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罗奥特曼act2.0:倪萍:日子过得像画一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08:04

倪萍:日子过得像画一样

    她曾是家喻户晓的“国嘴”,在影视作品中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她又是名人出书热的皎皎者,继《日子》后,最近又推出新作《姥姥语录》,深情描写了她最亲、最爱、对她影响最大的姥姥“萝卜白菜的理儿,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日前,在来津参加新书签售活动时,她欣然接受了本报独家专访,畅谈了与姥姥半世情缘和共同的审美情趣……

            倪萍:日子过得像画一样


  2月20日,倪萍应邀来津签售新书《姥姥语录》,并在今晚渤海大讲堂演讲,与读者亲密接触交流。中午,倪萍从图书大厦如约来到南京路一家星级酒店的日餐厅。数年不见,岁月在倪萍脸上留下了些许痕迹,一副黑框眼镜为她平添了知性和成熟的韵味;而永远不变的是她那山东女子的质朴、坦诚和率真。脱下黑色休闲式防寒大衣,点上一支女士香烟,一向为人低调、从容淡定的倪萍在缭绕的烟雾中,开始了与本报记者的“工作午餐”。
  初次采访倪萍,是1987年在沈阳举办的大众电视金鹰奖颁奖活动中。当时,她因参演电视剧《雪城》而摘得最佳女配角桂冠。此后二十余载,记者一直追随她的脚步,在第一时间发表有关她的专访和报道。1997年,她的第一本书《日子》出版,本报文化部为她主办了《倪萍〈日子〉及主持风格研讨会》。倪萍从家喻户晓的央视主持人位置退出后,重返影坛,在多部影视作品中,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
  出版《姥姥语录》是倪萍与姥姥生前的约定。首次透露这个想法时,姥姥那只剩一颗牙的嘴笑出了哈喇子:“我一个大字不识的老婆子说的话还敢叫语录,那不得叫人笑掉大牙?”姥姥离开人世后,倪萍满怀深情地写出了《姥姥语录》。因为姥姥是她最亲、最爱、对她一生的事业影响最大的人,在这些“萝卜白菜的理儿,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中,蕴藏着朴素又深奥的人生哲理,释放着“草根”的幽默与智慧。
  翻开仍散发着墨香的《姥姥语录》,来不及细读文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倪萍为新书所做的插图。这些以中国水墨画形式描绘的菊、荷、牡丹、向日葵和家禽飞鸟,看似随意挥洒,并无太多章法,也不够“专业”,却灵动清新,别有生趣;最重要的是,透过这些画作,可以看到倪萍和姥姥对生活、对美的热爱,以及在五十年朝夕相处中所形成的共同的审美情趣。
          画画的兴趣,是姥姥“夸”出来的

  写了一本《姥姥语录》,给倪萍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人的肚子不怕饿,没有稠的就喝点稀的;眼睛可不能饿着,眼要是见不着好东西,慢慢地心就瞎了……”倪萍是用老家山东荣城话模仿姥姥口音的,怕记者听不懂,又“翻译”成普通话。
  姥姥一生爱花,既使最穷的日子里,姥姥庭院的门口都有两丛怒放的月季。当时倪萍只有五六岁,怎么也不明白,寒冬腊月,人都穿不暖和,被剪了枝过冬的月季却穿得五颜六色,碎布条、旧绳子、玉米叶,远看犹如印象派大师莫奈的油画。还有,豆子地开满小黄花时,姥姥把她抱进地中央,说真像穿了条大花裙子;七月七牛郎会织女的夜晚,姥姥把用面团做的“项练”戴到她脖子上,说她像画上的人儿……“多少年后我才弄懂,姥姥是用最质朴的情感、最省钱的方式养育着眼睛,养育着美;她说的‘心’,就是人的精神、人的灵魂呀!”
  倪萍第一次画画,是在姥姥家的灶台上。那天是哥哥的生日,按当地风俗,要在锅里“蒸属相”。哥哥是属鸡的,姥姥就为他蒸了一只大公鸡。倪萍在一旁看着,忽然想画下来,便用树枝在灶台上胡涂乱抹,居然画出了大公鸡的几分模样。姥姥一看眉开眼笑夸赞起来:“比锅里的大公鸡还好看,鼻子是鼻子,眼儿是眼儿的!”说得倪萍一下子有了自信,从此画上瘾了。那时,家里有一本《三毛流浪记》,倪萍成天在姥姥家的墙上、灶台上画三毛。姥姥照例是一通夸奖:“画得真像,再画,人就活了,上饭桌子吃饭来了!”姥姥曾对妈妈说:“别舍不得夸孩子,芝麻夸着夸着就变成西瓜了!”
    “今天我能成这样,姥姥的夸奖最给力,她为我事业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倪萍至今对姥姥的教育方法感恩戴德。
          当主持人,与中外画家结下不解之缘


  画家,在倪萍心目中一直有着很高的位置,是一个令人向往的职业:它以新鲜独到的视角观察和表现世界,以一颗自由的心灵,宣泄艺术家丰富的情感。
  但倪萍走的是另外一条艺术之路。她不仅主演了多部影视剧,成为一颗影视新星,而且有幸主持了央视名牌栏目《综艺大观》和多届央视春晚,成为家喻户晓的“国嘴”。在此期间,她虽然没有机会重拾画笔,却欣赏了许多中外名画,接触到不少画坛大家。“我很早就对八大山人的大写意十分着迷。为什么寥寥数笔,便能抓住物象的特征,那么凝练,那么传神?还有画中的大量留白,给人充分的想象和联想空间。在外国画家中,我最喜欢梵高《渴望生活》是我读得最早的一部画家传记。他的作品那么伟大,生前的境遇又那么凄惨,我在看书时眼泪劈里啪啦往书页上滴落!现代画家中,我非常欣赏齐白石、李苦禅的花鸟画和华君武、丰子恺的漫画。我怀孕时曾画了几张自画像,挺着个大肚子,头上包着围巾,肿脸肿脚,脚比脸还大呢!那种夸张变形的手法,可能也是受到了漫画家影响吧!……”
  在央视担任主持人期间,倪萍有机会采访过诸多画坛大家,如黄胄、范曾、许麟庐、吴冠中、韩美林、陈丹青等,通过在他们的画室看他们现场作画,拜读和收藏他们的文字作品,耳濡目染,心领神会,从中学习和感悟到不少绘画知识和理论。兴之所致,她也不怕班门弄斧,在大家面前抹上几笔。十几年前一个春节,倪萍与赵忠祥等在范曾家中做客时,范曾问她会否作画?她说,什么叫会不会呀,有胆子就能画!斗胆画了一幅,令范曾连连点头:“以后你能以画画为生了!”
  守着这么多大师级人物,为什么不拜师求艺呢?谈到这个问题时,倪萍引用了一句姥姥语录:“在地上站着就别老想着天上的事儿”。“为啥不敢找名师指导?水平差得太远呗!我从未入过这个门,用笔用墨,全无章法,怎么好让大师指导?再说,上了十几年学,受限制太多了,我还想解放一下呢!”
               姥姥看不到花了,我给她画出来
  读过《姥姥语录》的人,多不相信书中那些虽嫌稚嫩、却颇有灵气的水墨花鸟出自倪萍之手,正如当年《日子》出笼,有人怀疑那些生动流畅的文字出自倪萍之手一样。其实,倪萍并不只会演戏,她从小爱读书,最崇拜散文大师孙犁,他的文风甚至世界观,都令倪萍心向往之。还有大冯、铁凝、贾平凹、莫言、史铁生,甚至写过《金光大道》的浩然,概括生活和刻画人物的手法,都深深影响和感染着她。而姥姥虽然没文化,却最崇尚读书人。“人的两腿才能走多远,看了书,想上哪儿上哪儿”——姥姥语录。所以,演戏之外的倪萍,将大量家居时间花在给姥姥读书上。而姥姥不仅听懂了,还对作家笔下的人物命运牵肠挂肚。
  倪萍爱画,赏画,为何未给姥姥画张像呢?倪萍说,她从未想过,总觉得姥姥的日子是无限的,直到姥姥以99岁高龄离世后,她才用了整整一个夏天,饱蘸着思念和泪水写完了《姥姥语录》,也画完了那些充满灵性的水墨花鸟画。
  姥姥生前最爱花。如今姥姥走了,看不到花了,她要用心给姥姥画些美丽养眼的花。姥姥在乡下时精心培育过的月季花,晚年日夜守护的一盆牡丹花,还有姥姥一辈子离不开的荷塘、水鸟、仙鹤、麻雀,最爱吃的萝卜白菜……都成了倪萍的描摹对象。
  真拿起笔来画时,倪萍说自己几乎没有章法,也不会运笔落墨,“但我的心灵是自由的,浪漫的,胆子大,敢下笔。艺术哪有一定之规呀,只要把你的情感、你的立意画出来。中国画有极大的想象空间,讲究笔情墨趣,真的,我画完《荷塘》后,总觉得有一只鹅引颈向天叫着,似乎在问,为何要让秋风吹残了荷叶?其实也是借景生情,拷问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白天画,晚上画,一个夏天,她不停地为姥姥画着,逐渐地会拿笔会用色了,画也有模有样了。“盼望姥姥的那个世界不再冷清,鲜花永远盛开,丰收的喜悦还挂在她好看的脸上。”
      以文会友,日子过得像画一样
  自从半年前为了《姥姥语录》而重拾画笔后,倪萍便一发而不可收拾,不仅画画上了瘾、着了迷,而且惊动了身边的亲戚朋友们,有求画的,也有“订货”的,把倪萍自己也弄蒙了:我的画真这么值钱么?
  但倪萍是不差钱的,也从未想过以卖画为生。她是个性情中人,画画只是为了一抒胸臆:樱桃下来时买来一筐放在桌上写生,荔枝下来又去买荔枝,边吃边画,画得开心,吃得也开心,也许画的画还不如樱桃贵,她也不在乎。她画花鸟,也尝试画人物。最近她为助理小倩画像,鼻子眼睛不好画,就干脆省略,只画了下巴。还答应小倩有了对象,再画个男青年。画画还使她多了一个以文会友的平台。歌手苏小明从未学过画,拿起笔就画了幅自画像,用手机发给卢秀梅,卢一看说:“这是猴子还是人?”小明不怕打击,接着画,画王朔、画刘索拉、画姜文……不但自己画,还逼倪萍画。倪萍才画了一个星期,苏小明就用手机把倪萍的画拍下来发给张暴默和丁芯,这些外行朋友一通鼓励夸奖,还要跟她“订货”。
  最有趣的是倪萍家的保姆安子,春节要回家过年,倪萍说家里的东西你喜欢什么随便拿,只要你用得着、拿得动。“你猜怎么着?她只要了我两幅画、四本书(《姥姥语录》),书两本送了同学,另两本全村传阅,一个春节过去,书被翻烂了,书皮儿都没了。两幅画呢,给了婆家一幅,老爹一幅,她爹不让往墙上挂,怕烟熏火燎地把画弄坏了,要留着收藏!连农村都懂得收藏了,你说中国的收藏热都热到何种程度了!……”
  “我目前的状态是着迷”,谈起画画,倪萍有些自得地说。她的主业还是演员,还要不断塑造各种类型的女性形象;而至少业余时间,尤其是她最爱的那个人走了以后,她有了新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寄托。十数年前,她写了《日子》;又过了那么多日子,她一定会有更生动的故事、更深刻的艺术和人生感悟。但愿她现在和未来的日子过得像画一样,色彩斑斓、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