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格里尔斯死了没:南方周末 - 海岛消失“加速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5:41:41
海岛消失“加速度”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孟登科 实习生 张晴
2011-04-14 11:50:31
 来源:南方周末
相关新闻
我国公布首批无人岛开发名录 黄海之滨:旧疾未愈,新伤又来 万里海疆,难有“静土”
标签
海岛 生态 保护 已有评论0条
发表评论
收藏
推荐给
打印
字体:大 中 小
无法定量评估的生态损害,摸不清家底的海岛概况,以及迟迟没有匹配细则的海岛保护法,让无人海岛的保护任重道远。当年的过境岛郁郁葱葱,如今却被夷为平地,成为核电新厂区。 (南方周末记者 孟登科/图)
核岛”非岛
2008年以后,54岁的叶乐杖就再也没上过“过境岛”,那一年,他作为“宁德核电站”的一名爆破工人,亲手参与炸平了它。
“小时候,只需要划个小船就能从备湾山过去,不到一百米,落潮时甚至挽着裤管就能走到岛上。”叶回忆说。
因为有临近海边的海岛,这一片海域的温度和洋流尤其适合紫菜种植,叶乐杖所在的东埕村和邻近的几个渔村,超过一半的村民曾经以紫菜种殖为生,而现在,他们开始担心,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紫菜种殖会在自己这代人手里荒废。
多少年来无人问津的“过境岛”,现在已变身为气势恢宏的“核岛”。站在宁德核电厂区88米高的观光平台上俯瞰,“过境岛”早已是现代化的核电厂区,规划中的四台百万千瓦的发电机组,自东向西依次排列,按计划,一号机组将于2012年年底前正式投入商用。
这是号称中国第一座建在海岛上的核电站,只是,核岛早已不是海岛——“过境岛”已经和之前一海之隔的备湾山融为一体,“核岛”其实已是陆地。
宁德辖内的福鼎市海洋渔业局只能提供极为零星的关于过境岛的资料,面积超过400亩,最高海拔99.1米,至于岛上原有的动植物种类、其它的生物链状况则没有任何记载。
曾经的99米高度,如今已被夷为9米的平地,而开挖所得的超过一千万立方米的岩石则被就地取材,用于填海造地和修筑防浪墙,拱卫核电站。
从观光平台上向南望去,过境岛的周边还有二跳岛(60亩)、白粒岐岛(6亩)、跳尾岛(300亩)和小跳尾岛(7亩),它们曾被当地人形容为散落的珍珠。
现在,它们则无一例外地已经消失或即将消失,过境岛、二跳岛和白粒岐岛是核电项目的一期工程所在地,而跳尾岛和小跳尾岛将是规划中的二期工程所在地,五六号发电机组就将建在跳尾岛上,这座最高海拔超过110米的海岛不久之后也将被夷为平地。当年的过境岛郁郁葱葱,如今却被夷为平地,成为核电新厂区。 (南方周末记者 孟登科/图)
世界难题与中国特色
如果在无居民海岛和百亿核电项目中取舍经济价值,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在缺乏重工业支撑、欠发达的闽北地区,仅一期投资就超过五百亿的“宁德核电”是一个令地方政府难以拒绝的大项目。为了给项目保驾护航,核电站的建设工地均有武警把守,即便是作为海洋渔业行政管理部门的福鼎市海洋渔业局想要进入厂区监督执法,也得事先得到核电公司的许可。
从公司的介绍看,这是一个从程序上无可挑剔的合格工程。张国鋆是宁德核电工程建设部门海洋和土地审批方面的负责人,他介绍,宁德核电项目完全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由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编制的《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也都获得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批。
即便忧心忡忡者,也难以理直气壮。厦门大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室主任张珞平教授认为,《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该包括削平过境岛给海洋生态带来的影响评价的内容,“但海岛消失究竟会对海洋生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很难定量评估,这在研究上都是一个难题。”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沈良亦曾表示,在对某个海岛进行开发以前,必须对这个海岛的生态系统承载力予以研究,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外对于海岛的研究相对较为薄弱,海岛生态系统承载力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则是更少。”
如果说海岛开发的生态影响评估是个世界性难题,那么,海岛使用的审批权之争就颇显中国特色。
宁德核电一期工程的四台机组全部建在海岛上,但批复用岛权的却并不是作为海洋主管部门的国家海洋局,而是国土资源部。2003年颁布的《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规定》曾明确:炸岛、实体坝连岛工程等严重改变海岛属性的项目用岛,由国家海洋局征得总参谋部同意后批准。然而,事实上,宁德核电手中并无国家海洋局的用岛批复。
面对记者的追问,宁德核电相关负责人颇显为难:(宁德核电)并非不愿意向国家海洋局申请用岛批复,实在是因为海岛使用的审批程序无章可循。
事实上,即便是2010年3月起实施的海岛保护法都只是海岛保护和开发的原则性法律,“海岛开发和保护申请审批管理办法”至今尚未出台。福建省海洋渔业厅海域和海岛管理处的钟声处长亦坦陈,“一年来,收到的用岛申请都被压着,就在等着国家的实施细则出台。”
更关键的是,国土部“关于宁德核电项目一期工程用地批复”是2010年作出的,而过境岛上的“三通一平”工作早在用地批复前就已展开。这意味着,即便国土部不出具相关的土地使用批复,过境岛也不可能恢复原貌了。
无伤大雅的生态影响?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宁德核电项目六台机组的全部上马,宁德近海的五个小岛注定也将告别历史。
海岛持续消失的势头,就从未被有效遏制过。根据国家海洋局公布的数字,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浙江海岛消失了二百多个,辽宁省海岛消失了48个,河北省海岛消失了60个,福建省海岛消失了83个,海南省海岛消失了51个……
张珞平教授最近的工作是参与评审“福建省湾外围填海规划”。宁德市政府新一轮上报的围填海项目无不是以无人海岛作为基点,如果不出意外,围垦区内将再有12个海岛消失。
在有些人看来,这些即将消失的海岛,对海洋生态的影响无伤大雅,一篇针对“过境岛”及其周边岛屿的研究论文显示,“岛上均未发现具有保护价值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资源,也未见需要特别保护的人文历史资源。”
然而,在张珞平看来,每一个无人海岛都相当于一个自然保护区,哪怕是一块光秃秃的礁石也有生态价值,“礁石周边往往是高等鱼类聚集的地方,一旦填掉了,海岛资源就都没了。”他提醒说,消失一两个岛,或许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并不足以显现,然而,海岛消失的累积效应却很难估量。
在国家海洋局海岛办公室主任吕彩霞看来,一个海岛的价值,重要的是要看海岛所处的整体海洋环境,不能局限于单个海岛。相关数据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以1990年代为基准。 (管华/制图/图)
悬着的“海岛保护法”
2011年初,历时6年的908专项(即“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海岛海岸带调查已全面完成,调查结果表明,在我国海岛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无序开发、海岛消失等问题有逐年加剧的趋势。有媒体披露了806个海岛消失的骇人数字。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刚刚卸任的国家海洋局原局长孙志辉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一些单位、企业和个人对无居民海岛的国家所有权性质认识不清,未经批准随意占用无人海岛现象时有发生。他建议国家强化无居民海岛使用管理。
2010年颁布的海岛保护法明确提出:无居民海岛属于国家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无居民海岛的所有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单位和个人,均有保护无居民海岛的责任。然而,代国务院行使所有权究竟是海洋部门还是国土资源部门,在实践中存在很多争议。
令孙志辉局长不满意的还有海岛基础性工作薄弱。他指出,无人岛历史资料不足,现有数据陈旧。
迄今为止,我国只有在1980年代启动了海岛综合资源调查,这是我国完成的惟一一次海岛资源全面调查,而且还只是面积五百平方米以上的,那次的调查数据沿用至今。而最新的908专项主要是围绕海岸带的调查,并不完全针对海岛资源。
国家海洋局海岛管理办公室主任吕彩霞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使得海岛开发更有的放矢,国家海洋局正在考虑启动第二次海岛资源普查,这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
吕彩霞此前曾表示:中国对海岛重要性认识不够,海岛规划滞后。
经过反复修改的《全国海岛保护规划》尽管去年10月就上报国务院,但是仍千呼万唤不出来。同样的,“海岛开发和保护申请审批管理办法”亦是迟迟未出。“而这两项,是将海岛保护法落到实处的关键性支撑。”钟声说。
悬在空中的海岛保护法,显然无法阻止地方政府致力于海岛开发的蠢蠢欲动。最新的消息是,4月12日,我国公布了第一批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名录,共计176个,“可以预见,其中的不少海岛又都将最终从海岛名录上消失。”张珞平说。
而这至少是限制了其他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和破坏。“原则上除了这176个海岛之外,目前其他的海岛开发都不具备合法资格。”吕彩霞说。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57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