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传媒千股千评专家:城在林中 街在树中 人在景中 德州推行“树随地走 谁栽谁有”(事件新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7:48:49
城在林中 街在树中 人在景中
德州推行“树随地走 谁栽谁有”(事件新闻)
梁希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04月15日   第 05 版)

当地水系绿化景观
阳春树发芽,绿色染德州。放眼望去,满目皆树,染绿了田野、城乡、厂矿。
“种树能种出什么?种出了绿色、种出了生态、种出了票子。”山东德州市委书记吴翠云说,德州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费尽心机把树文章做大、做足、做精彩,推动了林资源、林产业、林旅游三个产业联动发展,实现了生态和林业经济效益共赢。
变“树无主”为“谁栽谁有”
“春栽满、夏不管、秋一半、冬不见”,这是“林改”之前对植树造林效果的生动描述。产权不明晰,经营主体不落实以及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德州林业曾一度徘徊不前甚至倒退。1995年全市林木覆盖率为15%,到了2000年下降到12.4%。
德州认识到“树无主”是“年年栽树不见树”的关键,为此,他们大胆推行了林权制度改革,实施了全新的林木种、养、管、护制度,规定新植树权归农户所有,原有成材树“树随地走、谁栽谁有”。对农田林网、经济林采取拍卖、租赁、招标承包、股份经营等形式转换集体产权,一定15年不变。截至目前,全市涉及“林改”面积179万亩已全部确权发证,给农民吃了“定心丸”。
2010年春季,德州农民自筹资金2.6亿元,植树35万亩、4500万株;今春农民用于植树造林的资金达到3亿多元。农民利用林权证抵押小额贷款达到6.6亿元。
截至2010年底,德州有林面积达到4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9.2%。
农民开始靠树致富
离职种树的陵县原广播局干部魏宝水对笔者说:“我的农场有1000多亩地,除了种树还有坑塘种藕、养鱼,每亩平均年收入二三千元,其中1000多元是种树所得。”
德州市林业局局长刘清云介绍说,每亩地种植110棵速生杨,年可积蓄木材超过3立方米。每立方米木材按目前市场价650多元计算,每亩林地年产值可达2000元左右。速生丰产林5年一个轮伐期,一亩林地可收入1万多元。而种树的好处还在于管理简单,种上树后可以外出打工挣钱。当地的老百姓把种树的好处总结为“咱睡觉它挣钱,咱过年它不过年”。
许多农民还在林地内因地制宜发展以肉鸡、肉鸭、食用菌为主的养殖业,以适应蔬菜、牧草为主的种植业,增加林地的收益率。德州已发展林间养殖、种植30多万亩。林间经济、林荫经济、林业经济为德州种树农民带来近10亿元的年收入。
依托林业,德州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企业,拉长林业产业链条。同时,培植木材初级加工项目,鼓励支持能人富户兴办木片、刨花板、胶合板、细木工板、家具、门窗等林产品加工项目。陵县边临镇范桥村村民李金德创办的木片加工企业年加工木材3600立方米,收入8万元左右,解决十五六个中老年人就业。邻村来这里打工的于福才说:“在这里打工近便,一天能挣60元,家里有事还不耽误。”
目前,全市木材、果品加工经营企业达到3200家,年产值300多亿元。
绿树锁住了风沙
一望无际的速生林锁住了风沙。德州原有荒漠化、沙化面积近200万亩,建成的农田防护林网降低风速20%至30%,有效固定了流动沙丘,使不可利用的土地变成了耕地。夏津县苏留庄镇通过植树造林,把原来荒芜的沙土岗子变成了绿油油的良田。镇长许林宏说:“过去我们这里一到风季就睁不开眼、张不开嘴、揭不开锅。现在却是绿树环绕,白天不见村庄、晚上不见灯光。”
覆盖德州的450万亩林海,优化了农业生产小气候,为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建设成为闻名全国的吨粮市打下了坚实基础。据气象部门统计,2010年德州全市出现的扬沙天气比2002年减少90%,农作物干热风危害几乎消失。
“德州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林业功不可没。德州是平原地区,缺山少水,但绿树成荫、生态良好,造就了旅游新亮点。”国家旅游局领导如是说。
目前,德州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已获得国家AAA级景区称号,荣获第三届山东旅游年会山东最具成长力景区称号。黄河北展区已成为以沙雕、垂钓、黄河森林旅游为重点的国内一流风景旅游带,德州南郊万亩观光桃园、红坛寺森林公园、金丝小枣观光园已成为人们观光旅游的好去处。2010年森林旅游达到百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亿元。
“城在林中、街在树中、人在景中”。德州,已成为四季长青、三季有花、绿树成荫、花果满园的宜居城市。