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太极拳的诗句:暴力和生产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2:04:49
 
   人的劳动力,既可以成为生产力,也可以成为暴力。生产力需要暴力的保护,暴力也需要生产力的补给。暴力既能保护生产力,也能破坏生产力。但是,暴力不能持久,最终的基础在于生产力。
  生产力既补给维护生产的暴力,也补给于破坏生产的暴力。而政治是生产力的秩序,军事是暴力的秩序。
  生产力一方面促进暴力,而暴力也反过来促进生产力。没有坚硬的生产力,就没有坚硬的暴力。没有牢固的暴力,就没有牢固的生产力。生产力只能建立在坚硬的暴力的基础上才能持续。而暴力也是建立在持续的生产力上才能坚硬。
  生产力和暴力是同时产生,相互影响的。它们是劳动力的一体两面。
  不要以为暴力就仅仅是暴力。如果暴力的目的是实现最高道德,那么这种暴力是变相的生产力。反过来,如果生产力的目的是实现卑劣欲望,那么这种生产力是变相的暴力。
  在科技发达的年代,暴力就是生产力的体现。而生产力也是暴力的体现。
  生产力的产品,一方面可以反过来支持生产力。另一方面可以支持暴力。而暴力的产品也类似。
  生产力的最终归宿,不是成为生产力就是成为暴力。此外没有别的可能。
  暴力的最终归宿,不是成为生产力就是成为暴力。此外也没有别的可能。
  一般地,生产力严重不足或者过剩,都会引发暴力。生产力过剩,则需要发泄。生产力不足,则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上层建筑,都会崩坍(只有程度的区别)。这样的崩坍会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直到原来生产力的秩序恢复平衡,或者重建建立一个新的生产力秩序。
  劳动力只有两个选择,要嘛变成生产力,要嘛变成暴力。如果有什么东西阻碍它向生产力的方向发展,那么就得接受它向暴力方向发展。所以说,劳动力是一柄双刃的剑,怎么引导是个问题?
  所谓战争与和平,只是劳动力向哪个方向发展的问题。大量的劳动力开始向生产力发展,这个时候盛世就慢慢形成。反过来,大量的劳动力向暴力发展,乱世就要开始。    一般地,劳动力向暴力发展有一个很明显的过度阶段,那就是生产力被什么阻碍了,使劳动力不能转向为生产力。或者说,生产力的产品,不能反过来哺育生产力。这样的恶性循环就让有限的生产力靡缩。因为,生产力不能继续转化为生产力,那么它们自然只能转化为暴力。
  所有欲禁锢生产力的人,最终只会被生产力产生的洪流吞噬。只有解放生产力才是最后的出路。但是,生产力的引导不正确,也会产生严重的后遗症。
  一方面,既不能完全禁锢生产力,也不能任由它无限制的发展,更不能让它盲目的发展。如果禁锢它,它自然不会束手待毙,而转化为暴力;任由它发展的后果是,生产力过剩。生产力过剩就需要发泄,这样过剩的那部分生产力就变成了暴力。暴力如果不对内部发泄,就对外部发泄。除此之外没有发泄之路。
  这种因为生产力过剩了所形成的暴力,是不可能再转化为生产力了。它只能发泄掉。那么,接下来只是在内部或外部寻找发泄口的问题。
  人类的文明,一为暴力文明。二为生产力文明。有过度推崇暴力文明的,有过度推崇生产力文明的。这些都是偏向一端。越是原始的社会,就越推崇暴力文明。越是先进的社会,就越推崇生产力文明。
  在生产力中产生的问题,在生产力中解决。或者在暴力中解决。
  起初生产力的技巧形成了科技。暴力的的技巧形成了谋略。后来服务于暴力的谋略也服务于生产力。服务于生产力的科技也服务于暴力。
  生产力总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但是,在同一时间的不同地区里,生产力的级别是参差的。此时,高级生产力总是占低级生产力的便宜。
  暴力总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但是,在同一时间的不同地区里,暴力的级别是参差的。此时,高级暴力总是占低级暴力的便宜。
  任何级别的暴力,总有与之相匹配级别的生产力。如果低级生产力,匹配高级暴力,那么它需要付出的代价非常昂贵。
  暴力和内部生产力相匹配,而与外部却不成比例。如果盲目提升暴力级别,则生产力要为此付出严重代价。但是,如果不提升暴力级别,则生产力得不到保护,也要付出代价。所以说,这是一个问题。
  暴力一方面要与暴力角逐,另一方面也要与生产力角逐。
  生产力一方面要与生产力角逐,另一方面也要与暴力角逐。
  理想的模型是:
  暴力与内部生产力相匹配,与外部暴力相抗衡。生产力与内部暴力相匹配,与外部生产力相抗衡。
  现实的模型是:
  暴力与内部生产力相匹配,则与外部暴力不相抗衡。与外部暴力相抗衡。则与内部生产力不相匹配。
  生产力与内部暴力相匹配,与外部生产力不相抗衡。与外部生产力相抗衡。与内部暴力不相匹配。
  统观人类社会,只有生产力史和暴力史。撇开这两样,则无从谈人类社会。
  
  暴力与生产力另一些本质的特征是:
  生产力能够将自然资源改造为生存资料。而暴力不同,它只能将生存资料改造为不能维持生存的垃圾。生产力和暴力同样具有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但两者背道而驰。
  一般地,生存资料总是由生产力改造了自然资源之后,而形成的。这是绝大多数的生存资料的来源。暴力也能获得生存资料,但它是掠夺现有的生存资料的。它没有办法将自然资源改造为生存资料,所以只能从生产力那里掠夺现成的资料。这样下去的后果是,再也没有劳动力愿意成为生产力。一方面,同是获取相同单位的生存资料,生产力的代价大于暴力。而暴力的代价小于生产力。那么,劳动力则纷纷转化为暴力,则不愿意转化为生产力了。但问题是,所有现成的生存资料,原本都是由生产力改造了自然资源而来的。暴力充其量,只是将改造完毕的自然资源的归属权分配了一下。
  暴力意识到,纯粹从事掠夺是不适合的。这样的最终结果是,没有现成资料可以掠夺。于是,暴力之间相互妥协,和生产力之间相互妥协。不能把所有的劳动力都转化为暴力,必须一部分转化为暴力,而另一部分转化为生产力。这是一种最优的分工模式。那么,这个妥协是有基础的。那就是,由生产力改造完毕了的自然资源,其中有大部分应当分配于暴力。这样,暴力用软性的、部分的掠夺,完成了历史性的飞跃。从完全掠夺,到部分掠夺。这是一个质的变化。
  在奴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出来的资料完全属于暴力。这是完全掠夺。
  在封建社会,生产力不完全附属于暴力。产出来的资料,则以税收的形式,不完全被暴力掠夺。这比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因为从完全掠夺,转变为部分掠夺。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不但不属于暴力,反过来,暴力服务于生产力。而且,产出来的资料,以更加少的部分被掠夺。
  从暴力控制生产力,到生产力控制暴力。人类为了这个目标不自觉的奋斗了数万年。
  
  生存资料,是联系生产力和暴力的枢纽。生存资料的分配,是生产力和暴力的力量对比的标志。暴力之所以削弱生存资料的的掠夺,从全部到大部分到小部分,这不是因为暴力的仁慈,而是生产力自己争取的。
  生产力和暴力的矛盾,主要围绕在生存资料的分配秩序上的。从历史的发展看来,生产力最终赢得了这场斗争,它不但把它自己从暴力的附属中解脱出来,而且还让暴力服务于自己。所以才有那句著名的话,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不是相反。
  历史上,当暴力把生存资料掠夺的过分之时,生产力也转化为暴力,与之对峙,将之革命。但是,这些新暴力,只是革了旧暴力的命,并没有革了旧资料分配模式的命。这种革命的最终意义只是,新暴力取代了旧暴力。并不是新的分配模式取代了旧分配模式。那么,对于生产力而言,掠夺并没有解决,只是换了一个掠夺的主人。除此之外,别无所得。这就是历史上,从陈吴至太平天国的全部影子。当然,生产力也因此苟延残喘几年。这就称为太平盛世。等到新暴力认为掠夺的时候到了,它们毫不犹豫的挥起屠刀。
  从最初的赤裸掠夺,到后来的隐性掠夺。这是掠夺的发展。但暴力的掠夺本质并没有改。充其量是新瓶装旧酒。孔孟的学说,极其适合作为遮羞布。这样,仁义的皮包,装着掠夺的本质。这样,暴力需要孔孟子弟为它修饰掠夺的行径,而孔孟子弟需要暴力提供一定报酬。二者一拍即合,开始同流合污而分赃了。
  掠夺是暴力的本质,如果它不掠夺,那么它就不是暴力了。历史上有许多的学说,最终只有孔孟得以光大,无他,在于谁能替暴力掩饰掠夺。把它合理了。
  住在宫廷里的暴力,用税收掠夺。而住在山寨的暴力以收保护费掠夺。无论何时何地,这些自认为有点能量的暴力,总会以形形色色的方式出来掠夺。它们没有办法改造自然资源使之变成生存资料,那么它们则从事古老的方法,掠夺现成资料。
  生存资料的最终来源必是改造于自然。但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力,往往不能获取它们的成果,只能眼巴巴看着它们从手上溜走。或者,暂存在手里。虽然这是它们的劳动果实。
  暴力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它们什么都不需要有,什么都不需要懂,但什么都可以拥有。这就是古来中国,暴力如此吃香,而生产力的地位如此低下的缘故。与之相关的科技被视为旁门左道。因为不是生产力决定有无,而是暴力决定有无。那么,暴力不吃香,什么吃香?
  毫无疑问,数千年来,虽然生产力是资料的攫取者,但暴力是资料的分配者。人们拥护的是暴力,追随的是暴力,而不是生产力。谁能分配资料,谁才是老大。
  ......
  以上纯属神经病语。读者一笑置之。如果深信不疑,产生严重后果,作者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