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异型钢材:白领为何深陷“过劳” 01-要闻-解放日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29:12

普华永道25岁女员工早逝引起社会热议

白领为何深陷“过劳”

2011年4月22日   01:01-要闻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张骏/栾吟之/简工博/张静华

  本报记者 张骏 栾吟之 简工博 实习生 张静华

    普华永道25岁女员工潘洁早逝的消息,在白领圈中引发了激烈讨论。虽然普华永道发表声明称,不能直接断定潘洁的死因为 “过劳死”,但潘洁微博中“忙到天昏地暗”、“我要睡觉”等内容,还是让许多白领感同身受。

    潘洁之死也许只是个案,但“过劳”状态却在包括“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许多行业中普遍存在。为何人们心目中衣着光鲜、工作体面的白领,会陷入这种境地?

白领加班各有各的无奈

    昨晚18时华灯初上,上班族们纷纷走出办公楼踏上回家路,但闹市区一些甲级商务楼依然灯火通明。记者走进中心城区一幢商务楼里的外资软件公司,30多个格子间里,超过半数员工还聚精会神对着电脑。他们一边工作,一边查看夹在玻璃板下的外卖单,熟门熟路打电话叫外卖。公司负责人、32岁的周先生说:“外卖要叫双份,晚餐加夜宵、外带一杯咖啡,今晚起码忙到11时。”据说,这些加班员工都属于同一个项目组,刚接到一个开发程序的新项目,越快完成,就可越早拿到奖金。

    另一家基金管理公司,也有不少员工正在加班,大多正在打国际长途电话联系业务。一名基金经理助理告诉记者,他们时常需要与境外工作伙伴联系,由于时差,只能留到晚上做。公司负责人说,最辛苦的不是他们,而是那些时常出差的销售人员:“公司共有5名销售,分别负责全国不同区域,一个月有15个工作日在各地奔波,加班时间难以估计。”

    说服自己加班的理由五花八门。“完成工作量就有几万元进账,那点加班费不用计较啦。”一名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民企白领说。“加班时间长说明工作能力不强,不希望老板这样看待我。”一名默默加班却不向公司提出“加班申请”的外企白领说。“考核优胜奖远远超过加班费,但第一名的背后全靠拼体力,我也不知能维持多久。”基金管理公司销售常先生说。他在每季度考评中保持着第一名,但外省市出差期间常常应酬陪客户,每月加班超过36小时。

    对加班有牢骚,高薪白领往往不敢在公司表露,而是到网上论坛或微博发帖,或是向家人朋友倾诉。一名女性白领说,每次超过22时下班回家,父亲总会在夜宵线路站点等,为了保证安全,也为了安抚她的坏心情。

超时加班为何“明知故犯”

    我国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实行标准工时制度的用人单位,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应不超过8小时,加班不超过3小时;每月加班不超过36小时,每周至少保证劳动者有一个完整休息日。实行非标准工时制度的用人单位,需经过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严格按照批复执行。用人单位违反上述规定,即属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

    潘洁早逝后,微博上有人以 “你平均每天加班几个小时”为主题发起了网络投票。结果显示:13%的人平均每天加班1小时,16%的人每天加班2小时,11%的人平均每天加班3小时,35%的人平均每天加班3小时以上。

    为何法律明令禁止,仍有不少企业频繁出现超时加班?“公司有一套相对完善的调休制度,从理论上说未必能抓到把柄。”供职于某家知名外企战略发展部的沈先生说,不少公司会有一整套轮休调休制度,称为“综合工时制”,业务量大的时候几乎天天加班加点,业务量较小的“淡季”则有相对充裕的休息时间,一算平均值就不算“严重超时加班”,很难在员工的加班记录中体现出来,“但这样的方式对健康不是好事”。

    此外,不少企业员工还必须无奈“自愿”加班。一些公司对工作采取“项目制”,虽未要求加班,但巨大的工作量却让员工“根本不知道下班时间”。 (下转第5版)

(上接第1版)还有些公司则采取“末位淘汰”等严苛的管理制度,不少员工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求业绩”。在外企上班的姚先生告诉记者:“我们的办公室里弥漫着一种氛围,经理不走,主管就不走;主管不走,员工就不走。”

    记者走访发现,除了 “被加班”,也确有不少白领自愿留下来加班。“行内竞争激烈,大家都来自名校,平时工作很卖力。而且觉得自己还年轻,多做点也没问题。”一些白领表示,现在年轻人生活压力普遍较大,能通过比别人更努力的工作获得更多报酬及升职机会,获得周围人更高的评价,也是不少白领加班的动力。

员工维权之路如何走通

    “过劳”背后,其实也反映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低端地位,制造业如此,服务业也一样。而国内立法尚不完善,工会等维权组织难介入,更让劳动者权益难以得到保护。

    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过劳死”本身难界定。一名企业主曾这样辩解:同样两名员工,工作性质相同,加班时间也一样,一人不幸去世了,怎么能断定他就是过劳死,不是因为身体疾病呢?有关专家也表示,我国目前界定“过劳死”存在法律空白。关于工伤和职业病的保护条例中,也没有涉及“过劳死”的内容。

    据介绍,在美国,“过劳死”已被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并拟定了相应诊断标准。日本从1994年开始对“过劳死”给予了法律干预。其中,将最后2至6个月里该员工每月加班时间是否超过80小时,作为判断“过劳死”的依据,并规定对“过劳死”受害者家庭要作出赔偿。

    “长时间加班,如果是员工主观意愿,可以劝诫他健康为重。如果是被动加班,那就比较难解决了。”市政协委员、尚伟律师事务所主任黄绮说,相对弱势的员工难以单方面与用人单位“叫板”。

    “发达国家工会组织对于企业和行业有巨大的影响力,相对能够保障员工的权益。”许多“四大”员工也希望能有一个工会组织为自己撑腰,也有人提出应该建一个“四大”联合工会,设立强制性的集体谈判机制,对劳动定额、加班时长、工资增长等劳动者权益问题进行定期谈判。

    虽然渴望,在“德勤”工作的小李却对建立工会抱悲观态度。“企业内即便组建了工会,经费主要来源于资方,最后还可能成资方代言人。”对此,黄绮表示,员工可组建行业工会、楼宇工会或借助上级工会的力量来维权,若外资用人单位未建立工会,也可考虑加入派遣单位的工会。

白领为何深陷“过劳” 01-要闻-解放日报 新张江 新未来 01-要闻-解放日报 城市经济发展新亮点 01-要闻-解放日报 探索特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01-要闻-解放日报 让外来务工者居安居廉居宜 01-要闻-解放日报 “上海纽约大学”能带来什么 01-要闻-解放日报 把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各级各类教育 01-要闻-解放日报 政府聘请“老娘舅”化解社会纠纷 01-要闻-解放日报 24个高端项目落户临港产业区 01-要闻-解放日报 制造业高端“补位” 临港园区成“主力” 01-要闻-解放日报 把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上海支柱 01-要闻-解放日报 改革创新提升城市文化内涵 01-要闻-解放日报 杨浦从“工业锈带”迈向创新城区 01-要闻-解放日报 社会组织“大卖场”服务到位 01-要闻-解放日报 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城市落沪 01-要闻-解放日报 沃顿来了,哥伦比亚与哈佛也要来 01-要闻-解放日报 上海自主创新能力要实现新飞跃 01-要闻-解放日报 世博科技应用:现在进行时 01-要闻-解放日报 让科技企业走出“敲章困境” 01-要闻-解放日报 上海三管齐下扶持数字出版业 02-要闻-解放日报 50兆!“智慧城市”宽带大提速 要闻-解放日报 奋发有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要闻-解放日报 劳动力年供需缺口约1300万 要闻-解放日报 另一种倒逼机制的阵痛 要闻-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