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可以注销吗:演讲艺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9:54:26

作报告时应注意的问题

 

对重要文件的讲解,一般采取书面报告的形式,报告的每一个观点,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要经过反复推敲斟酌,报告时不能走样,使听众有肯定、准确、规范的感觉,对所传达的信息坚信不移。但做这种内容的报告往往是采取低头照本宣科的形式向听众灌输,有时传达的内容与演讲者自身的理解认识可能有差距,更不容易做到与听众的交流。因此,这种形式的报告往往显得枯燥呆板。如何使这种照本宣科的报告既准确又活泼易懂,便于听众接受并加深理解呢?演讲者要注意这样几点:
  一、演讲者面对听众作报告时,不能始终埋着头,脸贴讲稿地照本宣读。你可以边念边讲,低头念几句或选好一个可停顿的段落,就抬起头来面对听众讲解一番。讲解时使用通俗易懂的日常用语,可更加清晰地表达文件的内容,还可视情节插入生动活泼的趣闻或小故事,使大家对你所传达的内容加深理解。
  二、如果你讲话的内容必须采用书面报告的形式在大会上照本宣读,从一开始你就可以信心十足地高声朗读,紧紧地抓住听众的注意力。为便于宣读,事先打印出正式文稿,使用自己熟悉的字体,放大字号,讲稿的每一页都要编号。这样做,便于当你宣读报告时能不时抬头看看听众的表情,用目光与他们沟通。当你抬头离开原稿讲解、目光再回到讲稿上时,能很快接上下面的段落。
  三、演讲者在宣读报告中,根据内容要恰当控制自己的声调、语气和语逮,宣读得有声有色,富有生气和激情,避免声调平平,催人欲睡。为了使你的讲话铿锵有力,声音抑扬顿挫,你可以在准备报告时,在原稿中作些记号,哪些地方需要使用重音,需要提高嗓门,哪些地方应加重语气;哪些地方是难点,需要停顿下来加以解释,事先将标识和注释标在讲稿上.以提醒自己。
  四、演讲者在宣读报告的开头和结尾时,尽量做到口语化。报告开始前,你站在台上面向观众,首先向大家问候,用亲切友好的目光扫视全场听众,再讲几句自然流畅、发自内心的开场白,这样一下子就会拉近你和听众的距离,吸引听众的注意力。结尾时,感谢大家专心倾听你的报告。并表示,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听众给予批评指出。态度要谦虚,语调要客气,如有需要,还可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欢迎听众与自己常联系多交流。这样,群众就会感到你亲切,平易近人,就会对你的报告和你本人都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不要背讲稿。为什么一个人在饭桌上能有声有色地讲故事,而朗读文章时却结结巴巴呢?理由很简单,就是口语和书面语言的规则是不同的,表达方式一般也是不同的。背诵讲稿只能是一种朗读而已。马克•吐温说:“写出来的文字,不适合说出来,因为文章是呆板的,它们生硬,没有弹性。”面对听众,逐字背诵讲稿,讲出来的话是机械的,不是出自内心的,决不会有感情。背诵演讲稿可能是最糟糕的演讲方式。有时某些内容可能被你遗漏。一旦遗漏你将手足无措。
  综上就是演讲者在做报告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你应当学会这些方式方法,认真去实践,你的演讲就会逐渐趋于完美,成为优秀的演讲者。


练口才的方法

言语是我们的思想及情感的表达,是心底的声音,没有言语作为工具,我们的思想及情感就表现不出来。

言语是思想的衣裳,它能完全表现一个人。一个粗浊或优美的品格,在措辞中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一个人虽然不一定能完全说出自己,但却多数能鉴别及透露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在有意无意间,在别人的眼前,他往往以每一句话描绘自己的轮廓与画像。

  说话轻浮则行动亦草率。所以谈吐是行动之羽翼,对于一切谈吐,人们最喜欢那种出自真诚而且经过选择的言语。

  言语是一种严肃的东西,有口才的人决不滥用它,同时也劝你不要强求别人听你的活。如果别人不愿意听,最好还是住口不说。

  说话天才,不是天生的、是从现实中锻炼出来的,是一分天才,九十九分努力的结果。

  人们若既没有擅长于辞令的才智,也没有缄口不言的判断力,那是一件可悲的事。没有思想的人只是空谈,因思想是无声的。 自以为永远说得不够的人,常流于多言而必定是多言多失。长舌头与头脑简单往往结成亲家。最要紧的是说得少又说得好,那便可被称为懂得说话的艺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各人的生活经验、思想情感千差万异,如果我们不能善于跟各式各样的人交谈和讨论,则必然陷于孤陋寡闻,自以为是了。孤陋寡闻而又自以为是的人,正是一个到处都不受欢迎的人。而且,只要每个人想一想:自己的各种看法、意见、兴趣和主张,是不是从娘胎带出来的呢?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是不是从来没有错过的呢?答案一定为:不是。正相反,它们是慢慢地经过长期培养而成形的,它们是会常常改变的。今日之我未必就同昨日之我

  人与人之间,若能和平相处,只有通过语言一途。善于言谈的人,能把生活弄得随时随地都很快乐。他们在业余的时间里,可以和他们的朋友,或是他们的亲人,快快活活地过一个晚上,使大家得到更多的乐趣。而且,善于谈话的人到处都受人欢迎,他能使许多不相识的人携起手来;能使许多彼此不发生兴趣的人互相了解,互相感到需要;能够排难解纷,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误会;能安慰愁苦烦闷的人,激励悲观厌世的人,清除别人的疑虑和迷惑;能够使别人更聪明,更美好,更快乐,更有作为。

我们平常似乎很少人知道谈话在生活中有这么宝贵的价值,常常安排自己办公啦,看电影啦,可是很少安排去找一些什么人,好好地谈几个小时的话。我们去找朋友的时候,不是为了要办一些琐碎的事情,就是为了应付应酬,联络联络,见了面除了随便找些话来乱谈一阵,并没有好好的思考应谈些什么。在宴客或安排什么晚会时,我们花很多钱和时间在饭菜和游艺节目上。我们给客人预备了好酒、名菜,安排了一些文艺节目。可是关于怎样谈话,却一点也没有想到。我们没有想到在一起谈些什么好,我们很少替客人们互相介绍,使他们在一起谈些共同有兴趣的事情。我们也没有想到,在必要的时候,我们自己带头谈起一个所有客人都会有兴趣的话题,以至于使那些没有熟人的客人感觉到闷气、难堪,只呆呆地无聊地一声不响地坐在那里。在拜访人的时候,我们穿得很整齐,可是对于见了人之后,应该讲些什么,却模糊得很。有许多人不但没有随时准备和别人谈话,事实上简直有点怕谈话,甚至于觉得谈话是很讨厌很麻烦的一件事。我们害怕遇见陌生的人,见了比我们地位高一点的人,我们不但害怕,而且还有点害羞,如果遇到不得不参加的会议时,我们坐在那里, 除了举手表决以外,什么事也不会做,我们不能站起支持、补充自己同意的意见,也不能反驳、批评我们反对的意见。

为什么我们变成这样的人呢?可能是因为我们从小缺乏集体生活,对人太不了解。也可能是某几次谈话失败了,为了避免谈话的再失败,于是索性就不肯再开口了。也可能是误解了多作事,少说话的真意,把不说话当作一种美德。也可能是受了祸从口出这成语的影响,觉得不说话是一种保护自己的安全之道。

祸从口出这句话,在以前相当流行。类似这样的道德教条还多得很,什么君子缄口啦,慎言啦,多言必失啦,等等。总之,都是叫人最好不要出声,不要说话,不要发表意见。其实这些教条都是有它的社会背景的,在过去的中国,政治不良,君主专制,平民没有言论自由,谁要是言语不慎,批评了当局,或是得罪了权贵,常常就会招致杀身灭族之祸。这样相习相沿,人们便以不说话当作一种美德,当作一种安全之道。可是一种合理的社会,不说话,不但不是一种美德,而且也并非安全之道。

为什么呢?在合理的社会,人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和义务,对于一切社会的事情,是利是弊,应兴应革,都应该提出批评,提出建议,谁要是一声不响,坐视不言,那就是一方面放弃了公民的权利,一方面也是没有尽公民的义务。在某一个时候,说话的人,往往是并不做事情的人,许多不做事情的人在那里哇啦哇啦,空口说白话,高谈阔论,于事无补。所以多说话,还不如多做事。可是到了现在,说话的人,就是做事的人。要做事,就不得不说话,说话也是为了把事情做得更快更好。说话和做事结合起来,那么就没有什么说多说少的问题。在某些场合,说话就是做事,做事就是说话。例如学校的教师,政策政令的说明者,公共卫生的宣传员,展览会的讲解员等,都是用说话的才能服务于社会,推动社会各方面事业的进步与发展的。至于一般办事的人,一面做事一面也要说话。交流经验的时候要说话,交换意见时要说话,有所报告,有所询问,有所批评时,都不免要说话。没有这些种类的说话,或是应该说而不说;应该多说,而懒得说,都会妨碍事情的进行与发展的。所以,我们要从心底扫清一切过去,就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另外,同学们也不要仅仅拘泥于一种方法,抱住一种方法不放。你不妨找几种适合自己的方法,见缝插针,相信这种综合训练收效更大。

演讲者在公众面前保持良好形象的技巧

研究表明,当人们发表讲话时,就重要性而言,讲话内容只占7%,演讲的声音、引语的应用、讲话的速度和节奏以及视听材料的运用等占38%,其他如演讲者的眼神、手势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占55%
  下面介绍几点演讲者在公众面前保持良好形象的比较有效的技巧。
  一是要站立讲话。演讲用站立的姿势比较好,因为:这样,演讲者是会场的中心,可使听众集中注意力,沉浸在演讲所营造的一种气氛中;面对听众,演讲者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有助于听众聚精会神地听演讲,可使台下听众感受到演讲人执著、热情的目光。此外,站着讲话,可以使演讲者在精神紧张的情况下呼吸自由,也可以使演讲者的音调得到更好的控制和传播;站立演讲比坐着讲话更有渲染力,更显诚意。
  二是仪表着装要因时代和人们的社会地位而异。演讲者穿着得体,就会很快得到听众的认同。另外,演讲者的服饰应比听众高一个等级,而且要注意场合。 如出席政界、商务等正式场合的会议,演讲者必须穿正装;参加一般休闲娱乐型活动,则宜穿有品味而又有轻松感的服装为宜。
  三是要用目光语言与听众进行交流。目光不仅可以表达诚意,有时还可以用来表达一定的信息。同时,与听众眼神接触,可以帮助演讲者更好地控制怯场和紧张的情绪,使演讲者更好地发挥演讲才干,使听众全神贯注地聆听演讲。
  四是与听众接触。演讲前,演讲者先要对听众的到来表示感谢,而后,做一番自我介绍,来讲什么,以及对这次演讲的期望。不要把自己当成高于听众的神灵。听众对演讲者越认同,越是感到报告与他们密切相关,就越会专心倾听,记住演讲内容。
   五是面部表情。演讲者的面部表情对听众理解演讲内容大有裨益。如果演讲者演讲时轻松而面带友好、真诚的微笑,听众就会有一种好感,确认演讲者的诚信,愿意专心听下去,甚至会对听众有一种医疗效果;如果演讲时板着冷冰冰的面孔,就会令听众反感、紧张、压抑、不舒服,甚至会引起他们叽叽喳喳。
  另外,演讲者演讲时,应当以坚定、有力、清晰的语气,满怀信心地讲话;要使用正确的语调。例如,我平安抵达,非常高兴非常高兴的语气应当加重,使别人从你的语气中感受你的兴奋、愉快之情;注意把握适度的语言变化节奏和音量的大小。演讲开始阶段根据其内容决定语速和音量,可用低音慢语,也可以快速高声,逐步过渡平和,形成语言音量抑扬顿挫、自然流畅,使每句话、每个音阶都清晰准确发音到位。一般讲话速度每分钟140-160个字,讲得太慢听众会昏昏欲睡,讲得太快听众跟不上节奏,就会烦躁。演讲者的用词应简练、通俗易懂。好的演讲者应善于轻松自如地运用简单易懂的比喻,深入浅出地阐释一个复杂深奥的道理;对阐释的观点要坚定不移,满怀信心,劲头十足。


赞美别人的技巧

赞美别人,仿佛用一支火把照亮别人的生活,也照亮自己的心田,有助于发扬被赞美者的美德和推动彼此友谊健康的发展,还可以消除人际间的龃龉和怨恨。赞美是一件好事,但绝不是一件易事。赞美别人时如不审时度势,不掌握一定的赞美技巧,即使你是真诚的,也会变好事为坏事。所以,开口前我们一定要掌握以下技巧。

因人而异

人的素质有高低之分,年龄有长幼之别,因人而异,突出个性,有特点的赞美比一般化的赞美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老年人总希望别人不忘记他想当年的业绩与雄风,同其交谈时,可多称赞他引为自豪的过去;对年轻人,不妨语气稍为夸张地赞扬他的创造才能和开拓精神,并举出几点实例证明他的确能够前程似锦;对于经商的人,可称赞他头脑灵活,生财有道;对于有地位的干部,可称赞他为国为民、廉洁清正;对于知识分子,可称赞他知识渊博、宁静淡泊……当然这一切要依据事实,切不可虚夸。

  情真意切
  虽然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但并非任何赞美都能使对方高兴。能引起对方好感的只能是那些基于事实、发自内心的赞美。相反,你若无根无据、虚情假意地赞美别人,他不仅会感到莫名其妙,更会觉得你油嘴滑舌、诡诈虚伪。例如,当你见到一位其貌不扬的小姐,却偏要对她说:你真是美极了。对方立刻就会认定你所说的是虚伪之至的违心之言。但如果你着眼于她的服饰、谈吐、举止,发现她这些方面的出众之处并真诚地赞美,她一定会高兴地接受。 真诚的赞美不但会使被赞美者产生心理上的愉悦,还可以使你经常发现别人的优点,从而使自己对人生持有乐观、欣赏的态度。

  详实具体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非常显著成绩的时侯并不多见。因此,交往中应从具体的事件入手,善于发现别人哪怕是最微小的长处,并不失时机地予以赞美。赞美用语愈详实具体,说明你对对方愈了解,对他的长处和成绩愈看重。让对方感到你的真挚、亲切和可信,你们之间的人际距离就会越来越近。如果你只是含糊其辞地赞美对方,说一些你工作得非常出色或者你是一位卓越的领导等空泛飘浮的话语,可能引起对方的猜度,甚至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和信任危机。

  合乎时宜
  赞美的效果在于相机行事、适可而止,真正做到美酒饮到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 当别人计划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时,开头的赞扬能激励他下决心做出成绩,中间的赞扬有益于对方再接再厉,结尾的赞扬则可以肯定成绩,指出进一步的努力方向,从而达到赞扬一个,激励一批的效果。
  雪中送炭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最需要赞美的不是那些早已功成名就的人,而是那些因被埋没而产生自卑感或身处逆境的人。他们平时很难听一声赞美的话语,一旦被人当众真诚地赞美,便有可能振作精神,大展宏图。因此,最有实效的赞美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此外,赞美并不一定总用一些固定的词语,见人便说……”。有时,投以赞许的目光、做一个夸奖的手势、送一个友好的微笑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妙语改变人生

只要不是哑巴,谁不会说话?其实,说话中大有学问。有时,想说而不能说,想说而不该说;而有时,想说而不会说,想说而不敢说。古希腊寓言中说道,舌头这东西的确是个怪物,它能用最美好的词语来赞誉你,也可以用最恶毒的言词来诅咒你,它能把蚂蚁说成大象,也能把小丑说成国王。

  善于说话的人,可以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也能把道理说清楚、动听,使别人乐意接受。有些人口若悬河、出口成章,描绘多少金玉良言、绝词妙句、豪言壮语、警世箴言,真是善言健谈。又有些人信口雌黄、搬弄是非,制造多少废话、蠢话。是的,说话轻浮,行动也草率,长舌头和头脑简单是亲家,一句话可以把人说得笑,一句话也可以把人说得跳。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人言可畏,有时舌头底下可以压死人。言语还是思想的衣裳,在粗俗和优美的措辞中,展现不同的品格,在不知不觉,有意无意间为别人描绘自己的轮廓和画像。

  在说话的背后,体现了一个人全部的品格、修养、才学和城府。在今天这样的信息时代、文明社会,探讨学问、接洽事务、交换信息、传授技艺,还有交际应酬、传递情感和娱乐消遣都离不开口才。另外,一个人是否有力量,这种力量能否表现出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说话的能力。

  我们还知道口才不是先天造就的,完全可以通过自我训练来提高。因此,说,还是不说?说什么?怎么说?和谁说?是一种文化,是一门艺术,掌握这门艺术,就能驾驭奇妙的舌头,妙语会改变你的人生。

  你可以重新设计自己的谈吐形象和语言习惯。

  首先可以试着清除语音障碍,调整自己的音色。有的尖锐刺耳,有的沙哑低沉,尽管一个人声音的基调改变不了,但每个人还是可以发出一些不同的声音,其中,也必有一种音色是最亮丽而具有魅力的。

  在不同场合,要注意运用有效果的发音,坚毅急进的声音,给人一种奋发感;柔和清脆的声音使人愉快;低缓忧郁的声音让人悲哀;而粗俗急躁的声音使人发怒。

  有的人说话嘴唇太懒惰,不愿张大,字句都被粘在一块,吞吞吐吐出不来。纠正的方法,只要把似乎堵在嘴上的毛巾拿出来。

  说话还要保持恰当的速度,太快,使人喘不过气来,听不清,白费口舌;太慢,听了不耐烦。在说话中,声调要注意有高有低,乐曲中有快慢和强弱符号,要使你的话如同音乐一样动听,就要注意快慢高低。

  说话带口头禅,会扰乱节奏,显得杂乱无章。平时说话声音不能太响,在公共场合特别要注意文明,大声喧哗,只能使别人捂住耳朵。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最忌讳那种傲慢的腔调,趾高气扬的神情,刻板僵硬的语气。而谦逊的态度、委婉动听的语调,能给人一种心悦诚服的力量。在奥斯卡领奖台上,著名影星英格丽·褒曼在连获两届最佳女主角奖后,又一次获得最佳女配角奖,但她对和她角逐此奖的弗伦汀娜推崇备至。原谅我,弗伦汀娜,我事先并没有打算获奖。谦逊的一句话就消除了对方的心理隔阂。

  在人际相处中,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不要把最没有价值的字当成说话中最大的字,把频率最高的我想我认为要改成你看呢。少叙述自己的经历故事,除了真正贴切简短以外,更不要逢人便滔滔不绝地吐苦水,把周围人当成宣泄对象。开口诅咒,闭口发誓,漫天许愿,随便插嘴,也是粗鄙俗劣的表现。不讲别人不感兴趣的话题,要把所有人的谈锋都调动起来。

  另外,我们还应意识到:说过头的话、刻薄话、挖苦或讽刺话,伤害感情的话都会给别人的心灵留下创伤。剑伤肉体,语伤灵魂,逼急的兔子也会咬人。

  尽量避免舌头惹麻烦,不搬弄是非,不说人之短,不谈人隐私,树怕剥皮,人怕伤心,做人口下要留情。当遇事应当表露时,不要畏畏缩缩,鼓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要勇于把当时的情况讲明,否则会人为地引起麻烦,产生误会,事后难以说清。

  夸张的词有一种引人注意的效果,但用得太滥,反而使人不相信。你不可能每次说的都是最重要的消息,不可能每次讲最动人的故事,随时、随地经常出现这个字,别人会认为你是个喜欢夸大的人。

  有些人经常要被自卑心理挡住,嘴唇张不开,不敢说怎么办? 实际上说话和写文章一样,关键是第一句,你只要勇敢地冲出第一句话,紧接着第二、第三、第四句就会跟着吐出来,别人决不会在意你说得怎样。

  多说话不一定是好事,言语是铁,沉默是金,有时沉默、闭口不言比多说好,在一个不良的环境中,多说多惹麻烦。有些事不需要自己表态,情况还不了解,就应当警告自己闭上嘴巴。难怪有位哲人说:在人生中有两种训练是不可少的,一是说话训练,二是沉默,该沉默时还要叽叽喳喳,做人只学会了一半。


不伤和气的争辩妙招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相异于自己的人。大至思想观念、为人处事之道,小至对某人、某事的看法。这些程度不同的差异都会外化成人与人之间的争执与论辩。留心我们周围,争辩几乎无所不在:一场电影、一部小说、一个特殊事件、某个社会问题都能引起争辩;甚至连某人的发式与妆饰也能引起争辩。从某种意义上看,不同见解的争辩过程正是寻求真理的过程。辩论,就是为了探求真理,坚持真理,维护真理而相互劝说。然而由于论争的一方都想推翻对方的看法,树立自己的观点。因此,辩论和寻常说话不同,它是带有敌意的语言行为,因而有所谓唇枪舌剑之说。于是,大凡争论留给我们的印象都是不愉快的,最容易使我们良好的交际愿望落空。如果你能够在论辩之前多投入一些思考,在论辩结尾搞好善后工作,就能使你在辩论这种特殊交际场合,既做到个人心情舒畅,探求了真理,又不伤人际和气。
  一、 为争辩定下一个积极的格调

  (一)避免无益的争辩
  当你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意见与人相左时,当你的言行遭人非议时,你的本能大概就是奋起辩驳。许多毫无意义的事情往往就在这时发生了。为了避免无益的辩论,此时,你需对如下问题进行冷静思考:
  1.如果你能最终获得争辩的胜利,它有什么意义。如果没有什么积极意义,大可不必动用你的唇枪舌剑,一笑置之最妙。同样,你向别人提出挑战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有价值的,通过争论使自己和他人都能受到启发和教育的问题,不必在那无关宏旨的细节琐事上做文章。
  2.你的辩论一番的欲望更多的是基于理智还是感情原因——诸如虚荣心、表现欲望或面子上下不来。如果是感情原因,大可就此打住。同样,我们向人提出问题,如果参杂着感情的因素,就同辩论的实质——探求真理背道而驰了。所以最好别去做这种不积极的提示而把他人引入无谓争辩的歧途。
  3.对方是充满敌意的吗,他对你有深刻成见吗。如果是,那么在这种非理性的氛围中最好不要再火上浇油。同样,如果你是处于这样一种心境,绝对不要向对方提出论题辩论,因为此时你提不出理性的论点,在辩论伊始,就注定了你失败的命运。
  (二)使争辩成为一种愉快的、和平的思想交换
  辩论是为了明是非,求真理。只要我们的辩论出自公心,就能采取积极的态度,使用积极、文明、恰当的论辩语言去参加辩论。
  1.树立正确的辩论价值观,即为追求真、善、美而去积极地争辩。做到观点正确,旗帜鲜明。
  2.树立正确的辩论道德观。把辩论置于科学基础之上。以理服人,让事实说话。辩论者要有高深的涵养;不搞诡辩,不揭隐私;不搞人身攻击;不把观点的敌对引申为人际的敌对;不靠嗓门压人,有理不在声高,如果你能用有节制的音调语气道出你的理,其效果不亚于如雷贯耳。
  3.用真情、善意、美感与人辩论,就能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理与情恰恰是列车通往积极争辩的双轨,缺一不可。在争辩中,是争的目的和取胜的保证。然而人又是感情动物,如果你在论辩中既能做到以理制理,又能以情明理,你的辩论将会成为一种愉快的思想交流。你们彼此会以这样的话语来结束论辩: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您让我心服口服。真正是既争出了公理,又增进了人际和谐,达到了积极论辩的目的。
  二、掌握解剑息仇的妙方
  经过一阵唇舌剑,胜负已成定局。做好辩论的善后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生活中,观点的对立极易产生人际间的隔阂。因此,学习辩论语言既要学会辩论技巧,更要懂得如何解剑息仇,这是在辩论这种特殊交际场合下,社交者做到言谈有的最高境界。下面就是使你达到这最高境界的三个途径:
  1.如果你失败了,而且败得其所,必须要有敢向真理低头的襟怀。向真理低头并不等于向论辩者本人低头。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你所服从的是对方所道出的真理,只能说你同他一样,对真理有了同等水平的认识。在人格上你们永远是平等的。所以,当你败下阵来的时候,应该以坦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在这场争辩中所受的教益,以此道出你人格的伟大。在心理上足以弥补因辩论失败所造成的遗憾。
  2.如果你在辩论中已经眼见对方哑口无言,败势已定,便应拿出不杀降者的气魄来。一是主动打住话题,结束对立场面;二是巧妙地对为对方搭个台阶,让他在不失面子的前提下得以平安下台,胜负自是彼此心照不宣,何不抓住重归于和平的机会呢?
  3.如果你因辩论的需要而已经把对方打得一败涂地,切不可为了一点点虚荣把旗帜挂在脸上。人在得意时,克制更是一种美德。争论结束后,给对方端一杯茶,笑言一句:瞧我们像孩子一样,这么认真!或轻松自如地转一个话题。请记住:争论是一回事,人际交情又是一回事。人性都有很软弱的一面,易被击垮也易被扶起,你只要说一两句得体的话语,便可恢复一个刚刚失去的心理平衡,让他重返愉快平静,那又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