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门暖媳浮光锦txt:树山村中大石山(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2:26:27
树山村中大石山(下)     作为苏州人,我对大石山是很陌生的。以前一直都是听亲友说起,直到有天姑姑问我大石山上那四个共用一个“口”的怪字时,我才突然想起,几年前在苏州地产的《苏州杂志》上有相关介绍。在一阵翻箱倒柜后,找到了那本刊有大石山介绍的杂志。于是在临去前做作业时,认真地预习了一下关于大石山的资料,以便于对应实物可以参看。

 
    目前进山仅有一条路,山路两侧都种着茶树并间种着桃树。这里的茶叶自古即副盛名,原名阳山龙湫茶,据说上口带涩,回味甜润,曾作为贡品供奉朝廷。只是和苏州另种名茶“虎丘茶”一样,自清代以后被皇帝赐名的“碧螺春”压过了风头,慢慢被人淡忘。正值清明前夕,茶叶的第一批嫩芽已经冒头,好些村民正在茶林间忙碌。茶树上就是开着红花的桃树,桃花的香气浸染着这第一批嫩芽,冲泡此种茶叶,会有一丝桃花的清甜都说不准。

 
    树山村最为出名的果树当推有四百多年种植历史的圌山杨梅。进山小道两侧高高低低都是这种杨梅树,杨梅红红的幼果已经长出,可以想象到杨梅成熟的季节,山脚一片火红的色彩,更是另一种壮观的美景。可惜的是由于今年大雪压坏了很多树枝,杨梅减产是铁板钉钉的事了。

     弯弯曲曲行至山脚,一座石牌坊矗立面前,大石胜境的字样告诉我们目的地就在前方。沿村民为我们在果林中用卵石铺就了一条美丽的景观小径前行,再往上就是登山路了。如今这里正在施工,一个大工程是沿山建造一条全长3公里的木栈道,另一工程是山侧的一个新建的寺院,整个工程在5月完工后正式对外开放,不知届时是否会收门票?

     山本身不高,它是苏州最高的阳山的一个余脉。连绵的阳山象一条巨大的屏风,也像一道大大的帷幔屏护这仅有80余米的大石山。山不高但山路并不见得好走,孩子紧紧抓着我的手,不知疲倦地拉着我往前走,口中不停地说“加油加油!”我也被感染了,加快了步伐。

     大石山是植物的海洋,是省级的森林保护区,山间野花遍地,白色不知名的小花这一片那一丛,映山红也已经开放了。松竹相映,鸟语环绕,雨已经停了,吸一口这湿润的空气,看一眼这满山的翠绿,腿脚也觉得轻松了很多。

    这山为什么被称为大石,也许就是因为它凸迭在阳山一麓,却多是露着的光光的山石吧。古人好兴致,留下了“远眺石涌似莲花,近看奇石若冰棱”的形象语句。

     山石其实并不象古人所说的那样浪漫,却都是一副暗暗的红色。这里有一个记载在《吴越春秋》的故事,非常无奈却又极为惨烈。春秋末年吴越争霸,国力强盛的吴国引军北上击败齐国,与诸侯会盟并被推为盟主。但是吴王夫差忽视了正在崛起的死敌越国。出征前,吴公子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典故劝其父王,但是夫差没有听从。越国称此机会重兵攻吴,吴国内防守空虚,一举即被攻破都城,夫差回救不及,且战且退,一直退到了秦馀杭山(就是阳山),却陷入了越国三重包围圈。吴王求和不成自刎殉国,捍勇的士兵经过殊死抵抗后纷纷战死。大石山上同样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慢慢的这些苏州好儿郎的鲜血染红了岩石。2500年过去了,死敌越国如今是紧邻的省,其省会与苏州共享天堂美誉,但是大石山但是阳山,始终记着那段灭国的惨痛回忆。夫差死后,被草草安葬,而大石山方圆山脉中的吴国贵族坟墓被勾践下令盗掘一空,大小真山发现了吴国贵族空墓,仅出土了部分敛玉;去年年底大石山边的鸡笼山也发现了吴国墓葬,同样被洗劫一空。大石山见证了吴国的衰败,见证了苏州转瞬即逝的强盛。所以若说苏州人很柔弱尽出文人,我是不答应的,自古尚武的吴地男儿只是在盛世,才出现了那文人荟萃的局面。不过也是,自从项羽带领八千江东子弟兵横扫强秦后,苏州似乎就一直跟婉约这个词紧密地挂了钩。

    山腰间是一块很大的平地,从资料看这里曾经有过一座比较有名的云泉庵,苏州的诸多文人还在此共同吟唱过长达80句的《大石联句》,其后还有同为知名人士的唱和作品2篇,均题刻在云泉庵内。甚为可惜的是,在日寇的打劫中这座藏于深山的古寺只留下了几段石柱、几个散落的柱础,那可称得上恢弘篇章的《大石联句》的碑刻也散圯无踪,空留后人哀挽叹息。

    也许很多人站在这里并不知道这里曾经有过的故事,但是他们肯定都能感受到周围群山叠嶂、身边山石嶙峋,这里并不能一览众山小,却能产生出胸中自有百万兵的豪情。“未步先欲蹶,俨如大廷朝,冠冕森万笏,又如羽林军,戈剑罗劲卒”这是明代苏州名人位居文渊阁大学士的王鏊游览大石山后留下的诗句,他将眼中所见的林立的岩石比作朝堂之上的大臣和将军,也正因为这首诗,他也被戏称为“山中宰相”。所幸的是王鏊早生了两百年,如果在文字狱盛行的时代,这首诗说不定就会被诬陷成“不臣之心”了,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句玩笑话而已。

    这个地方同样是历代文人赞颂、题刻的胜地,大石山的摩崖石刻在苏州、在中国书法界也是小有名气的。一线天附近是大石山摩崖石刻比较集中的地方:光绪年间探花吴荫培与民国名人李根源题写的“大块文章”和“仙桥”;有无名氏题写的共用一个口字的四字组合“唯和呈喜”;有柳州吴氏题写,浒关官吏陆天锡、马缨、徐可成共同督刻的“日照岩”(此处网上流传的文字介绍有误);以及其他一些用篆书、草书题写的文字。日照岩的来历并没有查询到,倒是日照岩下有一个小洞,站在洞口顿觉凉风习习,非常舒爽。“仙桥”从侧面看实际上是一块类似于象鼻岩的岩石,从上部衍生与地接,甚为奇特。

    几位长辈似乎在讨论着什么,我递溜着相机去凑热闹。原来他们正在讨论眼前这片景观似乎眼熟,那么大石山是否就是我们苏州园林中哪座假山的母本呢?实际上,通常都被誉为飞来妙峰、神来之笔的苏州园林假山确实都是将真山真水融入其间,用巧妙的构思和手法缔造一种与真山真水神似的意境。大石山恰恰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叠山宗师戈裕良借鉴过的母本。艺术大师的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为了达到胸中有丘壑的境界,戈裕良访遍山川并研读其间的精妙所在。他读懂了大石山,将大石山的精粹和神韵浓缩在了环秀山庄,这是一个呕心沥血之作,他堆出了全球公认的假山经典。环秀山庄靠着这堆石头入列了世界遗产,可是有多少人知道大石山就是那堆假山的母本,又有多少人明了环秀山庄的假山竟是微缩了的大石山呢?

     不理会身边那些搞着拓展运动的青年的哄闹,不去攀登陡窄的一线天。拉着孩子的手,从林中的小径继续向上行进。路边有散落的一些类似石牌坊立柱的散块,也许就是在破四旧中遭毒手的宋明古墓的遗迹吧。在幽静的林间抬头仰望,就能看到山中部和顶部的两个石亭。中部石亭前有一处明末的摩崖石刻:“仙砰 明崇祯十六年三月河南王铎书 袁枢题” 王铎是明末的老臣,任少詹事,明灭后南逃苏州,寄居在户部郎中袁枢家中。老王是当时数得着的书法大家,老袁是著名的收藏家,他们两人可称作世交。避难同游大石山,在这块巨石前停留,古人石上留字是常有的事,但是这“仙砰”二字可真是揣摩不出。莫非是在此地可以听到山间的水流声?可是我的耳中只有山下的一片嬉闹。

     阳山山顶有一豁口,说是秦皇为破苏州龙气而用箭射破的。(见注)也许就是这一箭,造成了项羽最终的覆灭,那么这位始皇帝怎么没能算出刘邦呢?也许就应了人算不如天算这句俗语吧。不理会这些遥远的传说,将孩子交给长辈照看,同辈之人登到了阳山之巅(此阳山并非拥有箭阙峰的南阳山,乃其余脉)。俯瞰树山村,真有那种仙家幻境的感觉,山下笼罩着薄薄的迷雾,山坳中全都是成片的雪白的梨花,村庄已经被花木包围住了,真是“山含图画意,万树梨胜雪。”

    天涯无际 在上篇的回复中已然作下了本篇的总结:大石山是个人文历史自然兼具的好地方。

                                                   尖兵 2008-4-1 注:zhenzi留言:大石山是阳山的余脉。而真正的阳山是南阳山,是苏州第二峰---南阳山高达338.2米,仅次于穹窿山。阳山山顶有着秦始皇射箭的箭阙峰,箭阙峰下有朱元璋带兵操练的练兵场,现在的南阳山顶上是航标导航处。 尖兵站在的那个山顶,包括后来登上的后山的顶峰,都不是真阳山。谢谢zhenzi为尖兵指出错误。 大石山随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