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资质代理:海龟派占据北大、清华要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1:56:50
记者: 燕青 | 华盛顿 2010年 1月 07日


2006年中国政府出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美国[纽约时报]国际版今天刊登了一篇文章,指出中国两所重点大学、北大和清华的一些重点科研项目的负责人都是留美博士,所谓的海龟(归)派。

[纽约时报]驻京记者采访的重点是目前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担任院长、今年42岁的留美博士施一公、以及在北京大学担任生命科学院院长的另外一位留美博士饶毅。文章说,当施一公辞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职位、婉拒千万美元的研究资金、到清华大学任职的时候,他的很多美国同事都感到不理解。

*十倍于在美国的影响力*

施一公本人的解释是,“我觉得欠中国点什么;”而且说,在美国,什么都已经差不多安排好了,但是在中国,还仍然似乎是百废待兴,做什么,影响力都极大,10倍、甚至百倍于在美国能够达到的影响力。

中国南方一所大学里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对美国之音说,“海龟(归)派”目前已经占据了中国高等教育机构里面的大部分职位,而海龟派当中,70%左右是在美国受过教育的。

*在中国研究经费不成问题*

在分析海龟派为什么要回国时,这位教授说:“你在中国的话,从经费方面来讲,并且从空间、人力资源方面来讲,都比美国要好得多了。我作为一名教授,在中国能够支配的经费、实验室的设备、还有学生/劳动力,都可能比在美国要好得多了。”

这位曾经在美国留学三年、期间完成了博士论文的教授说,中国现在在科研方面不缺钱,但是总体环境和美国相比,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文化上仍然欠缺*

他说:“现在我们有什么呢?我们有funding, facility, labor, 在财力、设备以及人力资源方面,都不缺,但是要做研究,它要有一个culture文化、传统,这个我们国家很差的;这些海龟回来的话,就可以或多或少地把这些文化带回来。”


这位教授说,“文化”的各个方面往往都是隐形的,其中的内容或许包括工作习惯、思维习惯,与人交往的风格,等等;慢慢地,“文化”方面的变化或许也会给政治层面带来变化。

*过去的美好时光*

这位曾经在1995年到1998年期间留学美国三年、祖籍安徽的教授说,在美国那段时间,虽然没有什么钱,教授每个月给的资助也不过一千多一点美元,那个时候感觉很穷,但是很开心;现在还很怀念20年前的时光,至今还和过去的同学都保持联系,互相邀请参加世界各地的学术会议,并且尤其怀念自己的美国论文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