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用预估 英文:人民日报-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27:28

挺立“十二五”跨越发展潮头——

上海直面创新转型

本报记者 谢卫群 曹玲娟

《 人民日报 》( 2011年04月12日   01 版)

  春日的上海,黄浦江两岸处处传递着生机与活力。

  在浦东,一块与上海世博会核心园区面积相当的热土又成为焦点: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即将进入大规模施工阶段。经批准的一期工程总投资245亿元,占地3.9平方公里。这是中国内地首个、世界第六个迪士尼主题乐园,也是继世博会后上海又一个令人瞩目的大工程。

  也在近期,中国银行宣布将在上海成立第二总部;上海工商部门出台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16条政策,给予创新创业企业更大的优惠……上海这座城市,在“十二五”征程上已经策动新的跨越。

  后世博经济发展主线清晰

  创新驱动促转型发展

  经济连续1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上海,人均GDP在2008年已突破1万美元,2009年和2010年先后超过新加坡和香港。在这个没有太多资源优势的城市,依赖原有要素拉动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发展中面临不少突出问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居住、商务成本攀升;人口老龄化加快,人才储备却仍然不足;越是深入发展,体制机制“瓶颈”更加凸显,改革攻坚任务更加艰巨……

  如何率先走出一条适合特大城市特点的科学发展新路,成为上海面临的重大课题。

  宁可放慢一些发展速度,也要争取更大空间加快调结构、促转型。“对上海而言,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没有出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表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力度、广度和深度,是衡量上海发展最重要的指标。上海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坚定不移地改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环境,才能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他强调,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这条路,是上海在更高起点上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定调未来五年上海发展路径的2011年上海两会,首次在成功倡导创新发展理念的世博园内的世博中心召开。会后公布的上海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发展转型迫在眉睫”这行字,特别醒目。

  上海果断地选择了“创新驱动”的路径来实现转型发展的目标。“创新驱动”被视为国家或城市发展的最高境界。达沃斯论坛发布的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研究报告,把各个国家及城市分为“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三个发展阶段。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委员认为,以上海现有的条件,完全可以进入“创新驱动”阶段,进而带动其他城市乃至地区的发展。

  为了给创新“让路”,上海调慢了增长速度。在上海的“十二五”规划中,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上海市市长韩正说:“上海的发展到了不应该再片面追求GDP的阶段。上海的发展动力正在发生着一些深刻的变化,土地、资源、环境都不允许延续过去老的、数量扩张型、简单外延式的发展模式,必须走出创新驱动、内生发展的新路。”

  上海虽然把增长的目标调低了,但是,转型发展的目标提高了,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到65%,这与形成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是一致的。上海已先于国内多数城市步入“后工业化阶段”,但城市服务业增长偏弱,其比重远低于纽约、伦敦、香港等国际性大都市。上海社科院、华东师范大学双聘教授屠启宇表示,“从转型来讲,后世博上海经济发展的主线非常明确,就是要实现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实现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结构调整。”

  此外,城市创新活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创新人才队伍全面提高、城市服务功能全面增强等,也都列入规划。这些目标看似比较“软”,却与创新驱动的需求十分吻合。为了推进创新,上海的“十二五”规划还规定,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达到3.3%左右,这比“十一五”规划提高了0.5个百分点。

  体制机制和观念决定成败

  又一场考试铃声响起

  在上海智库研究中心主任王荣华看来,“转型发展是对传统发展方式的扬弃。站在新的历史高点,必须有勇气和胆略去摒弃某些习惯的思维、体制和做法,直面众多未知的领域,才能为继续向上攀登突破、实现可持续发展添加动力”。

  从这种意义上看,上海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能不能成功,不只是产业能不能有所突破,而是体制机制及观念能不能有所突破。这将再一次考验上海人的智慧与勇气。

  一场新的思想动员催人奋进。

  俞正声告诫全市各级干部:如果不突破妨碍创业型科技人才成长的制度“瓶颈”,高端制造业就不可能具有竞争力;如果不能在影响服务业发展的管制、税制、体制、法制和开放环境方面逐年有所突破,以服务业为主经济结构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如果不能在行政管理体制、财政体制上深化改革,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可持续发展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目标就没有落实的基础。他表示,创新是上海实现“十二五”规划的着力点,深化改革开放是上海前进的动力和源泉,这是实现“十二五”转型发展的关键。

  在上海的媒体上,“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成为近期最热门的词汇。一场持续50天的“创新障碍在哪里”大讨论,吸引了两院院士、大学教授和企业研发人员的踊跃参与。这些围绕创新转型的讨论、报道,犹如考试铃声响起,激发了更多的人展开思考、促成行动。

  一项项改革也在渐次推进。

  为了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财税体制改革加力推进。上海适当调整了与土地、房产直接相关税种的市与区县财政分享比例,将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由市级财政独享,改为与区县共享,分享比例为50∶50,对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契税的市区县分享比例也做出调整,且市级财力进一步下沉至区县。

  开放的力度也进一步加大。“引进来”,曾是上海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功经验,但上海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利用外资的方式也将进一步创新,其举措包括,支持和推进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通过上市、发行企业债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此外,上海率先启动了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工作,为外资投资机构在中国直接投资打开了一条新通道。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其根本在于人才的集聚和人才的活力。为了吸引全世界的人才,上海更加注重留住人才的环境建设。上海多管齐下推进公共租赁房建设,支持单位建设公租房,以解决人才的过渡居住问题。利用政府、企业合作的方式,长宁区腾出了住宅楼、经济型酒店等房产,为人才储备房源,到10月底前将完成500套住房任务。

  黄浦江两岸风生水起

  创造新优势 形成新亮点

  创造新优势,形成新亮点,成为上海新的追求。

  迪士尼公园一期工程主题为“神奇王国”。上海浦东新区副区长戴海波透露,上海迪士尼的规模将是香港迪士尼的2至3倍,首期开发建设工程计划用5到6年时间完成。这个“神奇王国”,将带动浦东之东整片区域的规划布局:泛迪士尼区域已被定位为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其周边100平方公里范围内都将进行产业形态调控,使之与迪士尼项目相匹配。与美国华特迪士尼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的上海申迪集团党委副书记兼总裁胡劲军,也是上海世博局负责文化演艺活动的副局长,这位贯穿世博会与迪士尼的代表人物透露,“上海迪士尼项目来之不易,将有望成为史上最大面积迪士尼乐园”。

  这不由让人遐想,迪士尼的光芒,能否盖过那片无比耀眼的世博园区?

  世博会结束后,世博园区并不寂寞。这片黄金土地已经进入后续利用阶段,将成为黄浦江沿岸再度腾飞的中心地带。3月15日,世博园后续利用规划向社会公示,整个地区将形成“五区一带”功能结构,分别是位于浦西的城市最佳实践区、文化博览区,位于浦东的国际社区、会展商务区、后滩拓展区以及滨江生态休闲景观带。 

  不仅仅是一个世博园,整个黄浦江岸线的重塑,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制造局路是一条位于世博园区城市最佳实践区附近的马路,百年来,这里从以手工为主的“江南织造”,到辉煌一时的“江南制造”,再到而今聚集文化创意产业的“江南智造”,正是上海这座城市自我更新、生生不息的缩影。卢湾区委书记徐逸波说:“在创意产业的发展上,我们是尝到了甜头。从‘创意产业’提升到‘创意经济’,从‘创意经济’提升到‘创意城区’,也就是说,要让创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动力。”何止是卢湾区,还有杨浦区的滨江水岸、虹口区的“北外滩”、黄浦区的“南外滩”、徐汇区的滨江地带……如今的黄浦江已成为上海向第三产业转型的一个重要载体,一系列沿江功能空间的创新转型正在布局。

  不仅是区县的创新转型风生水起,整个上海正在发挥科技、教育、人才、产业综合优势,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上海市政府将投入100亿元作为政府专项基金,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投入,未来3年预计有1000多亿元资金投入重点产业发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聚焦突破,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积极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先导产业。到2015年,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规模将实现翻番。

  上海工业区成为“创新驱动”的主战场,“五个万亿”的“十二五”发展目标已经确定:新增工业总产值1万亿;建设10个千亿级产出的园区;打造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石油化工等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力争培育100个百亿收入的龙头企业,五年累计贡献税收超过万亿的企业。

  服务业在创新转型上努力一马当先。上海决心大幅下调房地产在服务业中的占比,提高商贸、金融、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的占比。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契机,上海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健全,规模明显提升,功能逐步增强。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上海市金融办安排了123项重点工作,其中,设立保险交易所、推出上证所国际板将是最大看点。商贸方面,虹桥商务区的建设已全面展开,上海市与商务部共建的国家会展项目正式落地,外高桥国际贸易示范区也在积极建设之中。信息服务业则成为上海服务业的“加速器”,一个高技术性、高附加性、高增长的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产业群正在崛起。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邵志清说,未来五年最值得期待的就是“云海计划”,目前上海市已经有10多个“云计算”项目正在推进,申城上空将飘起“10朵云”,包括健康云、中小企业云、文化云、交通云、科技云等等。

  经过2010年世博会洗礼的上海,正以更加清晰的创新姿态、更加坚定的转型步伐走进“十二五”。面对新的跨越,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吴志强感慨不已:“整个城市发展的思路在发生变化,走向生态,走向理性,走向可持续,走向全面协调。这是一个新时期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