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尔号龙妈真身:澧州的背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22:06:05

澧州的背影
——就澧县建制变化访常德古代史研究专家陈致远先生

 

    曾经,在澧县还不叫澧州的时候,澧阳平原有着比沅水流域更为灿烂的史前文明。曾经,澧州是与常德平起平坐的行政建制,沅澧分治,秋色平分。曾经,长达26年的战乱,让这个人文荟萃之地几乎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还有很多个曾经,是今天人们想象的翅膀无法抵达的,就像城头山和鸡叫城背后的男耕女织,刀光剑影。

  从蛮荒时代一路走来,澧县到底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到底经历了哪些演变?历史的链条是如何濒临断裂,而又在时光的冶炼中重新强大?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访了常德古代史研究专家、湖南文理学院教授陈致远先生,与他一同追寻澧州远去的背影。

  澧阳平原出土了很多史前遗址之后,有人说,澧州比常德有着更为辉煌灿烂的文明起源,请问从遗址发掘所显示的依据来看,是这样的吗?

  陈致远:从原始时期进入新石器时代,澧水流域显然比沅水流域要早,当然文明进程也就更早。石门皂市发现的商周青铜遗址,也是我省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青铜文化遗址。春秋战国时期,澧州是楚文化进入湖南的首站,屈原行吟的足迹,也是先澧水后沅水。应该说,在战国之前,澧州比常德的文明进程要早一些。

  就是说,在战国时期,这种情形渐渐发生了变化?

  陈致远:转折点是楚威王设黔中郡,把郡址设在沅水流域,这样,洞庭湖西岸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渐向常德转移。西汉时期,管辖澧州的武陵郡,郡址就设在今常德市,称为临沅县。这时,常德已经成为沅澧流域名副其实的政治文化中心。阻碍澧州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隋唐之前,澧州一直没有行政建制,县域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划。

  隋朝在澧县这个地方建立行政建制,是出于什么考虑?

  陈致远:南北朝时期的郡县制度比较混乱,隋统一全国后,由于都城设在北方,所以把南方郡县的行政建制简单化了。在澧水流域设澧州,辖6县,于是,澧州成为了澧水流域的政治文化中心,州址几度变化后迁到今澧县。此时,朗州州址设在今常德,成为沅水下游的政治文化中心。澧州和朗州并驾齐驱,成为洞庭湖西岸非常重要的州。

  这种两州并行的局面一直持续到什么时候呢?

  陈致远:这之后又出过一个小插曲,南宋时期曾有一段时间的行政建制的变动。1165年,曾以“普安郡王授常德军节度使”的宋孝宗即位,将鼎州(当时的常德)升格更名为“常德府”,成为“州级行政区中之显要者”。宋元丰时全国有州254个,而府仅34个。元朝时期又有变化,澧州为澧州路,常德为常德路,是湖南非常繁荣富庶的地方,当时湖南17路共有人口560多万,常、澧两路就有210多万。形成这种繁荣的原因有二:一是元朝军队进入湖南时,常德和澧县举旗投降,没有遭到战争的破坏;二是沅澧流域是粮棉主产区,元朝统治者派了一些务实的官员管理沅澧流域,两地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快速增长。此外,元朝时期澧州考中进士13人,常德仅4人。而在宋朝时,鼎澧两州的数据分别为19和18。资料显示,当时的澧州路是整个湖南发展最快、最为繁荣的地方。

  澧州的衰落是因为战争。元朝末年,红巾军起义,徐寿辉与元守军多次争夺澧州。接着,朱元璋和陈友谅又把沅澧流域当作了战场。长达13年的战争,城池被毁,房屋被占,人口死亡流失,原来的繁荣不再,社会经济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因辖区内人口太少,1376年,明朝庭降澧州府为澧州,隶属常德府,澧州建制与常德并行的局面结束。

  这种隶属关系就从明朝一直延续到今天吗?

  陈致远:基本上是这样。明末清初,澧州再一次成为战场,13年的兵患战火让百姓很难安居乐业,户籍人丁数只有19000多人,建制变更为澧州直隶州,比常德地位要低。当然,澧阳平原因为自然条件好,土地肥沃,人口恢复较快,到得清嘉庆年间,人口便到了103万。但是,这并没有改变其与常德的隶属关系。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常德改武陵道,澧州改为澧县,隶属武陵道。南京政府时期,常德为第4行政督察区,管辖澧县。澧县与常德的隶属关系一直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