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报告总结:社论:工资年增长15%,现实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0:19:16

社论:工资年增长15%,现实吗

2011年04月21日09:07环球时报社论我要评论(32) 字号:T|T

据媒体报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18日称,我国要努力实现职工工资每年增长15%,5年实现职工工资翻番。中国人的工资能有这么大涨幅,自然是好事,但这个目标能否实现令人怀疑。环球网19日进行的投票显示,93%的参与者表示对此“没有信心”。

我们不知道媒体是否准确传达了杨志明副部长的讲话,无论是不是,都希望他能做进一步的说明。以往的经验显示,不排除这个给社会带来巨大福利预期的信息,是媒体的误读。

工资收入是社会生产和分配领域最敏感的一件事,世界各国都预测或制定经济增长指数,但政府都不制定全国工资增长率,而只规定最低收入标准。少数国家在特殊时期制定收入增长计划,往往是笼统的。媒体报道只说杨志明透露了15%的年增长目标,但政府通过什么杠杆来落实这么高的目标并不清楚。

中国法律没有工资年增长率的强制底线,政府无法给大多数职工发工资,企业的经营效果又参差不齐,效益好的国企涨工资会引来指责,效益差的企业不涨工资同样会受指责。此外工资成本增速过快,必然影响劳动就业,在正式宣布15%的目标前,这些可能的混乱应当被充分评估。

客观说,民间永远有增加工资的要求,而工资能涨多少,总体上取决于国家建设发展水平、国家财政收入水平,以及人均GDP的提高水平。由于政府对这些指标都有大致预期,不能说如果中国也搞一个工资增长的指导性计划,就完全不可行。但很显然,这是一种创新性的计划安排,风险很大,制定它要比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更多几分谨慎。

对职工来说,工资增加越多越好,这种愿望很容易在舆论中表现出来,政策制定者不得不承受这样的压力。但如果这种压力不加过滤地转移到企业身上,它很容易转变成通胀压力。而民众的福利不仅在于涨工资,还包括低通胀等整体经济环境的支持。

解决福利问题,就像解决其他民生问题一样,是来不得大跃进的。中国这些年虽在民生问题有所欠账,但总的成绩在全世界仍是最突出的。中国应对民众的福利预期要有更科学的管理,使它符合中国的实际。舆论不应该过度刺激公众这方面的预期,政府官员尤其不应做这样的引导。

在公众福利问题上,实事求是是最重要的。西方政党为执政利益经常做空口许诺,对他们的许诺落空,社会也习惯了。但中国却不行。中国政府在经济指标方面受到的民众信任相当高,官员们提供一个利好消息,社会常常当真,社会这种态度会反过来成为政策制定者的新压力。

中国各级政府应把更多精力放在提高低收入者的福利上,推动这部分人的工资增长高于社会平均速度,从而缩小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这几年政府实际上已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关于普通工资怎么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居民收入增长要“与经济发展同步”。这样的指导性表述是符合实际的,再制定15%这样的具体目标,未必能起到激励民心的作用。▲

  • 转播到微博
  • Avampire已转播
我要评论(32)

相关阅读:

·克鲁格曼:高学历不一定带来高工资 2011.03.13
·苏振华: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非“稳工”好方法 2011.01.21
·王则楚:公务员涨工资怎避免自谋福利之嫌 2011.01.20
·围观“好5倍”工资,且看故事如何编圆 2010.12.24
·深圳最牛工资平均月薪2.3万 网友再曝新证据 2010.12.24
·社论:天价工资招人怨,收入改革不宜迟 2010.12.24
·杨红旭:岂能占穷人便宜给自己发高工资 2010.12.24
·惊闻“七大垄断行业占全国工资福利50% ” 201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