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浆机只加热不打豆:我也来说说前三十年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1:30:24
改革前三十年,全民职工的住房一般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面积小到面积大,那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没有一步到位的。当时的所谓“分房”只是分配房子的居住权,所有权是厂里(即国家)的。职工住房要交房租,由单位直接从工资里扣。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条件好的全民企业是让人眼红的。职工单身时住宿舍,四个人一间,各把一个房角。紧张些的就上下铺,最多八个人。结婚了,就申请分房。新婚只能分1间,有了孩子还是1间。等孩子大了,或者是母亲来帮助照顾孙子、外孙长住了,特别是如果户口落这里了,就可以申请扩大面积。扩大面积时是干部、职工同等待遇,列很多分房系数,例如工龄、人口、先进工作者等等,大家排队,分高者优先。尽管如此,因为房子少,住房依然紧张。家里夫妻带小孩住一室,爷爷奶奶带大孩住一室,或者大龄姐弟、兄妹住一室是常有的事。当时即便是条件好的企业也不是职工申请了就可以有房分,那要等企业新盖了家属宿舍才能分房。特别是那十年期间,新厂还好些,老厂则基本没有盖房子。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改革后到房改前的十几年内,房子盖得较多。现在的房改房多是那个年代建造的。单位新盖了几栋楼,那么正房(即坐北朝南)最好,由分最高的入住,厢房(面东或面西,有夕晒)则差些,分数稍差的住。即便是正房,也分中间、东头、西头等,是有档次区别的。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例如,有几间三居室的房子,那么就由几个原住2间半房的职工凭分数竞争,分高的入住档次最高的,或者档次相同的房子由分高者首先挑选。腾出来的几套2间半的房子则由2间里面的人按分数优先入住,如此类推——1间半的升2间,1间的升1间半,没房的分1间……。有经验的行政科长,凭一套3居室可以解决五、六户职工的住房问题。当时的领导是没什么特权的,邻居可能就是普通职工。领导干部凭级别确定住房面积是改革以后的事情了。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有一些全民企业条件不好,没有能力盖房,那就比较糟糕。好不容易得到一套两居室住房,分给两对新婚夫妇,共用厨房、厕所。房子隔音不好,晚上一边嘿咻起来,另一边会被惊到疲软。有些常年与他人合住的无孩夫妇,换了单套住宅后很快就有了孩子,多是由这个原因造成的。到了房改的时候,依然存在两户合住一套的情况,谁也不愿退让。可一套房子又不能同时卖给两个人,只能都不买,继续合租着。到现在,在一些老的居民小区里这种情况还偶有存在。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集体企业就比较麻烦。像什么街道小厂肯定是盖不了房,甚至是较大一些的集体企业也没有盖宿舍的能力。厂里的职工多是住在附近的居民,就是住在家里。房改前,最困难的住户应该就是这些人。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所谓的“住在家里”并不是现在的“住在家里”的概念。现在的住房功能都比较周全,至少会有厨房、卫生间。那个时候,例如北京“城外”,即现在的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城区之外多是小土屋。都是不知哪个年代找了棵树当大梁,四周用土坯砌起来,弄个木格就是窗,堵上块板就是门。屋里没煤气、没暖气、没下水,院子里有个共用的水龙头,厕所要到院里或者院外去。家里的孩子结婚了,年长的老人要时不时躲到外面去给新人腾出些嘿咻的时间。当时一部电影里有句台词——“明媒正娶弄得和偷人养汉似的”,就是这种情况的写照。这些人是对住房需求最迫切的。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唐山大地震之后,北京一带因为搭建“抗震棚”,很是解决了一些人的居住问题,抗震棚几乎成了居住困难户的正式住房。当时的小土房、大杂院、四合院里到处都摞着人们积攒的砖头,都想找个旮旯搭个什么。有的大杂院被地震棚搭建得已经看不出院了,进了大门,就是几条自行车把宽的过道,两边是各式各样的“房屋”。曾有外国人对此表示惊讶——北京居民为什么那么喜爱攒砖头?当时有份报纸对此还作过回应,说是将来条件好了,居民就不攒砖头了。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到了房改,开始把房子卖给职工。用现在的房价来比,那简直就是“地板价”。但是,即便是地板价也是当时职工的一个重负,能够一次把钱交清的是极少数。多数是分三年,按百分比交纳,很多人还得借钱才行。房改那几年,解决了绝大多数本地居民的住房问题。一直到现在,多数居民还是住在房改房里,房改房依然是当前解决居民住房的基本设施。从现在对住房的分类看,房改房属于保障房。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目前热议的住房和房价其实是两个问题。尽管人们收入比过去高了,但是收入不是那么特别高的想买房还是买不起,即便是房价降了依然是买不起,有的即便是降个50%还是买不起。那就别跟着忽悠跳脚蹦儿了,钻戒卖个顶针价是不可能的。重庆提出让双职工六年就有能力买房,这是一个好消息。问题是您能不能等待六年或者更多年?等不及的还是赶快找政府,寻求保障房,这才是解决普通百姓住房问题的根本出路。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写这些,只是对我自己知道的前三十年住房情况做一个介绍和记录。不打算抨击什么,也不打算歌颂什么,因为它就是人们的住房从国家比较贫困的时期向温饱、向小康过度时的真实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