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汪区大吴临港新城:4.每一样都用制度固定下来,就是治国安民之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6:41:16

4.每一样都用制度固定下来,就是治国安民之道

【原文】为人君者,倍1道弃法,而好行私,谓之乱。为人臣者,变故易常,而巧言以谄上,谓之腾2。乱至3则虐,腾至则北4。四者有一至,败,敌人谋之。故施舍优56以济7乱,则百姓悦。选贤遂8材,而礼孝弟9,则奸伪止。要10淫佚11,别男女,则通乱隔。贵贱有义,伦等不逾12,则有功者劝13。国有常式14,故法不隐,则下无怨心。此五者,兴德、匡过、存国、定民之道也。

【译文】做君主的,违背君道抛弃法制,而喜好徇私,就称之为混乱。做人臣子的,改变旧制更易常规,而以巧言令色谄媚君上,就称之为凌驾。混乱到极点那么就会暴虐,凌驾到极点那么就会背叛。混乱暴虐凌驾背叛这四样有一样到头,就失败,敌人就会来图谋。所以施舍丰裕而谋划停止混乱,那么百姓就高兴。选拔贤能举荐贤人,而用社会行为规范来提倡孝敬和友爱,那么奸邪伪善就会停止。约束过度安逸,区别男女行为,那么私通淫乱就会被隔绝。贵与贱都有最佳行为方式,伦理等级不逾越,那么有功劳的人就会勉励。国家有常规,所以法律不会被隐匿,那么下面的人就不会有怨恨之心。这五样,就是倡兴道德、纠正过错、保存国家、安定人民的道路。

【说明】五样,施舍优、选贤材、约束淫佚、贵贱有义、国有常式,每一样都用制度固定下来,就是治国安民之道。这个道理说起来人们都懂,可是做起来又都昏了头了。因为人们都是从自己的角度、立场出发,按自己的心意办理,所以事情就会起变化。因此,在治理国家、管理单位企业的时候,不能有个人意志。也就是说,个人意志必须服从管理之道。首先按管理之道办理一切事情,然后才能运用个人意志来争取大多数人的同意,修改管理之道。也就是说,管理之道,管理的规则是不容许有个人意志的。

——————————————————

【注释】1.倍:(bèi背)通“背”。《管子·任法》:“倍其公法,损其正心,专听大臣者,危主也。”《礼记·大学》:“而民不倍。”《礼记·中庸》: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孟子·滕文公上》:“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荀子·仲尼》:“主疏远之,则全一而不倍。”《韩非子·和氏》:“人主非能倍大臣之议,越民萌之诽。”《史记·项羽本纪》:“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汉书·贾谊传》:“无倍畔之心。”这里用为背弃,背叛之意。

2.腾:(téng疼)《管子·君臣下》:“而巧言以谄上,谓之腾。”尹知章注:“腾,谓凌驾于君。”这里用为凌驾之意。

3.至:(zhì志)形容事物的尽善尽美。犹言最好、最高、最大。《书·君陈》:“至治馨香,感于神明。”《诗·周颂·雍》:“有来雍雍,至止肃肃。”《管子·权修》:“朝不合众,治之至也。”《管子·枢言》:“贤大夫不恃宗,至士不恃外权。”《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己。”

4.北:(běi)古同“背”。分别。《书·舜典》:“黜陟幽明,庶绩咸熙。分北三苗。”这里延伸为背叛。

5.优:(yōu攸)《诗·大雅·瞻夘》:“维其优矣。”《诗·商颂·长发》:“敷政优优,百禄是遒。”《礼记·中庸》:“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荀子·王制》:“汙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小尔雅》:“优,多也。”《说文》:“优,饶也。”《广雅》:“优,渥也。”这里用为充足、富裕之意。

6.犹:(yóu由)通“猷”。《诗·魏风·陟岵》:“犹来无弃。”《诗·小雅·采芑》:“克壮其犹。”《诗·大雅·常武》:“王犹允塞,徐方既来。”《诗·大雅·板》:“出话不然,为犹不远。”《诗·大雅·桑柔》:“秉心宣犹,考慎其相。”《诗·周颂·访落》:“将予就之,继犹判涣。”《诗·周颂·般》:“嶞山乔嶽,允犹翕河。”《荀子·议兵》:“王犹充塞。”这里用为谋画之意。

7.济:(jì技)《易·既济·辞》:“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易·未济·辞》:“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诗·鄘风·载驰》:“既不我嘉,不能旋济。”毛传:“济,止也。”《墨子·鲁问》:“使我绰也,将以济骄而正嬖也。”毕沅注:“济,止也。”《淮南子·览冥》:“於是风济而波罢。”《广韵·霁韵》:“济,止也。”这里用为停止之意。

8.遂:(suì岁)《书·仲虺之诰》:“佑贤辅德,显忠遂良。”《诗·商颂·长发》:“苞有三蘖,莫遂莫达。”《礼记·月令》:“赞桀俊,遂贤良。”这里用为推荐或举荐之意。

9.弟:(dì地)通“悌”。《诗·齐风·载驱》:“鲁道有荡,齐子岂弟。”《诗·小雅·青蝇》:“岂弟君子,无信谗言。”《诗·大雅·旱麓》:“岂弟君子,干禄岂弟。”《诗·大雅·卷阿》:“岂弟君子,四方为纲”。《诗·大雅·泂酌》:“可以餴饎,岂弟君子,民之父母。”《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礼记·曲礼上》:“僚友称其弟也。”《荀子·王制》:“能以事亲谓之孝,能以事兄谓之弟,能以事上谓之顺,能以使下谓之君。”《商君书·去强》:“国有礼有乐,有诗有画,有善有修,有孝有弟,有廉有辩。”这里用为敬爱兄长之意。

10.要:(yan腰)古同“约”。《书·禹贡》:“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管子·小匡》:“与诸侯饰牲为载书,以誓要于上下庶神。”《荀子·正论》:“封内,甸服;封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韩非子·有度》:“先王之所守要,故法省而不侵。”这里用为约言之意。

11.佚:(yi役)通“逸”。《管子·牧民》:“民恶忧劳,我佚乐之。”《论语·季氏》:“乐佚游。”《孟子·尽心上》:“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荀子·仲尼》:“乡方略,审劳佚,畜积修斗而能颠倒其敌者也。”《荀子·性恶》:“骨体肤理好愉佚。”《荀子·尧问》:“舍佚而为劳。”《韩非子·饰邪》:“明主使民饰于道之故,故佚而有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今身使佚,且寄载,有德于人者。”《广雅》:“佚,乐也。”这里用为安逸之意。

12.逾:(yu于)《书·顾命》:“无敢昏逾。”《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孟子·梁惠王下》:“将使卑逾尊,疏逾戚。”这里用为超过、胜过之意。

13.劝:(quàn券)《书·大禹谟》:“劝之以九歌,俾勿坏。”《周礼·丧祝》:“劝防之事。”《管子·权修》:“劝之以庆赏,振之以刑罚。”《左传·宣公四年》:“子文无后,何以劝善?”《易·井·象》:“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用。”《论语·为政》:“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庄子·天地》:“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礼记·中庸》:“子庶民,则百姓劝。”《战国策·秦策》:“则楚之应之也,必劝。”《韩非子·饰邪》:“彼法明,则忠臣劝。”《韩非子·功名》:“得人心,则不趣而自劝。”《史记·货殖列传》:“各劝其业。”《说文》:“劝,勉也。”这里用为勉励之意。

14.式:(shì世)《书·君奭》:“我式克至于今日休?”《书·立政》:“司寇苏公式敬尔由狱。”《诗·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诗·小雅·楚茨》:“卜尔百福,如几如式。”《诗·小雅·角弓》:“莫肯下遗,式居娄骄。”《诗·大雅·下武》:“下士之式。”《诗·大雅·江汉》:“式辟四方,彻我疆土。”《老子·二十二章》:“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周书·谥法》:“式,法也。”《周礼·篔人》:“三曰筮式。”《周礼·典妇功》:“掌妇式之法。”《周礼·太宰》:“九式。”《孟子·公孙丑下》:“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说文》:“式,法也。”这里用为法度,规矩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