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尔号将神吕布怎么得:健全的大学与强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18:43
 健全的大学与强国类别:时事评论   浏览量:877   版次:AA31   版名:个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1-04-27
作者:秋风 原创   摘要:清华大学高调办百年大庆,引起纷纷议论。有评论称,《没有一流强国,难有一流大学》。其基本命题是,只有中国变得强大,清华才有可能成为与牛津、哈佛比肩的世界一流大学。否则,清华、北大最多只能停留在巴黎大学、东京大学那样“次一流”大学层次上。

    ■知道分子之秋风专栏

    清华大学高调办百年大庆,引起纷纷议论。有评论称,《没有一流强国,难有一流大学》。其基本命题是,只有中国变得强大,清华才有可能成为与牛津、哈佛比肩的世界一流大学。否则,清华、北大最多只能停留在巴黎大学、东京大学那样“次一流”大学层次上。当然,该文也承认,中国崛起与大学及各行业的崛起不是单向作用关系,而是彼此互动的。但终究,还是国家的强弱决定大学的强弱。

    我真的很惊讶,而完全无法理解其中的逻辑。诚如这篇文章中所说,“国家的命运是无数具体人和具体机构命运的总和,每个人和机构要努力,全社会要一起努力”,是不是每个人都“要”努力,只得另行讨论。至少可以肯定,如果没有无数具体个人和机构的努力,就不可能有国家的强盛。

    归根到底,国家不是一块石头,不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实体。相反,国家和人类社会中所有制度、机构一样,是一个社会科学意义上的实体,是一个“主观性事实”。国家就是透过无数相互关联的规则,比如宗教、习俗、法律,以及市场、社会、政府等制度,相互联结起来的一群人。国家的要素是人,因此,国家呈现为何种状态,取决于构成它的人处于何种状态。

    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又是这群人中的精英。一个国家如果要成为强国,前提是这个国家的精英比较“强”,积极向上,致力于追求美好的事物,那么,在精英的领导下,国民也就会普遍地追求美好的事物。反之,如果精英的精神向着物质主义方向堕落,盲目地追求肉体欲望的满足,不管是财富还是权力,而不顾其他价值,普遍国民当然也会随之堕落。由这样的人组成的国家,也许会有钱,但这个国家的财富分配肯定失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肯定高度紧张,就难说成为一个强国。

    回头来说清华与强国的关系。不管人们怎样评价现在的清华,它也是大学中的精英;清华培养出来的人,从任何角度看,也算人群中的精英。那么,如果还讲究逻辑,清华与强国的关系一定是:清华好或者说健全,以及北大、人大、浙大等等一定数量的大学好或者健全,则中国就会强,就会健全。因为,健全的大学可以培养出积极向上而心智健全的精英,他们可以领导国民向上追求美好的事物。相反,面对那家报纸的奇怪命题,人们会问:没有好大学,没有健全的精英,强国从何而来?    尽管不合逻辑,但在不同领域,始终有人在重复这样的命题。比如,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先生曾经倡导“中国经济学”,并预测21世纪可能会是中国经济学家的世纪,全球很可能迎来国际上经济学大师在中国辈出的时代。依据就是:经济强、国家强,则这个国家的经济学强。林毅夫先生所举的例子,同样是这篇文章所举的英国、美国:英国经济强,所以英国出了世界一流的经济学家。美国经济强,世界的经济学研究中心就转到美国了。

    这同样是一种奇怪的逻辑。假定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确实具有现实的功用,那合乎逻辑的命题应当是: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学比较健全,或者若干经济学家、经济学流派对本国的经济现实有比较深入的剖析,对经济秩序之形成能进行深刻的理论思考,或者哪怕能对错误的经济政策给出令人信服的批评,就像斯密对重商主义提出的批评,那么,该国的经济秩序就可能趋向健全,其经济有可能走向强大。否则,没有健全的理论和观念,这个国家的经济何以强大?即便短期内在总量上繁荣,其结构上的问题也迟早会结束繁荣。

    当然,伴随着中国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经济体的变化,基于西方经验的经济学体系可能碰到解释上的困难。因而,中国的经济学家确实是幸运的,他们有机会思考经济学的基础性问题,基于中国经验予以丰富、扩展。同样,伴随着中国的成长,清华大学及中国其他大学的师生们也可享有很多机会,因而完全有可能成长为好大学。

    但这样一来,中国的经济学,以及大学所应关注的问题,就不能掐指计算什么时间达到世界一流。那只是未来的一种可能结果,它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学家、大学们如何做,是否做正确的事情。这也就是本文一再强调的“健全”。至于健全的大学是什么,人们已经讨论了许多,无须赘述。如果做不到健全,中国的大学就难以成为世界一流,而没有这样的大学,因而没有健全的精英,中国富强之路也会面临诸多坎坷。(作者系北京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