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有野生铁皮石斛吗:热潮中的冷思考--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4:04:34
热潮中的冷思考
——关于当前我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述要
本报记者   苏  超
2011年04月22日07:0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热潮中的冷思考--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大中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分享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近年来,国学热在社会上迅速兴起并持续升温:电视上的文化讲坛受到追捧,大学里的国学院、国学班相继开设,民间的读经诵典活动如火如荼……那么,如何看待当前这股国学热,怎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学术理论界对此进行了思考和探讨,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认识成果。
国学热怎么看
——传统文化兴起的背后
国学究竟是什么,它与传统文化是什么关系?目前学术理论界对此还没有统一的定论。多数学者认为,国学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目前所说的国学热实际上是传统文化热。如何看待当前的国学热,不仅关系国学的发展方向,也涉及如何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学者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思考,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国学热兴起的根源在于经济发展带来国民文化心理变化。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曾出现过一次“国学热”。不过,当时的规模和影响都十分有限,持续的时间也不算长。进入新世纪以来,全方位的国学热兴起并持续升温,其主要的推动力量是来自民间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需求。有学者指出,从历史上看,很多后发现代化国家处于现代化进程初期时会批判传统文化;当现代化进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时,国民的文化自信便会逐渐恢复,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也随之增强。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民众在文化信心逐渐恢复的同时,急切地想要了解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促成了对国学资源的全面需求。从这一点来看,国学热的出现是我国现代化成功发展的文化表象。
国学热是中华民族当前文化自觉的体现。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得以形成的重要土壤。民族精神的表现受多种社会因素影响。人们越有文化自觉,民族精神就越能完整地得到弘扬。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相伴随,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正在发生巨大转变,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也正经历从自在到自觉的转变。有学者认为,国学热所体现的正是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开始。对于连绵不断的中华文化而言,文化自觉是促进民族复兴的重要条件。文化自信能促进文化自觉,进而振奋民族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的国学热是中华民族开始复兴的重要标志。
国学热并不等于国学研究热。目前的国学热主要分布在大众教育和国学知识传播层面,相对于国学的学术研究尚属于文化的普及推广。有学者指出,这样一种文化氛围有助于改善社会公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使国学研究获得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但需要注意的是,普及推广并不能直接带来国学研究品质的提升和发展。国学要得到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学研究的深入开展。现在学术理论界关于国学的争论很多,如国学的概念问题、国学能否成为一级学科的问题、国学在历史中的作用问题等。有学者提出,目前国学虽然热了起来,但社会对国学的共识还不多;对有争议的问题先不必大肆炒作,而应扎扎实实地多做一些普及推广和深入研究工作。
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坚持正确的方向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对于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学者们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认清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作为历史产物的传统文化,既包含许多优秀成分,也不可避免地混杂一些糟粕成分。学者们提出,对传统文化必须进行扬弃。只有科学地界定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净化文化土壤,才能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传统文化进行扬弃,也是保证传统文化健康发展的需要。如果忽略了对传统文化中糟粕的剔除,鱼目混杂,那么,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会导致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滋生蔓延。因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以区分、认清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为前提,弘扬精华,批判糟粕,使真正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
坚持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相结合。传统文化属于“古学”、“旧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要复古,也不是抱残守缺,而是要掘取、吸收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营养,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学者们指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现实生活。无论是研究传统文化还是普及国学,都是为我国当前建设和未来发展提供历史智慧、思想资源。传统文化中哪些是精华,是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东西;哪些是糟粕,是要被历史淘汰的东西,应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为试金石和取舍标准。同时,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也要坚持正确导向,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新的升华,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研究和解决深层次的认识问题。大多数学者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本身持肯定态度,但对于传统文化一些深层次问题分歧较大。这也是目前产生较多争论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学者表示,应在做好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工作的同时抓紧研究一些重要的深层次问题。如果能在这些问题上达成比较一致的看法,将有助于厘清观点、明确方向,从根本上推动传统文化发展。比如,在研究传统文化衰落原因、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等问题上,有人把传统文化的衰落归因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对此,有学者指出,这是一种错误的肤浅看法。中国近现代史表明,仅靠传统文化,既不能实现民族独立和现代化,也不能实现民族复兴。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批判,从长远看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反而是有利的。
以科学方法推进学术研究。有学者认为,目前传统文化热中存在商业化牟利的倾向。把传统文化作为赚钱的噱头,有损传统文化的声誉。还有学者提出,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术研究,注重形成科学的研究方法,以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对传统文化进行系统整理和现代解读,既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对其进行自觉反思和客观批判,使国学这一概念从政治概念、文化概念变成学术概念,以厚重扎实的研究成果繁荣我国学术。
(责任编辑:赵健)
热潮中的冷思考--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红军长征中的衣食住行--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红军长征中的衣食住行--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文化交融”中的自省--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掌握理性思考的学习方法--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对苏联亡党亡国的现实思考--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肖贵清:“中国模式”热议中的几点冷思考--中国共产党新闻 朱春奎:换届中的进退留转“猫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阶级分析在我国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大旱中的冷思考 党员名言--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期刊选粹--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毛泽东文集 --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倪豪梅:关于女职工退休年龄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构建廉政风险全方位预警防控系统的思考--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构建廉政风险全方位预警防控系统的思考--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于洪君:苏联解体后果再思考--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问题的几点思考--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金融危机下降低行政成本的路径思考--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思考与建议--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郑风田:大旱中的冷思考 目?录--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以人为本”?反腐败--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