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限制是什么意思:中国长期通货膨胀背后的真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2:34:55
中国长期通货膨胀背后的真相
2011-4-25 15:05  评论 0查看评论true||## 【字体:

  中国通胀长期居高不下,3月中国CPI更是涨幅达到5.4%,不仅如期“破五”,更创下32个月来新高。导致中国通货膨胀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货币因素,比如输入性因素等,但笔者认为中国到了提出地租性通胀概念的时候了,因为这才是导致中国通货膨胀的最主要因素。

  被高估的输入性因素

  近期通胀的升高似乎是输入性因素推动的,比如3月份, 我国原油进口量仅上升了2.9%,但进口总额却上升了37%。铁矿石进口量上升了0.8%,进口额上升将近60%,大豆进口量下降了12.5%,进口总额却增长了15.9%。进口量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距,其实就是价格的变化。中国显然面临着非常高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

  但是输入性通胀并不能成为主因,实证检验表明很多情况下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内下游制成品价格却保持相对稳定。比如过去几年,石油价格从20美元/桶上涨到100多美元/桶,可下游塑料制品价格却没有同步上涨;又比如,铁矿石价格上涨了几倍,可汽车价格还在下跌……原材料价格上涨在传导到CPI之前,要过四道关:原材料成本价格传导系数;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企业利润弹性;流通环节利润弹性。原材料成本可以分摊到整个产业链上的不同生产环节企业共同消化。比如:假定原油价格上涨30%,该化工产业链上纵向有10个生产企业,每个产业链上的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3%,或者每个企业利润被挤压3%,就可以消化掉全部30%的原材料上涨压力,这也是上游大宗商品涨价,下游产品价格相对稳定的原因所在。

  被误读的货币性因素

  我认为货币对物价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被高估。我打个比喻,一个人身体比较强壮,常识会告诉我们这是长期锻炼的结果,而不是饮食量的原因。其实中国的货币政策也面临着同样的情况。当前中国M2过高,很多人都说是基础货币投放过多,而没有人认为这是中国经济活跃的良好表现。M2的主要构成是存款,而这些存款中并非真正的居民和企业的原始存款,而更多是的是贷款转为存款而成的“派生存款”。中国M2高说明中国贷款活跃,而贷款活跃则是经济向好的直接表现,这与货币发行的关系不大。一个经济体如果其投资不活跃,货币乘数过小,即使发行多少的货币,其M2都上不去,当前的美国就是这种情况。这是最重要的原因。而我们现在并没有将这种良好的经济现象进行正面看待,而是做了负面处理。其实质就像给一个身体强壮的人不断的减小饮食量一样的可笑。

  当然中国M2过大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比如不同国家对M2的定义不同,统计口径不同,这也是主要原因。我们很多学者经常引用的不同国家M2与GDP比例数据也是极不靠谱的数据。M2还与一个国家的融资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是直接融资为主则M2数据较小,如果是间接融资,则M2数据较大。这些都要具体的考虑,纯粹炒作一个M2数据是没有意义的。将货币超发当成问题的根源,于是出现了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而这样做很可能让中国经济出现硬着路,中国经济硬着陆就会出现很多烂尾工程,其危害比现在的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要严重的多。这个后果我们一定要预想的到。

  地租性通胀才是中国通货膨胀的首因。

  中国的地租级差化确切的说是从改革开放之后开始的,而进入加速阶段则是从1997年住房制度改革开始的。地租级差化的过程本身就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因素。中国用十几年的时间要完成发达国家几百年才完成的过程。在中国地租级差化的过程中,包含着两个重大转变,其一是从无地租到有地租,其次是平等地租向级差地租转变,这两个因素都大大推高了通胀。

  中国本身就面临着地租级差化的问题,而中国近年的房地产泡沫化就是放大了这一因素。中国GDP七八年才翻一番,而近年的中国房价从1997年改革以来,已经翻了十翻左右,这对通货膨胀将是多大的冲击力。当然房价的上涨与地租(含商业地租和房租)的上涨并非同步,中国也一直存在着房价上涨与房租上涨的偏离,主要表现为房价上涨快,房租上涨慢,但正是这种偏离为日后房租的报复性上涨预留了空间。要么降房价,要么涨租金,如果房价在短期内将不下来,那么租金必然会涨上去,这将是继续推高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

  在经典的通货膨胀理论中,并没有地租性通胀的概念,因为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非常慢,并且他们也没有经历过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阶段,一般情况下,地租性通胀不会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通胀膨胀的主要根源。其实现在的经济学教材中也都没有了地租这一章。而中国的情况正好完全相反,地租级差是中国通胀的主要原因。没有学者再从地租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而这是中国的主要问题所在,我们必须重新提出“地租性通胀”这个概念,才能抓住问题的根本。

  理解政府的指导行为。

  市场经济存在失灵的情况,市场失灵的破坏性是非常大的。中国学者向来都是宣传市场好的一面,而市场失灵的一面却很少提到,因此中国学者对政府的价格干预措施反对者多。但对于通货膨胀,对“通涨预期”管理,要比对通胀本身的管理重要的多。一旦消费者和投资者形成强烈的通胀预期,就会改变其消费和投资行为,进一步加剧通胀,造成通胀螺旋式的上升。其实观察很多发展中国家高达两位数的通胀,很多都不是常规的通胀因素所致,而是对通胀预期缺乏管理所致。虽然我们反对盲目的进行价格干预,但是对于政府的通胀预期管理应该给予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翰啸 经济学者 《中国大形势》一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