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儿与野兽动画片:邵阳县吊井楼清真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2:14:08
吊井楼清真寺座落在邵阳县皇安市乡吊井村。该坊回族穆斯林以马姓居多,也有张、黄、郑、蔡等姓。早在清朝中期,大部分由邵阳县九公桥白马迁来此地,小部分由邵阳县青草张家迁来此地。
   开始没有清真寺,每年三大节日,每周主麻日、平时宰牲等都要到鹤田冲清真寺去,步行往返,来回三十多里,山路崎岖,极为不便,特别是每年斋月晚上礼拜,困难更大。故老一辈乡老们在1927年建了一座简易的清真寺,面积数十平方米,仅能礼拜。由于年久失修,后来不能再用。
    1949年初,为了便于穆斯林过正常的宗教生活,老一辈商量决定,在马家新院子再修一座新的清真寺,由马玉清、马长清、马明清、马云辉、马志兰、蔡志清等组成建寺领导班子,马云清、马长清施放田土两亩多,做主要负责人,马云辉、马志兰负责捐款,马明清、蔡志清负责打土方、购树木,建寺经费主要由本坊穆斯林捐款,同时马云辉去广西捐了部分钱,马志兰去云南捐了部分钱。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新寺在1949年秋季完工,并先后聘请了海祯祥阿訇、苏左林阿訇、李复鹤阿訇、马武阳阿訇等到本坊开学。前后共培养海力凡20多人,该寺原有寺产田2亩多,由于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英明,土改时完全保留,直到农业合作化时,才被收归生产队所有。
     在极左路线时期,特别是文化革命中,正常宗教活动受到冲击,回民风俗习惯得不到尊重,清真寺无人管理。由于年久失修,旧寺成了危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当地穆斯林才又有了重修清真寺的愿望。
    1991年,群众一致推举马昌胜同志担任寺管小组组长,担负起修复清真寺的重任。当年12月,刚从河南念经毕业回来的马文杰,陪同马昌胜等前往河南募捐,得到驻马店、漯河、郑州、开封、商丘等地穆斯林兄弟的大力资助。另一路由马玉国、马开元、马道祥、马付山、张升伍、马双全、马健华等人分头在本地区捐款,邵阳市东南两寺,茶元头、九公桥、银仙桥、青草、桃花坪、北山、大山冲等清真寺的教亲们慷慨解囊,筹集了部分建寺资金。
   1992年,在马昌胜、马道祥的主持下,将清真寺危房拆除重建。他们花了不少心血,流了不少汗水,任劳任怨、日夜操劳,却没拿一分钱的报酬。由于资金短缺,刚把主体工程拉下就开始欠债。后在回族干部马均平的关心帮助下,先后两次争取从县财政拨款共一万三千元;个人捐献2000元;经市伊协和市宗教办向省宗教局争取维修费伍仟元;马昌胜、张升伍再往云南在马文军的陪同下募捐部分资金,使清真寺的配套偏房和大殿的外装修于1994年才得以全部完成。复修后的吊井楼清真寺美观庄严,立于一片竹林丛中的山坡之上,这对于当地贫困的山村来说,确是一座富有伊斯兰风格的耀眼建筑。
    2002年夏天,吊井楼清真寺管委会和穆斯林群众提出强烈要求,得到市伊协的大力支持,为其组织安排教师,提供学习资料,由曾在外地念经,穿衣挂帐的马文杰阿訇出面筹集资金,在该寺举办了新寺建成后的第一期暑假民族宗教常识学习班,男女老少积极参加,学员最多时达到50余人,为节省来回跑路的时间,中午在寺统一免费开餐。通过一个多月的学习,使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伊斯兰基本知识在当地穆斯林群众中得到普及,为复兴教门走出了一条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