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大大香鸡排官网:突破“我播你看” 民生新闻的现状与大趋势 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2:04:54
突破“我播你看” 民生新闻的现状与大趋势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武兴芳 江耀进

    10月11~13日,首届全国都市频道协作暨民生新闻发展论坛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天津举办,主办方全国26个省(直辖市)都市频道的负责人及民生类新闻栏目制片人参加了论坛。此次论坛由天津电视台都市频道承办。

    近年来,随着民生新闻受到广大受众的青睐,一些负面评论也随之而来,有人认为民生新闻为了吸引公众的眼球,不惜夹杂色情、琐碎、暴力、犯罪等负面话题,极个别学者甚至将民生新闻概括为六个字:“新、奇、特、星、腥、性”。

    不过,新闻界人士普遍的共识是,民生新闻之所以广受欢迎,是因为它符合新闻的基本定义和标准,它对真实性、时效性、接近性、重要性的新闻价值的判断,以及趣味性、知识性、服务性等新闻价值的辅助性因素的运用,是民生新闻兴起的最重要因素。

什么是民生新闻?

    民生新闻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符合新闻的基本定义和标准

    突破“我播你看”的基本模式

    民生新闻到底“起源”于何时?学界一般把2002年江苏台《南京零距离》的开播作为国内电视民生新闻时代的自觉阶段。当然,这种观点不论准确与否,但可以肯定的是,民生新闻栏目是地方台参与新闻竞争的必然趋势。四五年间,民生新闻遍地开花,风生水起,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没有人统计过,全国到底有多少个民生新闻类栏目,民生新闻究竟为电视产业带来多大的利润空间,民生新闻影响了多少受众,甚至电视节目的发展。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是,民生新闻以良好的收视表现和丰厚的广告回报,成为各地方台的强势新闻栏目,并使其所在的频道成为最热播的地面频道。

    有关人士认为,电视民生新闻的崛起绝非偶然。民生新闻把新闻价值定位于普通市民百姓的需求,让新闻本质回归到“广大群众欲知、未知、应知的事实报道”上,在形式上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大胆地突破“我播你看”的基本模式,注重观众的参与性和双向交流性,主持人的形象、语言和风格趋于平民化设计。

    这股迅速形成的民生新闻流能否成为一种主流舆论,进而健康发展,引起了业内的思考和关注。

    是不是主流新闻?

    此次研讨会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是:民生新闻是不是主流新闻?

    对这个问题持肯定态度的人占到绝大多数。天津电视台都市频道总监沈国华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民生新闻作为主流新闻的理由。他说:“民生新闻就是我们社会的主流新闻,而不单纯是一个新闻产品的附属品,发展到今天,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民生新闻能够贴近群众,能够成为新闻舆论的主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作为以民生为内容、媒介为桥梁、和谐为基调、发展为目的的民生新闻理当成为主流新闻的一部分。”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根本就是一个不需要讨论的问题。“民生新闻的定位和认识,我觉得这个问题提出来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了。”江西电视台台长助理、都市频道总监许运交这样说道。

    安徽电视台经济中心副主任龚正认为:“一定要放弃主流和非主流的单纯理论讨论,实际上是新闻之外无新闻,新闻就是新闻。区别于传统新闻或者联播式的新闻以民生新闻命名,是因为我们本身新闻节目的发展,题材发展了,这两种不同的节目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和责任。”

    这里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民生新闻?

    曾有学者提出,民生包括生存、生命、生活、生息等等内容;也有人认为,民生新闻应该叫国民新闻、大众新闻或者公共新闻。有人说,民生新闻之所以受欢迎,不是因为叫民生新闻,而是因为它回归了新闻的本质,对新闻真实性、时效性、接近性、重要性的新闻价值的判断以及趣味性、知识性、服务性等新闻价值的辅助性因素的运用,实际上就是新闻本质的一种回归。

    许运交说:“我认为不管它叫什么,它就是老百姓自己的新闻,贴近性、本土化是它最明显的特征。用老百姓的语言解读老百姓身边发生的事情,原生态应该是一个褒义词,民生新闻就应该从改变电视新闻上的语态上做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全国电视台实行频道专业化改革之后,以民生类新闻作为品牌的都市频道的发展引人注目。面对新的形势,如何突破收视的‘天花板’和民生类新闻发展的瓶颈是各都市频道思考的问题。”天津电视台都市频道总监沈国华说。
 

民生新闻的现状

    媒体的职责泛化是一种理性竞争的必然,还是一种无序竞争的恶果?

    瓶颈现象?高原反应?

    民生新闻的发展目前遭遇了一些问题,比如节目内容浅、散,市场份额收缩等等。究其原因,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总监李响认为,民生新闻发展太快,这个快有一哄而上的因素在里面,有竞争中跟风的成分在里面。同时,节目发展太快,队伍建设跟不上。

    的确,从民生新闻目前尚短的发展历史来看,其速度和规模的增长可谓惊人,节目从原来时长的8分钟、10分钟,一跃成为现在的30分钟、40分钟、60分钟,甚至90分钟、100分钟。运作这些“大块头”新闻,无疑需要一支精良成熟、训练有素的队伍。而现实却是,各电视台做民生新闻的绝大多数编辑和记者,新闻从业经历大都在五年以下,他们的新闻业务素质、专业技能,包括人生阅历,以及对新闻的价值判断等方方面面都存在着一些欠缺。

    除了人员素质跟不上,还有机制的问题。有人把它归为“高原反应”——收视率提升非常乏力。原因是策划节目之初没有想到它会发展得这样快,因此没有做机制上的准备,一旦节目做到一定水平和规模以后,就提出了机制和体制的要求,以及系统的支持。

    因为觉得蛋糕香而大,大家都来抢,各频道各台之间相互克隆,恶性竞争,使民生新闻陷入无序竞争的状态之中。各省台做了民生新闻,各市县台也做,甚至同一个台的几个频道都在抢新闻。导致的直接后果是,题材雷同、节目形式雷同,同质化竞争日益明显。同样一个现场,同样一条新闻,加上记者编辑把握有差异,有时会出现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解读,甚至完全相反的报道。这样一来,媒体的公信力就大打折扣。而且这样的市场份额不可能是一个相加的关系,有可能是重叠的关系,甚至有可能是相减的关系。

    以广东的民生新闻节目为例,广东南方电视台《今日一线》跑的是街头巷尾的生活琐事,广州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日日睇》里面也有一个类似的节目,由于内容和形式大同小异,技术操作也没有太大的差异,因此难以形成真正的竞争,只能是此消彼长。

    “大家都在抢民生新闻,几乎连狗打架都有几台车在现场拍摄。” 广东南方电视台卫星频道副总监刘大卫幽默地评论道。

    吉林电视台都市频道总监赵景春介绍说,吉林电视台都市频道有一个民生新闻栏目《守望都市》,竞争对手就是市台,长春地区同类的新闻节目有六个,基本上都是在同一时间播出。

    四川电视台文化旅游频道副总监张力也深有感触:“我们民生新闻起步特别晚,刚刚出生三个月,在成都也有七八个同类栏目进行高度的同质化竞争,而且都在同一时段。”

    不过,在频道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电视栏目均呈现出分众化趋势,不言而喻,这个饼将被摊薄,单个民生新闻栏目的收视率呈现下降趋势也是合理的,关键是要进行冷静合理的分析,想出应对的办法。

    正面?负面?

    是不是负面的东西一定会吸引受众,而正面报道就容易被忽略?

    随着民生新闻的迅速窜红,一些负面评论也随之而来,有人甚至认为,民生新闻为了吸引公众的眼球,不惜夹杂了色情、琐碎、暴力、犯罪等负面话题,极个别学者将民生新闻概括为六个字:“新、奇、特、星、腥、性”。

    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的显著区别之一,正体现在它的民生的视野、民生的态度、民生的情怀。然而,反观我们的民生新闻,不得不承认,确实存在着为追求轰动效应随意夸张的现象。广东南方电视台卫星频道副总监刘大卫说:“不骂不过瘾,似乎批评不犀利,不让百姓听得够劲,就不足以显示民生新闻的力量。”这样的新闻虽然听着解气,却无形中背离了贴近百姓的初衷和客观报道的原则。报道的虽是百姓生活和百姓心声,给人的感觉却是高高在上,视野是俯视的,情怀是媒体的。

    撇开那些琐碎的、带负面效应的东西之后,还能不能达到理想的收视效果。以《南京零距离》为例,2004年“十运会”期间,为了不影响南京市形象,该栏目摒弃了负面报道,结果证明,收视率并未受太大影响。

    重庆广电集团电视新闻中心副主任李扬介绍,重庆电视台的新闻栏目《天天630》自开播以来,坚持只做正面报道,栏目的收视一直保持高位稳定。为了加大正面新闻的力度,他们还开创了《重庆好心人》、《请让我来帮助你》等栏目。他透露,《天天630》在今年第三季度的平均收视率为14.9%,据悉,重庆市约有500万电视用户,按每户3.5人,15%就是200多万人在看。重庆每天出版的报纸加在一起不过100万份左右,《天天630》的关注程度是重庆所有报纸关注程度的两倍以上。

    维权?监督?

    民生新闻是新闻本土化发展的产物,在受众本位思想越来越占主导的时代,民生新闻以其平民化、娱乐化与服务性倍受观众青睐。

    应当承认,民生新闻关注老百姓的生活琐事,如房屋渗水、看病就医、买菜购衣、就业上学、物价上涨、好人好事、服务态度、消费意识等,的确为百姓的生活提供了参照标准和行动坐标。

    这是好事,然而过犹不及。老百姓在看了舆论监督的节目后,悟出一个窍门:有事就找记者。“想打官司的找媒体造势,业主要告开发商必定拉上媒体,打不赢官司所谓求救无门最后还要找媒体。以至于媒体的爆料热线几乎成了百姓的投诉热线。”广东南方电视台卫星频道副总监刘大卫说。

    湖北《经视直播》总制片人陈剑也有同感:“现在我们好像不是在做新闻,像是在大包大揽,我们要做新闻报道,还要做社区工作,甚至有时还要做‘保姆’,现在出现寻人、寻物这样的帮忙都不算什么的,连婚介、团购、求职以及各种各样所谓的帮忙都做起来了,甚至像企业一样给观众发VIP卡。”

    这当然是不正常的。媒体的职责被极大地拓展和延伸,这种职责泛化是一种理性竞争的必然,还是一种无序竞争的恶果呢?

    在维权还是监督的平衡关系上,湖北电视台经济频道的做法值得借鉴。《经视直播》总制片人陈剑介绍说,因为每天接到的爆料很多,但可以公开报道的却很少,“我们每天固定有两个编辑值班,把信息进行分类,以公函的形式反馈给问题涉及的各部门,然后把职能部门的反馈处理在我们的屏幕上进行滚动播出。当然也遇到过很多职能部门置之不理,我们坚持一次、两次、三次……有些已经坚持了三个月,现在所有涉及的职能部门,尤其是教育系统、卫生系统,都积极主动配合解决问题。”

民生新闻大趋势

    提升新闻的品格,体现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又能找到与百姓需求契合之点

    民生新闻有了一个辉煌的开始,可是,现时的强势是否可以延续到未来?

    也许内容为王永远不会过时。社会在进步,民生新闻节目的内容如何创新,是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民生新闻在很长时间是关注电视观众的心态,从最初的一些猎奇、好奇的心态转向了审视,观众和民生新闻在一起成长,早期一起车祸还能吸引大家的话,七年以后观众可能对这种新闻产生厌烦。”《南京零距离》制片人周炎这样分析。

    因此,提升新闻的品格,体现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又能找到与百姓需求契合的点,才是最重要的。“因为老百姓最关心的,也是政府最关心的”。

    其次是对于节目形式的探索,各台都做了诸多尝试。

    以活动带节目已成为趋势。天津电视台《都市报道60分》提出了“以活动带节目,以节目带队伍;以活动树品牌,以品牌促效应”的基本思路。他们用一年的时间关注青藏高原的藏羚羊,发了100多条新闻、十几个新闻专题,拍了一部纪录片《可可西里守护神》,其中,新闻短消息《长江源头楚玛尔河出现断流》获得了中国新闻一等奖,实现了效果最大化;在中法文化年期间,他们主办了“塞纳河的婚礼”将影响扩大到境外。

    在刚刚结束的国庆长假,江苏台《南京零距离》举办了软件博览会等四大盛会,期间,承接了“菊花仙子”的评选直播报道等等。事实证明,把时政类的新闻用民生化的形式报道出来,得到了政府的首肯,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节目收视率依然稳定。

    “在社区建立工作站”,周炎介绍,江苏台城市频道在两年间在50多个社区建立了社区工作站,开通热线,把节目对于群众的求助,包括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区里面,让民生新闻栏目与群众距离更近。

    现在的民生新闻节目做得越来越大,动辄60分钟,甚至90分钟,节目是不是一定要做得很长,或许可以有一个延伸和衍生品来释放节目积累的能量?北京电视台对节目实行捆绑播出,互相借势。北京电视台生活节目中心副主任李晓雁介绍,《七日七频道》是一个日播节目,主要讲述百姓家长里短,之后又开办了一档探究柴米油盐价格的生活资讯栏目《生活面对面》,捆绑播出后,成为生活频道收视最高的两个节目。据统计,全部节目的平均收视率从2002年0.5% 提升到2006年一至三季度的1.91%,每年递增大概在40%以上。《七日七频道》在2002年的平均收视是1.8%,到今年第三季度平均收视为4.9%,广告创收从2002年的3300万元到今年的1.38亿元。

    再次是队伍的锻造。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天津、上海、云南、安徽、江苏、江西等电视台频道总监纷纷强调了民生新闻栏目编播队伍的重要性。

    最后是探索引进电视媒体新技术,因为技术的创新会给节目的创新提供载体和工具。比如直播车的运用,使新闻更加真实、快捷,更加新颖。天津台《都市频道60分》将在2007年实现100场户外直播,并在市内遍布记者站点,即时回传新闻。此外,利用新技术还可以实现媒体之间的联合。江苏台计划在2007年构建城市全面微波网和便携式的SNG,一旦发生重大事件即在第一时间发回直播室。同时,江苏电视频道和广播频率正在构建一个多终端的新闻媒体,以多终端运营新闻节目的方式,实现新闻栏目运营最大化。

    山东齐鲁台也非常重视技术创新,2004年年初,他们和美国合资成立公司,把即时接入调查系统引进到节目中,方便了和观众的双向交流。

    据《中国广播影视》记者了解,此次论坛除了探讨民生类新闻现状和走向,参会的各省(直辖市)都市频道还将构建一个协作平台,进行节目合作,使各都市频道加强联合、共享资源、优势互补,来迎接新一轮竞争的挑战。

    重庆广电集团李扬称:“我觉得这个协作目前来看是建立在资源共享和运作互助的层面上的,这肯定很重要,但是我觉得相对来说真正更高层面的是应该由信息共享进入智慧的共享、创意的共享。举个例子,我们的节目怎么做?你们的机制和高招我们能否共享?民生新闻总的来说观众覆盖面还是比较低的,天津的点子给重庆肯定有益无害。智慧、创新的共享比一般的新闻交换更有价值。由一个人办节目变成几十个台一起来办,共同面对问题,超过节目本身的共享。”

    广西电视台《新闻在线》主编黄欣表示,“我非常赞赏创意共享的合作,希望我们把这种互动延伸到节目外面。”

    经过几天的会议,与会全国省级台都市频道和新闻栏目负责人经过认真讨论,达成了这样的共识:第一,民生新闻具有主流媒体的属性。因此,无论地位和特色有什么不同,其作为党报、党刊的属性是相同的,作为党的喉舌的作用和功能是一样的,都要做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第二,民生新闻是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政治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本质是以人为本,民生新闻把事件对准了与群众利益最直接、最密切的视角上,突破了传统宣传方式,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其优异的收视表现为民生新闻做了最好的注解。第三,民生新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从民生新闻关注人的生存环境、生存状态、生活需求的内容来看,也包括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倡导的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内容。因此,从创建良好的舆论氛围功能方面来说,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四,民生新闻是地方台参与新闻竞争和新闻改革的必然趋势。新闻资源的日益垄断,使得接近性、地方化成为各省级台的优势,也成为探索新闻改革的方向。

    为期三天的论坛取得了丰硕成果:与会各台代表经过认真协商,原则通过了《全国省级台都市频道暨民生新闻协作章程》,《全国省级台都市频道暨民生新闻协作成员台协议》,签署了《全国省级台都市频道暨民生新闻合作意向》。大家今后将就节目交流、栏目合作、大型活动互动以及重大新闻事件的联动直播等方面进行合作。


论坛精华辑要(按发言顺序排列 未经本人审阅)

    天津电视台都市频道总监沈国华

    《都市报道60分》历经七年,由30分钟扩大到60分钟,三次改版跃上三个台阶,收视率最高时达到10.2%,位居天津电视台栏目第一。在天津社科院组织的问卷调查中,《都市报道60分》成为天津媒体中最受观众喜爱的栏目,都市频道成为天津台最受观众欢迎的品牌频道。

    《都市报道60分》的栏目宗旨是关注都市民生,关心都市民生。发展是最大的民生,但是我们所关注的发展一定是指与老百姓关系最直接、利益最密切的内容。我们不为采访范围和报道内容所限,不管是政治活动和会议,还是重大工程,我们报道的内容一定是就业保障、利益分配、公共事业方面的角度,我们把观众概括性地分为市长、市民、市井阶层。市民、市井就是我们的基本观众群,我们节目就是为他们服务的。在导向正确的主线上,观众要看什么,常常是我们新闻选择的核心与标准,就是配合性报道我们也努力做到争先出巧,有特色,反应快,体现时效性和适宜性。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南京零距离》制片人周炎

    今年是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开播的第五个年头,从最初的一些猎奇、好奇的心态转向了审视,观众和民生新闻在一起成长,早期一起车祸还能吸引大家的话,7年以后观众可能对这种新闻产生烦躁。如果民生新闻抛却了以往一些琐碎的,带负面效应的东西以后,能不能吸引观众,还能不能达到我们理想的收视率效果?我们“十运会”期间的节目证明了我们可以做到这点。

    江西电视台台长助理、都市频道总监许运交

    《都市现场》作为民生新闻主打栏目,从2002年2月1日创办15分钟到2004年8月1日扩版60分钟直播,到今年1月1日100分钟,去年全年的平均收视率是12个点,今年100分钟平均收视率是8点多。另外,我们在民生新闻《都市现场》的基础上开办了早间一小时的《早间晨报》和午间一小时的《互动60分》两档新闻资讯类栏目,而且节目内容和《都市现场》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冲突。

    湖南经济电视台副总编辑、直播都市频道总负责人梅宏

    《都市一时间》在湖南这样一个娱乐大行其道的地方有生存之地吗?我们的经验一是现场零距离,和《南京零距离》是一样的,现场零距离能让观众看到你的现场,他和你同时看到的是一个地方;二是时间零距离;三是思考零距离,观众想到的和记者想到的是一样的;四是互动零距离,观众看到你的节目之后,他要有所反映,这个反应是零距离的。

    安徽电视台经济中心副主任龚正

    要告别民生新闻,真正的回归到新闻的本质上来。之所以有民生新闻,也是电视新闻人在多年的思考之后的一种自觉的选择。要按新闻规律去采访和制作新闻,要按照新闻规律去制作节目,要按照新闻的本质属性去判断新闻的价值。这是新闻的价值和新闻规律本身和目前社会实践结合的产物。

    北京电视台生活节目中心副主任李晓雁

    生活频道办节目的思路就是不求大、不走远,靠近生活,围绕服务,从小处着手,讲时效,从生活频道的定位来看,内容就是围绕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来制作节目。如果五年前我们要是展望一下生活频道的发展,肯定不会想到我们当年2002年播出节目的时候最高收视率有0.7%,今年最高收视率已经达到了7.6%。

    重庆广电集团电视新闻中心副主任李扬

    《天天630》究竟是靠什么起来的?我们认为,最直接的一点就是民主政治的推进。只有民主政治的推进才有民生新闻的发展。我觉得业界和学界对这个问题没有充分认识和肯定。舆论监督实际上就是民主政治通过媒体的表达形式,中国没有民主政治的兴起不会有民生新闻的兴起,我们自己要有自知之明。

    广东南方电视台卫星频道副总监刘大卫

    近年来,广东境内频道新闻节目全天收视份额已开始超过了境外及香港频道。2005年民生新闻栏目《新闻日日睇》一炮打响异军突起,在数十个频道中迅速跃升为黄金时段第四名,起到了一个节目激活一个频道的作用。珠江频道的《今日关注》去年改版后,收视率也突飞猛进,最高收视率在广州地区达到了8%。

    广西电视台《新闻在线》主编黄欣

    如果没有《新闻在线》,可能现在的广西电视台都市频道没有这么火。今年3月份,《新闻在线》栏目广告投放量比去年增加了145%。到目前为止,频道今年的广告播出量比去年增长了110%。《新闻在线》2004年1月1日开播以后,下半年收视率跃居到全广西所有电视新闻栏目第一名,一直保持到现在,去年这个节目的平均收视率是11.99%。

    河北电视台都市频道《都市生活》制片人马德军

    这个节目启动非常晚,节目改到60分钟的时间只有两个月。河北台本来有五档民生新闻,经过了五年淘汰还剩两档。在调整过程中我们稍微做得远了一点,我们更多的是想由表现形式进行变化,对民生新闻进行多侧面、多切面的报道。

    湖北电视台经济频道《经视直播》总制片人陈剑

    湖北经视成立于1988年12月,是全国成立最早的经济电视台,是独立法人,独立建制。去年创收1.4亿元,今年是1.5亿元,明年目标是1.7亿元。

    现在民生新闻运用其受众面广、影响力强的优势,正发挥着它对社会生活的主动性介入和引导作用,成为更多阶层的人群可以信赖的信息库,以及可以演说的舆论场和提供决策的参考地。这是民生新闻的主流化努力。主流化的目的并不是要有一个好名声,或争取一个名分,而是要使我们的新闻节目在更好的舞台和空间中,在社会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这是我们努力的前提。

    吉林电视台都市频道总监赵景春

    我们的主打栏目《守望都市》,今年扩版到90分钟以后的平均收视最低是17%,最高是29%,这个栏目一年只有400万元的资金,而8分钟的广告时间收益是6000万元。《守望都市》在2001年9月3日开播时只有10分钟,扩到一个小时以后,就已经达到了巅峰,扩到一个半小时(90分钟)已经达到了我们当地新闻节目的极限,因为我必须要往里面“注水”,这值得我们思考。

    内蒙古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副总监张虹邻

    《都市全接触》这个栏目已成为内蒙古地区新闻的一个亮点。观众对这个栏目是这样评价的:活泼而不浅薄,深沉而不呆板,说真话、诉真情,讲真理,值得一看。民生新闻的曝光力度和监督力度的把握,这是一个比较难的难点。民生新闻给老百姓做主,不过,谁来给民生新闻做主?

    山东齐鲁台副台长林修功

    我台现在有一个栏目《拉呱》,去年11月31日开播,改变了山东人下午不看电视新闻的习惯。原来下午17:30的收视率只有一两点,《拉呱》开办以后很快升到5%以上,现在稳定在5%~7%,济南地区在8%~10%,市场占有率在济南地区达到80%。

    山西广播电视总台都市频道总监杨锐

    《新都市110》栏目9月1日刚刚扩版到60分钟,在省内民生新闻中收视率最高,说起来我们发展非常难,当时有人认为都市频道是生活、服务、时尚,说我们不应该做新闻。但我们做了,现在看来,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总监胡劲涛

    在确立产业或者把它当成一个产品看的时候,民生新闻的寿命是巨大的,中国城市的膨胀为中国的都市频道提供了最佳的发展机会。中高收入阶层已成为我们频道的第一类收视人群。我们在增加的娱乐节目中加强了“电视的按摩功能”,为这些最忙的人群进行心灵按摩。

    上海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坊》监制池驰

    我们在19个区县建立了记者站,每天有一个电话会议,有电网平台,19家区县台可以打进来,记者可以报选题,这样解决了我们版面选择确定的问题。《新闻坊》的收视率在上海电视台的综合新闻当中排名一直是第三,在成本核算上面,是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成本最低的一档节目。

    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编委、都市频道总监李也平

    《第一现场》每天直播60分钟,目前的收视是深圳当地最好的。尽管如此,我们知道,目前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是提升节目的内在品质,提升这档新闻节目的境界。我们的诉求是要惊醒社会,并推进社会进步。

    四川电视台文化旅游频道副总监张力

    我们不做短信息,而是做强势栏目,把《天天315》做长,做得有深度,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还改名叫《非常新闻》,我们提出的口号就是“非常新闻就是维权新闻”,我们专心只做维权而不做其他类型的新闻。

  云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总监马建宇

    《都市条形码》是2004年2月开播的,时长50分钟,创下了昆明地区栏目的收视率的最高点。去年,尼尔森的数据年平均在58%,今年的数据在53%左右。它培养了一批固定的收视观众,带动了云南电视台收视率的高速增长。

    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副总监钱群

    在浙江杭州这块地方,新闻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杭州当地收视率最好的是方言新闻。因此我们搞差异化,也就是建立帮忙机制,扩大传媒的服务功能。比如我们的名牌栏目《范大姐帮忙》坚持主持人去现场,切入到观众反映的事件中去。“范大姐”也从一个邻家大姐慢慢成为了平民明星。

来源:中国广播影视  2006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