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公安局刑侦支队长:北京名医孔伯华先生运用桑寄生特色探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50:55
北京名医孔伯华先生运用桑寄生特色探析 发表时间:2011-02-13 发表者:赵东奇 (访问人次:85)

桑寄生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TaxiUusChinensis(DC)Danser的干燥带叶茎枝。性味苦、甘、平,入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等症。现代医家对本品认识不足,临床应用局限。近日研读.(孔伯华医籍)j一书,书中用桑寄生的方剂多达246方,其中治疗内科病24种,治疗儿科病5种,治疗妇科病12种,治疗外科病12例。孔老对桑寄生临床应用广泛,用量独特,配伍精当,并且有些用法开辟了桑寄生临床新用之先河,使本人受益匪浅,现总结如下。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1 疗外感.用之抗病毒

孔老用桑寄生治疗成人温热病伏暑内发,发热口渴,或温邪深陷,闭热于中,神昏不语;外邪渐致邪陷阴分,日晡潮热;小儿外感和痘疹等症。不论年龄大小,皆用15g~30g,并与石膏、鲜芦根、鲜茅根、薄荷相伍,清疏芳解,化湿开窍,以解肌表湿热之邪。孔老之所以将桑寄生用于治疗外感之剂中,这与本品具有抗病毒的作用有关。现代药理研究表明j,桑寄生煎剂在体外(猴肾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其它肠道病毒(E—cHD6.9,Coxsackie、B4、B5型病毒)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用本品治疗外感亦属孔老首创。

2 治眩晕,用之既降压又利尿

孔老治疗眩晕共70方,其中44方用到桑寄生,占62.8%。孔老认为眩晕多由恣食肥甘厚味,或郁怒过劳,饮食不节,致伤脾胃,中气反虚,脾为湿困,聚湿成痰,蒙蔽清窍而发。中医辨证多为肝家气郁、痰热上犯,治以桑寄生为主,平降气血,豁痰熄风,渗化湿浊,一举而三得,这也与现代医学治疗高血压病的用药方法相吻合,一方面降压,一方面利尿,达到平稳血压,避免复发的目的。这种作用亦被现代药理研究所证实[2j:以新鲜桑寄生叶的醇提取物(同时转溶于生理盐水中),按t~/kg(含生药0.83g)给麻醉兔、犬静脉注射,血压明显下降;或以茎、叶的浸剂同样有降压作用;同时用麻醉犬以桑寄生甙0.5mg/kg静脉注射,可以引起利尿作用,若增加剂量,作用更显著。

3 治中风.用之开闭且通络

孔老治疗中风,效果卓著。他认为:“中风发病颇急,盖早有前因,致口眼喁斜……,皆乃其果。前贤论之甚详,尤以朱丹溪氏火气痰郁之说立论更当。闭者宜开,此病宜开者最多,宜于固气以回阳救逆而欲脱者甚鲜。”因此常用桑寄生为主,豁痰开窍,通络涤痰,少者15~18g,多者用至30g,且配伍天竺黄、蝉衣、竹茹、莲子心等,大多一、二剂取效,迅速改善中风症状。如阴分大伤,经络失养,四肢抽搐不安,或肝、胆、胃三经湿邪盛,筋络失养,用桑寄生清平抑化、柔肝豁痰,加磁朱丸最为适宜。

4 治心病.用之镇静而安神

孔老认为神志病及心悸患者,多属情志郁结,痰湿壅滞,肝胆郁热,邪扰心神,以致患者烦躁不安,夜不能寐,甚者痰迷心窍渐致神迷、多梦、失眠;或者脾湿较盛,心肝为热所扰,患者心跳作悸,孔老多用桑寄生清化解郁。兼涤痰涎,通灵醒神。这种作用亦被现代研究所证实,如给小鼠腹腔注射柿寄生酊剂2g/kg能抑制由咖啡因所引起的运动性兴奋和延长五甲烯四氮唑引起的小鼠死亡时间;并初步试验,在正常搏动和颤动的离体豚鼠心脏标本上,桑寄生有舒张冠状血管的作用,并能抗脑垂体后叶素,对心肌收缩力则先抑制后增加,提高心肌张力,并能增加冠脉血流量,使心率减慢。因此桑寄生具有镇静、强心、安神的作用。

5 疗风湿,用之强筋壮骨去痹痛

孔老治疗痹证共载有48方,其中46方中用到桑寄生。占95.6%。痹证的病因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古方多以寒湿论治,且多杂用风药。而孔老的病案中疗湿热痹证的方药尤多,方中用桑寄生15~24g,清通渗湿,清透达络,补肝强筋,且配以石膏、知母清热之品可迅速止痹痛。可见桑寄生不失为抗风湿的良药。

6 用之止疼痛.发古人之所未发

古医籍中记载桑寄生有止痛之效,如<本经》中记载“主腰痛”;<滇南本草》中载“治筋骨疼痛”;<本草纲目》中载其治“腹内坚痛”。孔老在治疗杂病中,也用本品止痛,且应用范围甚广。如头痛,孔老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又为清阳之府,外邪入侵或湿痰上犯,均可阻遏清阳之气,经脉不通而致头痛,用桑寄生清柔渗湿,即可止痛。胁痛多为肝家抑郁,水不涵木,湿邪郁阻,膈下痛楚,用桑寄生条达抑肝,化气渗湿而止痛。胃脘痛多属阴虚肝郁脾湿较盛,窜于中脘而作痛,用桑寄生可渗湿醒中,散结以畅气机而止痛。而对于肝肾两经热郁,久渐湿邪下注的足跟痛,用桑寄生补肝肾、强腰膝,利水渗湿而止痛。对于妇人痛经,属于肝家气郁,血分瘀阻,经行腹痛,用桑寄生可化湿柔肝和中而止痛。
 
7 用之散结肿,比类又取象

《名医别录》中认为“桑寄生法生树枝问,寄根在枝节间,叶圆青赤,厚泽易折,傍自生枝节,冬夏生,四月花白,五月实赤,大如小豆。”《证类本草》又谓:“若以为鸟食物子落枝节间,感气而生,则麦当生麦,谷当生谷,不当但生此一物也。又有于柔润滑细枝上者,如何得子落枝节间,由是言之,自是感造化之气,别是一物,古人当日惟取桑上者,实假其气耳。”可见本品寄生于桑枝节间,感寄生之气,比类取象,当有散结消肿、消散痰浊之作用。孔老亦认识到此点,即用本品治疗瘰疬痰核。孔老认为瘰疬痰核属阴分虚燥,湿热相乘,痰涎未化,或湿痰郁阻肺络,项发结核,即用桑寄生清滋和化,清渗柔肝,兼消痰核。产后乳痈,属肝家热郁,湿痰亦为气阻,孔老用桑寄生柔肝成软达络豁痰。症瘕积聚多属血因气结,脾湿亦盛,或肝热脾湿,两胁胀痛,孔老用桑寄生通络化痰,利湿和化,达络柔肝,症瘕得此而消。

另外,孔老还用桑寄生治疗消渴、遗精、脱发、各种血证等。可见孔老对桑寄生的运用昌发古义,推陈出新,不背于古,而又有新义,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