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恒大城怎么样:破解中国“有毒食品”的法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33:01
中国人常说民以食为天,但大陆近年来发生一连串肉、蛋、奶毒素残留、染色豆、地沟油等事件,曝露出惊人的食品安全问题。当肥肉可以长成瘦肉,猪肉可以变成牛肉;臭水沟可以产出食用油;三聚氰胺、增白粉、苏丹红、洗虾粉、皮革奶、瘦肉精等成为人们餐桌上佐料,人民得到的不再是美味与饱足感,而是疾病和愤怒。


  一段顺口溜生动反映出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中国人在食品中顺利完成了化学扫盲: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从火腿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辣椒酱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从银耳、蜜枣里,我们认识了硫磺;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从三鹿牛奶里认识了三聚氰胺;而从双汇里,认识了瘦肉精。”


  即使问题食品项目层出不穷,令人眼花撩乱。4月11日,上海超市爆发“染色馒头”事件,再度提醒大众,仍然可能有新的问题食品上架。事件发生次日,上海市立刻启动全市“馒头大检查”,内蒙古、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等多地也展开了针对馒头市场的专项整治。


  国务院办公厅20日更下发通知,要求对问题食品施以严厉打击。可以想见一时之间,在主管机关雷厉风行的检验之下,染色馒头与其它问题食品必然暂时销声匿迹。但令人疑虑的是,风声过后会不会又卷土重来? 我们的忧虑,并非无因。犹记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震惊两岸。当时大陆由中央多个部门联合表态,对三聚氰胺超标奶粉进营销毁处理。但过了2年,社会大众渐渐淡忘问题奶粉事件后,竟然发生多起当年应该已经销毁的问题奶粉,却重新在市场出现的新闻事件,显然当时处理草率,造成问题奶粉以原料名目卖给无良业者图取暴利。


  早在2009年,大陆已通过《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安全问题应该防患于未然,坚持事前监管、日常监督的基本原则,才能从根本上杜绝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然而,从多次问题食品的发生与处理经验中,我们发现徒法不足以自行。例如2010年的问题奶粉竟然能够流通市面,关键在于质量不符标准的产品,却握有国家质量合格证明,以致购买原料的业者,本身也成为受害人,消费者更防不胜防。


  虽然,主管机关在问题食品事件爆发之后,总是立刻成立专案并火速进行整顿,让问题食品在市面上快速消失,但这样方式是治标不治本,无法就制度与环境进行彻底改善,从根基防杜问题食品的发生。


  事实上,许多食品安全问题,往往源自行业的“潜规则”。例如这次“染色馒头”事件,上海监管机构就透露,超市往往把临近保鲜期限的食品退还生产商,纵容厂商将过期食品作为原料再加工,成为行业“潜规则”。既然能成为“潜规则”,可见已行之多年。人人都知道的“潜规则”监管机构却看不到,这也说明监管机构没有善尽监管之责。
固然,无良企业是问题食品的催生者,行政监管的缺失,更是让问题食品“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元凶。在“瘦肉精”事件中,监管者与不法企业、商家甚至结成利益同盟,食品安全法令几乎成为具文。如果说企业为获利铤而走险是人性,那么“问题食品”背后,真正令人忧心的其实是“问题官员”。


  要杜绝问题官员,其实不难,关键在于当局的决心与魄力。当局快速就个案采取强烈打击动作,却没有建立常态性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暴利引诱下,将养成不肖企业侥幸心态甚至勾结监管机关,造成更严重的问题。


  我们认为,食品乃是人民生活的根本需求,食品有疑则民生不安,当此时刻,实无须再区分疾风劲草式个案打击、或建立常态性持久监管制度,何者较佳。而必须双管齐下,先下猛药,同时兼顾建立制度。也就是说,就重点个案加强打击、以儆效尤,并长期进行食品安全监管与检测,两者不可偏废。二者的共通点,则在于抓紧官员执法的质量。除了于事后须对不肖官员严格问责、不可流于形式;更须于事前防止官商勾结,彻底执行食质量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