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公司八戒财税:张子林书法 收藏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百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49:16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东边江西泰和、遂川两县,南邻湖南炎陵县,西靠湖南茶陵县,北接江西永新县,是江西省西南的门户。解放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于1950年在茨坪设立了井冈山特别区,1959年成立省辖井冈山管理局,1981年撤局设县,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200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原井冈山市与原宁冈县合并组建新的井冈山市。全市现辖21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4.8万余人,总面积为1308.58平方米。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Jinggang Shan Revolutionary Base Area)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等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江西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会师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1928年5月20日,毛泽东在宁冈茅坪主持召开了中国共产党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湘赣边界特委。随后,湘赣边界工农民主政府成立,袁文才任主席。10月,毛泽东在宁冈茅坪主持召开了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决议,《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就是其中的第一部分,它分析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指出实行这种"工农武装割据"的意义和经验,回答了党内和红军内部有人提出的"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来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此后,红军粉碎了敌人的多次“进剿”,随后根据地不断扩大,全盛时期,包括宁冈、永新、莲花三个县,吉安、安福两县一部分,遂川县北部等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开辟了新的道路。
为什么要在井冈山开辟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受挫后,经过比较细致的分析和判断,认为中国革命的敌人力量异常强大(即所谓“三座大山”),而且在城市里面的统治早已经根深蒂固。而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有限,不足以像俄国那样进行以城市为中心的斗争和取得胜利。而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则是反动力量统治的薄弱点。而且,中国广大的农民一向是革命的重要力量,他们是无产阶级的天然同盟军。只要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力量,以先进的理论来发动广大农民,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的很有可能的。
考虑到中国革命需要武装力量进行斗争,而反动敌人的力量又过于强大,红色武装在短时间内是很难与之正面交锋的。这就需要避开城市,利用中国各地军阀割据的有利形势,建立农村的革命根据地来进行武装斗争和发展。而位于湘赣交界的井冈山地区,便是建立根据地的一个较为理想的位置。
首先,它位于两省交界,可以利用军阀之间的矛盾来壮大自身力量。红军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以后,两省地方军阀采取了几次“会剿”都以失败告终。除了毛泽东的指挥才能以及军民的英勇作战,两省地方军阀的矛盾也是原因之一。
其次,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同时有比较好的群众基础。红色武装在这里可以比较容易的生存下来。进可攻,退可守。譬如井冈山五大山口之一的黄洋界,地势就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显著地利。红军曾在当地革命群众的支持下,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连续抗击地方军阀“会剿 ”中4个团以上兵力的多次进攻,直到敌军撤退,红军阵地依旧岿然不动。
而且,当地物产相对比较丰富,可以为根据地提供物质保证(即所谓红色歌曲当中,“红米饭,南瓜汤”的生活)。作为乡村地区,当地经济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在面对敌人经济封锁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有比较强的生存能力。
可见,井冈山地区之所以成为中国革命的第一块农村根据地,其中的原因可是不简单的。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全盛
2004-07-14 13:06:10 新华网江西频道
1、湘南起义
南昌起义军大队,在广东潮汕地区遭到重大挫折后,于1927年10月3日晚,朱德、陈毅率领驻守三河坝的起义军第十一军二十五师和第九军的一部分队伍共2000余人,与敌激战三昼夜,冲出重围,沿闽粤边界北撤,转移到江西的安远,在天心圩朱德对部队进行了整编,把部队编为一个团。朱德任团长,陈毅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10月底部队到大余,采用了"国民革命军第五纵队"的番号。朱德为司令,化名王楷,陈毅为指导员,王尔琢仍为参谋长。随后部队到崇义县西南一带开展游击活动。
12月上旬,朱德率部队转移到广东仁化,在这里与广东北江特委取得了联系,同时接到党中央的来信。为了解决部队的给养问题,朱德利用与范石生的老关系,在装备和给养上得到了一些补充。1928年1月初,这种关系破裂后,朱德部准备接受广东省委的指示,向东江靠拢,与澎湃会合,但因方鼎英部挡住了去路,于是,从仁化改向,西进湘南。
湘南是反动政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地方,党和群众的基础比较好。中央和湖南省委一直计划在这一带组织暴动,但终因许多原因未能如愿。1928年1月间,正值李、唐战争时期。湘南驻军绝大部分调离,有的县城几乎没有正规军。这正是发动暴动的极好时机。部队到湘南后,朱德、陈毅等开始考虑在这一带发动暴动,并接到党中央来信,指示朱德部联络毛泽东部,共同计划发动群众以武力造成割据的暴动局面,推翻当地统治阶级的政权,建立工农兵革命政权。
在议论如何组织暴动的过程中,朱德得知,宜章岱下有一位富家子弟,名叫胡少海,曾受进步思想的影响,早年投身革命,带领一支队伍在湘南粤北一带活动,但身份却未公开。朱德会见了胡少海,商定在湘南举行暴动的计划,随后率部队进驻了杨家寨。
在杨家寨文奎楼,朱德主持召开了军队和地方党几个负责人会议,决定暴动首先从宜章开始。会后,部队开进了莽山洞。湘南特委和宜章县委得知朱德部已到达莽山,便派特委委员、宜章县委书记胡世俭前去联系。胡世俭向朱德报告了宜章县城内没有国民党的正规军,只有400多反动民团的情况,于是朱德拟定了"智取宜章"的作战计划。
1928年1月22日,部队利用胡少海的公开身份,伪装成国民革命军开进宜章城。劣绅们听说胡少海带队伍回来了,设宴接风。工农革命军乘此机会将劣绅和官吏全部抓了起来,解除县团队的武装,发动群众,开仓济贫,揭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接着,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朱德任师长,陈毅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并组建了宜章农军。
随后,国民党军独立第三师向宜章进攻,工农革命军和农军主动撤出宜章城向南转移。国民党军占领宜章城后,继续追击工农革命军。工农革命军在农军的配合下,将尾追的国民党军击垮后,重占宜章城。1月底,宜章县蓼维埃政府成立。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各级革命政权。工农革命军作战的胜利和宜章苏维埃政权的建立,给湘南人民以强烈影响,各县农民纷纷举行起义。
为了支援各地的起义,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应湘南特委和各县县委的要求,在朱德、陈毅的率领下,由宜章北上占领彬县、随即分兵协助资兴、永兴、耒阳等县农民攻占了县城,并在这些县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在此期间,安仁、茶陵、酃县、桂东、汝城、临武、嘉禾、桂阳、常宁、衡阳等县大部分地区的农民,也纷纷举行起义。
3月中旬,在郴县成立了湘南苏维埃政府。中共湘南特委并将宜章、耒阳、郴县和永兴、资兴等5县农军,分别编在工农革命军第三、第四、第七师和两个独立团,共8000余人。3月下旬,由于国民党以重兵向湘南地区进攻,以及中共湘南特委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使工农革命军无法在湘南立足。4月上旬,朱德、陈毅率起义部队撤出湘南,向井冈山地区转移。
2、"三月失败"
1927年10月到1928年2月,在毛泽东为书记的前委领导下,边界军民经过艰苦的努力,从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胜利地开创了以宁冈为中心的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剧的局面,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具规模。
正在井冈山根据地创立之时,党中央领导机关以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占了统治地位。1927年11月,在上海由瞿秋白主持召开了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瞿秋白从主观唯心主义出发,在中国革命性质问题上提出了"由解决民权主义任务急转直下到社会主义的革命"的"一次革命论",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在对革命形势的分析上,错误地认为革命形势是所谓"不断高涨",不承认大革命失败后的低潮形势,盲目地发动和组织城市暴动;在组织上实行惩办主义,处罚了许多党的好干部,同时,制定了一些"左"的政策,给革命带来了很大损失。在11月11日通过的《政治纪律决议》中,中央撤消了毛泽东的政治局候补委员。同年12月31日,中央在给湖南省委的指示信中,还曾严厉批评毛泽东部"不能实现党的新策略,在政治上确犯了极严重的错误"。刚刚创建、斗争规模还较小的井冈山根据地,受到了党中央"左"倾盲动主义的束缚和压制。
受"左"倾盲动主义影响的湘南特委,于1928年3月上旬派代表周鲁来到湘赣边界。周鲁到边界之后,大肆批评井冈山"行动太右,烧杀太少","没有执行所谓'使小资产变成无产,然后强迫他们革命'的政策",对以毛泽东为首的前委,在井冈山根据地反对大烧大杀,实行积极而又稳妥地发展边界斗争的政策,多加指责,而竭力主张实行烧杀政策。他们曾错误地提出:"烧,烧,烧,烧尽一切土豪劣绅的屋!杀,杀,杀,杀尽一切土豪劣绅的人!"等典型的盲动主义口号。
湘南特委为推行"左"倾盲动的进攻路线,取消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改为师委,变成单管军中党的机关,对地方工作不能过问。把毛泽东改任为师长,何挺颖任师委书记。周鲁还讹传毛泽东被中央开除了党籍。直到1928年4月在湖南看到了中央文件,才纠正了湘南特委讹传。
湘南特委还不顾井冈山根据地初建时期的大好局面,要求毛泽东、何挺颖率领工农革命军离开湘赣边界,脱离根据地,前往湘南,支援"年关暴动"。
根据湘南特委的要求,3月16日,毛泽东、何挺颖集合工农革命军,分3路向湘南进发。毛泽东、何挺颖、张子清率领第一团千余人,从袭市出发;何长工、袁文才率领第二团第一营,由大陇出发;王佐带领第二团第二营从井冈山的大井出发。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被湘南特委调离湘赣边界后,江西敌人乘虚而入,占领了整个根据地。敌人侵入边界后,肆意烧杀抢掠,边界数县一片白色恐怖,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受到严重打击。此时,井冈山只剩下大小五井。茶陵、遂川、宁冈的县政府都退入了山区。有的地方,因主力部队调往湘南,反动派实行猖狂的反攻倒算。据粗略统计,宁冈的蔡亚、李亚两村被烧房屋47栋,坝上全村大小300余间房子全部被烧,一些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和苏区干部惨遭杀害。党和群众的组织也遭受了很大的破坏,边界斗争进入暂时低潮。
3、朱、毛两军会师
湘南起义失败后,朱德、陈毅等分别率领起义部队撤离湘南,向湘赣边界转移。
早在1927年冬,朱德部队就和井冈山毛泽东部发生了联系。那是何长工在长沙向湖南省委汇报了秋收起义部队的意图后,返回井冈山的途中,在韶关梨铺头找到了朱德的部队。何长工详细地向朱德、陈毅汇报了井冈山根据地的情况及毛泽东对军队进行政治教育的情况。对毛泽东在"三湾改编"时确立的"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尤为赞赏。11月上旬,张子清领导的第一团第三营在崇义上堡镇和朱德、陈毅的部队曾一度会合后,介绍了毛泽东部队的情况。11月中旬,朱德、陈毅又派毛泽覃上井冈山和秋收起头部队取得联络。根据湘南起义失败的形势和中央关于联络毛泽东部的指示,朱德、陈毅果断地率部队向井冈山转移。
1928年3月中旬,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分别从宁冈砻市、大陇和井冈山的大井分3路向湘南进发,先后抵达酃县中村。在这里,毛泽东发现湘东醴陵、浏阳的形势发展很快,于是提出打开酃县、茶陵、桂东的局面,将湘东与湘南的革命形势连成一片的意见,得到了湘南特委代表周鲁的同意。不久,毛泽东一面派毛泽覃率领特务连前往湘南与朱德部联系:一面将大部队留在中村整训,并分兵在中村、道任、心田、联西、深渡、龙潭等乡作社会调查,发动农民开展分田运动;同时命令何长工、袁文才率二团向资兴挺进。3下旬,毛泽东率一团到达桂东,又在桂东沙田等地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运动。
4月初,在得到湘南起义部队撤退的消息后,毛泽东立即命令一、二团向湘南出击,接应暴动部队。此时朱德等率湘南农军第一师、第四师转战安仁、茶陵等地,并向酃县沔渡靠拢,途中与唐天际率领的安仁农军会合。
4月上旬,何长工、袁文才、王佐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二团在资兴与邓允庭、蔡协民等率领的湘南农军第七师会合后,南下滁口阻击了向郴州进攻的粤军。随后,退向资兴,与陈毅率领的湘南农军和地方党政机关人员会合。接着,经郴州、东江到达资兴彭公庙与湘南特委机关党政工作人员会合。当天召开会议,研究上井冈山的计划,湘南特委负责人执意不愿上井冈山,带着特委机关离开暴动部队,往湘南转移,结果在安仁、耒阳边界全部陷入敌阵,惨遭杀害。彭公庙会议后,陈毅、何长工率部退到沔渡与朱德部会合。随后,何长工率二团先行回井冈山筹办两军会合事宜。26日,朱德部到达宁冈砻市。
4月6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向汝城进军,途中击溃土匪胡凤璋部占领汝城。随后,转战资兴,在龙溪洞会合了肖克率领的宜章独立营和黄沙、梅田区党政工作人员,并掩护他们安全转移。4月下旬,毛泽东部先后于水口、酃县县城会合了湘南农军第三师和七师。毛泽东率部担任后卫,掩护暴动部队往宁冈退却。在酃县接龙桥击退尾追暴动部队之敌后,回到宁冈。一到达砻市,毛泽东立即带领第一、二团的部队干部,分别看望了朱德、陈毅、王尔琢、胡少海、邓允庭、蔡协民、黄克诚等,亲切和他们进行了交谈。看望时,对他们排除万难来到井冈山,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他们一路来的艰苦转战,表示真挚的慰问。朱德、陈毅等,也向毛泽东等表示崇高的敬意,并介绍了参加湘南起义以及撤离湘南的情况。
5月4日,在宁冈砻市召开两军会师庆祝大会。朱、毛两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壮大了湘赣边界的革命武装力量,为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日益发展,为井冈山根据地斗争的不断深入,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两军的会师,保存了一批得力的红军政治干部和军事干部,坚定了边界党和群众建立和发展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信心和决心。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4、"红旗到底打得多久?"
井冈山根据地自创建以来,战斗频繁而激烈,环境极其艰苦,边界武装割据时而还出现反复,根据地有时也会丢失,红军还会打几个败仗。在敌强我弱的形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以前,这种情况是难免的。军队和地方上有一部分同志,被敌人暂时的强大和我军暂时失利所迷惑,对艰苦的斗争缺乏准备,对革命的前途模模糊糊,对自己的事业信心不足,有的甚至由悲观到发生动摇,提出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同时,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之中产生的小块红色政权,在国内、国外都是创举。在农村中发动农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设革命根据地,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之事。为此,一部分同志由于对红色政权产生、发展的原因不甚明 了,也提出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在中国,革命根据地和中国红军能否存在与发展的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最基本的问题。不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中国革命就不能前进一步。为了帮助湘赣边界的党员干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定地把井冈山的红旗打下去,毛泽东于1928年5月20日在宁冈茅坪召开的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科学地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这一问题。
毛泽东首先肯定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强调"这个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完成";接着他正确地分析了形势,既承认革命暂时处于低潮,又肯定了工农兵群众中以及民族资产阶级队伍中蕴藏着很大的革命积极性;最后他指出,中国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及其工具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民族革命,并实行土地革命,消失豪绅阶级对农民的封建的剥削。"
毛泽东概括了红色政权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指出:"只要买办豪绅阶级间的分裂和战争是继续的,则小块红色区域就能够存在和发展,此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有很好的群众;(2)有很好的党;(3)有相当力量的红军;(4)有便利于作战的地势;(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
毛泽东全面认真地总结了各地革命斗争的经验,特别是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教训,最后得出结论:"红军必须在边界这等地方,下斗争的决心,有耐战的勇气,才能增加武器,练出好兵。""我们始终认为罗宵山脉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是十分必要和十分正确的。"
5、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
为了加强党的领导,统一指导边界的斗争,经湘、赣两省省委批准,5月20日,毛泽东在宁冈茅坪主持召开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由毛泽东主持讨论和制定了:深入土地革命;军队的党帮助地方党的发展,军队的武器帮助地方武装的发展;割据区域的扩大采取波流式的推进等适应当时对敌斗争的正确政策,会议通过了政治纪律等决议案。选举产生了中共湘赣边界第一届特委会,毛泽东任书记。特委下辖宁冈、永新、遂川、莲花、酃县5个县委和茶陵特别区委。大会以后,在边界特委领导下。各县、区、乡党的组织普通建立。
随着军事斗争的胜利,推动了边界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永新、莲花、酃县等县,先后建立了县、区、乡工农兵政府。为了统一边界政府的领导,根据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精神,1928年5月下旬,在宁冈茅坪的仓边村成立了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作为边界最高的政权机关,袁文才任政府主席。工农兵政府内、青年委员会和妇女委员会。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统辖各县红色政权。
边界政府成立后,根据地内的政权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各区、乡都普通建立了红色政权。各级红色政权在发动群众开展斗争、支援前线、组织生产发展经济、维持治安镇压敌人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红色政权也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地团结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道牢不可破的铜墙铁壁。
在政权建设中,为了充分发扬民主,调动人民群众参加政权管理的积极性,防止少数人独断专行,滥用职权,许多地方都建立了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代表大会的成员,由各界群众民主选举产生。代表大会是根据地内的权力机构,充分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制订各项制度,颁布有关法令。代表大会产生同级政府,作为它的执行机构。
6、五斗江战斗
毛泽东、朱德两支部队汇合井冈山,极大地震惊了敌人。5月2日,蒋介石电令湘粤赣3省军阀,要求他们"克日会剿"井冈山。江西敌人第二十七师杨如轩部,组织第七十九、八十一两个团,从永新县城出动,剪刀式地向井冈山根据地进犯。七十九团为右路军,扑向龙源口方向,八十一团为左路军,径直向遂川压来。杨如轩带领八十团,在永新坐镇指挥。
红四军得知敌情后,在若市召开了营以上干部的军事会议,决定彻底打败敌人的军事进攻,保卫井冈山根据地。会议还决注采取"集中兵力,歼敌一路"的作战方针,由毛浑东、何挺颖、朱云卿率领三十一团,在新、老七溪岭阻击敌 人的右路军;朱德、陈毅、王尔琢率领二十八、二十九两团担任主力,在遂川方向迎战敌人的左路军。
按照作战部署,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主力经茨坪、下庄、行州,向南挺进,二十九团在前,二十八团在后。在黄坳,二十九团和敌八十一团的一个先头营相遇,团长胡少海立即组织二十九团抢先占领衔北的山头,向敌袭击。二十九团系湘南宜章农民组成,武器装备极差,只有少量枪支,多数使用梭标、大刀,也缺乏战斗经验,但在胡少海的指挥下,全团官兵发扬勇敢作战的精神,仅用两个多小时就全歼了敌军,缴枪50余支,二十九团在黄坳首战告捷,振奋了全军的士气。
红二十九团歼敌后,二十八团也赶到了黄坳。随即,王尔琢率领二十八团在前,朱德、陈毅率领军部和二十九团殿后,继续向前挺进。当日下午,二十八团抵达遂川五斗江,准备迎战从拿山方向过来的敌八十一团。他们不顾翻山越岭的疲劳,二十八团一到五斗江,立即分头了解情况,熟悉地形,做好各项备战工作。
敌八十一团在团长周体仁带领下,进到五斗江北面的南坑。他们虎视眈眈,妄图一举吃掉红军。翌日清晨,敌人分为两路,气势汹汹向我军二十八团扑来。
得知敌来的消息后,团长王尔琢说,今天这一仗,是第四军成立以来的第一仗,关系很大,我们一定要努力作战,歼灭敌人,以实际行动庆祝第四军的成立。动员完毕,王尔琢指挥各营进入作战阵地。第二、三两营担任正面出击,第一营占领制高点,控制有利地形,机枪连和迫击炮连配合行动。
接着,激烈的战斗开始了。敌军士气正旺,疯狂地向二十八团攻击。面对着凶恶的敌人,二十八团这支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光荣的部队。以不怕牺牲、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顽强地抗击敌人的进攻。战斗正在进行中,顷刻之间,狂风四起,暴雨倾盆。不一会,雨停风止,迷雾漫漫。二十八团利用大雾作掩护,迅速向敌人靠近,对准敌群猛烈攻击,使敌军陷于被动。此时,朱德、陈毅率领军部和二十九团及时赶到了五斗江,立即投入战斗,一直打到傍晚,直至战斗结束。歼敌200多人,余敌狼狈向永新方向溃逃。
五斗江战斗,歼灭敌人一个团,缴枪数百,红四军还补充了军械和食盐、粮食、布匹、药材等大批给养,获得了两军会师以来的首次大捷。五斗江战斗的胜利,大振了红四军的军威,发展了井冈山根据地的红争区域,推动了边界斗争的深入发展。
7、"十六字诀"的形成
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了战胜敌人,积蓄和发展红军的力量,为了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红军没有一套适应自己作战的战略战术是不行的。因此,战略战术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后。就很重视运用正确的战术去战胜敌人,保存自己,巩固阵地,发展胜利。
井冈山绿林武装的头子朱孔阳曾指出"不要会打仗,只要会打圈子"的战法,来对付"围剿"的官军。这是他长期同官军作战的经验总结。敌人来了,他利用井冈山的有利地形,绕几个圈子,就甩掉了敌人。朱孔阳的战法,虽然可以避免敌人的有生力量,因而,它始终改变不了自己被动、挨打的局面。针对朱孔阳作战方法,毛泽东提出了我们应该"又要会打仗,又要会打圈"的战术,曾风趣地说:我们打仗,好象雷公打豆腐,要专拣软的欺。还说战无常法,要善于根据敌我情况,在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原则下,抛掉旧的一套,来一个战术思想的转变;打仗好比做生意,赚钱就来,亏本不干。
1927年底,革命军攻打茶陵后,毛泽东总结了打茶陵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战术。1928年1月上旬,工农革命军攻克遂川。在遂川、万安县委联席会议上,毛泽东听取了万安暴动的情况汇报后,根据红军作战的经验,提出了"敌来我去,敌驻我扰,敌退我追"的十二字诀。
1928年5月,朱、毛两军胜利会师后,敌人加紧了进攻根据地的步伐,为了对付敌人,迫切需要较完整的一套办法。五斗江战斗胜利后,毛泽东在总结这次战斗的经验时,提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毛泽东指出:"1928年5月开始,适应当时情况的带着朴素性质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已经产生出来了,那就是所请'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学诀。""十六字诀"的基本特点是"朴素"二字。在以后的战争实践中,红军的战略战术不断地得到发展,从而冲破了"朴素"的阶段,内容也更丰富更完善了。但是,"十六字诀"包含的防御和进攻的基本思想,仍然是红军战略战术的核心。当然,"十六字诀"的形成,也包含了朱德的军事思想及指挥艺术。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
8、第一次反"会剿"
l928年3月,赣敌扬如轩第二十七师,在镇压了万安暴动之后,开始向边界红军"进剿"。在毛泽东、何挺颖等的领导下,工农革命军依靠群众,凭借山险,采用了"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等游击战术,利用两省敌军利益不尽一致的矛盾,灵活机动地与敌周旋于湘赣边界。
在"此剿彼窜"的情况下,江西"剿匪"总指挥朱培德于3月25日,电报伪国民政府,请求"电饬湘粤两省克日派兵会剿。"29日,湖南"剿匪"总指挥程潜回电称:"一再令饬湘东南剿匪司令关季等派兵协剿。"4月初,朱德部退到湘赣边界的茶陵、安仁、酃县一带,敌人对朱、毛红军"会剿"的局面开始形成。据4月16日《申报》报道,参加"会剿"的部队:湖南方面,以粤军范石生,胡凤璋两部由桂东进攻酃县,湘军李朝芳师与第二十一军向成杰部由耒阳回师进攻安仁,以吴尚全军由攸县进攻茶陵,并加派第六军第十八师兼长沙警备司令部张轸全部,开到攸县协助吴尚进剿;江西方面,主要是杨池生第九师和杨如轩第二十七师分兵从泰和、莲花、永新方向进攻边界红军。总计此次敌"进剿"部队在10师以上。
5月2日,蒋介石下达了"克日会剿"的命令。正当湘赣敌军积极组织"会剿"的时候,蒋、桂、冯、阎对张作霖的战争爆发了。为了北伐,4月下旬,杨池生部被调离边界,江西方面仅剩杨如轩1个师。这样,敌人的弱点暴露无溃。红四军反"会剿"战斗正式开始。
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在朱德、毛泽东的领导下。"避实就虚",采用了对湖南敌人取守势,对江西敌人取攻势的战术。
4月下旬,杨如轩率3个团以永新为大本营,兵分两路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宁冈和大、小五井进犯。红四军立即集中兵力,决定首先歼敌一路。一方面由毛泽东率领三十一团,抢占七溪岭的有利地形,堵击敌七十九团的进攻;同时,袁文才部担任对湖南敌军的警械和钳制任务;另一方面由朱德、陈毅率二十八、二十九两个团,摆出佯攻遂川的架式,从侧后打击从泰和方向进犯的敌八十一团。朱部在遂川黄坳歼敌一营后,与敌主力在五斗江遭遇。王尔琢指挥二十入团与敌激战数小时,将敌击溃。朱德、陈毅等率红四军主力马不停蹄的乘胜向北追击,飞速前进150余里,在永新城外北田附近追上逃敌。这时,守城敌军八十团也出来救援,妄图扭转败局。然而,敌军的士气早已大挫,经不住红军的猛烈冲杀,全线败退,往吉安逃窜,红军部队乘胜占领永新县城。正在向龙源口开进的敌七十九团,听到八十一团惨败的消息,也就慌忙择路向吉安溃逃。
江西敌人在遭到五斗江战斗失败之后,5月中旬,敌二十七师师长杨如轩纠集4个团的兵力,由吉安再次向湘赣边界大举进犯。根据敌惰,红四军决定引诱敌人到根据地内部歼灭,以粉碎敌人的进攻。在毛泽东、朱德等率领下,红四军主动撤出永新县城,有计划地向根据地中心区域退却。
为了疲惫与迷惑敌人,打破敌人的"进剿"部署,红四军军部一方面命令二十九团会同地方武装,在永新县城东面的高桥、天河一线,不断地骚扰敌人,制敌于疲惫与不安之中;另一方面命令三十一团第一营袭击茶陵的高陇,造成敌人的错觉。
5月16日,红三十一团一营在营长员一民、党代表匡祖泉的率领下,奔袭高陇。第一营为夺取高陇与湘敌发生激战,双方不分胜负。此时,朱德、陈毅、王尔琢率领二十八团从宁冈赶来增援。由于二十八团参战,又经过2个多小时的激战,打败了敌人,缴枪数百。高陇战斗中,一营营长员一民不幸中弹牺牲。
红四军出击高陇的行动,果然迷惑了赣敌,使赣敌误认为红军主力已西征湖南,根据地内兵力空虚。于是杨如轩率领2个团作为主力。从永新出发,妄图从龙源口方向进犯湘赣边界腹地,其七十九团由永新向西,以牵制远去湖南的红四军主力,只留1个团守卫永新城。
当敌人被引出永新县城之后,毛泽东立即写信给朱德、陈毅,要求他们率领部队东袭永新,迫使龙源口的两团敌军返回,以打破敌人的"进剿"计划。朱德、陈毅收到毛泽东来信后,召集营以上干部开会,统一大家的思想。 18日凌晨,二十八团和三十一团一营从高陇出发,向东挺进。红军广大指战员克服种种困难,急行军130余里,当天赶到了永新西南的大集镇--浬田,打垮了该地的地主武装靖卫团。19日清晨,红四军自浬田东进,逼近草市坳。这时,敌七十九团也由永新方向开来。朱德决定利用草市坳的有利地形,伏击敌人。
草市坳位于永新县城与浬田之间,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红四军到达草市坳后,朱德作了迎战部署:二十八团第一、二营为主攻力量,担任正面出击;二十八团第三营和三十一团第一营为侧翼,协助正面攻击,永新等地的赤卫队、暴动队,埋伏各处助战。
临近中午时分,敌七十九团进入埋伏圈。在团长王尔琢的指挥下,二十八团奋勇杀敌,把敌七十九团打得措手不及,溃不成军,被迫慌忙向后退却。红四军紧追不放,把敌军逼到草市坳东边的大桥头。随即,二十八团在早已埋伏于附近的一支红军部队和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将敌七十九团重重包围,经过1个多小时的激战,在大桥头全歼敌军,击毙敌团长刘安华。
敌七十九团被全歼时,敌二十七师师长杨如轩正在县城内恣意作乐。红四军迅速直逼县城,向守敌发起强大的攻势。杨如轩对红军的突然打击手足无措,急忙夺路逃命。红四军一鼓作气,击几守敌,一举攻克了永新县城,并打伤了正在逃命的杨如轩。进犯龙源口的敌军,由于受到二十九团以及永新、宁冈地方武装的阻击,行动缓慢,步履艰难。当他们风闻永新已被红军攻破时,只得回头撤回吉安。
草市坳战斗后,杨如轩一面调整阵容继续进攻,一面电报南昌请求增援。于是,王均令杨池生部增援杨如轩,以杨池生为总指挥,杨如轩为前线部指挥,率5团之众向革命根据地进犯。
红四军先佯攻酃县,后与敌3个团在新、老七溪岭激战。在万余群众的支援下,取得了龙源口战斗的胜利,第三次占领永新县城,从而粉碎了湘赣两省敌人对井冈山的第一次"会剿"。
9、龙源口大捷
国民党反动派"会剿"红四军连续遭到失败以后,于1928年5月底,重新集结,再度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猛扑而来。进剿之敌有:江西敌军杨池生第九师和杨如轩第二十七师,共5个团的兵力,杨池生为总指挥,杨如轩为前线总指挥,从吉安向永新推进。湘敌军第八军吴尚部3个团的兵力,由安仁向茶陵、酃县逼进。这次敌人采取"分进合击"的战术,向湘赣边界大举推进。
红四军得到情报后,由毛泽东、朱德主持召开了军事会议,分析敌情,部署对策
红军不那么热心。江西反动民团的力量,也要弱一些。与此相反,湖南的敌军不仅数量多,也会打仗,历来就有"没江西人不成买卖,没湖南人不成军队"的说法。同时,湖南的敌军大多土生土长,和地主豪绅的利益紧密相联。
会议还决定,为了造成敌军指挥上的失误,红四军在反"进剿"的第一阶段,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主力出击湖南酃县,一则牵制、压住湘敌,使其不敢轻举妄动,二则引诱赣敌出洞,然后再回过头来对付赣敌,实现战役的第二阶段。为此,会议决定,由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西征酃县;袁文才、王佐带领三十二团留守根据地,密切注视赣敌的动向。
会议结束后,毛泽东率领三十一团从茅坪出发,经大陇、砻市、睦村,进人酃县的沔渡、十都。朱德、陈毅率领二十八、二十九两团,由茅坪的西南方向进人都县的十都,和三十一团会合。接着,红四军主力打垮了吴尚部1个团,顺利地占领了酃县城。
当红军主力西征酃县的消息传来,赣敌杨池生、杨如轩误以为有机可乘,迫不及待地部署对根据地的进攻。由杨如轩带领二十七师两个团及第九师1个团,在新、老溪岭方向进犯根据地,当杨池生带领第九师两个团驻守永新。
得知赣敌即将从永新出动,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急速返回宁冈,部署战役的第二阶段的作战方案。20日,在古城召开军事会议,详细研究歼灭赣敌的计划。经过深入的讨论,制订了如下歼敌方案:二十八团、二十九团和三个一团第一营担任主力,由朱德、陈毅、王尔琢率领,在永新、宁冈交界的新、老七溪岭阻击敌人;毛泽东率领三十一团第三营在永新龙田、潞田一带扰乱赣敌,并监视湘敌,袁文才、王佐带领三十二团在宁冈、酃县边境活动,牵制湘敌第八军吴尚部。会议还决定广泛动员根据地人民支前参战,协助红军歼敌。
22日,赣敌开始行动,抵达龙源口一线。敌人兵分两路向宁冈进犯,杨如轩带领两个团由白口向老七溪岭进击,杨池生部李文彬团由龙源口向新七溪岭进击。
6月23日,战斗打响了。红四军二十九团和三十一团一营在新七溪岭迎击敌人。开始战斗打得非常激烈,部队伤亡较大,三十一团一营二连连长资秉谦在战斗中英勇牲牲。在紧急关头,朱德带着机关枪连赶到前线,亲自手提花机关枪向敌人扫射。新七溪岭的战斗形成了对峙状况。
在老七溪岭方面,二十八团在军参谋长兼团长王尔琢指挥下,战于老七溪岭。开始,敌我双方都占据有利地势,双方进攻都不能奏效。根据这种情况,王尔琢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由三营营长肖劲从部队中抽调班、排长和党员21人一组组成若干"敢死队",趁敌中午休息时攻击敌人,"敢死队"英勇奋战,几个猛扑,占领了敌人的制高点。这时,红军三十二团一营一部从武功潭突然袭击白口敌前指挥所,使敌人失去了指挥,乱成一团。红军乘胜追击,将杨如轩两个团打垮。然后,直插龙源口,前后夹击敌李文彬团,将李团全部歼灭。红四军乘胜第三次占领了永新城。
这次战斗,红军击溃敌人3个团,歼敌两个团,缴枪1000多支,为边界大战之一。当时群众用这样一首歌谣来歌颂龙源口战斗的胜利:"不费红军三分力,打败江西两只羊(杨),真好真好!快畅快畅!"
龙源口大捷,推动了边界各项工作的开展,使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
10、永新联席会议
龙源口大捷以后,红十八团开往安福,红二十九团开往莲花,红三十一团在永新石灰桥、吉安的天河一带,分兵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扩大红军和地方武装。在边界党正确政策指引下,根据地出现了一派大好形势。
井冈山斗争形势的发展,引起了上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5月,湖南省委开始派代表到井冈山巡视工作。6月下旬,又先后派袁德生和杜修经,分别带了6月19日《中共湖南省委对湘赣特委和四军军委的工作决议案》和6月19日、6月26日的两封指示信。6月30日,袁、杜2人同时抵达永新。
《决议案》和19号的指示信,指责边界党有"保守主义"的观念,均有对敌人力量估计过低,对革命力量估计过高的"左"倾冒险思想。但这两个文件的主要精神是同意巩固罗霄山脉中段的根据地,同意首先努力促进这一区域的割据,积极发展各县的暴动,造成以工农为主力的割据局面,并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因此,这两个文件基本上是正确的。
但是,6月26日的指示信则改变了《决议案》的精神,对形势作了错误的估计。认为湖南敌人"十分动摇","恐慌万状",决定四军攻永新敌军后,杀出一条血路,立即向湘南发展,以解决经济给养问题,由二十八团留下200条枪,会同赤卫队保卫边界。并说这是"绝对正确"的方针,要边界特委和红四军军委"毫不犹豫"地立即执行。指示信还特别强调毛泽东担任赴湘南作战的"前敌委员会"书记,随军出发,杨开明担任特委书记,同时,从莲花派两名干部到前委工作。
6月30日下午,军委、特委、永新县委联席会议在永新县城商会楼召开。毛泽东主持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朱德、陈毅、宛希先、王尔琢、朱云卿、谭震林、陈正人、刘珍、刘作述、刘家贤、王怀、贺敏学等,湖南省委巡视员杜修经、特派员袁德生也参加了会议,一共20余人。
会议着重讨论了湖南省委《决议案》和指示信,研究部署了湘赣边界的工作,分析了当前形势,决定了四军的行动计划。经过充分讨论,到会者大多数支持毛泽东的主张,认为在统治阶级政权暂时稳定时期,我们的战略必须是逐渐地推进的,决不能分兵冒进,不应改变"对统治势力比较强大的湖南取守势,对统治势力比较薄弱的江西取攻势"的正确策略。会议决定不执行湖南省委的错误意见,红四军继续留在湘赣边界,集中力量建立中心区域的坚实基础。袁德生、杜修经同意了大家的意见。
7月4日,特委、军委根据联席会议的精神,写了《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和红四军军委给湖南省委的报告》。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详细陈述了红军不能分兵去湘南的6条理由:第一,边界党关于建立宁冈大本营的政策是正确的,不宜轻率变动,变动了不利于四军克服流寇思想;第二,湖南敌人比较硬,江西敌人比较弱,况且湘敌兵力大于赣敌7、8倍,如果四军去湘南,反而更深入了敌人的重围,有"全军覆灭"的危险;第三,井冈山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又有党和群众的基础,如果轻易离开,"虎落平阳被犬欺",四军非常危险;第四,边界正在集中力量做巩固根据地的工作,成绩十分显著,敌再来进攻,很有胜利的把握;第五,四军去湘南,绝对不可能解决经济困难,因湘南各县烧杀太甚,土豪打尽,只有留在边界才有办法可想;第六,四军去湘南,对伤病员的安置问题无法解决。《报告》要求湖南省委从湘赣边界的实际出发,收回这一错误的决定,提出了有利于革命事业的正确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