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列罗巧克力虫子:让孩子健康成长(十):立身端正 躬行孝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44:06
让孩子健康成长(十):立身端正 躬行孝道时间:2010-12-08 08:59来源:转载 作者:金莲 点击:1061次
被尊为圣人的孔子是非常重视孝道的。他认为孝道是道德之根本,教化之所从生;孝道不仅限于对父母,推而广之,要忠君爱国善待他人。
古人把《孝经》列为“十三经”之一,它是几千年来读书人必读的一本书。开宗明义章第一说:有一天,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弟子曾参也在一旁陪坐。孔子就对曾参说:“古代圣王有一种极其崇高的德,非常重要的道。用它来治理天下,民众都能够和睦相处,相亲相敬,上自国王,下至百姓,都不会相互怨恨。你知道这是什么吗?”曾子听后,觉得孔子的话道理深奥,他不觉肃然起敬,离开坐位站起身来,对孔子说:“我很愚钝,怎么能够知道这样高深的道理呢?”孔子便对曾参说:“我讲的至德要道,就是孝道。这个孝道,就是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发点。你坐下,我慢慢的讲给你听。”孔子说:“你要知道怜爱亲人,先要从自己的身上爱起。人的身体,都是父母给予的。身体上哪怕是一根头发,一小片皮肤,既然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就应该体会到父母对儿女的爱心。保全自己的身体,不敢有所损伤,这就是孝道的开始。”孔子接着说:“一个人立身天地之间,不为世俗利欲所诱惑,那他的人格,一定合乎标准,这就是立身。他做事走正道,不越轨,不妄行,有始有终,这就是行道。他人格伟岸,道德高尚,既为当时众人所景仰,又将要流传于后世。由于人们对他德行的景慕,就会追根溯源,认为是他父母教养有方的结果。这样一来,他父母的声誉,也因儿女的德望而显耀起来,这就是孝道的完成。” 孔子又说:“这个孝道,可分为三个时期。青少年时期,一开始就要事奉好父母双亲。到了中年,便要充当公仆,为国家效力,尽忠君王。到了老年,就要反省自己,如果没有缺欠,没有遗憾,这就是立身,这才是孝道的终结。”孔子最后用《诗经•大雅》篇文王章的这两句话作结:“你能不追念你祖父文王的德行?如要追念,你就得先修持自己的德行,来继续文王的德行。” 
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被尊为圣人的孔子是非常重视孝道的。他认为孝道是道德之根本,教化之所从生;孝道不仅限于对父母,推而广之,要忠君爱国善待他人。一个人不但要记住祖宗的高德善行,而且要更進一步的继续发扬光大,这才是尽到了大孝。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孝文化规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伦理道德,進而维系着社会、国家各群体之间的关系。孝文化是我们祖先传承下来的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繁荣中华文化和促進文化发展过程中,它做出了巨大贡献。孝文化在其自身发展進程中,给后代子孙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生动感人的故事,人们从这些故事中受到教益,反过来又不断丰富着孝文化的内涵。“涌泉跃鲤”的故事至今仍为广大民众传诵着,其原因就在于汉代姜诗与其妻的孝行着实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
据《后汉书•列女传》记载,姜诗是东汉时期四川广汉人,娶庞三春为妻。姜诗夫妇侍奉母亲非常孝顺。婆婆喜欢喝江水,庞氏便到七里外的沱江去挑水。婆婆喜欢吃切细的鱼肉,姜诗夫妇就把鱼肉烹作鱼脍给母亲吃,并请邻居的母亲来陪吃。后因姜诗的姑姑从中挑拨,夫妻二人产生误会,在母亲的安排下,姜诗不明就里便休掉了妻子。庞氏被休后,在一家庵堂里度日。她不分昼夜的辛勤纺织,托人卖了成品,就买米买肉送回家去孝敬婆婆。姜诗夫妇的儿子姜安安当时只有七岁,他怕母亲在庵堂吃不饱饭,便每天上学时把自己带入私塾的大米放一把在土地庙的小洞里。积存一段时间后,他便背上大米去看望忍受冤屈的母亲。当安安把米送到庵堂时,庞氏抓起米来看,发现米的颜色不一,立刻愤怒地质问儿子米的来历,安安只得实话相告。庞氏听后,忍不住抱着儿子痛哭一场。后来,婆婆与姜诗弄清事情原委后,便把庞氏接回家。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泉水喷涌而出,味道与江水无异,每天还有两条鲤鱼从水中跳跃出来。从此以后,庞氏便用这些来供养婆婆,不必远走沱江了。据说,东汉赤眉军造反路过此地时,首领听说这是孝子姜诗的住地后,立刻下马,传令三军悄悄衔枚行军,以免惊扰孝子。后来,各级官员经过此地,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渐渐成为传统。真是孝心感动天和地!
然而,近些年,中华民族遭到了空前的大劫难,光辉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也没有逃过此劫。在“打倒一切”、“否定一切”、“破四旧(“四旧”指继承中华传统的思想、文化、风俗、习惯),立四新”(“四新”指反中华传统的思想、文化、风俗、习惯)、“彻底批判封资修”、“与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决裂”的疯狂肆虐下,儿女斗争父母,妻子揭发丈夫,学生批判老师,导致父子反目,夫妻成仇,师生决裂的事比比皆是,哪里还有什么孝道,哪里还有孝文化生存的基础?华夏子孙沦落到今天这一步,这真是国家、民族的大不幸!
但是,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中,有的家庭没有被吓倒,没有被谎言所欺骗,他们仍然保留着传统文化在自己心中那一份神圣,始终循着孝文化几千年流淌的血脉,顽强的发扬着孝文化精神,实践着孝文化理念,使民族文化的根并没有因为严酷破坏而被完全拔除掉。我们家就是这样千万个家庭之一。
祖母在世时,父母确实尽了孝道。祖母吃长素,不沾荤腥,父母就给她做油酥面吃。这种面是把大米、花生、核桃舂磨成粉状,加入适量白糖,然后再与烧熟后的菜油在铁锅里炒作而成,吃起来既香甜可口,又营养丰富。全家只有祖母一人才能吃上油酥面。当时的我还是小孩子,心里非常想吃,但由于家里贫穷,油酥面做的不多,只够祖母一个人吃,所以我只能有时尝一点。即使在非常困难的那些年,家中常常粮食紧缺,尤其是每年的国历正、二、三月,青黄不接的时候,家里人经常饿肚子,但父母都保证了祖母饮食的供养。由此足见父母孝心之真诚。
我们这一代对父母还是很孝顺的。由于我们家被划为富农成分,全家遭受了几十年的迫害,尤其是父母,在唯成分论的严酷形势下,他们首当其冲,既要干生产队里又苦又累的活,又要被斗争批判,常常忍气吞声,没有过上一天舒心的日子。长期心身疲惫,劳累和忧郁整垮了他们的身体。母亲五十多岁就因癌症离世,父亲也是六十过头患癌症去世。母亲患病时,我和大哥用担架把她老人家抬到六十多里外的县城去医治;父亲患病时,我们尽力给他买最好的药来服用,以尽子女的孝道。
受家庭传统的影响和熏陶,孩子们对我们也很孝顺。他们从小就很听父母的话,父母叫做的事情都努力去完成;常常主动帮助妈妈洗衣服,打扫卫生;认真听老师讲课,刻苦努力学习,以优秀的成绩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疼爱父母,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他们外出读大学后,经常写信回家问候双亲。比如儿子来信中经常会对老爸、老妈说:“注意休息,骑车的时候要注意安全!”、“您们天气热的时候要多喝水,多休息。”“听说最近大旱,您们生活没什么影响吧?春天到了,有空爬爬山,晒晒太阳过开心点。”女儿来信中经常会对爸爸、妈妈说:“非常感谢爸爸、妈妈!非常抱歉我给您们带来的麻烦!”“最近的确比较忙,但是还好,不是特别辛苦,您们不要担心哟!”“值此新春佳节,希望用这封信寄去我真诚的祝福。祝愿您们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话语不多,孝顺之心溢于言表,真诚而充分的表达了对父母的关心和祝福。我们看到孩子们的信后,心里暖融融的,感到十分幸福。
女儿出国留学,学校给她全奖,她不仅没让父母给她寄过一分钱,一年后还给父母寄来一万五千元美金,并托人给我们带回手机、照相机等贵重物品,给弟弟带回衣服、照相机、MP4等东西。儿子也给家里买回盘托、工具盒,给我买了刮胡刀等。尤其值得一说的是,由于我不拘小节,从来不清理刮胡刀,儿子每学期放假回家,都要为我清洗刮胡刀,其孝心由此可见一斑。
孩子们不仅对父母很孝顺,还很孝敬祖辈。孩子们在他们爷爷患病期间,嘘寒问暖,关怀备至,细心服侍汤药,照顾饮食起居。记得有一次正吃饭时,年龄还不到十岁的女儿,看见爷爷上厕所呕吐,她立即放下碗筷,跑進厕所,一手扶着爷爷,一手给爷爷捶背。爷爷呕吐完后,她又迅速舀来一碗清水,双手捧给爷爷,请爷爷漱口。爷爷漱完口后,她又把爷爷扶到座位上,让爷爷好好休息。当时我们与另一家人同住一套房子,此情此景感动了邻居,邻居阿姨连连夸奖:“多乖的孩子啊,这么有孝心!”
二零零八年夏天,儿子放暑假回家。休息几天后,我们就叫他回农村老家看望年逾八旬的外婆。到外婆家后,他不仅把我们给他外婆送的六百元钱全数交给外婆,而且还把自己身上仅有的二元百钱送给外婆。在外婆家,他根本不把自己当作客人看,与舅舅、舅娘一块顶着烈日下地劳动,尽管太阳像火一般烧烤,地上热气蒸腾,汗水湿透了衣服,玉米杆刺的一身难受,他还是坚持着。劳作之余,他还给不识字的外婆读佛法经书,给外婆讲解自己悟到的法理。近邻堂舅看到后便对儿子说:“你是来给外婆、舅舅、舅娘报恩来了吧。城里的娃娃到农村来能吃这样的苦,确实不多见。”
孝道是一切善行的开始,没有孝道就难言善行。父母生养子女,教育孩子,在其成长过程中,不知要付出多少艰辛劳苦,但是父母却无怨无悔。所以父母恩重如山,为人子女者当然要报答。历代圣贤皆以行孝称誉天下,皆以善行泽润四方。孟子说:“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就是这个道理。
然而时至如今,传统孝道很少有人认同,更谈不上去发扬广大,去实践履行,从而导致逆子案屡出不穷,什么儿子杀害父亲,女儿辱骂母亲,子女虐待双亲,儿女与父母对簿公堂等等事件,经常见诸媒体,世人已见惯不惊,冷眼旁观,这是多大的悲哀啊!当今为人父母者,难道不应该有所醒悟?我们自己首先要立身端正,躬行孝道,上好好孝敬父母,下好好教育子女行孝。只有这样,从家庭开始,進而延伸社会,我们才会生活在一派健康、祥和、关爱的美好氛围里。(原文有删改 待续)
(责任编辑:yingshi) -
本文来自神州智慧网(http://www.shenzzh.com)
详文参考:http://shenzzh.com/a/jiaoyu/jiating/2010/1208/6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