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印保温杯官网:专家预测:从2011年开始,中国可能发生十大地震-米尔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57:12
中国地震带上的人们

  1、宁夏海原:用搬迁解开问题的死结

  每年的12月16日,在宁夏海原县西南角的万人坟场,都会聚集大量来自甘肃、陕西甚至新疆的人们,他们来这里是为了祭奠在海原大地震遇难的祖辈。1920年12月16日20时05分,海原发生了级地震,这场地震持续了十几分钟,震动了大半个中国,远隔震中数百公里的兰州、西安都有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北京、广州、香港则有明显震感,甚至越南观测台都出现“时钟停摆”现象,全球有96个地震台记录了这场地震,而地震产生的震荡波绕着地球转了两圈,在兰州白塔山公园的纪念碑上就称其为“环球大震”。这场地震造成了24万余人死亡。据当时《陕甘地震记略》记载:“(灾区)无衣、无食、无住,流离惨状,

  目不忍闻;苦人多依火炕取暖,衣被素薄,一日失所,复值严寒大风,忍冻忍饥,瑟瑟露宿,匍匐扶伤,哭声遍野,不特饿殍,亦将强比僵毙,牲畜死亡散失,狼狗亦群出吃人”。

  从坍塌的楼体来看,该建筑属于水泥预制板建造的老式建筑,楼体倒塌后脱落的水泥预制板表明这种建筑的抗震性能较差。

  这场地震改变了海原乃至周边地区的地貌。在海原、靖远、会宁、静宁、隆德造成数十平方公里的山地滑坡,形成许多堰塞湖,并在地下造成一个断裂带。据1949年以后调查,这个地震断裂带从海原县李俊堡开始向西北发展,经肖家湾、西安州和干盐池至景泰,全长200公里。

  海原是国家级贫困县,其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处于宁夏末位,而这条地震断裂带是约束海原县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海原县城的建筑高度和规模都有特殊要求,大型工矿企业都无法在这里投资,甚至百姓的生命都随时要受到威胁。在各地经济发展如火如荼的时候,海原只能眼睁睁地等在原地,始终无法摘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为了打开地震带这个海原发展的死结,上至国家下到地方政府都做过很多尝试,其中规模最大的方案就是海原县城整体搬迁。这个方案已经讨论很早,但因牵涉因素太多而作罢。汶川地震后,宁夏正式向国务院提交海原县搬迁申请,同年6月20日,民政部批复了宁夏海原县搬迁方案。新的方案计划将海原县搬至靠近高速公路的黑城镇,在那里发展工业,以带动海原经济发展。同时,海原大地震后遗留的代表性遗址景观现存有13处,其中在海原县就有11处。这些地震景观都是丰富的旅游资源。早在2000年4月,国家在宁夏成立了第一个国家级扶贫实验区——六盘山旅游区,其中就将海原县的地震旅游资源纳入开发范围。

  2、河北唐山:重建后留下的弯路唐山大地震后,重建本来是这个城市发展规划的一次契机。因为唐山解放后一直没有规划,各大单位进驻后,划地自建,城市建设显得杂乱无章。震后,国家对唐山进行了整体规划,但是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唐山没有能很好地把握这次机遇。首先是资金问题。由于当时国家财政困难,要求唐山重建经费不能超过20亿元,节约资金是唐山重建的主要精神。最终,唐山上报的金额是亿元。但唐山重建后,资金方面仍然需要追加,到80年代时,重建投入已经超过30亿元了。资金方面的限制,使得唐山在重建方面能省就省,对建筑物也是尽量做得成本节约,无暇顾及对其本身的设计和整体规划。一时间,大量相似、低矮的建筑成为唐山特色,住宅楼的统一风格,让许多人出门后一时半会找不到自己的家门。

  其次,唐山在重建上未能着眼和借鉴国外经验,导致当时的城建规划反而成为城市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在城市发展上走了弯路。唐山重建后,市内道路规划了双向四车道,在当时已经是国内同等城市里最宽阔的道路了,然而改革开放短短十几年,唐山的市内道路已经面临拥堵不堪的局面了,这点确实是当时规划未能想到的。当然,拖住经济发展后腿的还有城市建筑。震后的重建的唐山,是一座“恐高”的城市,大多建筑匍匐在地面上。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中,这些建筑因为使用仅仅不到十几年、未到拆迁年限而只能保留。

  唐山重建的另一个核心是“恢复性重建”。当时有关唐山重建的思路有过争论,一是避开市区底下的活动断裂带,放弃原有城市,异地建设,二是保留唐山的重工业城市体系和经济文化特色,在原地进行建设。最终,后一种意见占了上风。恢复性重建使得原本计划搬出的大型工矿企业继续留在了市区内,它们留下的结果是:唐山市每年排尘26万多吨,排废水11000多万吨,排废渣1000多万吨。原址重建也使得唐山地震遗迹大多无迹可寻,在今天的唐山只能找到为数不多的几处地震遗址。

  “震柳”生长在海原县西安乡哨马营一条干涸的河床上,树龄400年左右,树高米,胸径560厘米。1920年海原大地震,地震断层反时针旋扭造成山体错位,将这棵古柳撕成了两半,左旋位移量达米。古柳虽遭摧残,但劫后余生,残躯吐翠,至今依然生长旺盛,成为人类研究地震的活化石,海原人称其为“震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