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维维尚雯婕谁红:中国式标语变迁调查(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8:07:27
标语由硬变软映射中国法制进程

    张万树掐指一算,自己干往墙上刷标语的活儿已有20年。

    在河北省邢台市郊区的一个公路高架桥下,张万树左手提着涂料桶,右手拿着刷子在墙上刷写“严格管理,全心为民”。

    张万树还记得第一次刷写的标语是“严禁超生”四个大字,涂在临街王婶家的墙上。他花了一天时间完工,像模像样,张很满意这次的成果,经常跑到王婶家外欣赏这四个字。

    之后,村里的大小标语都有张万树的份儿。“没想到自‘严禁超生’后一干就是20年。”

    刚开始刷标语的时候,村里还有许多人围着看,为此张万树很得意,看得人越多,他干着就越起劲,干得兴起他还哼上两曲。在那个年代,作为上级文件信息的传达者,在墙上写标语是很威风的事。

    有一次张万树在墙上刷写“不娶文盲妻,不嫁文盲汉”时,一个路过的小伙子突然问他:“为啥不能娶文盲妻?”张万树说:“娶媳妇还不娶个能干的!”小伙子“哈哈”一乐,反问:“谁说文盲就不能干,想娶谁就娶谁,他管得着嘛!”张万树一愣,有点儿烦,冲小伙子手一挥说:“这是政策,问领导去!别在这儿烦我!”

    “那是我第一次碰到有人问这个。”在现在看来,张万树仍然觉得标语写出来自然有它的道理,大家去遵守就可以了。

    张万树已经记不清是哪年,单位让刷写的标语再也没有语气强硬、夸张可笑的标语,一位宣传人员告诉他上级领导不让再写“不良标语”。村民坐在门口闲聊时,有时会和刷标语中的张万树开玩笑:“要人命的标语都没了,换成温柔的了。”然后,大伙儿笑成一团。

    有段时间,标语如过眼烟花一般,让人眼花缭乱,绽放一瞬,很快旧的标语就被新的所代替。如今,来找张万树写标语的单位越来越少,大的广告牌和板块、还有横幅开始取代墙体标语出现在村中。

    “少生优育,利国利民”,一块绿底白字的大广告牌立在邢台市王快村村口。十几年前,刷写在村口的标语却充满了“强制”色彩。

    如今,被人称为“硬口号”的标语在邢台已经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软口号”。邢台市开发区计划生育局长王立敏感慨说:“80年代初时,还没有计划生育标语。”如今,却四海皆是。但标语却充满了变化,由“命令口吻”进化至“充满人文关怀”。

    1980年9月25日,一封《公开信》发表,提倡“一个夫妇只生一个好”,同年这句标语就在全国各地被刷上了墙。

    随后,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时,由于赶上了建国以来中国第三个生育高峰,计划生育口号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一些标语略显“生硬”。“当时标语中最时髦的词是扎、罚、塌。”任县宣传部部长王仁龙总结道。

    1986年,全民普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全面实施,现代法律文化启蒙教育运动自上而下正式启动。

    在那个年代,政策文化的强化在标语上体现的淋漓尽致。相比较而言,社会的法律意识尚在萌芽,尤其是在农村,村民并不认为标语“过激”或者“可笑”,他们认为“很正常”。

    90年代中期,“三五”普法全面开展,党的十五大召开,首次明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和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完成了从政策文化一元化到政策文化和法治文化并重的转变。

    刷在墙上的标语逐渐被清理,或者被新标语代替,一些“硬”标语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王立敏手中有一份自上而下传达下来的文件,上面罗列了254条人口与计划生育标语,如“为了国家富强,家庭幸福,请您计划生育”、“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等,全国各地在刷写标语时再也不是一盘散沙,而是要在254条之中选择出最适合当地的标语进行宣传。

    这些口号中没有了“扎、罚、塌”等动词,多了“请、好、奖”等字眼。

    “随着民主的进程,口号的强制色彩和政治功能正在逐渐减退。比如现在打贪反腐是在用法治的方式,并没有用口号动员全民行动。”《口号与中国》作者之一的李艳对本报记者说,“从某种角度来讲,将来口号可能还会存在,但是已经不是那种用口号统领和管理社会,实施政令的时代了。这也体现出一种法制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