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基清净果传销没人抓:发改委约谈企业稳定物价被指重回计划经济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5:54:33

发改委约谈企业稳定物价被指重回计划经济

2011-04-20 07:32:19 来源: 重庆晨报(重庆) 有20099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转发到微博(34)

核心提示:近日国家发改委密集约谈一些行业协会,要求上半年必须保持价格稳定。有专家表示,压制价格上涨只对终端消费品而不是针对上游原材料,有些本末倒置,下半年价格仍将面临上涨压力;还有专家表示要警惕市场定价体系重回行政主导时代。

编者按:近日国家发改委密集约谈一些行业协会,要求上半年必须保持价格稳定。有专家表示,压制价格上涨只对终端消费品而不是针对上游原材料,有些本末倒置,下半年价格仍将面临上涨压力;还有专家表示要警惕市场定价体系重回行政主导时代。专家建议,消费市场应让市场发挥基础性的自我调节作用,同时政府监管部门的眼光应该盯住行政性垄断行业。

近日,国家发改委密集约谈一些行业协会,要求上半年必须保持价格稳定。有专家认为,压制价格上涨只对终端消费品而不是针对上游原材料,有些本末倒置,下半年价格仍将面临上涨压力。建议对上游垄断性、基础原料型、对市场价格牵一发动全身的行业,应该动用政府行政手段抑制其过快的价格上涨;而对终端消费品行业,应该通过税收杠杆调剂市场需求,通过补贴中低收入者来缓解他们因价格上涨而带来的生活压力。

税收手段控制物价更可行

媒体报道,继上月约谈方便面、日化企业后,发改委价格司日前再次大规模约谈17家行业协会,抑制涨价。据悉,此次约谈对象包括: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百货商业协会、饮料行业协会、奶业协会、家用电器协会、糖业协会、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粮食行业协会、肉类协会、蔬菜协会等17个行业协会的会长、秘书长等负责人或者协会政策研究人士。其中,酿酒行业两大协会已经是3天内第2次被约谈。

发改委要求,协会和企业一定要配合政府做好稳定价格的工作,近期、尤其是上半年必须保持价格稳定。要做到保证市场供应,不能人为制造短缺;共同维护良好的价格秩序,一定不能搭车跟风涨价;确实需要调价一定要和协会、政府沟通,不集中搭车涨价,不超过成本上升合理幅度涨价,不提前散布涨价信息,更不能串通涨价。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到,我国终端消费行业现在基本处于市场化,即充分竞争状态,让这些行业内企业暂缓涨价的确有助于暂时控制住CPI(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但是,物价上涨是由成本推动,控制不了PPI(生产者价格指数),价格上涨迟早要传导到CPI。

他说,消费市场应该让市场发挥基础性的自我调节作用,若人为干涉会造成经济学上说的效益缺损。在人为抑制价格的情况下,企业生产越多亏损越多,自然会缩减产量,从而造成商品供不应求,最终导致价格飙升。胡教授认为,应该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如对奢侈品消费大幅征税,降低居民基本消费商品的税率,同时国家补贴中低收入者,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胡星斗认为,政府监管部门的眼光应该盯住行政性垄断行业。如汽柴油等基础能源商品属于生产要素,其价格的任何波动均对全面的市场物价上涨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若不控制,物价迟早还将成为狂奔的野马。他还谈到,此次约谈的企业不乏颇具影响力的跨国公司。它们兴许会配合政府,暂时隐忍不涨价,也轻易不会放弃中国市场。但这种“约谈”会留下口舌,不利于发达国家将来给予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莫让价格体系重回计划时代

经济评论人士叶檀近日撰文指出,警惕市场定价体系重回行政主导时代。她写道,被约谈的日化巨头企业纷纷表态推迟涨价,但我们没有理由为企业的“讲道德”与“顾全大局”而欢呼。企业要讲市场责任与社会责任,市场责任最重要的是维持赢利、保障就业、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营;社会责任最重要的是依法善待员工、保障产品质量。如果发改委不设法降低通胀压力,日化产品的涨价潮不可能被长久抑制。这次日化企业涨价的根本原因是通胀已经传递到终端产品,属于通胀较为后期的表现。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3月底公布的一组原材料数据表明:下游终端企业挣扎在生死线上,尤其是缺少资本与存货的中小企业已经处于越卖越亏的境地,离破产不远。

行政控制价格手段一旦用上瘾,就会酿成一连串事件,直至中国市场价格体系回到行政调控时代。

 

通胀压力加大之时,本该成为理顺市场价格体系、紧缩货币之时。由于身处充分竞争性行业,下游企业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涨价,在涨价潮出现之前,首先出现的现象是把无品牌、低质量、现金流与资产不充分的中小企业淘汰出局,而后其他企业将产品价格提高到成本线之上。

重要的企业由于未进行市场化,它们倒逼发改委采用更多的行政命令,行政命令催生出更多的非市场企业——我们正在向计划经济时代急行军。

企业听话就讲道德了吗?如果没有市场定价机制,如果没有对行政手段的控制,如果没有真正打破垄断体制,市场将剩下两种怪胎:一是计划手段下的百业萧条;二是政府补贴下的大干快上。

作者:张云中

责任编辑:NN032(本文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