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小尾巴怎么设置:大范围增加工资有多大可行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12:44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19日透露:职工工资年均增长15%,“十二五”期间翻番。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起草一份覆盖社会范围较大的“涨工资方案”。该方案除了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外,还有提高住房货币补贴的标准等。(4月21日《重庆晚报》)

    涨工资,总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尤其在物价上涨速度较快、货币贬值现象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工资、增加收入,至少可以不让生活水平出现明显的下降。

    问题在于,工资也不是想加就加,想怎样加就怎样加的。提高工资,既要有政策,也要有基础,既要有主观上的需要,也要有客观上的可能。只有在政策与基础高度统一、客观与需要有机结合的条件下,加薪才不会变成一句空洞的口号,调资才不会变成“空调”。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的各种调资政策并不少,提出的加薪要求也很多。但是,除提高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标准和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资标准之外,其他的调资行为,真正能够全部落实到位的并不多。尤其是中小企业,绝大多数都维持在几年前的水平,有的甚至还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

    说句公道话,除少数企业之外,多数企业并不是不愿给员工加工资,也不是不想给员工增加福利,而是心有余力不足,缺乏加薪的条件和能力。在企业效益没有明显改观的情况下,税负却越来越重;在货币严重超发、通货膨胀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却越来越差,融资的难度越来越大,这也是为什么民间金融这么“发达”,地下钱庄如此红火、高利贷者大有天下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资源配置方面,中小企业也越来越受到垄断企业、大型国有企业、跨国公司等的挤压,市场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此的生存环境,中小企业还有多大的加薪能力?

    如果说金融危机爆发以前,中小企业还能靠出口赢得一些生存空间、经营效益的话,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不仅没有了加薪能力,连生存能力也越来越弱了。关键在于,我国90%以上的就业人口集中在中小企业,如果中小企业不具备加薪条件,大范围增加工资的可能还存在吗?这个问题如何解决,是大范围提高工资最重要,也是难度最大的问题之一。

    退一步讲,即使随着经济复苏步伐的加快,出口、内需等能够给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一些转机,赢得一些空间,能够勉强给员工加一些工资。但是,如果垄断企业、大型国有企业也趁机大幅度地提高工资、增加福利,使大范围地提高工资的政策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不平等,甚至变成少数人的福利机遇,那么,这样的调资政策也有存在的必要性吗?更重要的,大范围提高工资,自然少不了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和其他财政供养人员。而一旦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启动加薪政策,那么,又将大量增加财政支出,压力也将随之转移到企业的身上,增加企业的负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调资的压力更大。

    很多人认为,提高个税起征点是增加居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有关方面的测算也证明,将个税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到3000元,国家财政将让利于民1200亿元。问题在于,这项看起来让利于民的政策,对很多中小企业员工来说,并没有多少实惠。因为,他们的收入根本就没有达到原来的2000元的起征点,更别说调高到3000元了。而个税起征点的调整,受益最多的还是包括垄断行业在内的高收入行业与企业。

    这就带来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大范围提高工资,是习惯性的“平均化”调整,还是“差别化”调整。如果只是一个笼统的“平均化”概念,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给高收入行业,特别是垄断行业提供了一次加薪的机会罢了。而被高收入行业带动起来的工资“平均增长率”,不仅不会给普通员工带来实惠,反而会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形成更为严重的贫富分化,使社会平均收入水平,特别是贫困线以下的群体更多。

    所以,如何解决大范围提高工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的不平衡,也是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否则,这项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也要受到质疑。

    总之,大范围提高工资是一件好事,但是,如何把好事办好,不仅要考虑需要,也要考虑可能,不仅要使收入的整体水平上一个台阶,也要解决好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的问题。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出台加薪政策、提出加薪要求之外,还要通过实行差别化减免税政策、提高财政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伐、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有效控制垄断行业的加薪速度等手段,减少加薪带来的负面作用。只有这样,大范围提高工资才会真正成为一项惠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