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军txt全文下载:大器晚成新译、诗诠《道德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44:28

道经第一章       

 原文:

 道呵道,非常道;明呵明,非常明。无明,天地之始;有明,万物之母。故常无欲,才见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道啊道,你不是普通道路的道;明亮啊明亮,你不是普通的明亮。没有明亮才是产生天地的本源;获取明亮才是产生万物的本源。因此平时无论做任何事情——工作、学习、娱乐、吃饭、睡觉如果都能常常保持无欲、无求、无知、无识——不动心才能在入定的状态下看到道的诞生、衍化、回归的全过程;精明审慎、七情六欲的人观察万事万物,他只能看到事物兴起、发展、消亡的表面现象而看不到是道在起著作用。无明和有明都生于道但亮度却不一样,无明和有明都是肉眼不可见的,你说无明和有明都是肉眼看不见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探索宇宙万物奥妙的途径啊。

 诗诠:                      混沌初开

       

            鸿蒙之前一太素,无名无状原始初;

            不知何岁混沌成,万物之本光为母;

            去识忘我窥道衍,就事论事后天入;

            玄而不玄灭有故,无生有兮有生无。 道经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不善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迎,音声相合,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当众人都知道什么是美的时候,丑就会显露出来;当众人都知道什么是善的时候,恶就会与善结伴而行。

所以说有和无互相转化,无生有,有生无;难和易互相成就,难可以变成易,易也可以变成难;长和短相互对照才能体现,没有长就看不出短,没有短就看不出长;高处和低处反向相逆,高处可以变成低处,低处可以变成高处;只有宫、商、角、征、羽有序组合并与其单一的音相配合---也就是和弦与旋律相互配合音乐才动听;前和后互相跟从才能形影不离,没有前哪有后,没有后哪有前。

因此圣人用事来则应,事去不留态度来对待世间纷繁的事物,用自己的行动而不是言语来教化他人,就像天地滋养了万物并不横加干涉,生育了万物并不据为己有,施恩于万物并不求回报,为世间万物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不因此而居功自傲。正因为他什么都没有得到,所以才什么都不会失去。

诗诠:              阴阳互根

        一炁混沌分阴阳,二元对立方昭彰;

        善恶高下对比出,无臭何来众异香;

        圣人效法天和地,春生秋杀任徜徉;

        功高莫过无为道,不恃居功乃久长。

道经第三章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

    不选拔德才兼备的人当官百姓就不会争权夺势;不把稀奇珍贵的东西当成宝贝百姓还去偷什么呢,其它东西他们家里都有哇;不展示足以引起人们贪欲的东西百姓就不会胡思乱想。

    因此圣人治理天下的办法是:使百姓无心无肺,让他们丰衣足食,不要让他们树立什么远大志向,这样他们才能够无病无灾。要让百姓经常保持无识、无知、无欲、无求、天真无邪的状态,这样一来那些别有用心的野心家也就不敢轻举妄动了。用这种清净无为的方法天下还能治理不好嘛!

诗诠:    无为而治

头冠乌纱福禄至,呆痴也知珠宝贵;

不贵黄金其如土,何缘因土争死活;

无心无志筋骨强,饱食寡欲何用知;

识灭无为返天真,孰敢心机来治世。

道经第四章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

     道就像一个空虚无形的容器,从来不需要往里面填充什么,然而它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深不可测啊!其上无覆,其下无基,它好像就是世间万物的本源。道能够:锋利的东西就把刃儿挫掉,东西打结了就把它解开,光太耀眼了就把它变柔和一些,灰尘飞散开了就把它聚集起来。它清澈呀!它透明啊!它好像什么都没有似的,但它的确是存在的。

     我不知道这个无形、无象的物质是什么时候诞生的,是从哪里来的?它应该在天地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吧。

 诗诠:                 不增不减

              无形无象无源头,天地未生它存留;

             不充自满用不竭,不增不减空没有;

             刀快易钝把刃挫,光太耀眼变柔和;

             物至极致乃不道,一切自成何用求。

道经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逾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

    天地没有意志,无所谓仁爱与否,它让万物自生自灭,就像对待祭祀时用的草扎的小狗既不偏爱它也不轻视它;圣人对人没有偏见,无所谓仁爱与否,他让百姓自然生活,就像对待祭祀时用的草扎的小狗既不亲近谁也不疏远谁。

    天和地之间不就像放着一个巨大的风箱嘛!虽然风箱当中是空的,也看不见有风流动,但当我们拉动风箱时风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出,拉得越快风量就越大。

    其实你说得话再多也只能管一时之用,其作用很快就会过去,还不如把话留在心里不说出来的好。

 诗诠:               效法天地

         天生春兮地杀秋,世人才知情不留;

        远近亲疏一同仁,处世之道岂可丢;

        中间无物道之用,无穷能量畅通流;

        怨天尤人每落空,静观少语不引咎。

道经第六章 

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译文:

      道就像山谷中的虚空之处,虚空是永远不会消亡的,它才是衍生万物的本源,天地就是从这个本源中诞生的。虽然道细小、微弱到了极致、若存若亡,但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诗诠:                 万物本源

          无始无终道永恒,化育宇宙万物生;

         门内无边能量海,门外生机勃蓬彭;

         无形无状亦无体,繁衍万物它头功;

         用之不竭亦无尽,天地有坏它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