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心衣佰库利润如何:谢逸枫:中国输入型恶性通胀可怕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5:53:24

  通胀是有自身规律的,是周期性的经济现象,同时还是国际性的经济现象——在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必须转一遍。目前全球通胀最严重的国家大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是25%左右(金砖五国加一些发展中国家),还要50%的经济总量对通胀的感受不深,甚至占全球经济总量25%左右的美日两国还没有感受到通胀。这种局面说明,我们的抗通胀必然事倍功半,距离全面胜利还远的很。中国抗通胀难,比其他国家更难,还表现在中国式通胀的复杂程度,难缠程度前所未有。

  与传统通胀不同,中国式通胀既有需求拉动,又有成本推动,既有输入型通胀,更有高增长所伴生长期需求量暴增因素。同时,高通胀的周期恰恰与薪资大幅度提升的周期又撞到了一起,长期压低物价与必须快速提高劳动力价格装到底矛盾尖锐化。同时,高增长必然受到高能源价格的阻截,中国对全球大宗商品的依赖终于成为经济增长的软肋。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流动性过剩并泛滥着是长周期的经济现象,而中国劳动力价值的提升所导致的劳动力价格的提高,也是长周期的经济现象。物价上涨是具有必然性的经济现象,除非敢于牺牲经济成长。认识中国式通胀的规律,不是放任通胀,而是为了采取切实可行的抗通胀方案,真正打好组合拳。比如,不宜将通胀目标定的太低,太过清晰,否则很难兑现,更会左右为难。

  比如,抗通胀并不只在控制物价,关键是提升劳动者自身抗通胀的能力,想办法让劳动者放心地储蓄和投资,让绝大多数劳动者转为储备的劳动力价值能够保值增值。老百姓安居乐业了,不担心劳动力价值贬值了,物价一定可以稳定,起码会很真实,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政府严管物价的一段时间,可以将物价人为地压低,一旦撒手,物价就暴涨。

  一季度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数据即将公布,预计将再次发出滞涨预警。一般认为,一季度GDP会高于9%,大约在9.3——9.5%之间,CPI则肯定破5,大约在5.2左右。无论是9.3%,还是9.5%,都说明经济回落速度加快,而CPI达到5.2很可能不是今年的顶部。若数据在这个区间,则应视为危险信号。虽然GDP仍然高于8%,但下滑速度较快,斜率很大,说明二季度经济仍然会继续减速。而在经济减速的同时,CPI却在加速过程中。3月破5,二季度有可能在5%以上运行。即使三季度回调,今年CPI的年平均增幅也会在4.8%左右,而这个数据很可能已经幸运,因为中国最终没有陷入滞涨。

  防止滞涨由预期演化为现实,最重要的就是重视滞涨信号,即使转变政策,将保增长再度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在增长中解决通胀难题,将滞涨苗头掐死在萌芽状态。一条是通胀,一条是债务危机。通胀本身是个变量,如果商品期货价格继续下行,通胀压力将得到缓解。

  债务危机是个恶性肿瘤,国务院温总理说:“通货膨胀就像一只猛虎,一旦被释放之后很难收回来放到笼子里面去。”CPI3月份增加了5.4%,这个数字超过了市场预期,也是自金融危机以来32个月涨幅最大的。同时CPI的先导数据,也就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达到了7.3,中国人面临着通货膨胀压力,温家宝总理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通货膨胀水平处于可控阶段,如果说通货膨胀是一只老虎的话,这只老虎已经出笼了。这既有国际输入型的影响,主要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美元贬值加剧,因此推高了世界性大宗商品的价格。同时,资金流动性的泛滥也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另外在中国,本身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提高工资标准,以及提升资源型产品的改革,也希望了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另一方面,由于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扬,上扬的空间比较大,公司的增长也一定的空间。

  目前中国遇到的是输入型恶性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人民币升值压力和美元货币量化宽松。在目前通货膨胀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对楼市的调控没有明确停止期限.管理层调控流动性,其本质是避免恶性通胀形成与发酵,并非是针对股市。这是个纠结的时代,境外,人民币难以抑制地在升值。境内,通货膨胀在加速货币贬值。资金怎样保值,如何跑赢CPI,几乎成为全民话题。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初,浙江民间资本高达8000-10000亿元,温州人手中大约就有6000亿元。经过一年累积,浙江民间资金起码在万亿以上了。此次由松入紧的宏观调控周期中,浙江的民间借贷资金容量迅速膨胀。据估算,仅温州、义乌、宁波三地,民间借贷规模不下2000亿。无可否认,浙江是中国境内民间资金最丰裕的区域之一。而温州和义乌,则是浙江区域内两大民间金融流派的代表,即浙南模式和浙中模式。

  近期以来通胀和通胀预期均现抬头迹象,控通胀仍是目前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央行4月17日宣布,从2011年4月21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0.5%,再创历史新高。这是中国央行自2010年以来第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也是2011年第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再次动用准备金率工具,主要意图仍然在于进一步收缩银行体系的宽裕流动性和应对不断走高的物价压力。这显示内地为应对严峻的通胀形势,货币紧缩趋势将维持下去。由于内地通胀的主因之一是货币发行过多,因此,货币紧缩政策还需包括控制货币发行。

  一季度 CPI同比上涨5.0%。其中,3月份CPI同比上涨5.4%,显示内地通胀压力十分严峻。内地通胀可能会于年中见顶后于下半年放缓。当前,造成内地通胀的原因并没有改变迹象,包括食品价格上涨、工资上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成本因素越来越明显。更值得注意的是,内地压抑楼价措施使大量货币流出房地产市场,令实体经济和民生领域的通胀火上浇油。对此,货币紧缩政策势在必行。

  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一种货币现象,内地物价全面上涨的最大原因就是货币发行过量所致。因此,尽管存款准备金率屡创新高,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空间因条件而变,不存在绝对的上限。不存上限地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其目的就是要收回过量的货币发行,以减轻通胀压力。由于房地产市场泡沫严重,内地采取了严厉的调控政策,这使得房地产无法再吸收过量的流动性,令货币之水涌向实体经济,出现物价全面上涨局面。为对付物价全面上涨,今年以来内地货币紧缩政策数量与价格工具紧密交替,年初迄今两度加息,平均每月上调一次存款准备金率。

  加息是为了改变负利率状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则是为回收货币。过去几年内地的过量流动性都流到房地产市场,进而在实体经济和物价上人们感觉压力并不大,人民币汇率改革步伐也相应放缓。而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加码后,过量货币最后流出房地产业,流向整个实体经济,造成严重的通胀。对此,内地不但要加息改变负利率,以及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回收货币,而且要控制货币发行量,同时让人民币合理升值,通胀的压力才能减轻。

  内地货币发行量要与外汇储备脱钩,应根据国内经济实际情况大幅减少发行货币,同时让人民币合理升值,才能从根本上减轻通胀压力。公开市场的天量到期资金加剧了央行4月份货币回笼压力,据估算,此次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后,可一次性冻结银行资金3600多亿元。行近期频繁运用上调存准率和加息等手段,向市场传递出了管理层控通胀的决心。

  此前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等公布的2011年3月份及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增速呈现持续回落趋势,CPI再创新高;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房地产投资增速较快;消费增长有所回升;对外贸易增长趋势恢复常态;货币供应增速回落,新增贷款继续趋缓。其中最为令人关注的是,2011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9.7%,3月份CPI同比上涨5.4%,创32个月以来的新高,PPI同比上涨7.3%;整个一季度CPI同比增长5.0%,PPI同比增长7.1%。

  从数据来看,我国已经出现GDP增速下行、CPI增速上行的“小滞胀”迹象,抑制通胀仍是我国当前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食品和居住价格上涨是一季度物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不过未来随着供给政策和行政手段的增强,这一因素对物价的影响作用或将减弱。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造成的输入性通胀对我国通胀水平和政策选择的影响或较此前更加突出,对我国未来政策的取向存在不小的不确定性。

  未来在总体偏紧的大基调下,如何为应对输入性通胀变量而拿捏政策调控的“度”颇为引人关注,也是影响未来资本市场趋势演变的重要因素。结合流动性过剩以及地方财税体制现状,这既是蓄水池,也是地方政府靠增长获得政绩和解决吃饭问题的不二法宝。从政策层面看,2011年,信贷、土地、税收三驾马车必然同时上路。短期能抑制价格上扬———这点有点类似政府出手抑制农产品价格,但长远看没戏。因此,不要误读宏观调控政策。因为左右楼市走向的力量并不真正希望楼市下跌。迄今也没有任何官方声音声称房价要跌。未来政策房建设的大幅增长和商品房价的平稳上扬是主旋律。

  商品房价不会下跌的理由:1、土地新政会是加速器,由于商品房用地减少,反而导致商品房价值上扬。可能一线城市会有一到两成的短暂下行,但二三线城市一定会稳步上涨。2、各级银行也承受不了坏账巨大的破产压力,必然曲线救国,通过各类金融手段暗中托楼市。3、公众面对通胀预期缺乏投资理财渠道。住房是唯一靠谱的。通胀压力下,在加薪几成空头支票、社会保障不健全的今天,投机生财的冲动会让位于个人资产保障增值。

  4、城市化带来刚需巨大。中国城市化率目前不足5成。目前钟摆化生存的人口有1.2亿。而中国的人均土地资源是美国的1/9。5、房产税不会顺利征收。上海争当房产税试点单位,但推进阻力很大。一是摸底难,二是征收比例、征收方式难确定,三最关键,是征收过程需要与反腐倡廉工作配套———有大批房子的不乏党员干部。6、也许是最可悲的一点———大多数公众无法从小幅下跌中获益。

  上海市区楼市均价4万每平方米,跌两成公众买得起吗?现在公众期待下跌呼声高涨是出于土地政策的不满、商品房开发黑幕和对既得利益者的愤恨。情绪汇聚成滔天民意,与其余深层社会矛盾集结起来,严重影响稳定。这轮宏观调控最多是政府为都市夹心层创造的最后拥有自己商品房的机会。在通胀阴云下,您的银子靠什么保值?您未来养老医疗靠什么完成?还得靠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