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门惊梦电视剧:苏州刘家浜古建筑调查记略之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38:52
苏州刘家浜古建筑调查记略之四 刘家浜39号、41号、43建筑历史及追溯:    此建筑列入苏州控制保护古建筑,定名尤先甲故居,但建筑具体构筑年代无文字查考,亦无知晓详细历史者访得。 部分资料对此建筑的记载:摘自《金阊区志》尤先甲个人简介:    尤先甲(1843——1922)  字鼎孚,吴县(今苏州)人。清光绪二年(1876)进士,曾在礼部任职。九年其父去世,丁忧回乡,不复出。今金门内刘家浜41号颐寿堂即为其故居。居家近40年,以经商为业,并热心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在清末社会变革动荡时期,对苏州地方颇有贡献。他曾投资创办同仁和绸缎局,积极参与苏纶、苏经两厂筹建事宜,以发展民族工商业。苏州商务总会成立后,被推选为总理、议事,连任20年。地方每遇灾难,尤先甲带头劝捐放赈,得到清廷嘉奖,赏赐花翎,赐侍读衔及三代二品封典。他在地方上颇有影响,还先后被推举为江苏省铁路公司驻苏州分公司经董、江苏省认捐事务所苏州事务所所长、南洋劝业会吴县物产会会长等职。为保障地方治安,与众乡绅筹设团练局,自任北路局董。辛亥革命爆发,与孔昭晋、江衡等人劝说江苏巡抚程德全易帜反正。民国建立后,除办理商务之外,从事官粥局、民团局、平粜局等公益慈善事业。 尤先甲故居简介:    尤先甲故居在刘家浜39、41、43号。尤先甲清光绪二年进士,曾在礼部任职。后回苏办实业,并致力公益慈善事业。家资颇富,号称“尤顶富”。故居有房三落七进,中落为竹丝墙门,后连轿厅。进门楼,上刻砖额“凤羽展辉”,乾隆丁末年题。后为纱帽厅、花篮厅“爱日堂”及堂楼三座。东落(原正落)有茶厅、轿厅、正厅“颐寿堂”。堂后砖门楼刻有“凤标棣友”四字,乾隆庚戌年题。原有花园,尤氏曾自办自由农场,后逐渐拆毁;现为牛奶公司。西落早已坍废,民国时改建民房,现为托儿所。尤氏族人在高井头今二十一中内建有洋房一座;梵门桥弄42号处小洋楼一幢结构完好。 资料分析:    此片古建筑群为尤先甲故居,从门楼题刻等情况看,非尤先甲同一时期之物,或为尤氏购置先人宅邸。从宅邸规模及规格看,此宅的原主人的品级相当高,此类宅邸,并不是尤氏的官位可以居住的。尤先甲曾为礼部官员,却并非尚书等要职。或为至仕后,购于他人之手,而当时的社会,已经处于礼崩乐坏的境地,估计只要有钱有地位,不要太出格,一般都能实现提升住宅规格的档次。从牌楼题字等看,此宅至少在乾隆年间就已经存在,尤先甲购置后,可能经过了大规模整修,但是并没有将主体建筑结构更改,以至于类似此等较高规格的建筑留于今世。尤氏后人至今仍拥有东路末进一个院落。 现场拍记:简述:    尤宅门北开,贯通刘家浜和景德路。目前最西和最东两路均已经大毁,基本找不到原先面目。特别是最东一路仅剩南端一进(尤氏后人居住),其东的附属建筑以及一个花园被圈占的苏州牛奶公司拆毁,修建了厂房。在90年代末,景德路的扩建工程中,也拆除了尤宅最南端的部分建筑。现较完整的有两路,资料所述的中路现存门厅、花篮厅及楼厅;东路存有轿厅、正厅及三座楼厅。因由于公私合营等诸多历史原因,现存建筑中极大多数非尤氏后裔,建筑也为房管局所有。正因此,现建筑群的原有备弄、通道和建筑格局才会被隔得面目全非,导致入内后,不能清晰地辩明各落建筑的主从关系。

    中路建筑门厅为三间,中部正门一间,为江南地区较有特色的竹丝墙门,东西为旧时门房,现为居民。门厅南为一门楼。根据字牌的落款,当为乾隆丁未年间构筑。当年的门楼精美绝伦,上坊为浮雕戏曲故事,下坊为吉祥花饰,字牌镌“凤羽展辉”字样。门楼带有一斗六升牌科,足以证明前主人显赫的社会地位。只可惜,如今的这个牌楼已入风烛残年,文革时的打砸,让它彻底失去了昔日的姿态。牌楼门已无,所有的雕刻均已损坏,字牌上每个字都被捣毁大部。







    门厅后的轿厅以及其东部相连的茶厅,已被改建得面目全非。看后部的建筑,须从39号进入。靠备弄西侧均为昔日中路建筑。第一、二个门就是花篮厅,只是目前其内居住了好几户人家,花篮厅所有的梁架结构也都在居民装修时封闭。也许对于这样一个建筑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少等哪天政府想来修复了,还能不费多大力气就能使厅堂恢复原先的模样。但是花篮厅的长窗等已经消失。



    花篮厅后是一座堂楼,三间带两厢。此处的楼厅,似乎经过了好多次的整修,很多构件已非本来面目,在一个楼上,半窗竟然能找到4种花饰。





    东路一路建筑,是现存比较完整的建筑。此路建筑同样有自己的门厅,但是格局已经被破坏。轿厅同遭毁坏,中间的门已被封闭,如今看轿厅,只能从备弄通向大厅的口入。轿厅的门楼已毁,仅能看出以前这里有过一个门楼而已。






    轿厅后有天井连通大厅,天井间保留有完好的石板。大厅面阔三间,除明间保留长窗外,次间均已封闭,且开有采光小窗。东次间外还另建有一简易平房,作厨房之用。厅顶部的橼子被房管部门维修时替换截短,非原有样式。衍间有一组一斗六升的牌科,相邻处有木雕花饰。厅内带船篷型抬头轩一座,惜,因次间的封闭,整体梁架结构无法窥得。而中部立柱上的槕木也因此仅见一半。后侧的板壁、屏门完整,其上仍有当年供悬挂匾额的构件一对,均饰金,至今未褪色。

    其后的建筑均为三间两厢的二层小楼,窗饰各异,三进小楼内带有船篷型楼下轩一座,构件雕刻甚精美。天井内有残存门楼一座,字牌为篆书。下坊中部有较完整的岁寒三友浮雕一面。





尤宅小结:建筑群整体破坏较为严重,东路主体结构较为完整。因此处居民较为,人员较杂,保护不易!



              尖兵2008-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