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王子网王总攻np:电影《日本沉没》在日本引发的恐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0:40:14


2011年3月11日日本宫城大地震,在日本引发了重现观看电影《日本沉没》的热潮。《日本沉没》是一部1973年拍摄的电影,是根据日本作家小松左京的同名科幻小说改编的。这部电影逼真地描绘了日本因大地震而全国沉入海底的恐怖景象,上映之后在日本引起极大的轰动,也引发极大的恐荒。电影《日本沉没》的故事是这样的:

小笠原群岛北部一个七十米高的小岛一夜之间沉入海底。负责调查工作的深海潜水艇驾驶员小野寺俊夫潜入海底,在七千米深的日本海沟发现了大规模的异常现象。与此同时,日本列岛上也发生了新干线工程被迫停工、高速公路大桥垮塌等事故,各地火山活动频繁、地震不断。为此,日本政府秘密召开了专家听证会,会上发出了日本即将沉没的警报。将信将疑的政府部门立即制定了应付紧急状态的“D-1”计划,展开了绝密调查。随着调查的深入以及“京都大地震”和“东京大地震”的发生,日本面临沉没的事实越来越明朗化,日本政府不得不在“D-1”计划的基础上制定了旨在拯救日本民族的“D-2”计划。当日本沉没的消息公开时,国际社会立即展开了救援活动,同时,打探日本沉没后远东局势的情报活动也开始了。因为大规模的地壳变动,日本列岛不仅有沉没到海中的危险,还有可能多次发生8级以上大地震。在大地震中受灾的小野寺和少女美咲,被救难队员的阿部救出。最后的时刻终于来到了,巨大的海啸冲入陆地,日本列岛沉没了。未来在哪里呢?新的生活该如何继续下去呢? 日本当代最有影响的科幻小说作家,首推小松左京。松左京的代表作是《日本沉没》(1973年),是他花了9年时间才写成的。《日本沉没》成了日本头号畅销书,印数达400万册。

小松左京的作品,注重社会性。他用科幻小说形式,反映日本社会面貌。在《日本沉没》这部长篇中,小松左京借助于日本全国沉没这一科学幻想,深刻揭示了日本的种种社会矛盾,如石油危机、粮荒等等。正因为这样,小说刚刚问世,便使日本文坛震惊。人们读了这本看上去似乎有点荒诞的作品,益发感受到日本所面临的种种危机。后来,这部小说被搬上银幕,更是轰动了全日本。有人曾指责这部小说宣扬“世界末日”论,其实,作者是借助于《日本沉没》来反映日本资本主义制度的末日,反映日本人民内心的痛苦、不安以至恐惧。 由于《日本沉没》的成功,他后来转向了科幻电影,自己编剧、导演,还兼制作人。

小松左京认为,电影的观众比书的读者更多,而且电影直观、形象,科幻电影具有广阔的前途。 1982年6月30日,曾应日本深见弹先生之约,写了《日本科幻小说在中国》。这篇文章经李有宽先生翻译,后来在日本发表。

《日本科幻小说在中国》写及《日本沉没》在中国的奇特经历:几乎像奇迹一般,在被中国人称为“十年内乱”的时候,在科幻小说绝迹于中国的时候,中国最著名的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却于1975年6月翻译出版了小松左京的长篇科幻小说《日本沉没》,译者为李德纯。

这是迄今为止惟一被译成中文出版的日本长篇科幻小说。然而,当时出版《日本沉没》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批判”。该书的《出版说明》中指出:“《日本沉没》是日本资产阶级作家小松左京写的一部小说,1973年出版。作者采取科学幻想的手法,虚构日本列岛发生大地震后逐渐下沉,以及沉没前后国内的惶恐和国际的反应……这部小说的出版,实际是为一小撮军国主义势力向外侵略制造反动舆论。”书首,发表了编者所写的评论《伟大的日本人民永远沉没不了!——评反动小说〈日本沉没〉》;书末,附有村上幸一在1973年8月8日日本《长周新闻》上发表的《世界末日思想和军国主义》。当时,《日本沉没》是控制发行的,只印了1万册,作为大批判资料。

《日本科幻小说在中国》在日本发表之后,小松左京先生曾经向我在东京的一位友人,关切地打听中国读者现在对《日本沉没》的看法。不久,我在上海接待日本作家堀晃先生。他说,小松左京最近一年多没有写科幻小说。为什么呢?他转向了科幻电影,自己编剧、导演,还兼制作人。小松左京认为,电影的观众比书的读者更多,而且电影直观、形象,科幻电影具有广阔的前途在1982年我主编了《日本优秀科幻小说选》一书,收入13位日本当代著名科幻小说作家的17篇代表作。其中放在首篇地位的,就是小松左京先生的《日本沉没》。很可惜,当时这部小说在审查时未能通过,也就未能在中国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