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中国傩城图片:人民币自由兑换并不可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23:52:43
人民币自由兑换并不可怕                                                              2011-04-22 08:23:32 
网易财经4月22日讯 近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微博)表示,人民币要“走出去”就会逐步升值,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可能慢慢放大。针对人民币自由兑换需要多少时间实现的问题,夏斌认为,“除非中国经济不崛起,除非中国人民币不想走出去,要走出去就必须逐步升值。”那么,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时机是否已经成熟?

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增加经济话语权,降低外汇风险

人民币国际化可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增加话语权

虽然在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在经济总量上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国际经济和金融影响力上,人民币似乎还不能与之相匹配。如果人民币能够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和接受,成为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结算货币甚至投资货币,将不仅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增强中国参与国际经济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更有利于中国政府制定更为灵活和主动的汇率政策。

此外,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可为我国在将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获得更多发言权,而且利于保持国内经济政策的独立性和国内经济稳定,同时,也是中国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的必要条件。逐步推动人民币走向国际储备货币,无论是从国家经济发展还是全球地缘政治来说,都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举措。

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使中国分享铸币税好处

铸币税,简单地讲就是发行货币的收益,是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使用别国的货币,就是主动放弃了大量的财富。发行货币的组织或国家,在发行货币并吸纳等值黄金等财富后,货币贬值,使持币方财富减少,发行方财富增加的经济现象也是一种铸币税的获取方法。这个方法经常是增发货币,当然也有其他方法。

美国之所以能长期维持贸易逆差而不予弥补的基本条件,就是美国通过美元动用了全球约2/3的净储蓄。全球每有重大技术创新屡屡是在美国形成产业集群,也和华尔街密不可分。可见,美元正是由于其充当着国际货币,它所获取的铸币税是惊人的,经常项目逆差导致巨额美元外流,其他国家美元储备的不断累积正是美国获取国际铸币税的前提。

大国经济只有选择相对富于弹性的汇率制,才能使本币成为支点货币,成为国际铸币税的主要分享者,其选择的成本是维持相对独立的汇率政策,而收益则是与其密切相关的经济体所输出的铸币税。如果中国要在软实力、硬实力方面都能和强国抗衡,就需要强大的、至少是区域化的人民币。

人民币国际化可以降低外汇风险,缓解外汇储备压力

在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都需用外币计价。近年我国持续的贸易顺差累积起了巨额的外汇储备,国际资本市场上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将可能导致国家外汇储备数十亿美元的账面亏损。

外汇管理局有关专家认为,如果人民币在对外经济贸易中能更广泛地作为结算货币,不仅能降低国内企业承担的外汇风险是给外贸企业带来交易方便,可以计算每笔交易的成本与利润,减少因使用美元等外汇结算的汇率风险,也减少了用人民币兑换外汇的交易成本;还能为国家管理外汇储备舒压减负,有利于中国经济存量的保值,可以有效控制外汇储备的增长,缓解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

人民币国际化以自由兑换为前提,自由兑换可以化解风险

如果不实现自由兑换,人民币国际化的代价会很大

事实上,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好处必须是建立了人民币自由兑换制度之后,作为一种可能的结果,而不是一种必然性。没有人民币自由兑换前提,则这些好处不过是空想。首先,人民币的国际供求均衡数量主要取决于国外需求,而不是国内意愿供给。因此,在非自由兑换条件下,人民币汇率名义上由中国政府制定,但实际上受制于国外对人民币的需求。当国外需求减少时,人民币汇率下降。

此时,若政府未将官定汇率调整到实际汇率水平,则人民币国内汇率高于国外汇率,产生国外人民币回流,则人民币很难起结算货币作用。反之,国内汇率低于国外汇率,人民币将大量流出,造成其对外价值下降。这样,人民币汇率波动不定,危害极大。政府要将汇率调节到均衡水平,所付出代价也大。就此言之,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没有增加好处,反而增加困难和成本。此外,要建立一整套人民币的国际结算支付系统,这也是要耗费很大成本的。

人民币只有自由兑换,才能转移汇率波动风险

国人用人民币结算避免了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同时又将风险转移给了交易对手。任何一种货币,如果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它就存在风险。即行为者由于使用人民币国际结算产生的风险和由国家之间的相对经济变动导致的汇率变动的风险。

以上风险在人民币非自由兑换条件下,是很难转移的。因为,没有人民币投资产品,也没有人民币投资产品交易市场,中国无法为人民币拥有者提供转移风险、投资获利的市场;为了使拥有者从持有人民币当中获利,中方银行要让出利益。因此,在非自由兑换条件下,人民币国际化的代价肯定大于好处。

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市场环境已成熟,但需要制度改革护航

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市场环境已经形成,国际环境也开始具备

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迅速,目前已近3万亿美元。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基本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价格机制有所体现,价格信号在资源配置中开始发挥作用,宏观经济调控趋于市场化手段。

此外,不断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以现代企业制度为中心的企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国民经济稳步、快速增长;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尝试股指期货、利率互换、融资融券等。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世界对人民币有信心,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已基本上具备普遍接受性。

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先决条件是合理的产权制度

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实质上正是要引进国际市场机制,以实现中国的经济制度同世界各国经济制度的对接。因此,如果不进行产权改革以创造同世界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制度,则不但无法真正地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而且即使在政府的强制推动下实行了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也不可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相反还会带来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因此,中国要成功地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就必须大力进行产权改革,从而为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创造永久性的制度前提。

控制金融风险不在于自由兑换,而在于财政金融体制的改革

在实现货币自由兑换的过程中,若一国经济环境持续恶化,出现金融危机或长时期的高通货膨胀,则会使其货币因缺乏稳定的价值而无法按稳定的价格与外币进行兑换,甚至会出现本币过度贬值从而产生逃汇和资本外流现象,进而出现外汇的挤兑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显然无法实现货币的自由兑换。

因此,低通胀的国内宏观经济稳定是人民币自由兑换得以成功实现的重要宏观经济前提之一。为此,中国必须进行财政金融体制的改革。对于财政体制而言,在支出方面应建立严格的预算程序来控制赤字,包括限制对亏损企业的自动融资及各种补贴;在收入方面,必须改革税制,减少扭曲,将隐含的税收制度变为明确的税制,加强中央财政的实力。

对于金融领域而言,应大力进行金融体制改革,以重新构造我国金融业的制度基础,培育理性的金融市场主体,并形成合理的信用规则或金融秩序;同时,进一步完善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机制和监管机制,以防止因金融风险而引发的通货膨胀。

结语:在美元贬值的大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和可自由兑换可以降低我国的外汇风险,缓解巨额外汇储备压力。目前,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市场环境已经形成,如果有产权制度和财政金融体制的改革作为配套,那么人民币即使实现自由兑换也并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