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成本分析培训:玻璃社会:中国人的隐私危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3:59:29




你我都是透明人
隐私权作为现代人的基本权利,本应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可现实中,隐私早已沦为商家的牟利工具和大众的娱乐谈资,被一次次展览乃至损害。在这样的社会中,隐私变得廉价,信息安全变成奢谈。这其中,企业不尊重个人信息,起因在法律的缺失。丢失资料不受罚,蔑视隐私不违法,这种情况下,你我都只能是没有隐私的透明人。
廉价的隐私:一毛钱能买到你全部信息
任何企业只要交费,都可以在招聘网站查看求职者简历,身份证、住址都能看到...
八大隐私危机:衣食住行处处是陷阱
自从有了手机,垃圾短信就像苍蝇一样甩都甩不掉。中国人每周人均要收到12条...
是什么造成了中国式隐私危机?
自身防范意识差,企业保护信息不利,相关法律不健全,谁要为隐私危机负责?...
文化评议员:盗卖信息应负法律责任
评议员刘思敏认为,应该尽快将会员信息盗窃、贩卖等行为纳入法律监管之中...


7天连锁酒店数据库被黑,600万会员信息被泄露
“出售7天假日所有联网中心数据,附带会员注册个人信息、会员等级、开房信息、个人积分等全部数据。”这份叫卖信息来自于某微博,微博上称,7天连锁酒店1600万会员中有600万会员信息被泄露。只要给他1000元,就可以买到这些信息中,包含房客的全部注册信息。有网友感叹:什么时间,跟谁,在哪开过房,这下都要暴露了……

每人每周平均收12条垃圾短信
垃圾短信排行榜上,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欺诈类、房地产业推销、违法票证。74.54%的手机用户收到过欺诈类短信…

可以向求职网站买到一份简历
只要在工商注册的企业,付费后即可在招聘网站查阅求职者姓名、身份证号、电话、邮箱、个人经历等一切信息…

近九成人曾因信息泄露遭遇困扰
泄露个人信息前三位的是:电信机构、招聘网站和猎头公司、各类中介机构。98.9%的人赞成立法保护个人信息…[详细]
你是否感到信息被外泄,隐私有危机?
是的,我有隐私危机
当今社会,人人都被符号化、数据化,你的身份证号、银行密码、qq/msn账号、手机号等,就是你的全部。而这些号码,会被很多你并不认识的人使用。个人信息外泄成本太低,神马隐私都成浮云。
不,我没啥隐私危机
个人信息外泄的情况,一般都是防范措施不到位所致。轻易把重要信息暴露给不可信任的机构,密码设置过于简单,甚至个人行为不端,由此造成的隐私不保,也只能赖自己不小心了。

八大隐私危机,你最怕哪些?

银行账号被泄露
如果说其他隐私被暴露,顶多是别扭,那么银行账号不安全,损失的就是真金白银了。辛辛苦苦赚了点血汗钱,怕放在家里房被拆了钱被刮飞了,信任银行才存进来。结果一个没注意,存款丢了,谁能不害怕?

垃圾短信没完没了
自从有了手机,垃圾短信就像苍蝇一样甩都甩不掉。手机是现代人的名片,把手机号广泛散布给自己的社会关系,是难免的。而这就给手机号的外泄埋下了祸根。国人每周人均要收12条垃圾短信,见它比见亲人都多。

QQ、msn等聊天工具被盗号
当今789人群,尤其是都市白领,绝大多数社会资源和关系都在QQ/MSN那两溜好友列表中。那一个个打开的对话框,是每个人各种小心思小隐秘的汇聚处。QQ/MSN账号被盗,对我们来说,无异于丢了家门钥匙。

淘宝等网购诈骗
聊天工具被盗号,损失的是和好友间的联系和秘密;淘宝等网购被诈骗,则是隐私和金钱的双重损失。由于网购的私密性,其中包含的个人信息(如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会更多,如若被骗,则损失也会更大。

酒店注册信息被外泄
现在酒店为防范各种黄赌毒,都要房客出示一堆证件,身份证、留记号那是必留,要办张卡还得多写住址、邮箱什么的。这些举措我们都能理解,前提是你酒店要保护好这些信息。7天连锁酒店数据库被盗后,我真的怕了。

电脑资料被人偷走
陈冠希血淋淋的教训无须赘述,人人皆知。客观来讲,冠希哥的所作所为并没有伤害公众,各位女主角更是受害者:隐私被暴露,前途蒙阴影。整个事件应该指责的是那个把照片公之于众的人,他今天暴露冠希的隐私,明天就可能暴露你的。

网络太发达,瞒点啥太难
如今的互联网,真正可以做到无宣传死角,无隐私暗沉。一个贪官,可能因为日记被曝光而丢官(韩峰),可能因为抽了贵烟被人肉搜索(周久耕)。这些人被揪出来是罪有应得,但客观上也暴露了网络在隐私保护上的不设防。

求职尴尬,简历被转卖
在各种招聘会中赶场投简历的大学毕业生,经常遭遇“霸王条款”:招聘企业要求简历中详细填写个人家庭住址、亲属关系等信息。如果不填,简历就无法提交成功。而有些公司会当废品卖掉或当垃圾扔掉这些简历,这很容易泄露个人隐私。

中国式隐私危机,谁之过?

我们自己,中国人隐私意识淡漠
可以说,隐私泄露的事,多半是自己不小心造成的。咱自己把各种信息泄露给各种不靠谱的人,这些无心之过可能就会铸就不可挽回的损失。求人不如求己,保护自己的隐私,先要从改正自己的坏习惯,提高自己的警惕做起。

无良企业,用客户隐私牟利
消费者与企业之间,应该是一方花钱买服务,一方尽力做好服务的关系。保护客户隐私,就是做好服务很重要的一方面。但如今,我们每天不解个两三条垃圾短信,都觉得这天不充实。这全拜各种拿了咱们钱,还把咱资料卖出去的无良商家所赐。

媒体,对名人隐私过分窥探
中国人对隐私的漠视,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媒体的误导。电视里天天放着某明星被偷拍,某大腕被人肉,某人35了还装纯,某人早离婚了还在秀幸福。老百姓天天看着这些,觉得所谓隐私不过就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媒体把隐私的保护门槛降低了。

政府,法律对隐私保护不力
归根到底,法律缺失是最大隐患。我们没有明确法律规定,暴露别人隐私到什么程度,就要付法律责任;泄露别人信息到什么程度,就要进监狱。俗话说“无法无天”,没有法律约束,泄露别人隐私自然肆无忌惮。法治社会,该用法律说话。

建议尽快将会员信息盗窃、贩卖纳入法律监管!
刘思敏 旅游业专家
被垃圾信息骚扰已成为生活常态,尚未有酒店会员信息被盗的经历,不敢想像。好在国家已出台短信诈骗认定的标准,建议尽快将会员信息盗窃、贩卖纳入法律监管。[详细]
美国有一份“勿扰名单”,对其骚扰会被处罚。
鲍毓明 国际律师
美国有一份"do no call list",电话的主人可以在网上将号码输入勿扰列表,电话促销业者在打电话前有义务查询,如果打列表中的电话进行推销是要受处罚的。[详细]
信息被利用属于民不告官不管,告也未必赢。
丹枫碧云 知名摄影师
私人信息被利用是因其大量可预计的附加值,而被公开和使用到什么程度才算被许可,没有严格的法律条款,现实是民不告官不管,民告也未必赢得自己预期的结果。[详细]
大国小民,这是一个马太效应的中国式怪圈。
丹飞 独立策划人
大国小民,这是一个马太效应的中国式怪圈,适用于所有尊严、权利领域。没有几个国人会认为别人的私隐是应该保护的,但对自己的私隐被人侵犯又跳脚不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