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玩蓝月哪里挂机好:心灵神医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1:37:41

心灵神医十(1)——第11章 日常生活的治疗(转载1)

                 作者:东杜法王

第十一章

 

日常生活的治疗

 

不要把禅修和生活区隔开来,而要把它们融合在一起。

 

不要把禅修和生活区隔开来,要把它们融合在一起。借着把空阔的觉察带进你所做的一切,平静、清晰和喜悦就有开花的机会。如果我们能够发展正确的习惯,一切都可以具有疗效。因此,我们必须持续尝试发展看、思、做的正确方法。

 

正念是转化我们日常生活的关键。放下忧虑和习惯性的憎恶,只需与你的活动之流合一。不管你是以智慧思考或以身体行动,都要培养放松和开放的心情。当你行住坐卧,都要全神贯注。当你看着桌子或图书时,聆听音乐或别人的话语时,全神贯注在看或听上。不管你正在做什么,都要融入其中。这可以为你带来开放和觉察,并放松我执。

 

以热情精神进行你的生活。日历上注明为假期的日子只有少数几天,但我们不必等到假期来临才感觉喜悦和快乐。即使在问题或挑战来临时,开放的态度将引导我们度过。

 

西藏佛经提供许多特殊的技巧,可以把日常活动转化为精神修持。一如其他时候,我们必须知道何种教法最适合我们的需要。

我在十几岁时认识一位伟大的上师尤科·札签瓦(YukhogChatralwa),他曾经开示如何借着观想圣人而统合生命中的一切,做为我们的力量来源:

 

端坐时,观想独尊仁慈的上师(力量的来源)

 

就在你的顶轮,

 

并且再三接受他和加持(光)。

 

这可以把你的心和上师的开悟心结合在一起。

 

当你在进行日常活动时,

 

把一切出现的形象都看成上师的形象。

 

把一切声音都当成他话语的旋律,

 

把你的一切善恶思想都看成他的智慧心。

 

这是转现象界为上师德行的教法。

 

饮食时观想上师就在你的喉咙,

 

供养他事物和饮水的甘露。

 

如此,食物和饮水将不会在你身上造成污染,

 

反而被转成神圣的庆祝。

 

睡眠时,观想他就在你心中。

 

他身体的光照亮全世界和一切众生。

 

把全世界和一切众生转化成光。

 

然后融入你自己。

 

这时转睡眠和梦为光明定的教法。

 

当你即将往生(死)时,

 

不要陷入太多的忧虑,

 

观想你自己的觉察与上师的菩提心结合为一。

心灵神医十(2)——睡眠(转载2)

                  作者:东杜法王

睡醒

 

睡醒可以是极具温馨和安详的时刻。睡觉时,身和心自然地居处在一起,早晨则是觉察的来临。不要跳入白天例行事务的混乱中,花些时间来经验身和心的统一。安住于放松和开放的感觉中。

 

做一、二个放松的深呼吸,放下可能在一夜之间所累积的紧张或染污。花几分钟融入你的身体和感觉。享受全身从头到脚心的自己温馨。以不带任何局限的方式,尽管去开放。感觉温馨的开放的感觉,与它融合为一。

这种心与身的取向,可以很单纯地成为当天其他时间的基础。当你早晨起床时,可以想:“我要正念分明地使用这种觉醒和能量,做为今天活动的基础。”然后,在一天当中,随时回想你波浪底下的宁静和能量。

 

即使你在醒来时感觉到某种情绪性的疼痛,觉察的来临就代表治疗的良机。如果你在一天开始时觉得焦虑,就温和地把自己融入活动之中,心情将会有所改变,或者你可以使用一种治疗练习来清除阻塞的能量。

 

当你醒来时,你可以想像你正从睡眠的无明中清醒,对安详、喜悦、光和觉醒的智慧打开你的心眼。你可以希望一切众生都如此。

 

一旦醒过来,就很难不想到我们一般的、立即的世俗忧虑、欲望和情绪。不过,如果我们回到空阔的感觉,不去执着这些情绪或随着我们的心在风中乱舞,就可以逐渐培养出醒来的当下就有这种态度的习惯。

 

各种佛教训练都鼓励这种态度。其中一个训练是想象早上你是从无明的睡眠中,被觉者的愉快声音或他们诸如手鼓之类的乐器声所唤醒。另一个是从你的力量来源接受加持。

 

接受加持

 

晚上睡觉之前,观想力量的来源就在你的心轮或上面,当你睡觉时,它会射出加持光。在你醒来时,感觉力量的来源早已出现在你的上方。或者观想它通过你的身体上升,然后端坐在你的顶轮上,当你的引导和保护者。享受这种现临的温馨的力量。与全宇宙分享你的感觉,把安详和喜悦随着你带入当天。

心灵神医十(3)——洗涤和清洗(转载3)

                    作者:东杜法王

洗涤和清洁

 

当你在洗脸、刷牙或洗澡时,想像一切疾病、烦恼和紧张的污垢全被清静水洗掉了,你的整个生命闪耀着治疗光。

 

当你觉得紧张时,可以把杂事当治疗使用,如同第四章所述佛者大师龙清巴的故事。当你在清扫房间、洗衣服或倒垃圾时,想象你的情绪、心理或身体污垢也正在被清洁或除掉,如同灰尘和垃圾一般。

 

呼吸

 

呼吸是维系生命的线,是每一个众生时时刻刻都依赖的亲密生命力。如果我们能够将呼吸转变为精神治疗的支持,我们的训练可渗透到生命的每一部分。

 

做几个缓慢的深呼吸,借以解除忧虑或负面情绪。当你觉得紧张或承受压力时,让你的呼吸完全放松。为任何正面的感觉而高兴,即使是最微小的心情改变或开放感。

希望一切众生都能经验安详的解脱痛苦。

 

一整天随时觉察呼吸,可以把我们带回自己的家。在做身体运动时,你可以配合身体动作自由地呼吸,并享受解脱感和呼吸能量,因而扩大心理和身体的利益。

 

饮食

 

在一大早,喝一杯热水是有益健康的。它可以洗净消化系统,扩张组织,促进血液和气的循环。享受美好而健康的食物,饮用适量的水分,是很重要的。吃饭绝对不是为了满足情绪的欲望,而是为了配合实际的身体需要。把你所吃的食物看成是维持和滋养生命的工具,以了了分明每一个味道来享受它。尝试觉察每一次喝的汤和每一口吃的饭,在意识上随着食物地体内移动,尽你所能越久越好。感觉食物和饮水不只是在满足你的饥渴,还产生身和心的健康。希望一切众生都有相同的享受。欣赏和感谢每一次啜饮和咀嚼的快乐。

 

许多佛教训练都把食物当成治疗的工具。譬如,想象发自力量来源的加持光把食物转化成治疗甘露。然后,把它当做给予你喜悦力量的加持物来享受。

 

或者当你享受食物,如此思维:“这些食物正在给予我力量,以增强我自己的生命和服务别人。”

 

或者把食物想成清静美妙的礼物,把它供养给力量的来源。观想力量的来源高兴地接受了供养,并对食物加持以回报你。然后,带着觉察食物的加持来享受食物。这种训练结合了恭敬和布施、正见。

 

或者,以正见观想你自己示现为圣人或甚至数百位圣人。把食物当做加持贡品、智慧的方便来享受,将带来安详和快乐的证悟。

心灵神医十(4)——行走 坐和站(转载4)

                  作者:东杜法王

行走

 

走路是最简单和最平常的人类动作,可以是纯粹的喜悦。不管是悠闲地散步或大步地迈向目的地,轻松和欣赏的态度可以将走路变成具有正念和治疗智慧的训练。

 

为身心之间天衣无缝的相互作用而高兴,然后走路、走路、走路

 

走路尽管自然,但把全部觉察带入其中或其他任何动作,都可以是修行。一开始也许很难觉察走路是一种连续之流,其中有许多个别的移动和层面各自发生。一开始,选择明显的层面,诸如每一步的移动,将专注集中在那上面。当正念发展起来时,对你周围环境的加持能量开放,诸如:大地、风、声音、气味和景色。为身心之间天衣无缝的相互作用而高兴,然后走路、走路、走路。

 

在许多走路练习之中,你也许可以观想力量的来源就在你右肩上方,想像行走带着你围绕力量来源的安详影像,这是对它礼敬的表示。

 

走进房子、建筑物或市镇时,你要以礼敬里面的一切众生,如此思维:“我正进入苦难众生的世界,以便帮助他们。”或“我正进入诸佛的净土。”离开任何地方时,你可以思维:“我正带领众生离开痛苦。”或“感谢有机会看见这些本是佛的众生。”

 

坐和站

 

坐是禅修的主要身体姿势,让心可以在干扰最少的情况下放松和发展。当你不禅修时,一个良好和舒服的姿势可以鼓舞日常的正念。你也可以觉察到你正稳稳坐着,因而产生踏实、稳定的心态。

 

当站着时,以优美、放松的姿势开放你的身体,仿佛你的顶轮有一根线正把你往上拉,正确地拉直你的脊椎。这有减轻疲劳的实际效益,也让你在跟别人沟通时可以比较开放。如果你在超级市场或公车站必须排队等候时,尝试开放你的姿势。不要感到无聊或不满,开放你的姿势,可以帮助你享受你在等待时当下所呈现的宝贵生命,并且对之开放。

心灵神医十(5)——工作(转载5)

                      作者:东杜法王

工作

 

努力工作只为了生存

 

工作占据我们醒着的大部分时间。人小到大,我们年复一年地用功读书。然后,我们忙于开拓生涯和营生。最后,我们退休,努力工作只为了生存,让身和心协调,排遣老年的无聊和孤单。在世俗生活追,除了工作和睡觉,就没有多少时间做其他的事了。

 

如果我们能够把工作当成治疗的工具,就可以转化我们的生活为情绪和精神的金矿。只要我们在工作所呈现的每一个情境里,培养出自身的安详中心,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不管做什么——办公室的工作、整理庭园、做木工、油漆或写作——我们都可以利用工作来表达我们安详的内在本性。尝试去发现你自然就会有兴趣的工作,但也要试着对你所做的工作发生兴趣。

 

由于开放,每一个情境都可以融入精神经验之中,就像雪花落入大海一般

当工作顺利时,正念地享受和庆祝它。当你感到无聊和沮丧时,也可以把宁静和正念带到这上面。把一切工作都看成是可喜的,或者至少要在工作上发现若干可爱之处。欣赏你接触到的人,对你正在解决的问题感到高兴和满足。尝试把工作上的挣扎看成是正面的挑战,把负面的经验看成是忍辱和放下的练习。如果我们觉得被某一个情境困住了,可以告诉自己:“没有其他的地方我该去,我就是喜欢这里。”以信心这么说,可以打开我们的开阔性。

 

慈悲之类的态度,或观想光之类的修行方法,都不是空洞的理论。我们可以把它们带进工作之中。特别是早晨醒来时,或接受加持时所经验到的开放态度,都可以做为支撑我们整日工作的基础。由于开放,每一个情境都可以融入精神经验之中,就像雪花落入大海一般。

心灵神医十(6)——看,说话,睡觉(转载6)

                 作者:东杜法王

 

以温馨和微笑的眼睛,让慈悲照耀出来

 

除了消极地浏览我们四周的形状和颜色,还有更多的东西可以看。我们的眼睛是窗户,透过眼睛,我们把我们的心理能量投射出去。只要看一眼,我们的眼睛就可以传播仁慈和喜悦。带着负面态度的人却利用他们的眼睛,把悲伤和痛苦传递给别人。

 

以温馨和微笑的眼睛,让慈悲照耀出来。如此,看的行为就变成祈祷、禅修和治疗的方法。如果能够仁慈和关怀的眼睛看别人,我们就不需要其他的祈祷或心理练习。如果我们能够以宁静和清明观看外在世界,我们的内在生命就会反映这种正面的能量,有如镜子一般。

说话

 

如同我们看别人的方式一般,我们的话语和声调,可以对我们自己的周围人们的心产生深刻影响。因此,仁慈、关怀的话就变成祈祷。我们每天说话的声调可以是抚慰的、温和的,必要时更可以是坦率的。如果我们觉得舌头打结,无法和别人沟通时,可以请求力量的来源给予我们力量,同时想像我们的话语已经被净化了。让你讲话的声音信心十足地响亮出来,仿佛它是当下出自力量的来源。

 

睡觉

 

在最高级的佛教训练里,睡觉时心融入光明的状态中,醒来时就以超越的觉察智慧呈现,不再对自我执着。把禅修延长到睡眠中需要很多的精神经验,但只要有持续而真诚的训练,就可以办得到。

 

即使我们无法把睡觉转成禅修的清明觉察,某些简单的佛教修习也可以在我们睡觉时带来舒服,这本身就是治疗。以非常安详的方式观想光。或者以温和的恭敬心,观想力量的来源就在你身体的中心或上面,以光照耀着你的身体,再往外照到全世界和全宇宙。

 

如果你想把你的训练延伸到醒着时的意识之外,就要发强大的意愿,将禅修的清明觉察带进睡眠之中,即使当你的心开始放松、即将进入睡眠的状态,也要停留在那里观想之中。最后,如果我们持续修习的话,这种开悟的觉察就可以在睡眠中当下生起。

如果你在睡眠中醒来,就以开放的感觉重复禅修。如果你的失眠症,将自己感觉成一个光体,也会是很好的修习。或者把温和的觉察带到你的脚或下丹田,感觉光就在那些儿,如此可以将你的散乱心安定下来。呼吸的放松觉察也是非常宁静的,可以安全地把你带入睡眠。

心灵神医十(7)——梦是觉醒的办法(转载7)

                     作者:东杜法王

梦是觉醒的方法

 

另一个佛教的训练是有关在睡觉和醒着时观想梦。我们一般都把晚上的梦视为幻影,但更大的智慧是欣赏醒着时的存在就像梦一般,终究是幻影。观想这个真理是软化日常执着和欲望的方法。

 

因此,我们要把梦看成梦,即使是醒着时的一切现象也要看成是梦

 

思维梦以及生命如梦,可以打开心在睡眠中的通路。睡觉时,再三思惟:“我了解到我的梦是梦,也许地把梦当做真实的,因而对构执着或被梦吓到。”有些禅修者能够把敏锐的觉察带到睡眠中。做梦时,他们可以认出梦是幻影。因此能够快乐地在危险之上飞翔,或把魔鬼变成佛。

 

因此,我们要把梦看成梦,即使醒着时的一切现象也要看成梦!这种深刻了解可以纾解我们紧缚的贪欲和执着。

 

我们必须保持常识和平衡

 

生命也确实是变化无常、如梦幻泡影;伟大的国家和系统兴起而后衷落,人们生而后死,事物消长更迭

 

对佛教徒而言,这种修习所带来的平等心,是生死之间最重要转变状态的最佳准备。这也是减轻我们醒时的痛苦和训练。当然,我们必须保持常识和平衡。在西藏,我记得有一个误解佛法的人,他利用睡梦教法为借口,行为极端到屠杀牛群。健康的方式是对“实际”发展出游戏的智慧。因果业报律告诉我们;我们必须为自己的行动负责。同时,生命也确实是变化无常、如梦幻泡影;伟大的国家和系统兴起而后衰落,人们生而后死,事物消长更迭。

 

在醒着的存在里,我们可以对咄咄逼人的“实际”事物,抱持游戏的态度。想像它们在一百年后,甚至几个月或几天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子。伟大的胜利和悲剧,在今天似乎是坚固、真实的,但很快地它们就会变成有趣的神话、传说。所以,我们不需要对自己太认真。我们可以放松,并同时在生命的正道上前进

心灵神医十(8)——一个简单的修习(转载8)

                    作者:东杜法王

一个简单的修习

 

我们也许会觉得一醒来就被家庭、朋友和工作的责任所束缚,很难从事精神训练。如果真的是这个样子,在起床以及被匆忙的日常生活所干扰之前,最好有一个简单的修习。

 

诚如本章前面所提到的,在开放中醒来的修习,是一种特别有效的训练。心安住在宁静和温馨的感觉中。知道你可以把你的空阔感觉延伸到每一个情境。

 

以早晨的修习为始,可以增加治疗能量的影响力,就好像是以美丽的日出为开始的早晨。

三个需要专注的要点

 

掌握现在这个时刻,壑智而美好地活在当下,不要把你的焦点迷失在过去、未来或其他地方

 

最好的生活方式是什么?一个非常好的答案就是:重视当前的这一刻,此时此地,我们正在活着的那一点,对于它我们有直接而立即的控制权。因此,最重要的是,掌握现在这个时刻,壑智而美好地活

 

在当下,不要把你的焦点迷失在过去、未来或其他地方。

 

我们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生活以及我们负有责任的人们身上

 

第二,我们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生活以及我们负有责任的人们身上。务实地对待周遭当前的众生,如此就不会落入模糊不辨的行礼如仪和梦中世界。从现在开始,为每天都在你身边的人们,包括家人、朋友、邻居和你自己,扮演他们的快乐来源。

 

我们必须奉献自己给一切终生的福祉和幸福,特别是与我们生活在一起的人。这是修行的精要。诚如托尔斯泰(Leo Tolstory)的《三个问题》(The ThreeQuestions)这个故事的结尾里,那位隐士告诉国王的话:

 

记住:重要的时刻只有一个——现在。它是重要的,因为这是我们能够控制自己的唯一时间;最重要的人是与你在一起的他,因为没有人知道他是否会与其他人交往;最重要的使命是对他行善,因为那是人类这一世唯一的使命。 

 

心灵神医十(9)——第12章  止观禅修  (转载9)

                 作者:东杜法王

第三部

 

佛教禅修

 

通往开放之路

 

佛教徒相信终极的治疗

 

是要超越“我的”快乐,

 

体证超越执着于思想和情绪的真实智慧和解脱。

 

最后这四章所提到的一些禅修法门,

 

就在于如何开放我们而得到这种体悟。

 

这些修习可以导致最高的证悟,

 

也能提供“普通”的治疗和快乐。

第十二章

 

止观禅修

 

“止”是心的安定,“观”是觉察和一如。

 

因为佛教徒相信终极的治疗是要超越“我的”快乐,体证超越执着于思想和情绪的真实智慧和解脱

 

本书所介绍的治疗练习,目的是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快乐、更安详。这是完美无暇的目标,但可以是有所局限的,因为佛教徒相信终极的治疗是要超越“我的”快乐,体证超越执着于思想和情绪的真实智慧和解脱。本书最后面的四章,将简述能够开放我们而得到这种体悟的某些基本禅修方法。

 

描写禅修总是困难的,因为文字只能贴近个人的实际经验。而且,证悟也有许多阶段。任何禅修者,即使是经验老到、全心投入的禅修者,都很容易走上岔路,形成某种执着。这就是为什么就某一点来说,谨慎寻找指导老师是非常重要的事。

精神的智慧未必与教法的真意有必然关系

 

对某些有慧根的人而言,任何治疗练习或经验都能导至开悟。西藏,有些初学者只修“前行”(preliminary practices)就经验到最高的证悟,而其他修习最高级法门的人也声称,精神的智慧未必与教法的真意有必然关系。

 

最终目标是开放和无我——解脱由执着自我所产生的痛苦

 

佛教一切宗派所共通的止观修习,是大家常用并经过证明的方法,其最终目标是开放和无我——解脱由执着自我所产生的痛苦。

 

这些修习虽然可以导致更高的证悟,也能利益任何根器和具备任何修行功夫的人们。在最后这四章所提到的一切禅修法门,都能提供“普通”的治疗和快乐,就如同前面所描述的治疗练习在某些情况下也能导致证悟。

 

虽然我们在做止心的练习时,可以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几乎任何一种现象上,但这里的焦点是呼吸。我们的呼吸是一个简单的专注对象,没有颜色或形状。而且,呼吸与身心是如此密切地相关联,因此只要把我们的觉察带到呼吸上,自然就可以安住在正念中,并打开通往一如之路。

除了观呼吸之外,许多佛教宗派也依赖强有力的观想修习。但毫无疑问的,简单的观呼吸已经包含有觉悟的种子。我们强调的是呼吸的正念和觉察——止观之道。

 

止是心的安定,一如的方法,是进入开放性之前对泥水的滤清。观是觉察和一如,具开放性,超越概念,在“自我”和经验对象之间没有分离。

 

初学者也许要花好几个月甚至好几年的时间在“止”的训练上,才能自在地进行“观”的训练,但两者之间的界限可以是非常模糊的。因此,不必太担心定义。只需要姿势坐得端正,练习呼吸的觉察。

 

特别是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的心会像颠簸不平和混乱的地方,被最微细的声音、思想或冲动所干扰。看到心的移动、不安的性质,是迈向专注的第一步。只要把你的心带回呼吸上,渐渐地,心就会变得比较稳定。

心灵神医十(10)——止禅(转载10)

                 作者:东杜法王

止禅

 

专注在一个对象上,不踌躇、不动摇,就是止的训练。有一种描述这种状态的说法是:我们专注在一点上。意思是我们把觉察只集中在这个对象上,此处是指呼吸。再三地,温和却坚定地把你的觉察带到呼吸上。

许多初学者发现专注在某一个地方的呼吸会有帮助,譬如说鼻尖或嘴唇上方,在这些部位都可以感觉到呼吸。不过,只要你觉得放松,又能集中注意力,就不必用这种分式来寻找呼吸。

 

另一种有用的建议是数息。在的心中,当你呼气时就数“一”,吸气时就数“二”,如此数到“十”。不要中断数目,继续从一数到十,只有你觉得舒服就重复这个过程。

 

让腹部放松可以帮助你平静的呼吸。有些人会提高胸腔来呼吸,尤其是在紧张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自然地呼吸,只要在吸气时柔和地把腹部外移,呼吸就会变得充足而放松。

 

而专注于呼吸时,如果你觉得不自在——仿佛你的气息变得比较短或压缩——就多多专注在呼气。把气呼进无限的虚空,可以纾解专注的压力。一般而言,吸气比呼气短。过一会儿,你的呼吸时间会自然变得比较长,但不可以故意让呼吸变长。

 

正当我们觉得止的练习如此美好而心生欢喜时,也许突然之间就变得昏昏欲睡。昏沉是宁静状态的自然副产品。不要气馁。但记得要醒过来!这需要一点努力才能把我们陷入梦幻、散乱的心带回呼吸上。但不可以僵硬或猛烈地回到呼吸上。如此,我们就可以变得宁静而清明。

 

在禅修之中,各种微细而安详的经验都有可能出现。你也许觉得像羽毛一般轻盈。你全身也许会沐浴在快乐之中,感觉仿佛是清凉的和风在温柔地抚摸着你。有些人在他们的心中,看到星星、太阳、月亮、宝石、花环等等的美丽影像。如果有类似现象发生,要当做是专注有所进步的象征。你的禅修可以是非常愉快的,但不要尝试执着快乐。尝试捕捉、“冻结”或复制类似快乐的经验,可能会变成精神成长的障碍。

心灵神医十(11)——观禅   (转载11)

                 作者:东法王

观禅

 

如实地经验任何观想目标的真正性质,就是观的训练。透过观呼吸,我们可以如是地觉察呼吸的移动和精妙的性质。

 

在觉察中与呼吸合而为一。在心和呼吸的一如中,没有自我可以执着。这种对于呼吸真性质的简单体悟,可以帮助我们证悟一切现象皆无我的绝对性。

 

在止禅中我们跟随呼吸,因此必须练习专注在“呼吸”上。在观的练习中,我们安住在呼吸的觉察上,不去思考为什么呼吸是这个样子、它在何处,或任何其他诸如“感觉呼吸的安详”等概念。

 

观是对于一如了了分明的练习。譬如,我们也许会觉察到长呼吸、短呼吸的前中后或呼吸的宁静。我们的呼吸来了,走了,改变了,没有任何执着、攀缘。在觉察中,没有必要有一个“我”去思考或诠释。只是在一如的觉察中而已。

观禅有一个修法是从观呼吸开始,然后在某一点上放下专注或技巧。那时候的禅修目标是任何生起的现象,换言之,根本没有目可言。我们可以觉察呼吸,或只是安住在两个思想之间出现的空隙。

 

在这种观的开放性练习之中,让心中所生起的一切来了又去,不要执着。一切任何的思想、感觉、觉受、影像和经验都可能会生起。既不要推开,有不要追逐它们。我们也许会觉得有一个“我”闯进来看着禅修。不过,没有必要把它看成是闯入;就让它生起,而后消失。让一切如其所如,不管是正面的或负面的。都不要执着。两个思想之间的寂静,就是我们的开放性。思想生起来了,好得很,但不要执取。

 

在禅修中,我们也许经验到痛苦的波浪,但一旦我们允许痛苦来临,不去紧抓不放,它们就会便的平静。当我们开放的时候,不圆满并不是问题;只要还它本来面目,它就是好的。有了观的觉察,感觉就是既非愉快也非不愉快,只是开放地被觉察在而已,因此就得以超越了。

 

心既非永恒也非不永恒,只是纯粹的开放。一切现象既非有我也非无我,不是真是存在的,而是开放的、安详的、不可思议的

 

练习观禅可以让我们在一切现象生起和消失时,看到它们的无常性和无我性。此一体悟,可以把心理幻想和情绪构拟的面纱,从一切万物真实本性的面貌上揭去。根源于执着自我的贪欢嗔苦,将当下象水中影一般消解。

 

在禅修中,我们可以把身体看成既非清净也非不情境,而是非常广阔的。心既非永恒也非不永恒,只是纯粹的开放。一切现象既非有我也非无我,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开放的、安详的、不可思议的。

 

开放性的任何一瞥,都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所帮助。如果我们对开放性有某些了解和经验,加深并扩大在我们禅修和生活中的修习,将是聪明之举。

 

对于观禅的开放性的描述,也许会让证悟听起来仿佛遥不可及。这么想可以是好的。既然如此,我们就能够放下“经验”有所得的观念,这可以帮助我们开放地禅修。

心灵神医十(12)——第13章  恭敬心的治疗禅修  (转载12)

                    作者:东杜法王

第十三章

 

恭敬心的治疗禅修

 

佛像本身不会改变我们的生命,

 

而是我们的心因为恭敬而开放。

 

在佛性中,一切即一,不论是心灵、地球和星辰、时间和空间。在这种一如中,一切都是圆满的,即使是我们平常看起来不圆满的东西亦然。佛性存在于一切众生之中,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林林总总之中。终极而言,佛是超越影像、文字或概念等属于二元心的产物。

 

这就是佛教徒的信念。因此,当某些西方人士对佛教感到兴趣时,一听到恭敬心的修习就会觉得失望。他们会这么说:“向我们身外的高级权威祈祷,正是我们所要抛弃的。”从恭敬逃开,却又发现信仰和祈祷等候在下一个街角,这对他们来说是多可笑的情境!

是的,一点也没错,整个宇宙都是佛性,安详就存在于我们自身。因此,何需恭敬心呢?因为它是放下自我这个观念的方法。信仰帮助我们开放。那是对怀疑和恐惧的放下。开放和接受的态度,可以让我们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帮助。

 

在佛教中,恭敬心就是信赖佛陀为导师,信赖佛法是道路,信赖僧团是精神之旅的支持

 

某些佛教宗派强调躬拜,把这当做恭敬心的修习。这是降服自我的简单方法。它相信:执着和控制欲把我们带离了智慧。在成规的宗教之外,也是可以有信仰存在。譬如,“戒酒十二步”(Twelve Steps programof Alcoholics Anonymous)强调放弃那个想要控制一切的狭隘的小“我”,承认有需要向“更高的力量”求助,不管个人对这个力量看法为何。

 

在佛教中,恭敬心就是信赖佛陀为导师,信赖佛法是道路,信赖僧团是精神之旅的支持。

 

恭敬心就是在修行的道路上请求给予力量。精神的需求,不全然按照我们所希望、期待的方式或我们的时间表来实现。信仰的重点是开放性,这是收受加持和解除痛苦的方法。贝珠仁波切(Paltrul Rinpoche)引用莲花生上师的话:

 

如果你的心毫无疑虑,希望将可完成。

 

如果你完全信赖地恭敬,加持将进入你身中。

 

恭敬心就像太阳一样,可以熔化我们对于自我的执着,让我们的真性照耀世界。贝珠仁波切引用止贡巴仁波切(Drigung Kyobpa Rinpoche)的话:

 

有如雪山般的上师……,

 

如果没有太阳般的信仰光芒接触,

 

溪流般的加持将不会流动。

 

因此,你要在信仰的训练上用心。

 

如果没有信赖或恭敬心,即使佛陀本人站在我们面前,我们也几乎得不到任何助益,因为唯一关系到我们精神成长的心还未做好准备。西藏谚语说得好:

 

任何人只要你把他看成佛,

 

就可以从他身上得到佛的加持。

 

任何人只要你把他看成傻瓜,

 

就可以从他身上得到傻瓜的效果。

 

虽然佛性无所不在,但我们可以借助观想佛像来训练恭敬心。佛像本身不会改变我们的生命,而是我们的心因为恭敬而开放。这时方便法门的精义。佛像能够启发我们,但主要的因素不在于任何佛像。在修行道上帮助我们的是,是以正面的态度来看待,以恭敬心和信赖来感觉。

 

依赖任何神圣的物像或心中产生的影像,是加持我们自己的方法,让我们得到从内在的佛所生起的喜悦。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强调过任何人可以观想他自己所选择的力量来源,诸如太阳、月亮或某一个人的形象。但这里我将描述一个力量的来源——根本上师莲花生大师,他是第九世纪的西藏佛教创始人,象征一切开悟者——佛、神及圣贤。

 

有许多精神象征都是能够启发我们的力量来源。譬如,我们可以观想释迦牟尼佛帮助我们得到智慧;观想药师佛治疗我们的病;观想以女性佛实示现的度母解除一切恐惧和危险。我选择根本上师的原因有二:一是他有无限的慈悲,一千多年来他已经帮助过非常多祈请他的人;一是我来自他的传承。根本上师的庄严现临,是绝对佛性的金刚显现,具有平定一切骚乱的巨大宇宙力量和快乐。

 

我将详细说明可以如何观想根本上师的形象,做为这种禅修法门的基础。与圣像有关的图像学,每一个细节够都可以给予教法;这些记号、符号、颜色和姿势,不管是个别来看,或是把它们当做整体的一部分来看和感觉,够能呈现那些教法,并且引起我们的正面感觉。

 

细节可以帮助有经验的禅修者安住于新中影像的觉察中,因为觉察是完整而丰富的。但如果你缺乏经验和技巧,也不要担忧;不管你观想多少都无妨,只有你觉得舒服就可以。在下面所引导的禅修中,真正重要的是文字企图表达的感觉。借着这种感觉,在你心中唤起莲花生大士的影像,简单但真诚。只要你感觉到莲花生大士的温馨和现临,就已经相当具有治疗作用了。

 

也请记住:艺术上的诠释,诸如本书所介绍者,都只是方面而已。一张图画或一尊像,也许能启发你、教导你,或做为禅修的起点,但不要觉得被它限制住。在观想时,最重要的是你心中的影像,以及透过恭敬心而来的温馨和开放。

心灵神医十(13)——祈请莲花生大士  (转载13)

                    作者:东杜法王

 

祈请莲花生大士的庄严法相

 

就像从空无中盛开出花朵一般,莲花生大士的庄严现临也是来自想象。在美丽的光晕中,发光而年轻的莲花生大士,坐在清明、闪亮的月轮之上,而月轮又是在光明、温馨的日轮之上。月轮和日轮都安住的一株巨大的莲花上,芳香沁息,娇翠欲滴。莲花有上千片艳丽的花瓣。

 

日轮、月轮和莲花都是他出生的象征。他降生于“莲花佛部”(Lotus Buddha Family),是由智慧(日轮) 和慈悲(月轮)结合的“无垢生”。

 

根本上师(GuruRinpoche)的脸白里透红,永远年轻而睿智,超越改变和老化。他喜悦的微笑越痛苦。他清澈、圆睁睁、充满爱心的眼睛带来无边的快乐,治疗了我们的心,不管心如何移动和变化。也治疗了我们的身,扩及每一个细胞和原子。

 

他的袍子射出光辉。他的白色内袍和红色长袍象征菩萨的觉悟。他的蓝色外袍象征密法成就的圆满,他穿着比丘的袈裟。织锦斗蓬象征在宇宙真理中,一切宗教训练都是相同的。这件斗篷和他的帽、鞋也象征他的神秘力量。它们是沙荷罗王(King of Zahora)的礼物。这位国王原本企图烧死他,但根本上师却把火变成水,成为印度今日的雷瓦沙湖(Rewalsar Lake);国王大为叹服,就送了这礼物。

 

根本上师握持教法的象征。他右手中的金刚杵,象征不可摧毁的善巧和力量,代表男性的原则。他的左手握着颅碗,里面放着盛满不死甘露的宝瓶。颅碗象征空和乐的结合,代表女性的原则。报平和甘露象征长寿和佛性的永恒真理。

 

在佛教中,密宗上师常常都是在精神上与女性的佛母结合。女性的智慧在这里是用三叉戟代表,靠在根本上师的左臂肩窝上。三戟的三个尖端象征心的三个真性:开放、清明和慈悲力。装饰三戟的三个头,象征三种佛身;骷髅头代表全面的开放性,成人头是佛的清净相,青年头是凡夫心所见的不清净佛像。

 

其他的象征还有系在戟三上的头发,代表坟场的修行法门:观想身体的分解,以及证悟生死真理的解脱。

 

在他的无限智慧中,根本上师了知宇宙间的一切现象,当下具足而不离他的绝对、开放的本性。他的无量慈悲对全宇宙开放,泽及每一个众生,就好像母亲以爱沐浴她的独生子。

 

现在我们已经对这幅画有了若干了解,底下介绍由此延伸出来的恭敬心禅修。

 

祈请莲花生大士的力量和慈悲

 

观想你正坐在山颠之类的高处,凝视广袤、清朗的蓝天。享受这个景观几分钟,在开放性中休息。身在高处的想象,可把你的心提升到你的骚乱之上。开放的天空清楚不时雍塞你心中的影像、思想和情绪。

 

从这种开放性中,首先想象有着美丽花瓣的莲花座,然后是日轮,还有在日轮之上的月轮。最后,根本上师霞光万道地出现了。

 

感觉这位充满爱的觉者的无边安详的温馨,在这些感觉中舒服地休息一会儿。让恭敬熔化你的心。当你把你的觉察带到这幅图像时,要全神贯注,不只把当做你的心所创造出来的影像而已,而要把它视为真实而清静的治疗上师。

 

现在,想象整个地球充满各式各样的众生,他们有着恭敬的心、高兴的脸、愉快的眼。大家都在看着根本上师(一切治疗的来源)那充满爱心、美丽和有力的脸。想象你听到众生一齐念诵真言,声音整齐,旋律宏亮甜美。这个真言是根本上师祈请文,是治疗我们问题的工具,是心理和身体能量的愉快显现,是对于觉者现临的庆祝,是对于一如的清静音的观想。

心灵神医十(14)——在开放中禅修  (转载14)

                 作者:东杜法王

从你的内心深处,诵念根本上师真言,方式有二:

 

藏化的梵文

 

OM AH HUNG BEDZAR GURU PEMA SIDDHI HUNG

 

梵文

 

0M AH HUM VAJRA GURUPADMA SIDDHI HUM

 

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诸佛身语意的化身,莲花(生),祈请赐予一切加持。”

 

随着诵念和开放,从根本上师发射出各种颜色的加持光接触到你,带来温馨和身心的开放。这些光不但美丽、清静,而且是安详、温馨、快乐和开放的能量。让这种感觉透过每一个毛细孔和孔门渗透你全身转化成光和能量。

重复诵念这个真言许多次,让你自己完全融入声音之中。想象你的诵念已经打开一切众生的心,生起恭敬的喜悦;来自根本上师的光往四面方发射,驱除一切混乱、忧伤和痛苦。一切众生都在威力强大的诵念声中获得解脱。诵念声充满宇宙,一切都融入声、光和喜悦之中。     享受这种温馨和开放。让一切概念和感觉都融入恭敬的安详大海中,没有分别或界限,超越痛苦和兴奋、好和坏、此和彼、你和我,一切都是一如不二。

 

虽然这种禅修的高阶目的是精神证悟,但你也可以把莲花生大士观想成力量的来源,从图像发射出雷射光般的治疗能量,治疗一般众生的情绪或身体问题。或者想象治疗甘露从根本上师的宝瓶流向你,首先洗净你的一切心理、情绪和身体痛苦,然后以安详的和力量注满你整个身心。根本上师也可以是禅修时的力量来源,充当你的治疗师。

 

不管观想的什么,你可以在一次禅修中重复使用,只要感觉起来舒服就好。当你从事日常杂事时,时时刻刻都要把禅修的开放感觉带进你的生活。你甚至可以大声诵念真言,或者身处群众中时默念。

 

在开放中禅修

 

从高层次的佛教观点来看,现象来自空无,而后又消解入空无。因此,当我们在进行这个恭敬心的禅修时,首先要进入开放的状态中,让观想象明镜映照一般地生起。

 

在寂静中休息之后,同样在开放和一如之中结束。它就像是出生、活着、死亡的过程,是练习随缘放下的好方法。在禅修结束时,继续安住在心境的开放性中,还它本来面目,不要执着。

 

我们可以依据自己的心境,在开放性的空阔中休息越来越久。我们可以从观想开始,然后放下技巧,只是以开放的方式观想。这时候,禅修的经验是什么并不怎么重要。也许可以把经验、经验者和经验方式全都融入一如之中。

 

不要尝试替开放性造成形状,或把它看成是某一种东西,或想从它得到些什么。只是还它本色。这是发现你的中心的方法。如果你信赖你真实的中心,就不需要寻找别的中心。只要开放和觉察。

 

最终的治疗必然要超越对外力的依赖。最终的治疗在于获取我们自己的安详、开放的性质,让我们得以透过那种安详和开放接触到一切。

 

只要我们还可能会有痛苦,禅修就可以深化和强化我们。当我们体悟到开放的性质时,禅修就融入日常生活之中。

 

如果我们还是受制于二元概念,而且也依赖着外物,那么仰仗外界的治疗来源就是有帮助的,甚至是重要的。不过,重要的是了解:最终的治疗必然要超越对外力的依赖。总最终的治疗在于获取我们自己的安详、开放的性质,让我们得以透过那种安详和开放接触到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