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思慎行的出处:吴王阖闾归葬何处成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2:19:26
顾禹 薛马义
春秋时期,吴王都城在苏州,吴王阖闾死后,其墓到底葬在哪里,至今众说纷纭。其中,吴王阖闾埋葬在虎丘山高处,同时还埋葬着金凫玉燕和锐利古代宝剑,最广为流传。因而,几百年来,历代诗人名家为此留下了不少吟咏石刻,也吸引着后人,一探究竟。
千百年来众人争寻吴王墓
春秋时代,虎山曾是吴王养虎之处。吴王阖闾死后,据说,其子夫差把他的遗体埋葬在虎丘。志载:“阖闾家在吴县闾门外虎丘。千百人治冢,取土临湖,冢成见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虎丘之得名,迄今有近三千年历史。
遥想当年,一天晨曦微露、朝日东升后,秦始皇在听到虎丘藏剑和有关吴王墓的传说后,不顾连日南巡会稽、横渡钱塘江的疲劳,亲自来到虎丘山。他当然懂得,宝剑三千假使为己所获,就可以成为斩敌杀人的利器,别人得去,即是寒光森森的造反武器,得失之间,关系到帝王万世之业。但最终秦始皇虽是掷剑追逐,但依旧失望而归。
然而这并不是第一次,据说在秦始皇之前270余年时,已有另一个著名人物来过,他就是越王勾践。但古代君主,以山为陵;虎丘山上,茫茫丘壑,嶙峋岩石,从何下手?勾践只能望山兴叹,颓然而去。
到汉代末年,三国时吴大帝孙权来到苏州以后,据说也被这座藏宝幽宫所吸引,派人入山寻剑。但剑池泉寒,深不可测,恍若蛟穴龙潭,寻宝人只能徒呼奈何。而吴王墓这一千古之谜,到了明朝正德年间又再次轰动人间。那年苏州大旱,剑池之水竟至枯竭。唐伯虎、文征明等苏州名士,出游虎丘,为好奇心所驱使,下至池底探索,想不到竟在剑池的北端——“剑尖”之处,真的发现了“△”形石洞,从中还发现了一个微带红色的颅骨。他们估计也许就是吴王的幽宫所在,立即报告长洲县令,这位知县老爷亲自坐轿到剑池察看,果然不错。因而急令叠石封门,使千古奥秘又重新掩埋了起来。而这节记载,仅录在文征明的《虎丘剑池诗序》而不见经传。
岁月悠悠,几千年过去了。有人说,虎丘剑池就是勾践、孙权等历代人们为了寻找吴王墓而开凿的遗迹。
重修虎丘塔发现隐秘
直到解放之后,1956年重修苏州虎丘塔时,才再次抽干剑池之水,准备一探究竟。但令人迷惑不解的是,在唐伯虎等人发现洞穴的“剑尖”处,根本没有什么人为痕迹可寻。人们煞费猜测,会不会是数百年来沉积的淤泥,把剑池深处的石洞掩盖了起来?为了探幽索秘,决定深挖池底,挑尽淤泥。
于是千年奇洞果然显露出来了,人们兴高采烈,在强力手电筒的照射下探索入内,开始可以两人共进,继而只能一人容身,后来仅剩一人侧身缓缓移入的狭小通道,最终洞穴被三块巨石成“品”字形叠封,无法入内,而这三块石头,经敲取化验,显然不是虎丘本山的火山流纹岩;可能是人工移入。据当年亲自入内探索的文物保管人员说,在封石顶端留有空隙,他们用大电筒照射,仅凭电筒这样的人工光源,已经无法看远了。
当年曾有人建议乘机开凿,但文物当局一则怕危及上面的虎丘古塔,二则担心千年宝藏一旦出土,尚无完善的科学办法处理,会遭到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未能动工。
经过进一步观察,当时的发掘人员发现了两条神秘的水流通道。一条暗渠,从著名的“天下第三泉”发端,经铁华岩下,流进剑池;另一条暗渠,从剑池发端,经过巨大的千人石,流进白莲池,这个水流系统,一方面使第三泉的澄清碧水,源源不断进入剑池,保证了它千载丰盈;而另一方面,当山水汇聚,剑池无法容纳时,又能泄入低处的边莲池,从而使剑池水位,相对保持在稳定的高度。
这是一个绝妙的设计。从盛行于我国黄河流域的洛阳一带许多东周古墓来看,它们的一般规制,都是先从平面上挖一个直立的深井状通道,称之为“竖穴”,然后由穴旁出,向侧面挖进墓道;在最后墓道的终端,建造墓室。因而,在春秋晚期的江南吴国,也许沿袭中原墓制,剑池实际上作为竖穴是可能存在的,有人认为,“剑尖”横向“△”形石穴是真正的墓道,在巨石封门的背后,可能存在着宏大的墓石。而王墓设计的工匠,又利用江南水乡的水赋条件,引清泉入“竖穴”剑池,不仅成为最佳的掩饰藏幽的手段,又是绝妙的密封墓室的办法,使幽宫和外界大气隔绝,保持相对恒压、恒温状态。使长眠于此的一代雄主,不受尘世的干扰,在冥冥洞穴之中经历其悠悠岁月。“剑池”的横向墓道似应向上斜升,以超出水平面,不使剑池之水倒灌入墓室。另外,又构筑了蓄洪两宜的明暗水流系列,以保证这一设计的成功。
我国古老而悠久的文化,仅在这王侯之墓的建造上,就蕴含了礼制、建筑、水文、温度、压力等各种科学的丰富内涵,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不能不使人惊叹!然而,猜测终究是猜测,迄今为止,虎丘剑池和吴王幽宫仍旧笼罩在一层神秘的面纱中,有待后人去把它揭开,到时也许会轰动世界。
小真山发现春秋大型古墓葬
去年,一条新闻曾震动四方,南京、镇江地段出土了一批吴国文物,有人根据这些文物判断吴都不在苏州,照此推理吴王墓究竟在不在苏州还是一个谜,当然,也有不少人就是不相信,老祖宗在苏州建吴国,死了会葬到江边去?
1992年11月,也曾产生一条爆炸性新闻:苏州浒关小真山发现春秋时期大型古墓葬。有人认为是吴王墓,是耶?非耶?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小真山顶峰暴露式竖穴由上而下开凿成竖穴式,深约10余米,墓室南北向,长6米、宽5米,因开山破坏,仅存四分之三左右。墓门两侧出土木柄青铜戈三把,墓室门口有祭祀坑和防盗石柱,对侧室迅速进行挖掘清理。在对顶峰已暴露的大墓进行挖掘清理的同时,考古人员对小真山及真山进行调查,发现一处(16处)同类墓葬,考古人员对三号墓进行了挖掘,出土玉器、陶器10余件,据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等专家学者实地勘察分析,一致认为此为春秋时期墓葬,且为吴国王陵区域,是苏州地区重大考古发现。
在文物部门对墓葬进行挖掘清理的同时,苏州市公安部门为追回失散的出土文物做了大量工作,10余件青铜器、玉器已基本收回。并停止了真山采矿厂的开山采石。
到目前为止,真山古墓群已挖掘10座墓葬,根据现有出土的文物,初步确定有春秋、战国等墓葬。墓葬形式都是凿山为穴,其中两座墓葬设有墓道,出土文物有青铜器、玉器、漆器、铁器、原始青瓷器、陶器等。最有特征的是春秋晚期的原始青瓷盖罐、几何印纹三角陶翁。战国时期有玉扳指、玉印、灰陶鼎、红陶钫、釉陶瓿、壶、香蕉以及汉代铜印、铁剑等180余件。
真山古墓群挖掘,是苏州考古有史以来的一次重大发现,它不仅为研究吴文化历史提供了依据,而且对墓葬葬地也有了重新的认识。特别是古墓群已凿山为穴,有如此长墓道的墓葬和大规模的墓群,是苏州目前发现最大的墓葬。
真山古墓群的挖掘工作,目前已告一段落。与被炸掉的一号墓紧挨着的二号墓挖掘工作也已结束。墓道长9米,墓深4.5米,封土层达丈许。让人振奋的是古墓保存完整,这对弄清墓主的身份至关重要。真山墓出土文物中有一枚青铜印,经专家破释,认这是“吴亥”二字。这个“吴”字意义不一般,它代表着什么呢?值得探秘。
真山的发现是惊人的,真山是否就是“吴王墓”?真山刚刚撩开了蒙了几千年的神秘面纱,彻底揭开“吴王墓”之谜,看来为期不远了。顾禹 薛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