择的权利给了袁隆平。就这样,袁隆平如愿以偿地考入西南农业大学,从此,义无反顾地跳进了“农门”。
一步踏进农学院的大门,袁隆平的面前呈现出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遗转学、变异学、栽培学、自花授粉、雄性不育、杂交、嫁接等一扇扇知识的大门在他面前敞开。花儿为什么那样红,草儿为什么那样绿,果儿为什么那样甜,袁隆平一头扎进大自然的怀抱,他要解开植物世界这一道道斯蒂芬斯之谜。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张开智慧的翅膀,在知识的天空里翱翔。四年大学转瞬间结束了,和所有毕业生一样,袁隆平在翘首等待毕业分配,这是人生旅途的重要一站,也是人生之路的一次重要选择。在毕业分配动员大会上,学校发出号召:服从分配,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毕业分配问题上,袁隆平有自己的打算。他想留在重庆,这里有他的母校。他熟悉这座城市。他想分到科研部门,学有所用,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用到农业实践中去,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贡献一份力量、可他考虑更多的还是祖国的需要。自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肩负着时代和历史的使命,我们的国家刚刚建立,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需要知识人才。作为有知识有文化的爱国者,应该把自己的理想和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站出来让祖国挑选。怀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袁隆平向学校写了一份服从分配的决心书:祖国啊,给我们一根时代的纤绳吧,中国的大车我们拉!带着一腔革命激情,袁隆平服从分配,愉快地来到湘西安江农校当了一名教师。
“月光花”的困惑
1960年的春天带着饥饿的恐怖悄悄地来临,那是一个黑色的不堪回首的岁月、饥饿像瘟疫般在中华大地迅速蔓延,袁隆平同样无法躲避饥饿之神,粮食吃光了,肚子闹起了饥荒,起初,浑身无力,无神看书,无法安睡,后来,全身浮肿,走路双腿打晃。播种的季节到了、饱受饥饿之苦的农民在播种的日子同时在播种希望,希望时年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安江农校适时进行教学改革,提出“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的教改方案。在学校的号召下,袁隆平将课堂搬到农村,带领40名学生来到驻地农村,开展“三结合”的教学。
袁隆平第一次走进农民的家庭,那是多么艰难的生存环境啊!吃饭靠的是天,耕地靠的是牛,点灯靠的是油,手中无余钱,囤里无存粮。农民苦不堪言的生活状况需要改革,落后的中国农业需要科学,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五批农业大学生,自己的选择没有错!这是一块有希望的土地,这是一项有希望的事业,在这块土地上耕耘前途无量,任重道远。他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
袁隆平和农民吃住在一起,劳动在一起,真正懂得农民对土地的深情和对种子的膜拜。于是,袁隆平意识到:只有有了良种,才有丰收;只有有了丰产,才能战胜饥饿度过灾荒!从那一刻起,他下定决心,一定要为农民兄弟培育出最好的良种。
从愿望到现实之间,有一条漫长而曲折的路程。带着美好的愿望和执著的追求,袁隆平踏上了一条“求索”之路。
米丘林的名字传入中国时,同时传来的是他带给世界的惊奇:嫁接。梨树和苹果树嫁接,接出的是非梨非苹果的“梨苹果”,这个轰动世界的重大发现,创立了植物遗传得新学说。袁隆平是米丘林的崇拜者,这也是他立志学农的主要原因之一。
起初,他按照米丘林无性杂交的理论进行试验,选择红薯做母本,月光花做父本,把它们嫁接在一起,期望能长出一个怪异的新品种,三个月后,地上的月光花结籽了,地上的红薯长成727斤重的红薯王。第二年,袁隆平将嫁接后的月光花的种子适时地播种,然而他失望了,月光花还是月光花,地下并没有长出红薯。于是,袁隆平意识到,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既不能自欺,更不能欺人。痛定思痛之后,决定放弃自己从事的无性杂交试验,大胆地探索农业科研的新路子。那是一个炎热的中午,袁隆平像往常一样,下课后到试验田里转转,突然间,一棵粗壮高大的稻禾闯入他的视线,于是,受到启发,他把它采集下来作为种子,种子播下去了,成活了,返青了,扬花了,灌浆了,但没有一个超过它的母本。不理想的实验结果引起袁隆平的反思:优秀的母本为什么它的第二代会产生变异?他钻进书本,请教米丘林、李森科、孟德尔、摩尔根,最后得出,按照大师们的理论,自己用做实验的那株母本应当是第一代“天然杂交稻”,既然“天然杂交稻”的第一代长势那么好,就说明,水稻有明显的杂交优势;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天然杂交稻”,就一定能培养出人工杂交稻。这是他从中作出的推论。他意识到,如果这个推论成立,那么,水的大面积增产就能够变成现实。
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初生牛犊不怕虎。袁隆平知难而上,他决定要闯闯这个令人望而生畏的科学 “禁区”。从1963年他无意中发现那株 “天然杂交稻”起,他就立志要揭水稻杂交之谜,攻破这个世界难题。几十年如一日,他痴心不改,矢志不渝,一路艰辛,一路坎坷,身后留下了一串辉煌的足迹。
[讨论]
1、为什么崇高的理想必须落实在现实的行动上?
2、袁隆平是怎样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的?
3、袁隆平怀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把自己的理想和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作为21 世纪的大学生应如何对待这一问题?
本案例的结构及其分析思路:本案例的结构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袁隆平取得的成就和获得的荣誉;第二部分,介绍袁隆平个人基本情况,大学报考志愿填报农学院,尽管遭到父母反对,但没有动摇他自幼立下的志向;第三部分,袁隆平如愿以偿,考入农业大学,投入到了他向往的知识海洋之中;第四部分袁隆平大学毕业后服从国家分配做了一名农校教师,响应学校号召,他把学校办到农村,这一经历坚定了他心中的信念;第五部分袁隆平在实践中反复推论,反复试验,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 “杂交水稻之父”。
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条线索思路入手分析:
(1) 袁隆平顶住家人的压力,高考第一志愿填写农大,坚定童年的梦想,说明理想在实践中形成。
(2)袁隆平大学毕业后服从国家分配,在与农民接触的实践过程申,他更多地了解了农民的疾苦,进一步明确理想追求“一定要为农民兄弟培育出最好的良种”。说明大学生确立理想追求要符合国家社会的需要。
(3)袁隆平经过长期摸索,不断实践,才实现理想。说明追求理想是以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追求者如果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懈奋斗的精神,理想是不可能实现韵。只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信念相结合,明确的目标和执著的态度相结合,才能通向理想的彼岸。
[教师点评]
个人总是存在于一定社会之中,也就是说,每个人既有个人的理想,,又同时肩负着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共同理想。个人理想的实现不能脱离国家社会的现实,而是要把实现个人的理想与实现社会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才能在奋斗的实践中将理想转化为现实。
案例中,袁隆平大学毕业时,曾有自己的打算:他想留在重庆,这里有自己的母校,他熟悉这座城市,他想分到科研部门,学有所用,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用到农业实践中去,为中华民族的掘起贡献一份力量。可他考虑更多的还是祖国的需要。他意识到,自己是新申国成立以来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肩负着时代和历史的使命,而且我们的国家刚刚建立,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需要知识人才。作为有知识有文化的爱国者,应该把自己的理想和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站出来让祖国挑选。于是,袁隆平把个人的理想和社会理想。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在祖国的建设实践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理想在实践中形成,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袁隆平这位给人类带来福音的科学家,并不是从天而降的天才,而是从泥泞的多间小路上走来,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辉煌。这说明雄心壮志只能建立在踏实的基础上,正如华罗庚所言“雄心壮志需要有步骤,一步步地去实现,一步一个脚印,不让它有一步落空”。因此当代大学生不仅要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而且要将崇高的理想信念落实在行动上、以顽强的毅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将理想化为现实。
[小结]同学们,时光在流逝,理想在召唤!让我们的人生从此翻开新的一页,这一页就从《今日诗》开始吧!——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始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让我们成为可爱的天使,插上信念的翅膀,将理想放飞在广阔的天空中!
[思考题]
1、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理想信念?
2、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为实现这一理想,大学期间要做怎样的努力?现在开始做这种努力了吗?
3、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4、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5、联系历史与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