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女朋友下身的味道:金砖时代远未到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8:58:57
 

金砖时代远未到来

FT中文网编辑 刘波   

博鳌论坛开幕前夕,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议于4月14日在三亚召开。虽然官方媒体的报道称此会适逢博鳌论坛,但政府借“金砖”为博鳌造势的意图还是清晰可见的。外界也不会把此次会议纯粹视为论坛的序曲,而更会视之为中国在总体上提升国际影响力的一种努力。

“金砖”(BRIC)概念于2001年由美国高盛公司经济学家奥尼尔提出,最初只是盛行于投资界的一个术语,不过很快其政治价值便为灵敏的各国政治家发掘出来。“金砖国家”之中,既有俄罗斯这样曾位列世界一级的“没落贵族”,也有中国、印度这样的后起之秀,集合在一起,似乎更能显示出一种挑战西方主导地位的声势。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作为主办方,既能凸显某种“盟主”地位,又能借吸引南非入会示好非洲,进一步提升在那里的软实力。

《三亚宣言》等本次峰会达成的成果文件,也显示了对各方利益的均衡照顾。在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等中国关切的事项上,各方发出了尽量一致的声音。俄罗斯收获各国对其反恐行动的同情,以及对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支持。巴西、印度则有望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问题上得到中俄的助力——虽然它们还通过与日本、德国形成的“四国集团”实现其目标。各方对利比亚事态的关切,以及和平解决冲突的呼吁,也在某种程度上凸显出对西方大国主宰此次冲突走向的共同不满。

不过此次金砖会议最重大的突破不是各国的表态,而是达成的一些会议机制安排,这些安排有助于BRICS逐渐转变为一个更有实质性意义的组织。

上述成果无疑激发了一些乐观情绪,例如今日《文汇报》评论预言,此次会议预示着,西方发达国家工业革命以来主宰世界政治经济的局面将成为历史。

如此的预言存在着一些过度诠释的嫌疑。金砖国家也许是一个蕴含很大希望的组织,但它仍然是一个新生的、脆弱的、走向不定的机构,未来能否成熟化、稳固化,取决于各国合作意愿的强弱,以及现实利益驱动力的高低。自“冷战”结束以来,也许可以说100多年以来,有关西方没落的预言便不断出现,目前还很难相信一次普通的领导人会议会给世界格局带来实质性改变。

另一个问题是,金砖国家之间相互经贸联系的紧密程度,以及各国民众相互之间的了解程度,不仅远弱于发达国家之间的联系,而且弱于它们各自与发达国家的联系。例如,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在被问及中、俄、印结盟的可能性,曾直截了当地回答道:“有七万中国学生在美国留学,这并不是偶然的。中国在印度和俄罗斯有多少留学生?”这种差异和疏离,目前仍是金砖国家形成实质性政治同盟的重大障碍——当然前提是它们有在政治上结盟的意愿。

观察者还强调的是金砖国家之间存在的种种矛盾,例如对出口市场的争夺、汇率问题上的冲突、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不同意见等等。但即使是奉行共同价值观的西方国家之间,也存在种种经济和政治冲突。如果金砖国家继续保持一种权宜之计式的、各取所需的松散的同盟关系,这些冲突便不构成问题。如果各国试图进一步拉紧结盟的纽带,那么更多的矛盾将会浮现和激化。所以,对于金砖国家的真正考验还在后面,而由金砖国家为主导、重塑国际秩序的时代还远未到来。

当前而言,如果金砖国家试图进一步增强在国际舞台上的协调,可以选择一些各方公约数较大的事项先进行合作尝试。例如改革国际金融机构治理结构,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发言权和影响力,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各国在此事上有共同利益,彼此之间又没有太大矛盾。从较简单的地带出发逐渐拓宽合作领域,是摆在金砖国家之间的务实选择。

金砖国家那金灿灿的形象已经吸引了许多国家。在笔者去年参加的一次研讨会上,一位韩国教授曾提议金砖国家吸纳韩国(当时南非还未被正式接纳),一个好处是,加上Korea之后,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英文单词“砖”(BRICK)。提出一些漂亮的字母组合和新概念总是很容易的,但这些新概念、新机构可能发展壮大,也可能昙花一现。十年前前世界的“多极化”还是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常用的话语,现在已基本被扔进了故纸堆(也许未来又会被捡起)。希望这不是BRICS的命运。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