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漠的花漫画全集:为什么说民主是一种优秀的制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7:47:52

为什么说民主是一种优秀的制度


分结果主义(consequentialism)和非结果主义(non-consequentialism)两种
角度来看。结果主义注重结果: 如果结果,成效是好的,那么过程,手段
就是合法的,值得推荐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均为典型的结果主义。

非结果主义:注重从过程本身的价值来分析;结果好坏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
非结果主义对比结果主义的长处将在稍后介绍。

对以下各论点的批驳暂略。

诸结果主义论观点

1) 功利主义:民主使每人获得投票机会,比较其他制度言最大化了个体
    自决的机会,尊重了每个人平等的政治地位与智力价值(不因为你的智商
    比平均水平低,就使你的投票价值贬低。按照J。S。MILL的说法,
    精英投的投票每份份量则要更重,不能和老百姓等同)使每人都能参与
    政治(即使仅仅通过投票选举),享受发言权。每个人也可以通过投票,
    维护自己本人的利益,追求自己本人的功利。

    唯一重要的东西就是功利,或满意度,快乐度,这也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
    的目标和追求。正确的政策,决策,社会行为,必需以达到最多人口中的最
    大快乐为目标,以能否达到之来判定好坏。民主最大化大多数人口的满意度,
    快乐度,因此按功利主义标准来看是正确的,值得推崇的。

    (附:探讨及批判请见前面的《少数服从多少原则探讨及批判》文章中
     涉及取向密度与功利数额的部分)

2) 卢梭公意论
  
    卢梭的‘公意论’通常可以用来为民主正名,因为民众投票代表了集体意志,
    指向集体利益。之所以放在结果论,是因为这里的条件是民主决策符合
    公意:若集体决策不符合公意,那么民主就不能被证明有理。卢梭提出的人
    们可能因为狭隘,短视和无知,而看不见公意 - 真正代表自己利益的    
    东西。这一理论为极权主义者所利用,即‘老大哥’能看清楚公意所在,
    强迫无知老百姓朝‘老大哥’所指的方向走。

3)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集体智慧’
    亚利士多德的‘盛宴论’:大家一块儿凑钱赞助的一个宴会,肯定比单独
    一个人(具有平均财富水平的)出钱支持的要丰富得多。 

4)‘鞋匠和穿鞋者’的理论;'最好裁判'理论。 为什么反对精英决策? 
     ‘很好,他是制鞋专家,可是只有我自己才知道这鞋子
      穿起来到底合适不合适。’按照这个说法,直接感受政策的人
     要优于高高在上制定政策的人。 

     每个人都要比旁的人更准确的知道自己本身的利益,并做出判断,
     指导行为. 除了了解本身的利益外,每个人比旁人更有可能在行为
     中维护这些利益(见下条)

5) 了解最好的政策,未必等于去落实,执行这些最好的政策。
    精英们,专业政客们也许很知道什么政策更好;但是顾及到自身利益
    (如既得利益,或厌烦,畏惧变革之类)他们未必会切实地落实和执行这些政
    策。因此封建贵族可能明知道资本主义的先进性,却而维护自己的封建制度,
     因为他们都是大地主,农场主。
    
6) 民主制度对心智上的促进作用。
    JS 米尔认为,通过参与民主体制下的政治活动(如投票)
    人们可以获得心智,道德上的进步,人性可以得到释放,变得积极,变得
    不带偏私(impartial)。
    卢梭认为,在政策与公意一致的政府下生活,使个体变得更道德。
    托克唯尔认为,民主体制下的机构,学校教育等都可以使人们突破狭隘的
    观念,开拓眼界。(如被给予一个参与政治的机会后,人们开始关心政治)
    开始考虑他人,考虑公共利益。
    达尔认为:(康德式的)自决使人开始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考虑自己行为给
    他人造成的影响并负责。民主最大化这个机会。自决本身就是民主的高尚品性。

7) 社区主义论: 民主有利于大家团结,有利于国家民族和各阶层的一体化,
    共同意识到社区的存在。

8) 与其他决策制度比,民众更倾向与接受自己的选择,或更能接受自己
    制订的政策结果。  

结果主义

  结果主义,就是只注重结果而不管过程的一种价值观,认为只有结果才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而过程本身是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如果说它有什么价值的话,那只是达到结果的途径、手段和工具而已。正因为只注重结果,当然就要求过程越短越好,越快越好,当然就要拚命地去追求“速度”、“效率 ”。功利主义者、结果主义者把工作看成是养家糊口的苦差使,只所以要工作,就是为了那份工资,金钱是人生的成绩单。至于工作本身的乐趣,对于他们来说是根本不存在的。上大学只是为了拿个文凭,找一份好工作,至于四年的大学学习和生活本身,是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

  结果主义的代表是功利主义,所谓功利主义,就是以最后的结果、实际的功效或物质利益来评价一切事物。现代人非常注重“增长”、“速度”、“效率 ”的观念,就是这种价值观的体现,认为不管什么东西,越多越好,生活节奏越快越好,效率越高越好。每个人的生活每一天就象机器的飞轮,疯狂地不停地旋转着。

 

结果主义?绝对主义?

今天讨论德育的几个案例。

提到哈佛的“公正”讲座,网上有视频。讲师开篇即说案例:假如你是机车司机,机车刹车失灵,你一直往前开,就会不能控制地撞死前面5个做工的人;但是方向盘是好的,如果你转动方向盘,开到侧道上,那里只有一个人可能会死。你愿意选择转动方向盘吗?还是直接往前开撞死5个人呢?巨大的课堂上大多数人选择牺牲1个人的生命,保护5个人的生命。

有同学说,转动方向盘,1:5

有同学说,不做选择

有同学说,往前开,没办法啊

 

讲师接着说,现在你不是司机,而是旁观者,在桥上眼见机车即将撞死5个人。虽然你不能直接操作机车,但是在你不远处有一个大胖子,你如果推他下去,或许可以阻止机车前行。同样,牺牲1个人的生命,保护5个人的生命。你愿意推胖子下去吗?还是眼看着机车往前开撞死5个人呢?结果大多数人不选择推胖子下去,因为涉及谋杀……

有同学说,推胖子下去

有同学说,他自己跳下去阻止机车啊

有同学说,不是1个还是5个的问题,只要是生命,就不容多想

……

讲师接着讨论,绝对主义和结果主义。可惜还没有看完,好几集。教学方式很好,启发式,独立思考。

边沁的结果主义。侧重于得失、利益的权衡,损失最小化,两害相权取其轻,效用最大化,导致功利主义的价值观。这是不是我们常常认为的“为了大多数”?

康德的绝对主义。侧重于道德律本身。“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它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最后一章,刻在康德的墓碑上。

……

我们又谈及三四月间发生在校园的恶性伤害事件,还有2007年4月的弗吉利亚校园枪击案。最令人痛心的两点:一是成年人对幼童下毒手,极其“残忍”。不及“虎毒不食子”“舔犊情深”“保护幼崽”的动物本能,也不像猎人不杀怀孕、哺乳的动物的职业道德。二是对待凶手的家属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与凶手一样——出于报复!而看不到饶恕和谅解,更没有同情和安慰。理由是“爱屋及乌、恨及袈裟”“株连九族”?可是,冤冤相报何时了?

罗素在《中国人的性格》谈到中国人许多好的性格,“认为中华民族是我所遇见的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有一位著名的中国作家诚恳地要求我谈谈中国人性格的主要缺点。我以犹豫的心情谈了三点:贪心,懦弱,缺乏同情心。”缺乏同情心是“缺乏人道主义的冲动”而冷漠、冷酷、残忍吗?

下课后,有同学问我有没有陈寅恪的书。还问起,关于经济与文化……我很高兴啊,爱读书,又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