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团队的优秀的句子:“网络暴民”考——关于药八刀不得不说的几句话 - 暮林长歌 - 秋驰 - 和讯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33:41
“网络暴民”考——关于药八刀不得不说的几句话


前言:
很少在这儿细说八刀的事儿,今儿想起来了说说。挺长的,无论骂的还是顶的请耐心点儿。
药八刀的事儿,其实本不值得多说的。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嫌疑人供认不讳的情况下,我们强大的战无不胜的国家机关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高效率地完成了一审开庭到宣判的全部过程。至此,本就公正也好,抚慰民心也罢,平息民愤也无所谓,虽说不上风平浪静,但至少也该是波澜不兴。可到天涯和凯迪逛了逛,奇了怪了——好多的水啊!
只一夜之间,谈人性的、讲法制的、论人生的、说家庭的,骂农民的、对比毒肉毒菜的,指斥“网络暴民”的、批评舆论影响司法的。或循循善诱、或语重心长,或拌年老长者、或装九零后青年,或旁敲侧击、或开门见山。当然,也有个别实在没水平或是应聘时谎报了学历和专业的,直奔主题上来就为八刀开脱求情或指摘受害人家属的。同样,面对突起的水军和五毛,很多人选择了最直白的回复,跟帖中骂街的占了多数。
小秋虽然没文化,但是有素质。所以不骂街,只是说几句自己的浅薄见识:

 

一、药八刀其人其势其事。

几个月来,提起八刀,都禁不住想起另一个人,“我爸是李刚”。
但是说实话,李衙内的事儿,说穿了无非是校园飞车撞人,最多再加个“涉嫌酒驾”,只是李大少口出狂言引得舆论哗然而已。如果没有那句名言,或许根本不用大动干戈就能小事化了。同样,酒驾飞车撞人,这样的事儿真的不新鲜。
而八刀则不同。撞人之后又补了八刀,这样的事儿真的不多见。其冷酷、冷血、冷静,确实令人咂舌。谁不心的话可以回家买只或兔子或者活羊捅八刀试试。
有人说它性格孤僻、家境一般。在此不想对人家的情况妄加揣测,只是想谁能在出事儿之后上ccav哭上五分钟呢?
李刚之后,八刀而已!
寸金难买寸光阴的ccav是随便谁都可以上的吗?那怎么不见小马哥、杨佳去哭呢?又是谁在试图利用强大的舆论力量影响司法的公正呢?
这里还有一个小问题,一个令小秋不得解释的细节——它车里放把刀干什么?

小秋知道有的出租车司机为了防身应变有这个习惯,但一般也就是弄把大号扳子或水果刀一类的扔驾驶座位底下而已。它一个“学生”弄把三十厘米长的刀带着干什么?当然,也因为刀长了点儿,为它求情开脱的“人”们或许自己也不好意思说那是它多么多么有爱心的证明——它是用那刀给小朋友们削水果的啊。


二、一审宣判后的欢呼到底该不该——兼谈受害人家属的反应

八刀一案一审宣判死刑后,网上呼吁严惩的人们似乎送了一口气,甚至发出了一阵欢呼。本来嘛,静观其变也就是了。但就是这一阵欢呼,以及受害人家属对于四万五的赔偿的不满,又被五毛和水们放大了,拿来说事儿了。
有人说这是“暴民们”在为舆论暴力的又一个受害者的不幸而欢呼,也有人说这是“暴民们”为一个年轻的生命即将面临的死亡雀跃。还有人说受害人家属贪得无厌、要命又要钱、农村人果然难缠之类的。
大抵如此吧,当然,还有更恶心的,为了大家的胃口就不一一摘录了。
小秋觉得这里有几点需要说明:
1、受害人家属的“贪得无厌”与此事此案有关吗?
这里先不说赔偿依据,也不说受害人家属的前后言辞反差。小秋只是觉得,受害人家属平日里应该是没有经过此类事件“历练”的。虽然这类事在中国漫长的三千年的信史中史不绝书,比这恐怖的多的事儿有的是。但那大多是在战乱年代。在河清海晏国泰民安、鹤舞升平尧天舜日的今天,冷不丁冒出个撞完人补八刀的事儿,是不多见的。所以其反应有差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小秋也并不赞赏其家属在此事后的言行,特别是近日的某些言论和推断确实不恰当。
但是,退一万步讲,即便是“贪得无厌”,又如何?
就算其家属是卖球贼,把地球卖给了火星人,枪毙了他那也是另案处理,丝毫碍不着八刀的事儿。这边儿枪毙他那边儿八刀该死也还得死。本就是两回事儿嘛。

2、一审宣判后的欢呼到底该不该。
这个题目有点儿大,小秋认为,也该,也不该。
说该,
是因为事情是明摆着的。这本身就不是一个有多复杂的案子,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嫌疑人供认不讳。人们只是在为正义的实现而欣慰、为一个冷血杀手即将伏法而庆幸、为社会主义法制的公正而欢呼,哪怕,只是第一回合。
有人说什么“年轻的生命”、什么“杀害一个生命毁掉两个家庭”、什么“中国司法的冷酷”、什么“同态报复”之类的话,本是不经之谈。但五毛和水们都振振有词地到处翻腾,就得说说了。
“年轻的生命”?受害人不年轻?!“毁掉两个家庭”?干掉它就是为了更多的家庭不被毁掉啊。“给它一个机会”?谁给受害人机会了?!“中国司法的冷酷”?在讲求人文关怀和精神文明的我们这儿,这是有违圣训的,水们没水平,有水平的五毛们可以自己掂量去。它有才华会唱歌可以不死,没才华不会唱歌的农村人就该死?!甚至天涯上还有人说,要“挡住射向它的子弹”?您先挡住它捅出去的那八刀吧。至于说“同态报复”,这个有点儿水平了。死刑确实属于同态报复,而且废除死刑是潮流,在将来的某一天中国肯定也会废除死刑的,但不是今天。社会主义法制要求的就是“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小秋一直认为,立法的目的,不是劝人向善,甚至可以说不是惩戒犯罪,而是震慑犯罪——对于即将或可能发生的犯罪的有效震慑,这才是法律存在的意义。从这个角度讲,八刀必须死。它的死会向全社会传达一个信息,就是那么干的话就得死,所以还是别那么干了。多明白多简洁的方式!在这里,大家要求严惩它,是为了有朝一日我们自己、每一个人不会成为新的磨刀石。
说不该,
是因为毕竟还没有结束。它可以上诉,即便二审维持还得复核,最后还得验明正身。
更重要的是,大家不觉得,即便是现在的一审宣判,这一切,来得是不是不太容易。


三、网络暴民考——如果没有网络我们看到的会是一个怎样的八刀。

八刀事出后,面对群情汹汹,五毛和水们搬出一个词,“网络暴民”。还有一个词,“舆论暴力”。
“暴民”?不,小秋不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从小唱红歌、举红旗、戴红领巾、吃西红柿炒鸡蛋。学了邱少云又学赖宁,在党的教育下按部就班地长大。小时候按要求立志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还好没赶上“解放全人类”那会儿),大了点儿同样按要求立志“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上了班,既不偷税漏税(直接从工资里扣了),也不贪污受贿(也没机会啊)。所以自思不是“暴民”。
至于“网络暴民”和“舆论暴力”,这就有意思得多了。
顾名思义,“网络暴民”在此事中应是意指在网上口诛笔伐要求严惩八刀的人们吧?
那么同样顾名思义,“网络暴民”的反义词是不是“网络顺民”?还是“网络良民”?同义词应该是“网络刁民”吧?必须指出的是,无论是“暴民”、“刁民”,还是“顺民”、“良民”、“子民”,都是皇权时代的产物。在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的今天,有的只是“人民”和“公民”。
同样敬告五毛和水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蒸蒸日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蓬勃发展的今天,“暴民”这个词是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背道而驰的。“请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提到这儿,还真得回过头去感谢邓公。
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久经考验的共产党员,邓公讳小平。
因为改革开放,我们有了网络。而网络在让我们偶尔透过网眼儿看一看外面的世界的同时,也让我们听到了同在一个网上趴着的、身边的人们的声音。
既然已经提到了网络和“网络暴民”,
我们不妨畅想一下,就八刀事件而言,如果没有网络,我们看到的会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或许,我是说或许,我们或许会在事发数天后,从某地方台宣传节目的“外地很乱”时间段听到这一事件(这个没办法,学生不像老师那还是学生吗)。

然后,会在某火星频道(你懂的)中听到关于此事的简略报道,一般不会超过一分钟的冷冰冰的叙述。
大约二到五天后,我们就会看到八刀那整过容的脸在某火星频道上痛哭流涕,按惯例一般不会少于五分钟。那一刻,痛苦、自责、内疚、悔恨充塞了整个银幕,比它自己挨了八刀还难受。
后边,某火星频道会告诉我们,其实呢,八刀的那八刀啊,并不是全部致命的哦。而且啊,有几刀还是在受害者躲闪反抗的过程中扎上的呢(我一直不明白,它们说这些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受害者不配合?!)。
再往后,高手现身了。同样在某火星频道上,我们会看到一个年过半百的法学砖家循循善诱、侃侃而言,一口一个这“孩子”地称呼已过十八岁的杀人犯,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引出“弹钢琴”理论。
这样,即使我们中的某个人偶有疑惑,隐约觉得那个地方不大对劲儿,我们紧接着看到的十三分奖状和八刀学院出示的师生请愿书或许就会说服我们——本就是个好“孩子”嘛。一个品学兼优性情内敛的学生一时冲动,用弹钢琴的节奏激情了一下,补了并不全部致命的八刀而已。
如果你还有疑虑,那就不跟你多说了,直接一个公益广告拥入眼帘——“关注弹钢琴的孩子......”
打完收工。
这一通套路下来,
假如你尚存一丝愤怒,或许连你自己都会觉得自己是不是太狭隘了、太不宽容了。
幸好,
我们还有网。
是网络让我们听到了同在网这边的身边人的声音。
是网络让我们知道了一丝愤怒尚存的“我自己”原来并不孤单,甚至看起来还为数不少。
也是网络让我们知道了原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那样看此事。
同样还是网络,让我们,还有他们,都听到了如巨浪拍岸般愤怒的声音。
我想,这大概就是他们所说的此次事件中的“网络暴民”吧。
我想说,有“网络暴民”如此,或许非庙堂社稷之福,但实为家国天下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