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末点百度云:“背影道歉”何以让人纠结(议言广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6:20:16
“背影道歉”何以让人纠结(议言广场)
《 人民日报 》( 2011年04月28日   14 版)
新闻背景:不久前,两位古稀老人在广东汕头市区被一辆大功率无牌摩托车撞倒后双双离世,肇事者逃逸后自首,其父亲也在电视上公开道歉,但道歉时却背对观众。对此有网友称,“背影道歉”远远比车祸逃逸更令人愤怒。
道歉本可行
奈何不真诚
广东读者  薛世君
道歉最讲求的是真诚。魏父“背对观众”的原因,通常来讲,要么担心被对方羞辱、拒绝,要么担心影响自己的名誉、地位,包括伤面子、暴露自己的脆弱等。但“隐藏”了自己,就有点拒绝他人的意思了,“庐山真容”都不现,何来道歉的诚意?
举凡道歉,至少有三层意思:一是要面对、不逃避;二是承认错误;三是表示遗憾和歉意。可魏父以“背影”示人,显得无法“面对”,欲来还逃,有点若即若离、似歉非歉的意味;本为承认错误,可他的这个“背影”反而成了比“车祸逃逸”更大的“错误”;受害者家属也不领情,反感说“拿个背面道什么歉啊?”道歉本可行,奈何不真诚。
“道歉,扮演着疗愈人心的作用。”但是,恰恰相反,魏父在电视画面中“背对观众”的做法非但没有起到“疗愈人心”的作用,反而是在加重人家的心理负担,激化心理创伤,受害者亲属就表示“这种态度我们接受不了,拿个背面道什么歉啊?”
按照学者分析,受害者遭受的伤害可能来自物质层面或心理层面,但最需要被平复的往往是心理上的被剥夺感。因此,成功的道歉,关键在于加害者必须将自己转换成受害者,借由两者关系移转的仪式,让受害的一方,感觉到你也受到某种程度的“伤害”,由此,受害者取得原谅对方与否的权利。所以我们看到,在“负荆请罪”的故事中,廉颇光着膀子、背上绑个荆条,什么意思?我当着大家的面光膀子了,背荆条了,我丢人了,我现在也在受着某种“伤害”,将自己转换成了受害者,你蔺相如应该能心理平衡一些了吧,那就原谅我吧。
“背影道歉”于“面子”无损,却有“捍卫”的暗示,缺少的恰恰是这种角色转换。试想,如果廉颇当年穿戴整齐,只是站在蔺相如家门口,背对着蔺相如说我错了,我道歉,然后扬长而去,还能有“将相和”的佳话吗?
警惕掉入
道德陷阱
北京读者  王石川
应该说,孩子撞死了两位老人,当爹的替儿道歉,是起码的人之常情,道歉应该真诚,不真诚就不可能取得受害者家属的宽宥。在此语境中,“背影道歉”确实说不过去,暴露了当事人的复杂心态:既担心对方不谅解,又担心被人识破真面目。这样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
但是,不必过多纠缠于“背影道歉”的失当,倘若当事人抹下面子,是不是就万事大吉?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因此要警惕掉入“背影道歉”的道德陷阱,而看不到飙车撞人案的真命题。
不能不提的倒是报道中的一处细节:“该事件在汕头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而警方很快把目标锁定为喜欢飙车的在校学生、社会青年,加之肇事车型的确认,案件侦查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从“喜欢飙车的在校生”足以判断出,当地流行飙车族,飙车族的主角要么是在校生,要么是社会青年。另据报道,在当地,因为飙车受伤到医院急诊科求诊的患者屡见不鲜,以至于连医生都感叹“又是飙车惹的祸!”飙车族盛行,连在校生也进入飙车一族,除了家长与学校管教不力之外,还折射出交管部门不作为。
前不久,深圳“爱心大使”、“感动中国”人物丛飞的妻子邢丹,乘车途经惠深沿海高速时,遭飞石袭击,伤到头部而不幸身亡。调查结果显示,3名肇事者均小学辍学、无业,投掷石块只是为了取乐。悲剧并非孤例,4月6日晚,一辆在合徐高速行驶的轿车突然被从高速天桥上扔下的石块击中,石块穿过挡风玻璃,砸中母亲怀抱中的婴儿,经抢救无效身亡。肇事者是一名年仅16岁的初中生,同样是投石取乐。
悲剧不能一再复制,我们关注个案,更应该看到这个群体的迷失,看到他们所处的脆弱的环境。少年、青春,应该是灿烂的,而不是血色,多关注他们的处境,即是关注青少年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