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失聪后如何创作:体寒致百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24:36

第一章 体寒致百病

  为什么医生和医疗经费都增多了疾病也增多了呢? 12

  患慢性病是由于体寒 16

  体寒致百病的原因 20

  体温是由什么决定的? 23

  “发烧”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29

  体温上升1度免疫力会提高5-6倍 31

  第二章 为什么体温会逐渐下降呢

  体温50年下降1度 30

  体温下降的原因

  肌肉运动和活动的不足 37

  过度控制盐分摄取 38

  水分摄取过度 45

  过度饮食50

  摄入太多导致体温下降的食物 52

  充满压力的现代生活 54

  化学药品、化学调味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摄取 60

  洗澡习惯冲冲就完事 61

  夏天的冷气 62

  第三章 体寒与疾病的关系

  体寒会怎样 64

  “体寒”的标志 65

  会因体寒而恶化的症状和疾病

  疼痛 67

  肠胃炎 68

  过敏 69

  眩晕、耳鸣、呕吐 70

  青光眼 71

  带状疱疹 72

  心律过快和心律不齐 73

  肥胖 74

  癌症 76

  血栓(心肌梗塞、脑梗塞)80

  高血压 82

  糖尿病、高血脂 85

  感冒、支气管炎等炎症 85

  结缔组织病(自我免疫疾病)87

  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自杀等精神疾病 89

  儿童自杀、欺凌、骨折、近视等 91

  淤血 92

  污血带来的疾病

  出疹

  炎症

  《专题 发烧和疾病的治愈》

  《专题 有关“发烧”和“免疫”的最新研究》

  动脉硬化、高血压、血栓、出血等 104

  癌症 106

  第四章 身体变暖的健康法

  提升HSP——令身体变暖的要素 112

  温暖身体的实际做法

  (1)沐浴 117

  (2)用“药浴”进一步提升沐浴的效果 121

  (3)半身浴 121

  (4)足浴和手浴 122

  (5)桑拿浴 125

  (6)“特效”湿敷=生姜湿敷 128

  (7)衣服 130

  (8)暖水袋、怀炉 133

  (9)肌肉锻炼 134

  (10) 走路 135

  (11) 蹲起、高抬腿、垫脚 137

  (12) 上半身的运动 140

  运动的实际效果 143

  第五章 吃饭让身体变暖

  充分摄取能够温暖身体的食物 148

  食物的质量 148

  进食量——现代人应少食一餐 154

  基本食物及其食用方法 158

  为什么喝胡萝卜苹果汁和生姜红茶有效? 163

  胡萝卜的功效164

  苹果的功效 166

  生姜的功效 168

  红糖蜂蜜的功效 172

  其他温暖身体的因素 174

  第六章 体温力治愈了疾病—病例报告

  食欲不振和发烧才是最好的医生 178

  溃疡性肠炎彻底痊愈(23岁、女性) 179

  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症状得到改善,所有检查结果都恢复到正常值(57岁、男性) 183

  长年的感冒和冻疮彻底痊愈(51岁、女性) 186

  摆脱原因不明的疼痛,男性功能恢复(85岁、男性) 188

  体寒、粉刺(32岁、女性) 190

  胃炎、抑郁症(年龄不明、女性) 192

  患肠癌10年仍健在,血便检查无异常(64岁、女性) 95

  贝切特氏综合症、抑郁症痊愈(53岁、女性) 198

  媒体及专家评论:

  健康是我们的重要财富,石原结实博士的自然养生法,让我们现代人找到了一种实现身体健康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让你的体温达到36.5度。

  ——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主持人 王宁

  想要更健康吗,就一定要学学本书中那些简单实用提高体温的办法。要知道,体温上升1度免疫力就会提高5~6倍,什么病痛都会远离你的!

  ——《健康之友Woman’s day》资深专题编辑 阴春花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生活习惯如何影响了健康,想要知道怎么面对这些问题,就应该看看《36.5℃决定健康》。

  ——《健康时报》 王旖含

  这是一本为亚健康白领人群提供解决方案的智慧之书,它风靡日本韩国的体温革命,连日本首相也要遵守其体温保健法。揭开了低体温是万病之源的面纱,将掀起一场健康养生热潮,以36.5℃为轴,让你的健康超越36.5℃。

  ——39健康网

  现代人疾病背后的原因都是低体温,我身边很多人已经通过书中的方法使自己的身体得到了改善。最后,我打算买一个热水袋!

  ——日本亚马逊五星评论 黑木学
////

  第1章

  体寒致百病

  为什么医生和医疗经费增加了,疾病也随之增加了呢?

  30年前日本的医生人数仅为13万,而现在这个数字已经增长到约28万,并且每年人们花在医疗上的费用高达3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5 500亿元),这简直是个天文数字。然而疾病种类和患者人数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近年还有所增加。

  自1981年以来,癌症长期位居人们死因的第1位,并且死亡人数不断上升,每年大约有33万人死于癌症;心肌梗塞及脑梗塞等血栓症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尽管抗生素不断更新换代,死于肺炎的人数还是在逐年增长。

  虽然从1960年以来,日本开展了减盐运动①,但高血压患者不减反增,现在已达6 000万~7 000万人。二战结束(1945年)后的一段时间内,日本的糖尿病患者只有几百人,但现在,如果将潜在的糖尿病患者也算在内的话,总人数可达到1870万之多。高血脂患者大约有3 200万人。哮喘、遗传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和溃疡性肠炎以及节段性回肠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抑郁症、神经官能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日本已经从迪士尼乐园(Disney land)沦为疾病之国(disease land)了。

  想必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医学发达了,疾病反而增加了呢?

  西医发达主要指的是诊断学、急救医学和脏器移植等领域的发达,而对慢性病的治疗西医则是相当靠不住的。

  在诊断学上,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脱离了肝脏和胰脏的酶GOT(谷一草转氨酶)、GPT(谷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LAP(亮氨酸氨基肽酶)、ALP(碱性磷酸酶)及淀粉酶的多少来诊断肝脏、胰腺是否有病变。同样,如果检测出血液中含有异常蛋白CEA(癌胚抗原)、AFP(血清甲胎蛋白)、CA19-9(糖类抗原)等,就可以诊断出肠癌、肝癌或胰腺癌。

  此外,除了普通的X射线,通过CT和MRI(核磁共振)这些方式也可以准确地检查出体内的异常。而通过胃镜和肠镜能够直接观察到肠胃中的情况,从而进行诊断。也就是说,诊断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急救医学方面,在交通事故中,如果骨骼和肌肉受伤,人们能够将其续接、缝合,即使血管和内脏破损,也能够得到及时的止血、修复,从而挽救人的生命。心肌梗塞发病时,向心肌输送营养的冠状动脉被血栓堵塞,生命危在旦夕,这时用导管在血管内溶解掉血栓,病人便可获救。这都是令人惊讶的技术进步。

  最近,肾移植和肝移植等脏器移植的成功率也提高了,换句话说,就是让人体中已经完全坏掉的部分恢复到健康正常的状态。这种医学技术简直可以说是鬼斧神工了。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西医对于癌症、高血压和过敏等慢性疾病的治疗,都是治标不治本。

  西医治疗肿瘤通常采用手术切除、放射线去除、抗癌药去除等方法,这些方法都只是去除了疾病的“结果”,却没有针对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采取措施。

  血压是心脏为了向全身的细胞输送各种营养、水、氧气、白细胞、免疫物质、激素等物质而产生的力量,如果这种力量变大、血压上升的话,一定意味着什么,但西医治疗高血压的时候却不管三七二十一,只管把血压降下来。

  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哮喘和遗传性皮炎这类症状应该也意味着身体内出现了什么问题,但西医在治疗时却只用抗组胺剂和激素来控制这些症状本身,这样一来,即使一时症状消失了,却无法得到根治。
36.5℃决定健康


 

  图1.1 主要死因分别造成的死亡率(统计对象10万人)的变化

  资料来源:日本厚生劳动省 “人口动态统计”

  注:1994年之前按旧式分类
36.5℃决定健康


 

  表1.1?死因排名前10的死亡情况(日本)

  资料来源:日本厚生劳动省“人口动态统计”

  *近似数值

  患慢性病是由于体寒

  其实,在这诸多的慢性病背后,隐藏着一个被人忽视的原因,那就是日本人的体寒。

  在介绍“低体温(体寒)致病”之前,请大家先读两封来信。

  W·S女士说,她通过温暖身体,“心态积极乐观”、“戒烟成功”、“月经不调改善”,好事连连,“好像获得新生一般”。

  另一位男子告诉我说:“通过温暖肝脏周围,因丙肝而上升的GOT和GPT值下降了。”

  可以说,“体温力”是能够改变人生的奇妙之物。

  石原结实先生:

  您好!我是××市的W·S,31岁。我拜读了您的《生姜暖体,通血治病》,现在精神恢复得非常好!特写此信以表谢意。

  石原先生,我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从去年11月开始喝生姜红茶,洗生姜浴,现在已经过去3个月了。我真的每天都心情舒畅、充满干劲,十分开心。本来我每天都要在家里吸烟,大约一天5支,但开始喝生姜红茶后的第二天就不再吸了,我想这也是由于身体变暖的缘故。我真正地戒掉了烟瘾。并且,我的月经不调得到了改善,皮炎也基本好了,皮肤变光滑了。我还是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如此明显的改变,这完全要感谢石原先生让我知道了温暖身体的重要性和生姜的好处,简直让我如获新生。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今后我一定会继续支持您。

  我现在变得很走运呢!这也许是因为身心都充满了活力吧!

  W·S敬上

  石原先生:

  我拜读了您的《身体变暖,疾病一定会痊愈》,身体变暖后,我的丙肝状况有了很大的好转,希望我的例子可以给大家作个参考。

  每年10月我都会接受定期体检,直到1997年,GOT和GPT值都是25左右。

  但是在1998年我被检查出患了丙肝。我从来没有输过血,要说可能感染的途径,也只有20年前看过牙齿和每年的定期检查了。

  1999年初,我开始服用中药,并注射强力复方甘草甜素(一次60毫升,每周3次)。

  由于中药有副作用(头似乎变得很沉),两三个月后停止了,只依靠注射。

  这期间GPT值在150~200之间,GOT值在50~100之间大幅波动。

  2002年3月的GPT值为150,到了6月下降到60,GOT值也下降到了30。

  除了注射之外,我没有用其他药物,也没有尝试过其他疗法,为什么指标急剧下降,一时无从知晓。

  考虑了很多可能性之后,我想到,5月初我在给院子里的树木剪枝时觉得右侧的肋骨最下方很疼,便去看了外科,进行了20天左右的电波湿敷,应该就是它起了作用。不过当时还不知道起作用的是电还是热。

  2003年3月,GPT值达到了180。我尝试使用家里的电褥子(长宽各为30厘米左右的薄布垫)每天在靠近肝的背部进行1~2小时的热敷。没想到到了7月GPT值下降到80,GOT值下降到了40。

  不久我停止使用电褥子,结果到了9月,GPT值又回升到160,于是再次恢复使用,10月GPT值降为80,GOT值降为30,11月和12月也大致相同。这样看来,温暖肝脏似乎对治疗丙肝有效。

  我读了您的书,希望自己的经历也能帮助到其他人,所以写了这封信,将过程记录下来给您。

  A·R 79岁

  2004年2月

//// 2

体寒致百病的原因

  大约50年前,在我的幼年时代,成年人的平均体温约为36.8度,儿童则为37.0度。

  尽管现在的医学书籍上仍然写着日本人腋下温度的平均值是36.89±0.34度,但这实际上是50年前日本人的体温。这是因为,现代医学研究深入细化到脏器级、细胞级,甚至细胞核中的基因级,已经没有哪个学者会测量个体温就发表到学术刊物或医学杂志上去了。就算进行了这样的研究,也不会在医学协会和杂志上发布或刊载的。

  我平时给人诊疗的时候一定会测量患者的体温,高一些的不过36.2~36.3度,大部分都只有35度多。人类的平均体温应该是36.5度,但能达到这一体温的人可以说是相当少了。

  体温每下降1度免疫力就会降低30%以上,而升高1度的话免疫力则会提高5~6倍。

  50年来,日本人的体温下降了将近1度,这意味着日本人的免疫力也下降了,变得更容易患上各种各样的疾病。

  免疫力一旦下降,就会容易得感冒、肺炎、支气管炎、胆囊炎、膀胱炎等疾病,此外哮喘、皮炎等过敏性疾病以及节段性回肠炎、溃疡性肠炎和风湿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也会升高。当然,癌症也不例外。

  体温下降会使血管收缩,这会导致血液流通不畅,血压上升,另外,还容易引起心肌梗塞、脑梗塞等血栓症和胆结石、尿结石等结石症。就像水遇冷会结成冰一样,一切物质遇冷后都会硬化。

  而且,体温下降会阻碍血液中糖分及脂肪等能量源的燃烧,还会阻碍尿酸、丙酮酸等废物的燃烧和排泄,容易引发高血糖(糖尿病)、高血脂和痛风等病症。

  患有抑郁症或神经官能症等精神疾病的人,通常在气温和体温都偏低的上午精神不佳,下午气温和体温上升,精神状况就会好转。

  90%的自杀者患有抑郁症或有抑郁倾向。从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3月,气温低,日照时间短,体温也就容易下降。这段寒冷时期是抑郁症的高发期。这样看来,精神病与自杀也和体寒有关系。综上所述,一切疾病的产生都和体寒有关。

  然而,西医似乎还没意识到这一点。每年进行的定期体检有几十项,却不包括“体温”这项,这也证明西医还未认识到这一点。

  西医完全没有认识到“体温”的重要性,至于现代人的体寒是百病之源什么的,自然是想都没想过。

  体温是由什么决定的?

  “体温”是由体内产生的热量与散发到外界的热量这二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决定的。

  我们摄取的食物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所含有的热量通过生物体细胞内线粒体中的三羧酸循环而酸化,并产生热量,这就是“热量”产生的过程。这些热量中约有25%~35%要转换为“工作能量”,剩下的就成为“热量”了。汽油内燃机的转换率大约为25%,因此可以说,生物体是非常高效的内燃机。

  生物体就是这样,像一种热量内燃机一样运转着。而哺乳类和鸟类这样的恒温动物为了保持比环境温度更高的体温,会把摄取的能量转换为热能并加以利用。

  鱼类,两栖类,爬虫类,松鼠、山鼠、刺猬、蝙蝠等低等的小型哺乳动物的体温波动很大,在冬天只能保持比外界温度高出0.5~2度的体温,所以它们只能停止活动,进入冬眠。

  我们人类在安静状态下产生的能量中,骨骼肌产生的约占20%,肝脏约占20%,大脑约为18%,心脏约占11%,肾脏约为7%,皮肤约为5%,其他约为19%。骨骼肌重量约占体重的45%,却和只占体重3%左右的肝脏产生同样多的热量。不过,肌肉通过运动,代谢会增强,产生的热量甚至可以达到将近80%。而只占体重0.5%的心脏却可产生11%的热量,可谓“最活跃的器官”了。

  热量通过以下方式散发:

  u 通过皮肤辐射,向空气中散发。

  u 肺和皮肤的水分蒸发(无感觉的蒸发与出汗)。

  u 肺部呼吸产生的CO2(二氧化碳)的排出。

  u 对食物和吸入的气体进行加热。

  u 大小便的排泄。

  而通过皮肤辐射和水分蒸发散发的热量占到了全部的70%以上。不过,在“寒冷”或“高温”的环境下,身体会通过以下这些活动来调节体温,让体温保持在一定温度。

  ◆ 寒冷的环境中(外界气温低)

  (1)体内产生的热量增加

  ① 通过发抖来活动肌肉

  ② 踏步、跳跃等随意活动

  ③ TSH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加

  ④ 肝脏产热更加活跃

  (2)热量散失减少

  ① 收缩皮肤血管防止热量散发

  ② 收缩立毛肌,形成“鸡皮疙瘩”,通过减少皮肤表面积来防止热量散发

  ◆ 高温的环境中(外界气温高)

  (1)热量散失增加

  ① 皮肤血管扩张——散热

  ② 出汗——汗液蒸发时吸热降温

  ③ 呼吸频率升高

  (2)体内产生的热量减少

  ① 食欲下降

  ② 抑制肝脏的物质代谢,减少热量的产生

  ③ 变得倦怠、无精打采,不爱活动

  ④ TSH分泌减少→甲状腺功能低下

  这种比较稳定的体温标准,就人类来说,直肠温度(在肛门内10厘米处的直肠部位测量)为37.5度,舌下温度为37.0度,腋窝温度为36.5度。其中直肠温度表示深部体温。

  就算是恒温动物,体温也会受环境和各种条件影响而产生波动。

  冬季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素分泌增加,BMR提高以使体温升高。夏季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虽然BMR下降以降低体温,但5月到9月体温仍然比较高,而寒冷的11月到次年4月体温较低。

  一天当中,凌晨3点到5点体温最低,下午3点到5点体温最高,波动在0.5~1度之间。

  此外,饭后30~60分钟内体温会轻微上升(进食诱发性热量产生)。婴幼儿的体温较高(比成人高0.5度左右),老年人稍低。女性月经期间体温低,进入排卵期的24小时以内体温会迅速升高0.5~1度,一直到月经前两三天都会保持较高体温。

  以上说的“体温”指的是身体的“深部”温度。皮肤温度等身体表层的温度比深部体温低,并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大臂约为32.0度,小臂约为28.0度,大腿为34.0度,小腿为31.0度,脚趾甲为27.0度。

  在各种各样的条件下调节体温的中枢存在于间脑的下丘脑。
36.5℃决定健康


 

  表1.2 恒温动物体温的比较

  “发烧”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体温37.0度以上就是“发烧”,不过也有一些人平时体温就是37.2~37.3度。医学上的定义是,37.1~38.0度是低烧,38.1~38.5度是轻度发烧,38.6~39.0度是中度发烧,39.1度以上是高烧。

  发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体温调节中枢障碍

  ① 脑出血、脑瘤:对体温调节中枢所在的间脑的下丘脑产生了物理刺激。

  ② 日射病、热射病:体温调节中枢的障碍。

  (2)感染症(肺炎、胰腺炎、胆囊炎这类带“炎”的疾病,以及结核)

  ① 被细菌破坏的细胞或组织的分解产物引起发烧。

  ② 细菌自身的体内毒素pyrogen(发热物质,一种蛋白质)作用于血液中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粒细胞),使内因性的pyrogen产生游离,刺激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3)恶性肿瘤、白血病等

  70%的恶性肿瘤都会导致发烧,这是因为肿瘤中含有发热物质。

  (4)代谢异常

  巴塞多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贫血、妊娠。

  (5)过敏性疾病

  (6)结缔组织病

  S·L·E(全身性红斑狼疮)、舍格伦综合征、硬皮病等。

  (7)处理坏死组织细胞时产生的热

  大出血、心肌梗塞、脑梗塞、肾梗塞等病症会导致组织和细胞坏死,吸收和处理这些坏死组织和细胞时会产生热量。

  体温上升1度,免疫力会提高5~6倍

  当然,运动和体力劳动带来的体温上升是生理性的。快走15分钟体温可以上升0.5度,据说还有人跑完5 000米后体温上升了3度。而除此之外的体温上升,医学上则认为是有害的。

  但比尔(Bier)说:“体温达到41~42度时,细菌就会死亡或停止增殖。”所以认为发烧是治疗感染症的原动力。

  实际上,德国瓦格纳(Wagner,1857~1904)就曾人工使人感染疟疾,来治疗当时无法治愈的梅毒。

  最近,发热疗法在西医的癌症治疗领域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因此可以说,“发烧”不仅是表示“不太健康的状态”的身体警告,也是治疗所产生的反应。不管怎样,有研究表明,体温上升1度,白细胞的活动即免疫力就会提高5~6倍。

  有种说法是“体温上升到43.3度之前人体都可以承受”,但也有研究称“如果直肠温度长时间保持在41度以上,会引起若干脑障碍”。因此,我们大概可以认为,在41度以下,我们能够获得发烧带来的好处,免疫力能够提高。

  相反,体寒会体现为黏液水肿(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的结核病或肝癌末期等),而急性体寒会由重大外伤、大出血、大手术等引发,是“病后恢复不良”的标志。

  一般情况下,体温比平时上升1度,心率大约会增加10次,也就是说,体温和心率是成正相关的。

  虽然心率会随体温上升而增加,但高烧患者有时从某个时间开始体温下降,而心跳却变得更快,全身状态恶化,这是病后恢复不良的征兆。在这种情况下,体温和心率两条曲线会产生交点,这一交点叫做“死亡交叉”,这时就基本可以预测该患者将会死亡(参照下图)。

  所以,“体温低下”对生命来说是极为危险的征兆。

//// 3

第2章

  为什么日本人的体温

  会逐渐下降呢

  日本人的平均体温50年下降1度

  前面已经提到,大约50年前,日本人的平均体温是36.8度,现在下降了大约1度。可以说,体温的下降正是人们新陈代谢减缓、免疫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和大多数疾病的起因。

  导致体温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n 运动和肌肉活动的不足。

  n 过度控制盐分摄取。

  n 水分摄取过度。

  n 过度饮食。

  n 摄入太多导致体温下降的食物。

  n 充满压力的现代生活。

  n 化学药品、化学调味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摄取。

  n 洗澡习惯用淋浴。

  n 夏天空调的使用。

  下面将分别具体说明这几点原因。

  体温下降的原因

  (1)运动和肌肉活动的不足

  人体40%以上热量的是由肌肉产生的。

  近三四十年以来,随着交通的发达、私家车的普及、洗衣机和吸尘器等电器的普遍使用,现代文明下的人们已经很少进行体力劳动了。

  我们小时候,也就是50年前,在我的家乡——小城市长崎那样的地方,即便要坐公交车或电车,也要从家走很远才能到车站。去朋友家的时候也要用包袱或手提袋装很多东西走着去。

  在家的时候,劈柴、烧洗澡水、打扫屋里屋外,这些体力活是必须要做的。主妇们还要用搓衣板和水盆手洗全家人的衣物,而且还要晾干,干了之后再收起来。每天都要重复这样的工作。

  因为没有冰箱,人们每天都要提着篮子去市场买食物,所以可以说体力劳动和运动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几乎没机会说出“运动不足”这个词。肌肉锻炼教室、瑜伽教室和健身房在当时恐怕也是不存在的。

  因此,直到1960年前后,日本连一部有关减肥的书都没有,而这种状况也是必然的。

  但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却不走、不动、不拿、不搬、不用力,过着几乎不需要动用肌肉的闲适生活。

  运动或体力劳动后稍微出一点汗,就会让体温上升1度。而体温上升1度免疫力就会提高5~6倍。所以,如果能做到“一日一出汗”,就会变得不那么容易得病。

  (2)过度控制盐分摄取

  20世纪50年代,美国一位叫达尔的医学家来到日本,从鹿儿岛(位于日本群岛南端)到青森(日本最北部的一个县),进行了关于流行病学的调查。调查表明,鹿儿岛的人每人每天的盐分摄取量大约为14克,越往北方摄取量越大,青森县人均为28克,是鹿儿岛的2倍。

  而因为越往北患高血压或中风的人越多,所以人们形成了盐分=高血压=中风的认知。于是大约从1960年开始,以秋田和青森为中心的减盐运动在全国展开了。不管是医生、营养师还是媒体都将盐宣传为洪水猛兽,结果,大部分日本人都相信了“盐是个坏东西”这种说法。

  但是,以东北为首的寒冷地区,人们倾向于摄取更多的盐分。并且,就像“关西口味淡,关东口味重”这句话说的,日本东部的人更喜欢食盐。这都是因为盐有暖体的作用。

  在雪国①,人们为了防止道路结冰,就用车辆在道路上撒盐。还有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是,一些河流入海的地方,河水结了冰而海水却不结冰。这也可以表明盐有保暖的作用。

  说起来,“盐对身体不好”真是相当奇怪的理论。我们生命体的本源是大约30亿年前出现在海洋中的单细胞阿米巴虫①,它们在几亿年的时间里,通过不断地分裂、增殖发展成为多细胞生物,之后在4亿年前的泥盆纪,一部分脊椎动物从海洋里来到了陆地上。由于它们在这之前一切都要依存于海水,一旦来到陆地上就会干枯,所以它们带来了和海水一样的东西,这东西就是血液,也叫做“血潮”。我们的眼泪也好鼻涕也罢,全部都是咸的。所以说,组成我们身体的60万亿个细胞如今仍然是在“海水”中活着。

  因此必须要讲,“盐分有害说”这个学说太离奇了。以法国和英国为代表,欧洲各国自古就有Thalasso Therapy(海洋疗法),泡海水浴、用海泥按摩或者饮用海水等等。在法国,海洋疗法是被纳入医疗保险范畴的。

  严重的呕吐或腹泻会引起脱水症状。这种情况下,如果喝水或茶常常会导致呕吐或腹泻变得更严重。这是为什么呢?

  呕吐或腹泻时,除了水分,胃液和肠液中的盐分也会同时流失。而因为对人体来说盐分比水分更重要,所以用水或茶为身体补充水分后,体内的盐被进一步稀释,就会再通过呕吐或腹泻来排出水分。这在医学中被称为“自发性脱水”。这种情况下只要注射生理盐水,呕吐或腹泻就会很快停止。盐分之于生命,就是如此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以前,在闷热的煤窑里进行重体力劳动的人,经常因为过度出汗,盐分流失,最终引起痉挛甚至死亡。后来人们就开始习惯含着盐干活了。

  美国曾对25岁到75岁的207 729人作了国民营养调查。如下图所示,根据平均每天摄取的食盐量,由少(I)至多(IV)分为4组,对这4组的死亡率作了比较。

  不同组别的食盐摄取量


////

让身体变冷的食品与让身体变暖的食品

  白雪是冰冷的,绿叶就算盛夏时节摸起来也是凉的,同样,外观为蓝、白、绿色的食物也会让身体变冷。太阳和火是红色的,物品燃烧后会变成黑色,同样,红、黑、橙、黄色的食物会让身体变暖。上页的表格中简单明了地将它们分了类。

  并不是说阴性食品对健康有害,只是日本人最近三四十年来摄取的让身体变冷的阴性食品实在是过多了。

  (6)充满压力的现代生活

  压力(stress)原本是物理学用语,后来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加拿大的汉斯·塞利(Hans Selye)博士将其用于医学领域并广为流传。

  如果人们身心感到压力,为和其对抗,位于肾脏上部的肾上腺会分泌叫做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的激素,这样血管便会收缩,血压就会上升。

  远古时代动物们的压力应该是来自动物之间的争斗。血压一上升力量也就涌上来了,而且血管收缩后,就算被咬了也不会出血太多——这也是压力带来的好处。

  然而,在现在的人类社会中,如果长时间背负压力就会对身体产生很多负面影响。虽然血管收缩血压上升的话,短时间内体温将会上升,力量也会增强,但这种状态如果长时间持续,血管就会变细,这样一来,便无法给全身的细胞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氧,于是代谢就会减弱,最终导致体温下降、身体变冷。而由于体温每下降1度免疫力会降低30%,所以免疫力也会越来越弱。

  除此以外,如果长时间背负压力,心脏、肺、肠胃、泌尿器官、内分泌器官这些与我们的意志无关、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器官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众所周知,自主神经是由被称为“昼神经”、“紧张活动神经”的交感神经和被称为“夜神经”、“放松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组成的,两种神经像马的缰绳一样相互合作却又相互对抗,调节刚刚所说的器官的活动(参照表2.2)。
36.5℃决定健康


 

  表2.2 自主神经的活动
36.5℃决定健康



 

  白细胞是保护身体的“军队”,它们分工与细菌和病毒作战。自然杀伤细胞就如同一匹狼,它不仅可以杀伤、消灭被细菌和病毒攻占(受到感染)的细胞,还与巨噬细胞一起攻击病原体。当体内出现癌细胞之类的异物时,辅助性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就会向它发起攻击并将其消灭。

  如果肾上腺因受到压力而分泌出肾上腺素,交感神经便会紧张,致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而且对免疫力的主力——白细胞也会有影响。

  约30亿年前最初诞生在海洋中的始祖生物是阿米巴虫这种单细胞生物,而白细胞可以说就是它本身。直到现在它仍然以原本的形态在人体血液这片海洋里游动,而且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白细胞的含量有4 000~8 000个。血液重量占人体体重的1/13左右,所以体重为52公斤的人体内约有血液4升,65公斤的人约有5升。由此可以估测出人体内大约存在500亿个白细胞。
36.5℃决定健康


 

  如表2.4所示,白细胞可以分成几类。其中多数(约60%)为直接吞噬病菌和血液内废物、有毒物质的颗粒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还有约30%为制造免疫球蛋白(抗体)、消灭病毒和癌细胞的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

  巨噬细胞应该说是白细胞的首领,而且可以认为它就是地球上最初诞生的始祖生物本身。颗粒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等体内一切细胞都是由巨噬细胞分化、发展而来的。

  继续刚才的话题。遭受压力——交感神经紧张——分泌肾上腺素——颗粒白细胞增多而淋巴细胞减少——免疫力下降,这一理论是世界著名免疫学家、新潟大学医学部教授安保彻先生的研究成果(可参见《不疲劳的活法》①)。

  我曾与安保彻教授进行过三次对话,并集结成书(《不会得癌症的生活方式》,讲谈社)。每次对话,我都深感于安保彻教授的博闻强识,不得不衷心叹服,甘拜下风。

  与教授对话时我听到这样一个观点:“因压力而增加的颗粒白细胞的生命结束时(4~5天)会附着在体内黏膜上。颗粒白细胞不但会产生大量活性氧②从而导致黏膜发炎(牙龈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胰腺炎),还会生成过氧化类脂体,使细胞氧化、受伤,成为动脉硬化、心肌梗塞、脑梗塞和癌症的主要原因。”

  压力还会让淋巴细胞减少,导致身体对病毒、过敏和癌的免疫力下降,引发多种疾病。压力比我们通常想的还要可怕得多。

  英语中表示疾病的disease是由表示相反含义的前缀“dis”和表示“舒适、容易”等意思的ease(形容词形式为easy,意为“简单的”)组成的单词,表示“不舒适的状态”,是一个阐述疾病成因本质的词语。

  (7)化学药品、化学调味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摄取

  除了甲状腺激素和维生素E等极少数药剂,西医开出的化学药剂基本上都具有给身体降温的作用。其中退烧止痛药、类固醇激素①、抗癌药还具有给身体强力降温的作用。

  从中医角度来说,由“冷”、“水”、“痛”的三角关系图可以看出,“冷”和“水”是“痛”的主要原因(参照图2.2),所以大多数疼痛可以通过泡澡和热敷来缓解。因为西医的止痛药大部分还具有退烧作用,所以叫做“退烧止痛药”。

  因此,如果为了缓解风湿病、关节痛和神经痛而使用止痛药的话,虽然短时间内疼痛可以消失,但却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疼痛。

  退烧止痛药、类固醇和抗癌药以外的化学药品以及食品添加剂、防腐剂、食品中的残留农药等化学物质,一旦进入人体内也一定会导致身体变冷。

  这是因为,这些化学物质原本是不存在于人体内和自然界中的,它们一旦进入人体,就会构成对人体的压力,从而导致交感神经紧张、血管收缩、血液流通不畅、身体变冷。

  (8)洗澡习惯用淋浴

  近些年,人们(以年轻人为主)已经完全养成了不泡澡只淋浴的敷衍了事的洗澡习惯。虽然淋浴也可以清洗身上的污垢,但是像由内而外温暖身体等种种泡澡才有的好处就得不到了。

  是仅仅就靠淋浴,还是用浴缸泡澡,根据习惯的不同,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年、十年过去,天长日久,对健康状况的影响将会是天壤之别。

  (9)夏天空调的使用

  日本的夏天高温多雨,气温甚至不逊于热带地区。于是到了夏天,我们人类的身体就会通过降低基础代谢来抑制体温升高,通过扩张体表皮肤的血管促进体热散发,通过出汗和汗液蒸发来发散热量,这样就可让体温下降以应对夏天的高温。另外,为了对抗酷热,我们从很早以前就习惯食用冰、黄瓜、西瓜、西红柿、冷面、啤酒、凉菜等可以给身体降温的食物。

  然而现在,办公室里,地铁、公交和出租车等交通工具里,还有我们的家里,空调随处可见,人们的身体一整天都是凉的。但我们却仍然保留着夏天食用给身体降温的食物这种习惯,冰箱里的东西不论什么都拿来吃。

  因此,有很多人在夏天的时候甚至比冬天更容易出现体寒引起的症状(肌肉酸痛、腹泻、热伤风、痛经、月经不调),甚至有很多人这种夏天的“体寒”会一年到头都持续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