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天气:上海金融界顶尖人才收入赶超外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18:15:40
有人年收入250万元 上海金融界顶尖人才收入赶超外国陈迎竹 报道 上海联合早报2010年4月19日

  一家国际投资银行不久前通过猎头公司要挖一名中国顶级分析师去香港,却尴尬地碰了钉子。

  这名成为猎物的分析师在大陆某个行业具有权威性,他在报出上一年收入总数之后,国际投行就自觉无法再谈下去。当然,猎头公司这笔生意也吹了。

  这名在中国屈指可数的人才上一年总收入约200万美元(约250万新元),国际投行开出的2011年价码至少需要1500万元人民币(约290万新元)。

  据了解,这家投行后来请了另一名“有潜质”的分析师。

  业内人士指出,在大陆从事这一特定行业分析的专家凤毛麟角,必须同时熟悉A股(上海股市)和H股(香港中资股)市场又了解这个行业。而同样职位,在香港请到的人员价码只要150万美元。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愿景尚在建设的路上,金融界顶尖人才的收入却已经赶上甚至超越香港、新加坡等金融大城市。

  国际猎头公司高级顾问刘克力认为,金融业人才的收入其实不是根据所处的城市,而是领域。

  “上海证券市场规模越来越大,” 他说:“证券相关领域买方与卖方的中高端人才,比如基金经理、行业分析师,在很多方面都已经可以和香港、新加坡比了。”

  他举例,以每年最佳25%基金经理来说,上海人才的收入在300万至600万元人民币(约58万至116万新元),而“这只是奖金,薪水要看是哪一类公司”;香港的水平也差不多如此,“差别在于拿的是港币”。  上海证券市场待遇一枝独秀,也因为中国投资渠道少,几乎都集中在证券相关领域,但同时也造就一些对某一单一产业研究非常深入的专家,包括稀有行业,而境外机构要投资这些领域,只能高薪挖角。

  差异的表现不止出现在证券领域。

  英国最主要金融业猎头公司瀚纳仕人才管理(Hays)大中华区区域总监爱玛查诺克(Emma Charnock)告诉本报,中国企业银行销售人员如果拥有国有企业客户或稳定的客源,年收入可以达到80万至140万元人民币。而在香港的同行凭6至10年的经验,身价大约是48万至96万港元外加2至5个月花红。

  拥有国企等大客源是关键因素,这个因素使得中国大陆企业银行以及合并收购部门人员的收入比香港同行高出15%至20%。爱玛说,这个差距在大约三四年前其实已经出现。

银弹难发挥效果

  从大陆挖角的银弹攻势似乎越来越难发挥效果。

  刘克力说,从金融风暴后的2009年下半年开始,就感觉中国基金经理、行业分析师越来越难“挖”。

  两地收入的差距缩小造成香港的吸引力下降,但另一方面,大陆人才去到香港,事实上也没有太多优势,除了对A股和大陆市场的了解,在金融其他方面,香港的人才和知识都很充足。反而随着大陆金融业的开放,还需要很多境外人才引进关于各种新产品的知识和技能。

  但在中低端的差距还是不小,以银行客户经理为例,香港可能仍比大陆高出两倍,但差距正在快速缩小。爱玛甚至认为,如果考虑汇率等因素,预计两年时间就可以使大陆银行业收入赶上香港。

  随着大陆金融业和人民币市场的开放,业内人士估计,香港、新加坡等地更需要了解这一市场的大陆人才,但未来可能不易招聘到一流的人选,原因除了收入差距缩小甚至超越,大陆金融业的蓬勃与活跃,生活环境的熟悉,对大陆人更有吸引力。  而在此之外,刘克力也注意到:“如果在其他国家,谈判只要看财务报表,但在中国不是谈技术问题,更重要是看关系。”这也是一些大陆顶尖人才不愿放弃辛苦建立的根基的原因。

  也许很多个案不足以代表普遍的市场行情,但过去从大陆流到外地的单向人才流动正出现双向甚至反向的趋势则是事实。

  一名在香港从事财富管理的中年男子不久前来到上海,加入一家欧洲银行担任高端客户银行主管。收入从110万港元变成90万元人民币,在扣税之后,收入数字估计减少三四成。

  这些外人看来难以想象的牺牲,却不影响他的决定。他对朋友说,大陆金融业的压力比起香港还是较小,生活也更舒适,而深入了解这个市场和人群,则是未来更重要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